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维护轮毂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6264发布日期:2021-04-27 19:2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免维护轮毂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领域。


背景技术:

2.与车轴配合的轮毂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保养,更换制动片等零部件。在保养作业时,需要将轮毂从车轴上卸下。目前轮毂系统大多采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一旦轮毂从车轴上卸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就会与外圈分离,往车轴上装回轮毂时不得不重新安装轴承,这样不仅给轮毂系统的保养工作带来麻烦,而且容易脏污轴承内的润滑脂。因此,现有的轮毂系统每当作保养的时候,都必须作轴承维护。然而,即使为轴承更换润滑脂,也会因为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而难免有杂物进到轴承内,降低轴承的寿命。
3.对此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1268652.3”,名称为“一种汽车及其轮毂轴承单元”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轮毂结构,其包括轮毂和桥壳轴头,通过在桥壳轴头上设置的两组轴承将轮毂转动支承在桥壳轴头上,另外,为提高密封性能,外轴承内圈右端和内轴承内圈左端之间的缝隙处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
4.然而上述结构中,仅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难以保证油脂向轴承滚子部分泄漏。此外,由于两轴承之间形成的缝隙实际中由于轴承加工精度,轮毂内轴承座的加工精度的影响,其在和密封圈配合时难以保证密封性能。并且与汽车内主减速器上的齿轮油容易向与其连接的半轴套管处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免维护轮毂单元。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免维护轮毂单元,包括轮毂和设置在所述轮毂内的半轴套管,所述半轴套管和所述轮毂之间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转动支承,所述轮毂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起的凸起环,每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分别顶靠与所述凸起环的侧壁顶靠,位于凸起环两侧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相互顶靠,在所述内圈相互顶靠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槽,一c型卡箍扣入两限位槽内,在两所述内圈连接处设置有一硬质衬套,在所述硬质衬套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在其中一组所述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槽,在所述插槽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轴承内圈挡环。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在与所述凸起环顶靠时,其具有凸出所述凸起环的端部。
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轮毂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顶壁之间设置有油封。
9.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组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顶靠处的外侧设置有v型定位槽,在所述硬质衬套的内壁上设置有v型凸起部。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免维护轮毂单元保证了通过硬质衬套上的第一密封圈密封两轴承内圈连接处,避免了油脂向轴承滚子部分泄漏;此外,通过第二
密封圈和轴承内圈挡环密封,避免了主减速器上的齿轮油向与其连接的半轴套管处泄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3.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包括轮毂1和设置在所述轮毂1内的半轴套管2,所述半轴套管2和所述轮毂1之间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3转动支承,所述轮毂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起的凸起环10,在所述凸起环10的两侧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3,且圆锥滚子轴承3的外圈30分别与所述凸起环10的侧壁顶靠,位于凸起环10两侧的圆锥滚子轴承3的内圈31相互顶靠,在两所述内圈31相互顶靠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槽31a,一c型卡箍2扣入两限位槽31a内,进而将两个圆锥滚子轴承3的内圈31固定连接为一体,在两所述内圈31连接处设置有一硬质衬套5,在所述硬质衬套5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槽50,在所述密封槽50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环51。在其中一组所述内圈31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槽31b,在所述插槽31b内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圈8和轴承内圈挡环7。
15.上述结构中,通过硬质衬套上的第一密封圈密封两轴承内圈连接处,避免了油脂向轴承滚子部分泄漏,相对于仅通过一个密封圈的密封方式,密封性能大大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第二密封圈和轴承内圈挡环密封,避免了主减速器上的齿轮油向与其连接的半轴套管处泄漏。
16.在所述轮毂1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3的内圈31的顶壁之间设置有油封6,以防止油从外界进入至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内。所述圆锥滚子轴承3的外圈30在与所述凸起环10顶靠时,其具有凸出所述凸起环10的端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拆卸外圈30时,通过对该端部上施加轴向向外的力,进而将其中轮毂中拆卸。
17.两组圆锥滚子轴承3的外圈30顶靠处的外侧设置有v型定位槽100,在所述硬质衬套5的内壁上设置有v型凸起部101,通过将硬质衬套5的内壁上设置有v型凸起部101对准至v型凸起部101位置仅可使得硬质衬套5被安装至正确位置。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