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51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它们布置在摆凸缘45的两侧。在此,第一摆质量80布置在所述摆凸缘45的 背离润轮35的侧上。第二摆质量85布置在所述摆凸缘45的面朝润轮35的侧上。所述两 个摆质量80、85通过一间隔销栓90彼此连接。所述间隔销栓90被引导穿过摆凸缘45中 的开口 91。所述间隔销栓90具有一纵向轴线95,该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11取 向。所述摆质量对70沿着摆轨迹105通过第一滑槽导向装置110和第二滑槽导向装置115 来引导。该两个滑槽导向装置110U15分别具有一在所述摆质量80、85中的第一缺口 120 和一在摆凸缘45中的第二缺口 125,该第一缺口肾形地设计,该第二缺口同样肾形地设计。 通过每个滑槽导向装置110U15的两个缺口 120U25来分别引导一滚动元件130。所述滚 动元件130在所述两个缺口 120U25处滚动并且由此而限定了所述摆轨迹105。所述间隔 销栓90不仅用于彼此连接那些摆质量80、85,而且可W附加地也是所述滑槽导向装置110、 115的部件,并且可W控制摆质量80、85就摆凸缘45而言的可摆动性。
[0036] 如果转动振动被导入到摆凸缘45中,那么摆质量对70、75为了沿着摆轨迹105振 动而被激励。在此,该些摆质量对70、75的振动与转动振动的走向相位错开,从而使得至少 部分通过摆质量对70、75的摆力矩来阻尼所述转动振动。
[0037] 要指出的是,滑槽导向装置110U15的数目显然也可W是不同的。
[0038] 相对于摆质量80、85沿径向在内侧布置所述弹黃阻尼器25。在此,所述弹黃阻尼 器25部分地伴随集成到所述离也力摆20中,W便因此提供所述阻尼装置10的特别紧凑的 设计方案。所述弹黃阻尼器25具有一输入部分131和一输出部分135。所述输出部分135 沿径向在外侧与传递元件55连接。所述输入部分131包括一保持器140。摆凸缘45在此也 是弹黃阻尼器25的输入部分131的部件。该摆凸缘45在此具有第一接片145。相对置地 在摆凸缘45的背离润轮35的侧上,所述输入部分131具有一输入盘150。所述输入盘150 借助于第二馴钉连接部155与所述摆凸缘45连接。所述输入盘150具有第二接片160,该 第二接片与第一接片对置地在径向上布置在相同高度上。在输入盘150和摆凸缘145之间 布置所述输出部分135。所述第一接片145和第二接片160在此构成所述保持器140,弹黃 元件170布置在该保持器中。所述弹黃元件170构造为直线式构造的螺旋弹黃。也可W考 虑在相应适配所述保持器140情况下的作为弓形弹黃的构造方案。所述弹黃元件170沿转 动方向取向。所述输出部分135在此在传递元件55之间沿径向向外去地延伸直至至少接 片145、160的高度。在输入部分135和摆凸缘45之间设置一阻尼器件175。所述阻尼器件 175在此包括一中间元件180,该中间元件布置在所述输出部分135和摆凸缘45之间。所 述中间元件180盘形地构造并且由此而仅需要所述输入部分131和输出部分135之间的小 的轴向结构空间。
[0039] 所述阻尼器件174在第一摆质量80上包括第一隆起部185,该第一隆起部沿径向 在内侧朝中间盘180的方向延伸。所述隆起部185在此具有一H角形横截面。显然也可W 考虑,所述隆起部185具有一不同的横截面。该隆起部185具有第一止挡面190,该第一止 挡面基于第一隆起部185的H角形设计方案而布置得倾斜于关于转动方向的切线。
[0040] 所述中间元件180具有第二隆起部195。所述第二隆起部195在此梯形地构造并 且沿径向向外去地延伸。所述第二隆起部195具有第二止挡面200,该第二止挡面作为侧表 面沿转动方向取向。所述第二止挡面200在此面朝第一止挡面190。所述第一止挡面190 和第二止挡面200在此平行于彼此地取向。
[0041] 所述第二摆质量对75的第一摆质量80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摆质量对70的第 一摆质量80 -致地构造。在此,第一摆质量80具有第H隆起部205,该第H隆起部布置在 第二摆质量对75的第一摆质量80的面朝所述第一摆质量对70的第一摆质量80的第一隆 起部185的一侧上。所述第H隆起部205具有第H止挡面210,其中,所述第H止挡面210 布置在第H隆起部205的面朝第一止挡面190的侧表面上。所述第H隆起部205在此沿径 向从外向内去地延伸。第H止挡面210面朝所述中间元件180的第二隆起部195的第四止 挡面215。所述第四止挡面215相对第H止挡面210平行地取向。
[0042] 所述第一摆质量对70的第一摆质量80同样具有第H隆起部205。在该阐述中,下 面参考第二摆质量对75的第一摆质量80。该显然也适用于第一摆质量对70的第一摆质量 80和离也力摆20的布置在摆凸缘45左侧的摆质量中的其它第一摆质量80。
