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1071940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锁紧装置包括有锁紧座、外抱刹和内抱刹,外抱刹装配于锁紧座内,内抱刹装配于外抱刹内侧;内抱刹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还包括有调节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二者配合作锁紧调节的内调节机构。锁紧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上,具体地适当安装于相关设备的对应活动部件处,内抱刹作环抱活动部件设置;如此达到提高活动部件活动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避免活动部件在高负荷和高振动的环境中的晃动,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精准性及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在各领域机械设备中,通过多维方向的运动来实现相关操作十分常见,其中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十分关键。比如现有石材切割机中设计有竖直升降操作,升降立柱与机体上的柱套滑动配合,在机体的柱套内嵌设有耐磨套设,如铜套或者自润滑轴承等,外围均采用必要的防尘措施,尽量减少粉尘的浸入。然而在高负荷和高振动的环境中,升降立柱和机体上的柱套滑动之间难免会发生磨损,导致配合面出现间隙,该间隙随着会随着机械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机体也会随着升降立柱产生晃动,这种晃动产生的无规则附加力则会作用于锯片上,从而不仅造成加工出来的板材平整度差,精确低,严重影响加工质量,而且还会使得锯片以及机体容易损坏,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设备维护费用高。
[0003]鉴于此,本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锁紧装置及其应用,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装置,用于增强设备的动作操作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6]—种锁紧装置,包括有锁紧座、外抱刹和内抱刹,外抱刹装配于锁紧座内,内抱刹装配于外抱刹内侧;内抱刹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还包括有调节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二者配合作锁紧调节的内调节机构。
[0007]所述内调节机构包括有二连杆、一偏心套及调节部件,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分别通过一连杆与偏心套连接,偏心套与调节部件连接。
[0008]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有转轴,该转轴安装于偏心套内,该转轴上连接有一用于带动该转轴转动的推动单元。
[0009]所述推动单元为推杆,该推杆固定连接于转轴上。
[0010]所述推动单元为扇形齿轮和齿条配合的传动组件,扇形齿轮设于转轴上,齿条连接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
[0011]所述扇形齿轮呈匚字型,其具有与转轴轴接的二轴孔。
[0012]所述锁紧座上设有推力盒,传动组件装设于推力盒内,驱动件安装于推力盒上。
[0013]所述外抱刹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还包括有调整该外抱刹与内抱刹配合的外调整机构。
[0014]所述外调整机构包括有一调节螺母和二调节螺杆,二调节螺杆分别铰接于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上,二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母连接。
[0015]所述锁紧座上的对应调节螺母位置处开设有操作口,该操作口上盖设有防护盖。
[0016]所述内抱刹和外抱刹内外相配合并且相对设置,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该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该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
[0017]所述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的内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外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所述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的内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外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
[001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紧装置的应用,该锁紧装置应用于石材切割机中。
[00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锁紧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锁紧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上,具体地适当安装于相关设备的对应活动部件处,内抱刹作环抱活动部件设置;给出的具体应用方式为应用于石材切割机中,内抱刹作环抱石材切割机的升降立柱设置。
[0020]以石材切割机为例说明,通过内调节机构作用,调节内抱刹的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对升降立柱作适当的环抱限制,如此达到提高升降立柱升降活动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避免升降立柱在尚负荷和尚振动的环境中的晃动,从而提尚切割机设备的稳定性、精准性及使用寿命。进一步,外抱刹还设计有外调整机构,如此在内抱刹作适当调节的同时,外抱刹能够相应地作调整,外抱刹相对内抱刹微旋转,作自校正实现二者自找准同心作用,进一步确保了锁紧装置发挥功效及设备的稳定操作目的。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锁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23]图3是锁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抱刹和内抱刹装配图;
[0024]图4是锁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内抱刹立体图;
[0025]图5是图4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6是锁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抱刹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发明锁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8]图8是图7的分解图;
[0029]图9是锁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外抱刹和内抱刹装配图;
[0030]图10是锁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内抱刹立体图;
[0031]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
[0032]标号说明
[0033]升降立柱 I
[0034]锁紧装置 2 锁紧座 20
[0035]推力盒 201 操作口 202
[0036]防护盖 203 外抱刹 21
[0037]左外抱刹 211 右外抱刹212
[0038]调节螺杆 213 调节螺母214
[0039]内抱刹22左内抱刹221
[0040]右内抱刹222连杆223[0041 ]偏心套224转轴225
[0042]推杆226承接套227
[0043]齿条228驱动件229。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5]本案涉及一种锁紧装置,适当安装于相关设备的对应活动部件处,如图1给出一种示意,安装于升降立柱I上。
[0046]如图2-11所示,锁紧装置2包括有锁紧座20、外抱刹21和内抱刹22。外抱刹21装配于锁紧座20内,内抱刹22装配于外抱刹21内侧,二者相适配设置。具体来讲,相关部件具有相互适当装配的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比如作为固定部件的大梁,和作为活动部件的贯穿大梁作升降活动的升降立柱1,锁紧座20固定安装于固定部件(大梁)上,锁紧座20内设有镶嵌槽,以供外抱刹21和内抱刹22装配,内抱刹22装配于外抱刹21内侧壁和活动部件(升降立柱I)外侧壁之间。
[0047]内抱刹22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 2,还包括有内调节机构,通过该调节机构调节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二者张合配合以对抱持的活动部件(升降立柱I)作锁紧度调节(抱紧和放松动作)。
