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8954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氮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低温技术,具体是指一种液氮自动输送装置,适用于红外 焦平面领域中焦平面组件可靠性实验中。
背景技术
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航天、军事、工业及医学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其在国防、国家安全及气象预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 了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对探测器进行高低温循环筛选及低温老化试验逐渐成 为常规的可靠性增长工作。这些试验均要求液氮沸点左右的低温,行业中常常 使用液氮作为低温源,但由于设备本身的液氮储液罐容积有限,实际工作中需 要定期对设备输送液氮以补充消耗。在很多情况下,每天要进行多达两次以上 的液氮补充,非常费时费力,有时因为补液周期短,在连续工作的情况下,要 求周末甚至夜间添加液氮,这极大的制约了这类可靠性试验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氮自动输送装置,解决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 可靠性试验中的液氮补充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制作一容积更大的储液罐,与设备自带的液氮罐连 接起来,形成连通器,以此大液氮罐作为设备的液氮存储器,大大的增加了设 备的液氮存储量,提高了补液周期。附图l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图,图中补液 储液罐2放置在有足够强度的支架上,设备储液罐10固定于设备接口上,保
证补液储液罐2的液面高于自身储液罐的液面高度,使液氮可以从补液装置里
自动流入设备自身储液罐。两个容器之间用真空管4连接,连接部使用法兰5 密封,外面包裹一层绝热层3,最后再以可拆卸保护罩6固定保护。图中绝热 塞子9的作用是密封及绝热,防止液氮泄露、热量散失,两个真空管通过此绝 热塞子插入储液罐,真空管8为排气管,真空管4为输液管。输液管使设备自 身储液罐与补液装置储液罐连接起来,形成连通器,排气管保证了整个系统与 大气的压力平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装置延长了设备的补液周期,使设备的利用更加灵活,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图l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
1- 补液储液罐真空壁;
2- 补液储液罐;
3- 绝热层;
4- 输液管内管;
5- 连接法兰;
6- 可拆卸保护罩;
7- 排气管的真空腔;
8- 排气管内管;
9- 绝热塞子;
10- 设备储液罐;
11- 原设备的其他部分;12- 地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l所描述,我们建立了一个液氮自动输送装置,装置各部分详述如

1- 补液装置储液罐真空壁;
2- 补液装置储液罐,杜瓦瓶,体积30升,材料为铝合金;
3- 绝热层,材料为石棉纤维;
4- 输液管内管,材料为不锈钢,直径为5mm;
5- 连接法兰,材料为不锈钢,外径为30mm;
6- 可拆卸保护罩,材料为不锈钢;
7, 8-排气管内管及真空腔,材料为不锈钢,内径5mm,外径10mm;
9- 绝热塞子,材料为聚酰亚胺,外径为40mm,中间有两个直径为5mm的 通孔;
10- 原设备自身的储液罐,不锈钢材料;
11- 原设备的其他部分;
12- 地面。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它主要由设备储液罐(10)、补液储液罐(2)、输液管(4)、连接法兰(5)、排气管(8)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支架上的底部液面高于设备储液罐(10)的补液储液罐(2)通过输液管(4)、连接法兰(5)与安装有排气管(8)的设备储液罐(10)相连构成连通器结构的自动液氮输送装置。
2.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输液管(4)上的连接法兰(5)外面包裹有绝热层(3)和保护罩(6)的固定 保护。
3.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所说的输液管(4)和排气管(8)通过绝热塞子(9)插入设备储液罐(10) 中。
4.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补液储液罐(2)是体积为30升的铝质杜瓦瓶。
5.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所说的输液管(4)和排气管(8)是不锈钢材质的真空管。
6. 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绝热层(3)材料是石棉纤维。
7. 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保护罩(6)材料是不锈钢。
8. 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液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绝 热塞子(9)材料为聚酰亚胺,外径为40mm,中间有两个直径为5mm的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氮自动输送装置,它解决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制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实验的液氮补充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制作一容积更大的储液罐,与设备自带的液氮罐连接起来,形成连通器,以此大液氮罐作为设备的液氮存储器,大大的增加了设备的液氮存储量,提高了补液周期。
文档编号F17C5/04GK101382233SQ20081020154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张海燕, 朱三根, 李言谨, 陆华杰, 龚海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