[0043] 如果转矩M通过润轮35被导入阻尼装置10中,那么该转矩M从润轮35通过润轮 凸缘40和第一馴钉连接装置50被导入所述摆凸缘45中。该转矩M进一步通过第二馴钉 连接装置155被分配到所述输入盘150上。所述输入盘150利用第一端侧面220并且所述 摆凸缘45利用第二端侧面225贴靠在所述弹黃元件170的第一纵向端部上。为了传递所 述(驱动)转矩M,两个端侧面220、225按压到所述弹黃元件170的第一纵向端部上并且 相对所述弹黃元件170挤压。所述弹黃元件170的第二纵向端部235在此相对所述输出部 分135的端侧面240按压并且由此使待传递的转矩M从所述弹黃元件170出来地传递到所 述输出部分135上。在此,所述输入部分131相对于所述输出部分135转动。所述输出部 分135进一步导引该待传递的转矩M到所述传递元件55上,该待传递的转矩在那里在当前 的实施方式中示例性通过轴-轮廓连接装置被传递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65上。如果转矩 M具有转动振动,那么摆质量对70、75为了沿着摆轨迹105振动而被激励。
[0044] 所述阻尼器件175构造用于界限所述摆质量对70、75沿着摆轨迹105的摆运动, W便在阻尼装置10转速内的快速加速度的情况下避免间隔销栓90在摆凸缘45中的开口 91上或在滑槽导向装置110U15的纵向端部上的抵靠。由此可W总体上提供一总体上较轻 构造的阻尼装置10。
[0045] 为了界限摆质量对70、75的摆运动,第一止挡面190相对第二止挡面200的间隔 或第H止挡面210相对第四止挡面215的间隔沿周向方向W如下方式选择,即,在摆质量80 就沿顺时针的转动方向(参见图1)的强的负加速度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面190抵靠在第二 止挡面200上。在摆质量80抵靠在中间元件180上时产生一界限力矩Mb。该界限力矩Mb 从第一止挡面190被传递到第二隆起部195的第二止挡面200上。所述中间元件180相对 第二隆起部195沿径向在内侧地在保持器140的区域中具有一第H缺口 245,该第H缺口 基本上在几何形状上不仅沿径向方向而且沿周向方向在投影上相应于保持器140的几何 形状。在此,弹黃元件170的两个纵向端部230、235也贴靠在第H缺口 245的对应的侧表 面250、255上。所述第H缺口 245的侧表面250、255在此沿径向从内向外去地延伸。根据 界限力矩Me的方向的不同,在图1中例如沿顺时针,第H缺口 245的第一侧表面250相对 所述弹黃元件170的第一纵向端部230按压。在此,弹黃元件170被压缩并且相对于输入 部分131被夹紧。所述弹黃元件170将导入弹黃元件170中的界限力矩Me通过第二纵向 端部235传递到所述输出部分135上并且由此相对于传递元件55支撑了所述界限力矩地。 通过界限力矩Me从摆质量80、85出来通过中间元件180的导出而总体上可W提供用于阻 尼所述界限力矩地的较大的弹黃行程并且由此提供摆质量80、85的较柔和的拦住。由此, 所述阻尼装置10在强加速度的情况下总体上比常规的阻尼装置机械上较弱地被负载。
[0046] 如果阻尼装置10的转速特别是被正地加速,那么在离也力摆20的正常运行状态 中相对第四止挡面215间隔开地布置的第H止挡面210抵靠在所述第四止挡面215上并且 所述界限力矩Me传递到所述中间元件180的第二隆起部195上。所述中间元件180本身将 该界限力矩Me传递到第二侧表面255上,该第二侧表面在弹黃元件170的第一纵向端部230 的方向上按压所述弹黃元件170的第二纵向端部235。由此来阻尼所述界限力矩地。所述 弹黃元件170还将被阻尼的界限力矩地通过所述输出部分135进一步传递到所述传递元件 55上。由此可W在摆质量80的两个加速度方向上保证所述界限力矩地到所述传递元件55 中的可靠导出并且可W避免该界限力矩地通过摆凸缘45到所述传递元件55中的传递。
[0047] 阻尼装置10的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设计方案尤其具有如下优点:阻尼装置10 的大量的已经存在的部件,尤其是弹黃阻尼器25的弹黃元件170被继续使用,W便阻尼所 述界限力矩地。还要指出的是:弹黃阻尼器25替换地也可W简单地构造为弹黃消除器,与 所示的设计方案不同地通过该弹黃消除器不进行转矩传递。
[0048] 图3在第一运行状态中示出了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装置上的正视图。图4 示出了沿着图3中示出的截面平面B-B穿过在图3中示出的阻尼装置300的截面视图。图 5在第二运行状态中示出了到图3中示出的阻尼装置300上的正视图。
[0049] 该阻尼装置300包括离也力摆305,该离也力摆具有一摆凸缘310,该摆凸缘能够 绕一转动轴线315转动。该摆凸缘310具有第一缺口 320。此外在第一缺口 320处设置有 第一隆起部325,该第一隆起部沿径向从内向外去地延伸。沿周向方向在第一隆起部325的 侧向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止挡区段326。沿径向在内侧上,摆凸缘310与一传递元件311连 接,该传递元件在该里示例性地实施为轮毅。借助于所述传递元件311可W提供与传动系 的其它部件的连接。摆凸缘310还可W本身被理解为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