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35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22,22之间设有与其他外周面相比而朝向半径外方向鼓出的扩径部24。一对缩径部22、22分别被橡胶弹性体16被覆,从一个缩径部22到另一个缩径部22的沿轴方向的长度E设定为与橡胶弹性体16的沿轴方向的宽度尺寸G大致相同(E ~ G)。
[0059]这样,通过在内筒12a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缩径部22,由橡胶弹性体16被覆所述一对缩径部22,从而能够进一步使自由长度增大部28中的自由长度F仅增大朝向内径侧凹陷的深度量。其结果,能够通过进一步增大内筒12的可活动空间来较好地抑制杠杆力。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应用于附设安装在悬挂系统的橡胶衬套10的情况作为其一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未图示的发动机架或液封发动机架等。
[0061]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橡胶衬套100。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所示的橡胶弹性体10相同构成要素付加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说明,并且仅对以下不同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地说明。
[0062]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衬套的立体图。图9(a)是与图4(a)对应的轴方向的剖视图,图9(b)是沿图9(a)的C-C线的与轴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由单一的圆筒体构成的中间板件的立体图。
[0063]在图1所示的橡胶衬套10中,中间板件18由分割体19构成,与此相对,在图8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弹性体100中,不同之处是中间板件102由单一的圆筒体(单一体)构成。中间板件102具备圆筒状的板件主体104、从板件主体104沿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单一的圆筒体构成中间板件102,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在未图示的金属模具腔内的定位和部件管理。另外,由于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0064]图11(a)是构成另外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衬套的中间板件的立体图,图11(b)是另外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衬套的与轴垂直方向的剖视图。
[0065]在图1所示的橡胶弹性体10中,在沿分割体19的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分别形成有单一的缺口部36,与此相对,在构成另外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橡胶衬套200的中间板件18的分割体19a中,不同之处是形成有多个缺口部36 (图11(a)、图11(b)中例示了四个缺口部36)。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b)所示,形成于一个分割体19a的多个缺口部36配置成与被内筒12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Tl、T2所夹持的区域S重叠。
[0066]另外,图11所示的中间板件18由两个分割体19a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在沿轴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形成有合计八个缺口部36的单一的圆筒体构成。
[0067]下面,将中间板件18的变形例表示于图12(a)至图12(c)。
[0068]图12 (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a的不同之处是在由俯视观察下呈H字形状构成的中间板件18(参照图3(a))上,形成如下形状:未设置有位于对角线上的、一侧的突出部34和相反侧上的另一侧的突出部34。另外,在将中间板件18a插入未图示的金属模具的腔内进行硫化粘接时,中间板件18a被由位于对角线上的一对突出部34形成的上下两点进行固定。
[0069]图12 (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b的不同之处是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a上,形成如下形状:将位于对角线上的一对突出部34、34中的一侧的突出部34不变保留而未设置有另一侧的突出部34。另外,在硫化粘接时,中间板件18b通过保留的另一侧的突出部34而被悬臂支撑。
[0070]图12(c)所示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c是在由圆筒体构成的中间板件主体21上附设安装一对固定夹具23而构成的。附设安装有所述固定夹具23的中间板件18c插入未图示的金属模具的腔内而被硫化粘接。
[0071]另外,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a和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件18b也可以是单一体或者多个分割体的其中任一种。
[0072]符号说明
[0073]10、10a、100、100a、200 橡胶衬套(防振装置)
[0074]12、12a 内筒
[0075]14 外筒
[0076]16橡胶弹性体
[0077]16a内侧橡胶弹性体(内侧的橡胶弹性体)
[0078]16b外侧橡胶弹性体(外侧的橡胶弹性体)
[0079]18、18a_18c、102中间板件(中间部件)
[0080]19、19a 分割体
[0081]22缩径部
[0082]28自由长度增大部
[0083]36 缺口部
[0084]S、S1、S2 区域
[0085]T1-T6 虚拟面
[0086]LI将缺口部投影于与虚拟面垂直的面时的宽度尺寸
[0087]L2内筒的外径
[0088]O内筒的中心
[0089]F自由长度
【主权项】
1.一种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 外筒,其与所述内筒的外径侧间隔配置; 橡胶弹性体,其介入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来弹性地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 中间部件,其埋设于所述橡胶弹性体内; 其中,在所述中间部件上设有位于沿所述外筒的轴方向的两端侧,用于使所述中间部件的内侧的所述橡胶弹性体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外侧的所述橡胶弹性体结合的多个缺口部,所述多个缺口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置成与被内筒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所夹持的区域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缺口部中,一端侧的所述缺口部与另一端的所述缺口部配置在以所述内筒的中心为旋转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缺口部配置在所述外筒的一端侧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并且配置在所述外筒的另一端侧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部件上设有形成沿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缺口部形成在周方向上相互邻接的所述突出部之间,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为单一体,或者为在周方向上被分割了的多个分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其他的外径面相比而向内径侧凹陷的一对缩径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缩径部分别被所述橡胶弹性体被覆。
8.一种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 外筒,其与所述内筒的外径侧间隔配置; 橡胶弹性体,其介入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来弹性地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 中间部件,其埋设于所述橡胶弹性体内; 其中,在所述橡胶弹性体上设有位于沿所述外筒的轴方向的两端侧,使自由长度增大的自由长度增大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其包括:内筒(12);外筒(14),其与内筒(12)的外径侧间隔配置;橡胶弹性体(16),其介入于内筒(12)与外筒(14)之间来弹性地连接内筒(12)和外筒(14);中间板件(18),其埋设于橡胶弹性体(16)内;其中,在中间板件(18)上设有位于沿外筒(14)的轴方向的两端侧,使内侧橡胶弹性体(16a)与外侧橡胶弹性体(16b)结合的多个缺口部(36),多个缺口部(36)中的至少一个配置成与被内筒(12)的外周面相切的两个平行的虚拟面(T1,T2)所夹持的区域(S)重叠。
【IPC分类】F16F1-38
【公开号】CN104755791
【申请号】CN201380056816
【发明人】小岛成雄
【申请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9日
【公告号】DE112013005260T5, WO2014069441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