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器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2568阅读:来源:国知局
快速装配紧固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固定物固定的工序耗时,降低了固定物固定时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牢固。最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紧固方式装配工序繁琐,且产生工时浪费的问题。
[0049]参见图4,为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实现紧固功能的原理进行说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对待固定的固定物进行固定过程中,当固定装置100沿A方向运动时,其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均受弯角弹力影响,由位置I变化至位置2。当固定装置100的连接部130接触固定物的固定面后,连接部130反向受力使固定装置100沿B方向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的单向特点,因此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均无法由位置2变化至位置1,并且均同螺栓或压缩机上其他种类的固定物的固定位置相互咬合形成自锁,从而达到紧固的目的。
[0050]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锁紧部110未与连接部30连接的一端和第二锁紧部120未与连接部130连接的一端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即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优选为:5° —15°。参见图4,也就是说,第一锁紧部110未与连接部30连接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Θ I的取值范围为5° —15°,第二锁紧部120未与连接部130连接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Θ 2的取值范围同样为5° —15°。
[0051]进一步的,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的材质均为金属。并且,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的形状均可采用金属板材设置为片状结构,使得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均为金属片。由于金属片具有非常好的单向特点,这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的牢固性,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同时,第一锁紧部110的厚度、第二锁紧部120的厚度和连接部130的厚度均可设置为0.5mm—Imm,即只需采用厚度为0.5mm—Imm的金属板材制备固定装置100的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即可。由此节省了生产成本。
[0052]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第一锁紧部110与连接部130的连接方式和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如焊接、粘接等。
[0053]优选的,可设置为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 —体成型。通过设置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 —体成型,使得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的连接更加紧固牢靠。同时,设置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和连接部130 —体成型,在制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时,只需采用同一块板材,如金属板材进行冲裁折弯等工艺即可实现,制备工艺简单,同时还避免了生产原料的浪费。
[0054]进一步的,参见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其第一锁紧部110可包括第一折弯部111、第二折弯部112、第三折弯部113和第四折弯部114。其中,第一折弯部111与连接部130的一端连接;第二折弯部112连接在第一折弯部111和第三折弯部113之间;第三折弯部113连接在第二折弯部112和第四折弯部114之间;第四折弯部114,作为第一锁紧部110未与连接部130相连接的一端,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其中,第四折弯部114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图4所示的Θ1。
[0055]相应的,第二锁紧部120与第一锁紧部110相对于连接部130的第一通孔1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具有与第一锁紧部110相同的结构。S卩,参见图3和图4,第二锁紧部120则包括第五折弯部121、第六折弯部122、第七折弯部123和第八折弯部124。其中,第五折弯部121与连接部130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折弯部122连接在第五折弯部121和第七折弯部123之间;第七折弯部123连接在第六折弯部122和第八折弯部124之间;第八折弯部124则作为第二锁紧部120未与连接部130相连接的一端,与水平面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其中,第八折弯部124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图4所示的Θ 2。
[0056]其通过设置多个折弯部组成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使得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具有多个弯角,由此可进一步增大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效果,使得对固定物的固定更为牢靠。
[0057]其中,优选的,在第一锁紧部110中,第二折弯部112与第三折弯部113连接后呈开口朝向第一折弯部111的“V”字型结构;第三折弯部113与第四折弯部114连接后呈开口背向第一折弯部111的“V”字型结构。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装置100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0058]相应的,在第二锁紧部120中,第六折弯部122与第七折弯部123连接后呈开口朝向第五折弯部121的“V”字型结构;第七折弯部123与第八折弯部124连接后呈开口背向第五折弯部121的“V”字型结构。
[0059]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其第一锁紧部110的第一折弯部111和第二锁紧部120的第五折弯部121均与连接部130垂直;并且,其第一锁紧部120的第二折弯部112和第二锁紧部120的第六折弯部122则均与连接部130平行。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整体呈长方体型压帽形状,从而使得固定装置100尽可能占用较小的空间即可实现固定物的固定。
[0060]应当说明的是,作为第一锁紧部110的组成部件,第一折弯部111、第二折弯部112、第三折弯部113和第四折弯部114 一体成型,从而在进行第一锁紧部110的制备时,直接采用一块金属板材或其他板材进行折弯翻边工艺即可实现。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还使得各个折弯部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这也就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同理,作为第二锁紧部120的组成部件,第五折弯部121、第六折弯部122、第七折弯部123和第八折弯部124也优选为一体成型。
[0061]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参见图3,其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50和第二固定部160。其中,第一固定部150设置在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组成的第一侧面上,适用于固定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
[0062]相应的,第二固定部160设置在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组成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同样适用于固定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
[0063]即通过在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组成的第一侧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部150,并在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组成的第二侧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部160,由第一固定部150和第二固定部160固定连接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以避免在固定物穿过第二通孔140时,第一锁紧部110和第二锁紧部120分别与连接部130的连接角发生变化导致固定效果不牢固的现象。
[0064]并且,通过在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与连接部130组成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150和第二固定部160,以便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进行固定物的固定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手持第一固定部150和第二固定部160进行固定装置100的安装。
[006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制备工艺,并节省生产成本,提高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一种可实施方式,其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部120、连接部130、第一固定部150和第二固定部160 —体成型。由此可直接采用一块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后再通过冲压折弯等工艺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制备。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加工成本低廉。
[0066]具体的:
[0067]首先,选用厚度为0.5mm — Imm的金属板材,冲裁成图5所示形状。其中,冲孔尺寸,即第一通孔131的尺寸和形状可随图纸及所配合固定物所定。然后,再通过折弯、翻边等工艺方法折叠成长方体型压帽形状,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的制备。
[0068]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其第一锁紧部110、第二锁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