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76516阅读:来源:国知局
轮组和切换元件的几何位置可自由选择,只要各元件的可连接性允许。 这意味着这单个元件就其在壳体内的位置可以任意移动,只要各单个元件或轴不相交。这 同样也包括:行星齿轮组可以在径向上上下设置或也沿着轴向沿着例如驱动轴依次设置。
[0053] 所有切换元件原则上可分别摩擦锁合或形锁合地作用。第四离合器特别优选构造 为形锁合的切换元件、尤其是牙嵌式离合器。这显著改善了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因此在燃料 消耗方面、例如在具有内燃机的车辆中具有显著的油耗优势。
[0054] 在每个轴上或每个连接元件上原则上可附加地设置电机或其它动力源/功率源。
[0055]另外,原则上可在每个轴或每个连接元件上设置连接壳体或另一轴的单向离合 器。这允许相应切换元件的尺寸构造得更小,因为至少部分转矩被单向离合器接收。
【附图说明】
[0056] 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详述本发明。附图如下:
[0057]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58]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59]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0]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四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1]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五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2]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六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3]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七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4] 图8为根据图1的变速器的示例性换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图1以示意图示出变速器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 PR1、第二行星齿轮组PR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第二圆柱齿 轮传动机构ST2和六个切换元件。所述元件共同设置在一个壳体G中。六个切换元件为第 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三离合器K3和第四离合器 K4。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三离合器K3、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第二行星齿轮组 PR2、第二行星齿轮组PR3、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以上述顺序同轴于驱动轴1设 置。此外在第三离合器K3和第一行星齿轮组PR1之间存在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和 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和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的至 少各一个圆柱齿轮同轴于驱动轴1设置。与驱动轴1平行地设置从动轴2。驱动轴1在一 侧分别与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和第三离合器K3连接,而驱动轴1的一个自由端 部从壳体G中伸出。从动轴2在一侧与第四离合器K4、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和第一 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连接。在从动轴2的与第四离合器K4对置的一侧上,从动轴2以一 个自由纟而部从壳体G中伸出。驱动轴1的自由J而部和从动轴2的自由J而部在此朝向相同方 向。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和第四离合器K4从从动轴2 的自由端部开始以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第四离合器K4 的顺序沿着从动轴2设置。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的一个另外的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 齿轮传动机构ST2的一个另外的圆柱齿轮在此同轴于从动轴2设置。第一制动器B1和第 二制动器B2在一侧与G连接。
[0066] 第一行星齿轮组PR1包括太阳轮S1、行星架PT1和齿圈H1。第二行星齿轮组PR2 包括太阳轮S2、行星架PT2和齿圈H2。第三行星齿轮组PR3包括太阳轮S3、行星架PT3和 齿圈H3。
[0067] 驱动轴1可经由第一离合器K1与第三轴3连接,其中第三轴3另外将第二制动器 B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太阳轮S3连接。此外,驱动轴1能经由第二离合器K2与第四 轴4连接,该第四轴4另外将第二行星齿轮组PR2的齿圈H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行星 架PT3连接。此外该第四轴4将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行星架PT3与第一制动器B1连接。 经由第三离合器K3,驱动轴1可与第五轴5连接,该第五轴5又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 太阳轮S1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行星架PT1经由第六轴6与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 构ST1连接,该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另外与从动轴2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PR2的 行星架PT2经由第八轴8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齿圈H1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PR2的 太阳轮S2经由第七轴7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齿圈H3连接。第七轴7此外将第三行星 齿轮组PR3的齿圈H3与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连接。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此 外与第九轴9连接,第九轴9可经由第四离合器K4与从动轴2连接。
[0068] 图2示出图1所描述的变速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图1所描述的实 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离合器K3'在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和第一行星齿轮组 PR1之间同轴于驱动轴1设置。由此在变速器中在接口或连接方面产生下述变化:驱动轴1 现在直接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太阳轮S1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行星架PT1与 第五轴5连接,该第五轴5能经由第三离合器K3'与第六轴6连接,第六轴6此外与第一圆 柱齿轮传动机构ST1连接。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此外与从动轴2连接。所有其余的 接口和构件布置与图1所描述的布置一致。
[0069]图3示出图1所描述的变速器的另一种方案。图3与图1所描述的布置的一个重 要区别在于第三离合器K3"的设置和由此形成的不同的接口。接下来描述与图1中描述的 布置的不同之处。第三离合器K3"在图3中同轴于从动轴2设置。从从动轴2的由壳体G 中伸出的端部开始,第三离合器K3"、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 ST2和第四离合器K4以该顺序设置。与图1中描述的布置相反,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 中驱动轴1直接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太阳轮S1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行星架 PT1虽然如在图1中所示经由第六轴6与第一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1连接,然而第一圆柱齿 轮传动机构ST1现在还与第五轴5连接,该第五轴5可经由第三离合器K3"与从动轴2连 接。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三离合器K3"和第四离合器K4如此设置,使得在上 述切换元件和壳体G之间没有其他的轴或连接元件。由此上述切换元件特别易于从外部接 近。所有其余的接口和构件布置与图1所描述的布置一致。
[0070]图4示意示出图1所描述的变速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图4中的变速器的该实 施方式与图1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离合器K3"'的布置。下面详细描述由 此形成的各单个元件和相应的接口的定位方面的区别。在图4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离 合器K3"'在第二行星齿轮组PR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PR3之间同轴于驱动轴1地设置。此 外驱动轴1现在直接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太阳轮S1连接。此外,第二行星齿轮组PR2 的行星架PT2与第五轴5连接,该第五轴5可经由第三离合器K3"'与第八轴8连接并且第 八轴8此外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齿圈H1连接。在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和第 四离合器K4之间没有其他的轴或连接元件,由此上述切换元件特别易于从外部接近。所有 其余的接口和构件布置与图1所描述的布置一致。
[0071]图5示出图1所描述的变速器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图5中的变速器的该实施方 式与图1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离合器K3""的布置。由于第三离合器K3"" 的不同的设置,一些接口与图1中描述的布置不同,因此接下来阐述区别。第三离合器K3"" 同轴于驱动轴1地在第二行星齿轮组PR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PR3之间设置。这此外导致, 驱动轴1直接与第一行星齿轮组PR1的太阳轮S1连接。与图1中描述的布置相反,现在第 二行星齿轮组PR2的太阳轮S2与第五轴5连接,该第五轴5此外能经由第三离合器K3"" 与第七轴7连接。第七轴7此外将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齿圈H3与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 构ST2连接。第二圆柱齿轮传动机构ST2此外与第九轴9连接,该第九轴9可经由第四离 合器K4与从动轴2连接。在图5的变速器示意图中,在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 三离合器K3""和第四离合器K4和壳体G之间没有其他的轴或连接元件,由此上述切换元 件特别易于从外部接近。所有其余的接口和构件布置与图1所描述的布置一致。
[0072]图6示出图1所描述的变速器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图6中的变速器的该实施方 式与图1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离合器K3""'的定位。由此也形成各单个 元件的不同的连接和接口,这接下来详细阐述。第三离合器K3""'同轴于驱动轴1地设置 在第一行星齿轮组PR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R2之间。驱动轴1此外可经由第二离合器K2 与第四轴4连接,该第四轴4此外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行星架PT3连接。经由第四轴 4,第三行星齿轮组PR3的行星架PT3此外与第一制动器B1连接。然而第四轴4不是如图1 所示此外与第二行星齿轮组P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