一种马达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8306发布日期:2021-03-19 10:4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齿轮。



背景技术:

马达即为电动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马达中的齿轮是动力传输机构,将转子轴向的力矩转换成为转子径向的力矩,同时通过齿轮齿数比可以将较高的转子转速调整到恰当的齿轮转速输出。现有的转子轴通过连轴器带动转轴转动,齿轮安装在转轴上,但传动过程中转轴的稳定性较差,齿轮安装在转轴一端,长时间工作后安装齿轮的转轴一端会发生倾斜,影响动力的正常传输,此外现有的齿轮在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变形,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同时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矩传递稳定,齿轮强度高,能减少噪音传播的马达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马达齿轮,包括马达本体、壳体、转子轴、联轴器、转轴、齿轮本体,所述马达本体固定在壳体内,所述转子轴一端与马达本体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自由端贯穿壳体内壁后延伸至壳体外且通过联轴器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齿轮本体套设在转轴一端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本体靠近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横向贯穿第一固定板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贯穿孔套设在转轴外壁上,所述第一贯穿孔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齿轮本体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肩,所述第一凸肩远离齿轮本体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内圈侧壁相抵,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壳体一侧的侧壁下部设有定位杆,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侧壁下部设有与定位杆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活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壁上设有用于转动螺杆的调节块,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壳体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齿轮本体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吸音块,所述齿轮本体远离环形吸音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子轴连接,把第一固定板套在转轴外壁上,将定位杆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卡在定位孔中,然后继续将第一固定板向靠近壳体方向推,使螺纹孔靠近螺杆,转动调节块来转动螺杆,使螺杆旋入螺纹孔,在螺杆旋入螺纹孔过程中定位杆向定位孔底部移动,当定位杆端部与定位孔底部相抵时,螺杆正好完全旋入螺纹孔中,然后将第一轴承套在转轴上并将第一轴承推至第一贯穿孔中,再把齿轮本体套在转轴上固定,第一凸肩抵在第一固定板侧壁上,安装完成后马达本体启动带动转子轴转动,转子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齿轮本体转动进行力矩的传递,在力矩传递过程中,第一固定板可以对转轴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第一固定板与壳体固定,结构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转轴也不会出现倾斜的现象,齿轮本体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吸音块,当齿轮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时,环形吸音块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噪音的传播,若干个加强筋设置在齿轮本体远离环形吸音块一端的端面上,可以使齿轮本体承受更高的扭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力矩传递稳定,齿轮强度高,能减少噪音的传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本体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横向贯穿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二贯穿孔套设在转轴外壁上,所述第二贯穿孔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齿轮本体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肩,所述第二凸肩远离齿轮本体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内圈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套在转轴外壁上且位于齿轮本体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第二固定板侧壁与齿轮本体上的第二凸肩相抵,对齿轮本体进行固定,这样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对转轴两端进行支撑,使力矩的传递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下方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表面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下端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槽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下端相适配,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下端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中,这样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不会相对移动,进一步保证了力矩传递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本体靠近环形吸音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吸音块位于环形槽中,所述环形槽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环形吸音块远离环形槽底部的一侧设有用于压紧环形吸音块的环形压盖,所述环形压盖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压盖与环形槽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吸音块位于环形槽内且一侧与环形槽底面相抵,环形压盖通过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环形槽内壁上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固定在环形槽中,环形压盖靠近环形吸音块的一侧压紧环形吸音块对其进行固定,当环形吸音块失效后,可以拧出环形压盖,更换新的环形吸音块,再将环形压盖拧入环形槽中压紧环形吸音块,使齿轮本体在多次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音效果,减少噪音的传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加强筋沿齿轮本体周向呈轮辐状间隔