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旋转机械、抑制润滑油流出的方法_4

文档序号:8393952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172)的间隙的位置,从第二部位172的靠轴承52侧的端部向轴承盖60侧偏移了距离D3,所以即便附着于第一部位171的润滑油、附着于第二部位172的靠轴承52侧的端面的润滑油,因离心力而飞向从轴线AL分离的方向,这些润滑油也难以侵入到比油盖180靠轴承盖60侧。
[0081]另外,根据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190,由于飞散至油盖180的内侧的润滑油沿内侧侧面101的内表面被引导到下方,所以能够抑制润滑油侵入第二部位172与油盖180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润滑油向油盖180的靠轴承盖60侧移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油向轴承盖60的贯通孔61侵入。
[0082]C.变形例:
[0083]C-1.变形例 I
[0084]图7示出上述的作为油盖80的变形例的油盖280的结构。在图7中,对于油盖280的构成要素中的与油盖8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油盖280仅在底面281形成有排油槽287、288的方面与油盖80不同。排油槽287、288在避开第二贯通孔83、84的位置,以分别包围第一贯通孔89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飞散至油盖80的润滑油引导至排油槽287、288,并通过重力使之沿排油槽287、288向比贯通孔61靠下方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油侵入贯通孔61。上述排油槽也可以为环状、或者在上部连通的一个槽。另外,上述排油槽形成在至少比油盖280的第一贯通孔89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即可。
[0085]C-2.变形例 2
[0086]能够适当省略上述各种结构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省略油盖80、180的折弯部85,86ο或者可以省略截油环70的第二部位72。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位71也可以形成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部位72的位置。此外,也可以省略截油环70本身。在该情况下,油盖80的外侧侧面82优选形成为延伸至主轴30的附近。即便是这些结构,也起到由油盖80带来的防止润滑油流出的效果。其中,从因离心力而使润滑油从与主轴30进一步分离的位置飞向与主轴30分离的方向,即,从贯通孔61分离的方向的观点来看,油盖80更优选具备截油环70,截油环70更优选具备第二部位72。
[0087]C-3.变形例 3
[0088]排油槽62无需一定形成为环状。排油槽62为了抑制润滑油向贯通孔61侵入,而在比贯通孔61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包围贯通孔61的外侧即可。例如,排油槽62也可以为在比贯通孔61的中心靠下方处形成终端的倒U字形状、圆弧形状等。即便是上述形状,润滑油也难以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上方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润滑油向贯通孔61侵入。
[0089]另外,排油槽62的剖面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能够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排油槽62的外周侧的端部与内周侧的端部,也可以为与轴线AL平行切入至形成为与轴线AL正交的面的底面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在顶部62a与底部62c之间的中途局部形成有与轴线AL平行的面、与轴线AL正交的面。或者,也可以在顶部62b与底部62c之间的中途具有凹凸形状。
[0090]C-4.变形例 4
[0091]上述的排油槽62与截油环70通过组合其双方而起到显著的润滑油流出抑制效果,但还能够仅单独使用其中一方。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的排油槽62与迷宫式密封件组合。这样一来,与仅利用迷宫式密封件抑制润滑油的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润滑油流出抑制效果。在该情况下,排油槽62优选设置于贯通孔61的附近。
[0092]C-5.变形例 5
[0093]截油环70的槽73的形状能够形成为任意的形状。例如,槽端73b也可以终止为矩形形状。或者,槽端73b也可以与槽端73a同样地开口。此外,也可以不形成槽73。
[0094]C-6.变形例 6
[0095]用于上述的润滑油的流出抑制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泵20,能够应用于具备使用润滑油的轴承的各种旋转机械例如压缩机、鼓风机等。
[0096]D.第三实施例
[0097]图8是表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390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在图8中,对于与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9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390具备轴承盖60、截油环370以及油盖380。抑制润滑油流出装置390的截油环370以及油盖38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图9是从轴承盖60侧观察油盖380的图。图10(a)是从轴承盖60侧观察截油环370的图。
