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71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它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动力传递变速减速的过程。
在各种动力传递装置中,它们的变速减速机构一般都需要有离合机构,其结构复杂,变速档少,体积大,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离合机构的,可变速的,变速档多,减速比大,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控制的减速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结构特征如附


图1所示。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刚轮(9)与外圈为一定齿形的齿形轮(4)的轮毂用连接件(5)联接固定;齿形轮(4)由轴承(3)支撑及轴向固定;主动力输入轴(1)透过齿形轮(4)与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柔轮(2)联接;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输出联接刚轮(10)与中心齿轮轴(12)的端部用连接件(11)联接固定,内齿轮(14)与机架(13)联接固定;行星轮(15)与行星架轴(16)联接,行星架轴(16)为输出轴;从动力输入轴(6)与传动件(8)联接,传动件(8)与齿形轮(4)啮合。
附图2是在附
图1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附图2与附
图1的区别仅在于,附
图1中的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驱动的是周转轮系齿轮,而附图2中的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驱动的是定轴轮系齿轮。
当齿形轮(4)外圈齿形为圆柱直齿、圆柱斜齿或人字齿时,主动力输入轴(1)与从动力输入轴(6)相互平行;当齿形轮(4)外圈齿形为蜗轮齿、锥形直齿、锥形斜齿、螺旋伞齿或双曲线齿时,主动力输入轴(1)与从动力输入轴(6)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附
图1中的轴承(3)、轴承(7)、轴承(17)、轴承(18)和附图2中的轴承(3)、轴承(7)、轴承(14)、轴承(16)、轴承(17)可以是滚动轴承,也可以是滑动轴承。附
图1和附图2中的主动力输入轴(1)和从动力输入轴(6)可以是电动机轴。前面所述连接件是指螺栓和销。齿形轮(4)与刚轮(9)可制造成一整体结构。
二.传动工作原理下面对附
图1的传动工作原理进行阐述,附图2的传动工作原理可根据对附
图1的阐述简单推导出来。
主动力输入轴(1)转速为n1;从动力输入轴(6)转速为n2;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传动速比为i1;行星机构部分的传动速比为i2;传动件(8)与齿形轮(4)的啮合传动速比为i3;行星架轴(16)输出转速为n3。
(一)当主动力输入轴(1)运转,从动力输入轴(6)锁住不转时,传动件(8)、齿形轮(4)及刚轮(9)均不转动,主动力输入轴(1)驱动柔轮(2),将运动传递给输出联接刚轮(10),输出联接刚轮(10)带动中心齿轮轴(12)运动,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驱动行星轮(15),并由行星架轴(16)输出转动运动。此时,行星架轴(16)输出转速 n3=(n2)/(i2·i3) 。
当齿形轮(4)与传动件(8)为具有自锁能力的蜗轮蜗杆副时,从动力输入轴(6)(蜗杆)不必锁住。
(二).当主动力输入轴(1)运转,从动力输入轴(6)同时运转,并驱动与齿形轮(4)啮合的传动件(8),使齿形轮(4)转动,且该齿形轮的转动方向与主动力输入轴(1)的转动方向相同时(以下传动过程同上),行星架轴(16)输出转速n3= (n1·i3-n2)/(i1·i2·i3) 。
(三)当主动力输入轴(1)运转,从动力输入轴(6)同时运转,并驱动与齿形轮(4)啮合的传动件(8),使齿形轮(4)转动,且该齿形轮(4)的转动方向与主动力输入轴(1)的转动方向相反时(以下传动过程同上),行星架轴(16)输出转速n3= (n1·i3+n2)/(i1·i2·i3) 。
(四)当主动力输入轴(1)不转,从动力输入轴(6)运转,并驱动与齿形轮(4)啮合的传动件(8),使齿形轮(4)转动,且带动输出联接刚轮(10)及中心齿轮轴(12)转动,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驱动行星轮(15),并由行星架轴(16)输出转动运动。行星架轴(16)的输出转速n3= (n2)/(i2·i3) 。
三.减速构成(一).如附
图1所示,减速运动主要是由两级减速机构实现的,第一级减速是由体积小,重量轻,减速比大,承载能力高的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完成的,第二级是由体积小,重量轻,减速比较大,承载能力高的行星机构完成的。
在主动力输入轴(1)不运转,从动力输入轴(6)运转时,其第一级减速是由传动件(8)与齿形轮(4)啮合完成的级减速不变。
(二)附图2是在附
图1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附图2也主要是由两级减速机构实现的。第一级减速机构与附
图1相同;第二级减速是由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与定轴齿轮(13)啮合完成的。
在主动力输入轴(1)不运转,从动力输入轴(6)运转时,其第一级减速是传动件(8)与齿形轮(4)啮合完成的,第二级减速不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2为附
图1的演变图。
权利要求1.一种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减速机构有一外圈为一定齿形的齿形轮(4)与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刚轮(9)用联接件(5)联接固定,该齿形轮(4)由轴承(3)支撑及轴向固定;主动力输入轴(1)透过齿形轮(4)与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柔轮(2)联接,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的输出联接刚轮(10)与中心齿轮轴(12)的端部用联接件(11)联接固定;内齿轮(14)与机架(13)联接固定;行星轮(15)与行星架轴(16)联接,行星架轴(16)为输出轴;从动力输入轴(6)驱动与齿形轮(4)啮合的传动件(8)。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齿形轮(4)外圈齿形为下列齿形中的一种圆柱直齿、圆柱斜齿、人字齿、蜗轮齿、锥形直齿、锥形斜齿、螺旋伞齿及双曲线齿。传动件(8)亦具有相应的啮合齿形。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主动力输入轴(1),有一个从动力输入轴(6)。在主动力输入轴(1)的转速、转向一定时,从动力输入轴(6)的转速、转向的变化,可使中心齿轮轴(12)输出的转速不同,这样就具有变速功能。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刚轮(9)、柔轮(2)及输出联接刚轮(10)构成的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为一级减速机构;由内齿轮(14)、中心齿轮轴(12)、行星轮(15)及行星架轴(16)构成的行星机构为一级减速机构。
5.权力要求1中所述的齿形轮(4)与刚轮(9)制造成一整体结构。
6.一种根据权力要求1演变的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中心齿轮轴(12)的齿轮与一定轴轮系齿轮啮合,该定轴轮系齿轮的轴作为动力输出轴。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减速部分及变速形式与权力要求1和权力要求3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双传动可变速减速机构,它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动力传递变速减速的过程。其特征在于该机构有一主动力输入轴,它透过齿形轮驱动柔轮;有一从动力输入轴,它驱动与齿形轮啮合的传动件。齿形轮与刚轮固定联接,并由轴承支撑及轴向固定。在主动力输入轴转速、转向一定时,通过从动力输入轴转速、转向的变化实现变速。该机构的减速功能是由一级扁平式谐波传动组件和一级行星机构或中心齿轮轴的齿轮与一定轴轮系齿轮啮合完成。
文档编号F16H3/00GK2200727SQ94218539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2日
发明者司秉文, 卢平 申请人:卢平, 司秉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