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加强筋沿齿轮本体周向呈轮辐状间隔排布,使齿轮本体在受到大扭矩时,每个加强筋可以均匀地分担扭矩,使齿轮本体的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齿轮本体上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马达本体、2-壳体、3-转子轴、4-联轴器、5-转轴、6-齿轮本体、7-第一固定板、8-第一贯穿孔、9-第一轴承、10-第一凸肩、11-定位杆、12-定位孔、13-活动块、14-螺杆、15-调节块、16-螺纹孔、17-环形吸音块、18-加强筋、19-第二固定板、20-第二贯穿孔、21-第二轴承、22-第二凸肩、23-限位板、24-限位槽、25-环形槽、26-环形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齿轮,包括马达本体1、壳体2、转子轴3、联轴器4、转轴5、齿轮本体6,所述马达本体1固定在壳体2内,所述转子轴3一端与马达本体1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自由端贯穿壳体2内壁后延伸至壳体2外且通过联轴器4与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齿轮本体6套设在转轴5一端的外壁上,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本体6靠近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7中部设有第一贯穿孔8,所述第一贯穿孔8横向贯穿第一固定板7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固定板7通过第一贯穿孔8套设在转轴5外壁上,所述第一贯穿孔8与转轴5之间设有第一轴承9,所述齿轮本体6靠近第一固定板7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肩10,所述第一凸肩10远离齿轮本体6的一端与第一轴承9内圈侧壁相抵,所述第一固定板7靠近壳体2一侧的侧壁下部设有定位杆11,所述壳体2靠近第一固定板7一侧的侧壁下部设有与定位杆11相适配的定位孔12,所述壳体2靠近第一固定板7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内活动设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外壁上设有用于转动螺杆14的调节块15,所述第一固定板7靠近壳体2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与螺杆14相适配的螺纹孔16,所述齿轮本体6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吸音块17,所述齿轮本体6远离环形吸音块17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转轴5通过联轴器4与转子轴3连接,把第一固定板7套在转轴5外壁上,将定位杆11远离第一固定板7的一端卡在定位孔12中,然后继续将第一固定板7向靠近壳体2方向推,使螺纹孔16靠近螺杆14,转动调节块15来转动螺杆14,使螺杆14旋入螺纹孔16,在螺杆14旋入螺纹孔16过程中定位杆11向定位孔12底部移动,当定位杆11端部与定位孔12底部相抵时,螺杆14正好完全旋入螺纹孔16中,然后将第一轴承9套在转轴5上并将第一轴承9推至第一贯穿孔8中,再把齿轮本体6套在转轴5上固定,第一凸肩10抵在第一固定板7侧壁上,安装完成后马达本体1启动带动转子轴3转动,转子轴3通过联轴器4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带动齿轮本体6转动进行力矩的传递,在力矩传递过程中,第一固定板7可以对转轴5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第一固定板7与壳体2固定,结构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转轴5也不会出现倾斜的现象,齿轮本体6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吸音块17,当齿轮本体6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时,环形吸音块17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噪音的传播,若干个加强筋18设置在齿轮本体6远离环形吸音块17一端的端面上,可以使齿轮本体6承受更高的扭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力矩传递稳定,齿轮强度高,能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本体6远离第一固定板7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19,所述第二固定板19中部设有第二贯穿孔20,所述第二贯穿孔20横向贯穿第二固定板19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19通过第二贯穿孔20套设在转轴5外壁上,所述第二贯穿孔20与转轴5之间设有第二轴承21,所述齿轮本体6靠近第二固定板19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肩22,所述第二凸肩22远离齿轮本体6的一端与第二轴承21内圈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19套在转轴5外壁上且位于齿轮本体6远离第一固定板7的一侧,第二固定板19侧壁与齿轮本体6上的第二凸肩22相抵,对齿轮本体6进行固定,这样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9分别对转轴5两端进行支撑,使力矩的传递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9下方设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上表面设有两个限位槽24,所述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9下端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24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槽24分别与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9的下端相适配,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9的下端分别卡接在两个限位槽24中,这样第一固定板7与第二固定板19不会相对移动,进一步保证了力矩传递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本体6靠近环形吸音块17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25,所述环形吸音块17位于环形槽25中,所述环形槽25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环形吸音块17远离环形槽25底部的一侧设有用于压紧环形吸音块17的环形压盖26,所述环形压盖26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压盖26与环形槽25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吸音块17位于环形槽25内且一侧与环形槽25底面相抵,环形压盖26通过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环形槽25内壁上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固定在环形槽25中,环形压盖26靠近环形吸音块17的一侧压紧环形吸音块17对其进行固定,当环形吸音块17失效后,可以拧出环形压盖26,更换新的环形吸音块17,再将环形压盖26拧入环形槽25中压紧环形吸音块17,使齿轮本体6在多次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音效果,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若干个加强筋18沿齿轮本体6周向呈轮辐状间隔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加强筋18沿齿轮本体6周向呈轮辐状间隔排布,使齿轮本体6在受到大扭矩时,每个加强筋18可以均匀地分担扭矩,使齿轮本体6的工作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