[0048]所述内调节机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内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偏心套224、二连杆223和调节部件。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的连接端分别通过一连杆223与偏心套224连接(铰接),偏心套224与调节部件连接。通过调节部件动作带动偏心套224旋转,经由二连杆223带动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实现张合微调节作用。
[0049]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有转轴225和推动单元。该转轴225安装于偏心套224内,推动单元与转轴225连接,以带动该转轴225转动。转轴225的端部上还可设有转轴压盖,利于结构紧凑、简便及隐蔽安装。推动单元给出两种具体实施例,如图4-5所示为第一实施例,推动单元为推杆226,该推杆226固定连接于转轴225上,通过推杆226实现对转轴225的手动调节作用。
[0050]如图10-11所示为第二实施例,推动单元为扇形齿轮227和齿条228配合的传动组件,扇形齿轮227设于转轴225上,齿条228连接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229,该驱动件229具体可以为气缸或者油缸。通过驱动件229自动驱动,经由扇形齿轮227和齿条228传动配合,实现带动转轴225自动旋转调节作用。进一步,所述扇形齿轮227呈匚字型,其具有与转轴225轴接的二轴孔,扇形齿轮227将偏心套224及二连杆223夹持其中,上下通过二轴孔与转轴225配合实现对称套接,如此利于紧凑装配以及传动稳定精准可靠性。
[0051]优选的,所述锁紧座20上设有推力盒201,所述传动组件装设于推力盒201内,驱动件229简易安装于推力盒201上,驱动件229的活塞杆伸入推力盒201与齿条228连接。
[0052]所述外抱刹21具体地与内抱刹22相对应设置,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还包括有外调整机构,用于调整该外抱刹21与内抱刹22相配合。
[0053]所述外调整机构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包括有一调节螺母214和二调节螺杆213。二调节螺杆213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上,二调节螺杆213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螺母214连接。该调节螺母214内具有相反向的二螺纹段,该二螺纹段分别与二调节螺杆213螺接。如此通过旋转调节螺母214,即可带动二调节螺杆213相靠近或者分离,如此实现外抱刹21对内抱刹22的抱持松紧调节,实现适应内抱刹22调节而灵活调节的作用。所述内调节机构和外调整机构分别给出一至两个优选实施例,其还可以为其他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对应功能作用即可。比如内调节机构,除了采用连杆和偏心套配合外,还可以采用铰接杆和推压该铰接杆的推压件配合来实现,比如外调整机构,还可以采用相关齿结构方式来实现,另外调节螺母还可以配置对其进行旋转调节的辅助件。
[0054]优选的,锁紧座20上的对应调节螺母214位置处开设有操作口 202,利于实现对调节螺母214调节。操作口 202上盖设有防护盖203。
[0055]所述内抱刹22和外抱刹21内外相配合并且内外相对抱持设置,如图3或图9所示,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该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的自由端分别往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杀IJ222的连接端延伸设置,同理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的的自由端分别往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的的连接端延伸设置。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对应该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具体优选设计,左内抱刹221和右内抱刹222的内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外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的内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外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如此设计,利于内抱刹22和外抱刹21的相互配合调节,配合度更佳,而且更利于二者自校正,实现自找准同心作用,对中间紧抱的活动部件起到稳定中心的加强稳定效果。
[0056]发明锁紧装置对活动部件(升降立柱I)作锁紧调节作业时,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方式带动转轴225转动,从而带动偏心套224转动,并通过转动的偏心套224使左、右内抱刹(221、222)在左、右外抱刹(211、212)配合下对活动部件作锁紧度调节,实现活动部件与固定部件间作可调节且合理的配合锁紧限制。当需要调紧时,正向适当转动偏心套224,使得左内抱刹211和右内抱刹222的自由端分别向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的连接端靠拢,并且通过适当调整调节螺母214,使左外抱刹211和右外抱刹212适当靠近,内外二者相互配合并自找准中心,实现对活动部件作合理适度紧抱限制。当需要调松时,同理,反向适当转动偏心套224、调节螺母214即可。调节过程中,可通过正方向反复调试来得到活动部件与固定部件间的最合理适度锁紧限位,最终确保活动部件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0057]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需要作精准稳定操作的设备中,本发明给出一种具体应用实施例,应用于石材切割机中,具体应用在石材切割机的升降立柱上。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紧座、外抱刹和内抱刹,外抱刹装配于锁紧座内,内抱刹装配于外抱刹内侧;内抱刹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还包括有调节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二者配合作锁紧调节的内调节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调节机构包括有二连杆、一偏心套及调节部件,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分别通过一连杆与偏心套连接,偏心套与调节部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有转轴,该转轴安装于偏心套内,该转轴上连接有一用于带动该转轴转动的推动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单元为推杆,该推杆固定连接于转轴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单元为扇形齿轮和齿条配合的传动组件,扇形齿轮设于转轴上,齿条连接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抱刹包括分别呈半环形的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还包括有调整该外抱刹与内抱刹配合的外调整机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调整机构包括有一调节螺母和二调节螺杆,二调节螺杆分别铰接于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上,二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母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抱刹和外抱刹内外相配合并且相对设置,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该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分别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该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均呈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抱刹和右内抱刹的内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外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所述左外抱刹和右外抱刹的内侧面均为从连接端向自由端厚度逐渐变薄设置的适配弧面,外侧面均为对应半圆轨迹的半圆弧面。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一种锁紧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锁紧装置应用于石材切割机中。
【文档编号】F16B7/18GK106089878SQ20161063060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4日 公开号201610630601.X, CN 106089878 A, CN 106089878A, CN 201610630601, CN-A-106089878, CN106089878 A, CN106089878A, CN201610630601, CN201610630601.X
【发明人】林智敏, 华新陆, 吴江文
【申请人】泉州市海恩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