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548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为卡合状态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e、自动变速器10的与发动机转速Ne相对应的输入轴转速N IN将顺畅地进行变化。因此,能够降低惯性阶段中的冲击。此外,在通过卡合单元128而使输入离合器卡合之前,由于通过上述滑移单元126而使输入离合器被设为滑移状态,因此,与输入离合器被设为完全被释放的状态相比,能够降低卡合时的冲击的产生。
[0043]并且,在卡合单元128被卡合时,被供给至输入离合器中的液压既可以例如依据预先确定的模式而上升、或者也可以以使输入离合器的滑移率、差转速成为规定的模式的方式而进行反馈控制。该卡合模式以考虑替换变速中的自动变速器10的输出转矩、变速时间、变速冲击等的方式来确定。
[0044]离合器容量补正单元130在替换变速中输入离合器的分担转矩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以配合该分担转矩的变化的方式对输入离合器的离合器容量进行补正。具体地说,例如,基于预先设计上获得的关系等来判断在替换变速的之前和之后输入离合器的分担转矩增加或减少。其中,在输入离合器的分担转矩增加的情况下,存在当输入离合器成为变速前的转矩容量时,转矩容量不足、离合器的滑动增大、发动机转速Ne意外地上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替换变速的之前和之后,在输入离合器的分担转矩减少的情况下,存在当输入离合器成为变速前的转矩容量时转矩容量过多、离合器进行卡合、发动机转速Ne意外地下降的情况。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替换变速中进行完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及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替换之后,离合器容量补正单元130对输入离合器的转矩容量进行补正。
[0045]输入离合器的转矩容量的补正通过调整供给至输入离合器的卡合压来进行。卡合压的补正例如基于下面的式(I)来进行。
[0046]P = ((PO — Pr) /rl * r2+Pr)...(I)
[0047]在此,P为补正后的输入离合器的卡合压的指令值。PO为替换变速前的输入离合器的液压指令值。此外,Pr相当于输入离合器的回位弹簧的工作载荷的液压,所谓的活塞压。此外,rl及r2分别为变速前及变速后的各自的变速级中的输入离合器的分担转矩比,是用于支承输入离合器的转矩与输入至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转矩的比。在通过上述滑移单元126使输入离合器成为滑移状态的情况下,上述PO为用于实现该滑移状态的液压。
[0048]替换控制单元132用于控制替换变速中的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及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替换。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上述输入离合器控制单元124的滑移单元126使输入离合器成为滑移状态之后,进行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的释放和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的释放和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可以以时间上重叠的方式来执行、或者也可以两者同时开始。此时,由于输入离合器成为了滑移状态,因此,在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的释放中可以迅速地进行该卡合压的降低直至成为释放状态,此外,在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中可以迅速地增加该卡合压直至成为完全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将因齿轮比的变化而引起的输出转矩相对于输入转矩产生变化的区间、即所谓的转矩阶段的时间设为短时间。
[0049]此外,在通过替换控制单元132进行替换的期间,由于输入离合器被设为了滑移状态,因此,输入离合器的输入侧的旋转元件的转速就此保持,而输出侧的旋转元件的转速根据输出轴转速和变速后的变速级的变速比而进行变化。因此,由于发动机转速Ne及与之对应的自动变速器8的输入轴转速Nin不发生变化,因此,在替换变速中,会降低较大的惯性转矩的产生。在此,输入离合器成为了滑移状态的情况只要基于以下情况来进行判断即可,例如,在被供给至输入离合器的卡合压成为了相当于滑移状态的液压以后,经过了考虑到迟延响应的充分的时间的情况等。
[0050]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通过与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不同的模式来执行自动变速部10的替换变速。具体地说,例如,在例如基于图7的变速线图而判断出替换变速的执行的情况下,首先在转矩阶段中,使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压降低,并且,使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压渐渐上升,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进行这两者的替换。此时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压的上升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即,能够避开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及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这两者成为卡合状态的、所谓的变速干涉的方式。而且,在惯性阶段中,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压被降低至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完全被释放为止,并且,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卡合压进一步上升。
[0051]在惯性阶段中,随着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完全被卡合,发动机转速Ne的转速变化为与变速后的变速比相对应的转速。在如此通过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而实施的替换变速中,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的动作、即转矩容量的变化与转矩阶段中的转矩梯度的变化以及惯性阶段中的发动机转速Ne的变化的双方相关。因此,在被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控制的替换变速中,以变速冲击的降低等为目的,上述释放侧摩擦卡合装置与上述卡合侧摩擦卡合装置之间的替换与被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控制的替换变速相比而较慢地进行。
[0052]并且,在被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控制的替换变速中,只要输入离合器采用不使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进展的方式,则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式来控制输入离合器。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从替换变速的之前到之后使输入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不发生变化而被设为卡合状态,也可以使其转矩容量在替换变速期间、具体而言例如在从做出变速判断起至惯性阶段完成为止的期间被设为滑移状态。
[0053]变速预测单元136基于当前的车辆的行驶状态来预测例如在数秒后这样的不久的将来是否要进行变速。具体地说,例如,基于当前的车速、加速器开度、或加速器开度的变化量等来预测数秒后的车辆状态,被预测出的上述规定时间经过后的行驶状态例如基于是否横切图7所示的变速线图上的变速线,而被称作预测出变速的执行的情况。此外,基于图2所示的卡合表等,来判断所预测的变速是否为替换变速。
[0054]在自动变速器10中执行替换变速之时,切换单元138对通过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或上述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中的哪一个来控制变速而进行切换。该切换例如基于加速器开度Acc、车速V、模式切换开关80的输出、发动机转速Ne等来进行。
[0055]具体地说,例如,在加速器开度Acc及车速V中的至少一方低于各自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切换单元138通过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来执行替换变速。这是因为,在加速器开度Acc、车速V较小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10的输出转矩处于比较小的行驶状态,因此,惯性阶段中的输出转矩的偏差易于与变速冲击相关联。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来进行替换变速,从而实现惯性阶段中的冲击较少的变速。因此,上述阈值通过实验等而被确定为,在低于该值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二模式控制单元实施的替换变速时作为变速冲击将变得显著的程度上的值。
[0056]此外,考虑到如下方式,S卩,电子控制装置90在未图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多种图7所例示的这种变速线图,通过利用驱动器来操作上述变速模式切换开关80,从而选择性地使用多种的变速线图中的任意一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所选择的变速线图为运动模式、即为与定速级的行驶被比较多地利用的行驶模式相对应的模式的情况下,切换单元138通过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来执行替换变速。这是因为,在运动模式中,存在驱动器对于变速要求有较高的响应性的趋势,通过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而进行的替换变速与通过第二模式控制单元134而进行的替换变速相比被较快地完成。同样地,在自动变速器10为,能够通过驾驶员实施的换挡杆的操作而成为所选择的变速级的、能够执行变速的手动模式的情况下,对于该手动模式中进行的变速,切换单元138通过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来执行替换变速。
[0057]此外,在发动机转速化低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切换单元138通过上述第一模式控制单元122来执行替换变速。这是因以下的理由而引起的。已知通过使变矩器32所包含的未图示的锁止离合器半卡合(设为滑移状态)从而实现燃料效率的提高的弹性锁止控制,另一方面,还已知在发动机转速Ne为较低旋转的情况下,会存在产生轰鸣声这样的问题。由于轰鸣声的产生是由比滑移的锁止离合器靠发动机侧的机构系统的质量所导致的,所以,通过替代锁止离合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