[0098]油盖380如图8所示地在轴承52与轴承盖60之间配置为与主轴30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油盖380具有沿轴线AL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的形状。油盖380在本实施例中嵌入形成于轴承盖60的内侧的台阶部67。油盖380具有圆筒形的形状,因此通过将油盖380的外周面嵌入台阶部67的内表面,能够容易地进行嵌合作业。该油盖380具有与轴线AL交叉(这里为正交)的交叉面381,交叉面381以包围主轴3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油盖380优选与轴线AL大致正交。大致正交严格来说包括相对于正交的状态倾斜了几度的状态,此外还包括基于公差、安装精度的倾斜。另外,交叉面381在轴承52的轴承盖60侧配置为与轴承52相邻。这里的“相邻”是指与轴承52的外圈52a接触、或是在轴线AL方向从外圈52a向轴承盖60侧偏移了 Imm以下的距离的位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交叉面381从外圈52a偏移了 0.5mm左右,在交叉面381与外圈52a之间形成有间隙393。
[0099]交叉面381为了使存留于作为储油部41的一部分的比交叉面381靠轴承盖60侧的储油区域41a的润滑油与轴承52隔离而配置于上述的位置。假设若配置有油盖380,则储油区域41a的润滑油随着主轴30的旋转而在轴承52的球52c以及内圈52b旋转时被带起,从而向轴承盖60侧大量飞散。另一方面,若交叉面381处于上述的位置,则交叉面381相对于轴承52遮挡储油区域41a的几乎全部,因此由轴承52带起的润滑油的量显著减少。换言之,利用交叉面381在飞散源显著抑制润滑油向轴承盖60侧飞散。
[0100]从上述说明可以明确出,交叉面381可以仅配置于周向中的形成有储油区域41a的区域。其中,交叉面381如本实施例那样优选以包围主轴3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主轴30的周围的周向的全部位置,利用交叉面381有效地遮挡从轴承52向轴承盖60侧飞散的润滑油。S卩,交叉面381能够遮挡向轴承盖60侧飞散的润滑油的绝大多数。
[0101]如上述那样,使交叉面381略微偏移是考虑了公差的设计。具体而言,若由于制造误差而在将油盖380嵌入轴承盖60时交叉面381向相比规定位置更靠轴承52侧突出,则以在轴承盖60与轴承壳40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使交叉面381与轴承52的外圈52a抵接,从而阻碍向轴承壳40安装轴承盖60。交叉面381的偏移是为了避开这种状况而进行的。从上述的交叉面381的效果还可以明确出,理想而言,交叉面381设置于与轴承52的外圈52a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交叉面381相对于轴承52遮挡储油区域41a的全部。
[0102]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油盖380的垂直方向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下端)的靠轴承盖60侧,在不贯通位于油盖380的靠轴承52侧的端部的交叉面381的范围内,沿轴线AL方向形成有槽383。同样,在油盖380的垂直方向上部(在本实施例为上端),相对于轴线AL对称地形成有槽384。槽383作为回油槽发挥功能,槽384作为排气槽发挥功能(后述详细内容)。
[0103]如图8所示,截油环370在轴承52与轴承盖60之间在主轴30的外周沿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截油环370具有沿轴线AL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在截油环370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与主轴30的直径几乎相同的直径的贯通孔374(参照图10(a))。截油环370在本实施例中在主轴30通过贯通孔374后,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于主轴30。因此,若主轴30旋转,则截油环370与主轴30 —起旋转。如图8所示,截油环370的直径形成为截油环370不与油位OL接触的范围。这样,在截油环370与主轴30 —起旋转时,不会出现截油环370与油位OL接触,使得润滑油飞散的情况。
[0104]如图8所示,截油环370以在截油环370的轴承盖60侧的端面376与轴承盖60的内侧面64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392的状态,形成为延伸至轴承盖60与轴承52之间的几乎整个区域。截油环370的轴线AL方向靠轴承52侧的端部与轴承52的内圈52b抵接。上述油盖380以在与上述截油环370的外表面375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391的状态,与截油环370分离地配置于包围截油环370的周围的位置。
[0105]如图8以及图10(a)所示,在截油环370的轴承盖60侧的端面376 (参照图8),放射状地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槽371。槽371在截油环370与主轴30 —起旋转时,发挥与泵的叶轮相同的功能,在轴承盖60与截油环370之间的间隙392,产生朝向径向外侧的气流。特别是在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截油环370的内周侧的端部遍布周向的整体被切掉而形成有切缺部372。借助切缺部372,槽371容易获取空气。
[0106]图10(b)表示作为变形例的截油环470。在本例中,多个槽471形成为翼型。艮P,从外侧朝向内侧相对于径向倾斜地延伸,以包围贯通孔474的方式形成有内侧尖的多个非槽部分473,在相邻的非槽部分473之间形成有槽471。截油环470的内周侧的端部遍布周向的整体而形成有切缺部472。上述截油环470发挥与截油环370相同的功能。
[0107]上述截油环370配置为在轴线AL方向相对于油盖380而向轴承盖60侧突出。在本实施例中,在轴线AL方向,槽371的底部373 (参照图8)配置在比油盖380靠轴承盖60侧。
[0108]根据上述截油环370以及油盖380,能够有效地抑制润滑油向轴承盖60的贯通孔361侵入。如上所述,利用油盖380的交叉面381显著抑制来自轴承52的润滑油的飞散,但即便如此还是假定存在微量的润滑油侵入油盖380的内表面382与截油环370的外表面375之间的间隙39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表面382与外表面375沿轴线AL方向延伸,从而它们之间的间隙391沿轴线AL方向延伸,S卩,小的间隙391延伸规定距离,因此能够抑制侵入间隙3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