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35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32完全埋设于橡胶弹性体16内,不露出于橡胶弹性体16的外部。
[0040]在带状部30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个端部上设有未被橡胶弹性体16被覆而朝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34。所述突出部34形成沿轴方向的中间板件18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个端部。此外,突出部34作为保持固定部而发挥功能,所述保持固定部在未图示的金属模具的腔内安置中间板件18时保持并固定中间板件18。
[0041]在各分割体19上设有缺口部36,所述缺口部36位于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两端侧,使内侧橡胶弹性体(内侧的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外侧的橡胶弹性体)16b结合。通过在分割体19的两端侧分别设置缺口部36,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橡胶弹性体16的橡胶体积增大,在橡胶弹性体16的轴方向的两端部上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连接(结合)。另外,一个分割体19的带状部30与另一个分割体19的带状部3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不是缺口部36。
[0042]橡胶弹性体16中的位于缺口部36的部位为自由长度增大部28。在自由长度增大部28中,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连在一起,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之间未被中间板件18分割。也就是说,自由长度增大部28是仅由未夹着中间板件18的橡胶所形成的部位,其位于沿橡胶弹性体16的轴方向的两端侧,与内筒12的外周面和外筒14的内周面粘接。
[0043]在自由长度增大部28中,内筒12的外周面与外筒1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自由长度F,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自由长度F仅增大中间板件18的厚度尺寸部分。另夕卜,在自由长度增大部28以外的部位中,由于被中间板件18分割,因此,其自由长度比自由长度F小。即,“自由长度”是指在沿橡胶弹性体16的轴方向的两端部上,橡胶弹性体16在内筒12与外筒14之间可活动的空间,是指内筒12的外径与外筒14的内径之间的径向的间隔距离(参照图4(a))。
[0044]分别形成于两个分割体19上的多个缺口部36都配置成与被内筒12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Tl、T2所夹持的区域S重叠(参照图4(b))。例如,在与轴方向垂直的纵截面上呈现有两个缺口部36、36,但是,在设定内筒12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T1、T2的情况下,两个缺口部36、36覆盖(重叠)被所述两个虚拟面Τ1、Τ2所夹持的区域S。
[0045]另外,作为区域S与缺口部36之间的位置关系,除了整个缺口部36位于被虚拟面Tl、Τ2所夹持的区域S内的情况以外,例如,可以整个区域S为缺口部36,并且,缺口部36的一部分从区域S内露出,也可以缺口部3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S内(换言之,也可以突出部34的一部分进入区域S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缺口部36、36都配置成与区域S重叠,但是,也可以配置成至少一个缺口部36与被虚拟面Tl、Τ2所夹持的区域S重叠。
[0046]再者,如图4(b)所示,两个缺口部36、36也可以配置成都包括在被内筒12的内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Τ3、Τ4所夹持的区域SI内。换言之,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部34刚进入区域SI之前被延伸,或者,突出部34的一部分进入区域SI内。进而,两个缺口部36、36也可以都设置成包括在被通过内筒12的中心相互垂直的两个虚拟面Τ5、Τ6所夹持的区域S2内。换言之,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部34刚进入区域S2之前被延伸,或者,突出部34的一部分进入区域S2内。总之,与现有技术相比,为了得到所期望的抑制压缩形变的效果,也可以形成使橡胶弹性体16的橡胶体积增大的各缺口部36。
[0047]此外,多个缺口部36中,沿轴方向的一端侧的缺口部36和另一端侧的缺口部36配置在以内筒12的中心0(参照图4(b)、图7)为旋转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参照图4(a)、图7)。S卩,在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于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和在另一端侧形成于另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36配置在以内筒12的中心O为旋转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通过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将缺口部36配置在点对称位置上,从而能够将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的连接部位(自由长度增大部28)配置在点对称位置上。其结果,能够较好地抑制施加于内筒12上的杠杆力。
[0048]此外,分别形成于两个分割体19上的多个缺口部36配置在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参照图2、图3(a))。即,在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形成于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36和形成于另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36配置在径向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各缺口部36形成为俯视观察下呈大致矩形状(参照图3 (a)),但是,如下所述并不限定于此。
[0049]再者,缺口部36形成在周方向相互邻接的中间板件18的突出部34之间(参照图5),所述突出部34配置于被两个虚拟面Tl、T2所夹持的区域S的外侧。S卩,如图4(b)所示,通过将突出部34配置于被两个虚拟面Tl、T2所夹持的区域S的外侧,从而能够将缺口部36投影到与虚拟面T1、T2垂直的面(与纸面垂直的面)时的宽度尺寸(LI)设定成内筒12的外径(L2)以上的长度(LI彡L2)。
[005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衬套10基本上如上构成,下面说明其动作和作用效果。
[0051]例如,车辆在弯道等曲线道路行驶时,由于因驱动产生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力和来自与离心力对抗的路面的车宽方向的摩擦力,因此产生杠杆力(参照图7)。通过内筒12因所述杠杆力而沿图7的箭头方向摇动,从而介入于内筒12与外筒14之间的橡胶弹性体16的两端侧发生压缩变形。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别形成于两个分割体19上的多个缺口部36配置成与被内筒12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Τ1、Τ2所夹持的区域S重叠(参照图4(b)),从而能够通过形成于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36而结合(连接)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来形成自由长度增大部28。由于形成有所述自由长度增大部28,因此,能够确保橡胶弹性体16的变形范围,进而,能够较好地抑制橡胶弹性体16沿轴方向的两端部发生的压缩形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杠杆力被输入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通过抑制橡胶弹性体16的压缩形变(变形量)来提高耐久性。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橡胶衬套10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吸收振动性能。
[0053]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位于橡胶弹性体16的沿轴方向的两端侧的自由长度增大部28中,使自由长度F仅增大所述中间板件18的厚度尺寸部分。在自由长度增大部28中,由于内筒12的可活动空间被扩大,因此,能够通过较好地抑制压缩形变来提高耐久性。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橡胶衬套10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吸收振动性能。
[005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于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36和在另一端侧形成于另一个分割体19上的缺口部配置在以内筒12的中心O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这样,通过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将缺口部36配置在点对称位置上,从而能够将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的连接部位设为点对称位置。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较好地抑制施加于内筒12上的杠杆力。
[0055]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一端侧将缺口部36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并且在另一端侧将缺口部36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压缩形变来提高耐久性。
[0056]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两个分割体19构成中间板件18,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分割体19。另外,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由三个以上分解体构成中间板件18。
[0057]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筒12设定成恒定的外径(参照图4 (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内筒12a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缩径部22、22。一对缩径部22、22在内筒12a的周方向上连续形成。
[0058]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橡胶衬套1a中,在沿内筒12a的轴方向的两侧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其他外周面相比而朝向内径侧凹陷的一对缩径部22、22。在一对缩径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