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1110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气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节能型燃气气化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普遍燃用的石油液化气存在着重组分残液不能充分气化燃烧的问 题,由于重组分液化气不能充分气化,在燃烧的过程中燃烧就不充分,有害气体排放量过 高,污染环境。液化气残液问题长期困扰着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至今无法解决,由于液 化气中的重组分不能充分气化排出燃烧,导致液化气钢瓶中的液相积量增加,倾倒液化气 残液易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事故,危害性极大,不倾倒液化气残液,个别液化气站靠短斤 少两谋取暴利,现在解决这种问题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给钢瓶加热或者对液化气间接加 热等方法,解决这种方法的产品大部分使用效果不理想,技术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大,消费 者不敢使用,消防安全也明令禁用。专利号为ZL022344063的专利介绍了一种瓶装液化气分流式节能器,利用钢瓶充 气后的内压作用和引射原理,可将钢瓶底部的液化气重组分残液按照合理的比例引射到钢 瓶外,虽然可以使得瓶装液化气中的重组分残液雾化进行燃烧,但是液化气中的重组分在 气化过程中,仍然存在气化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用以解决石油液化气中重组分不 能充分气化燃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包括外壳、分气缸、电加热系统、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 其中所述分气缸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后背板上,所述分气缸为具有夹气层的缸体,所述 分气缸的内层用于燃气的通行;所述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固定在所述分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用于控制所述 分气缸中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通闭;所述电加热系统中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用于直接加热所述分气 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所述电加热系统中的温控器的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分气缸的夹气层 中,用于测量所述分气缸中的温度。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分气缸为管径不同的钢管套在一起焊接 而成。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分气缸上的进气口的数量为4个。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分气缸上的出气口数量为2个。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电加热系统中的加热装置为加热棒,用于 直接加热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0014]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加热棒为干烧式加热棒,用于直接加热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优选的,上述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的分气 缸的进气口上的进气阀门与安装有瓶装液化气分流式节能器钢瓶连接,出气阀门与灶具连 接,当钢瓶中的液化气重组分引射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的分气缸中 时,电加热系统中的加热棒直接对分气缸中的液化气中的重组分进行加热,使其充分气化, 电加热系统中的温控探头感应气缸中的温度,可以使得电加热系统自动调温,达到充分气 化的目的,经过充分气化的液化气重组分再参与燃烧,由于液化气中的残液重组分吸收热 量,在气化过程中气化就充分,解决了液化气中重组分因为不能完全气化而燃烧不充分的 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分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电加热系统中的加热棒的 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电加热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面将附图中的标号所代表部件解释如下1、外壳,2、分气缸,3、电源启动开关,4、进气阀门,5、出气阀门,6、电源插头,7、分
气缸进气口,8、分气缸出气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以解决石油液化气中重组分残 液不能充分气化燃烧的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节能型燃气气化器进行详细的介绍,一种节能型燃气气化 器,包括,外壳1、分气缸2、电加热系统、进气阀门4和出气阀门5,其中分气缸2固定在外壳1的后背板上,外壳1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分气缸2 的结构如附图3所示,采用大小孔径不同的无缝钢管套在一起焊接成带有夹气层的缸体, 在分气缸2的进气口 7和出气口 8上分别安装上进气阀门4和出气阀门5,所述进气阀门4和出气阀门5用于控制进气口 7和出气口 8的开通和闭合;电加热系统用于对引射到分气缸中的液化气进行直接加热,电加热系统设置在外壳1内,其电路原理图如附图5所示,电加热系统采用通用国标电气原件温控器、继电器、电 源指示灯、电源开关、保险丝、加热棒、电源线等电器元件用电线连接组成,电加热系统中的 干烧式加热棒插到分气缸2的内层管中并固定来实现加热,将温控器的感温探头固定在分 气缸的夹层中,用于感应分气缸缸体中的温度,并把分气缸2中的温度传达给温控器和控 制继电器,通过电加热系统的自动调温后直接对分气缸2内的液化气进行加热,电加热系 统通过电源插头6接通电源,电源启动开关3用于启动电加热系统。上述实施例中的外壳为不锈钢材料制作,也可以用塑料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分 气缸中进气口为4个,出气口为2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分气缸中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数 量进行相应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可安装在厨房墙面上,把进气阀门与安 装有瓶装液化气分流式节能器钢瓶连接,出气阀门与灶具连接,接通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的 电源,按下电源启动开关,电加热系统开始加热工作,分别打开钢瓶阀门、气化器进出气阀 门,灶具阀门正常点火使用,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的进气阀门与安装 有瓶装液化气分流式节能器的钢瓶相连接,利用安装在钢瓶中的分流器将液化气钢瓶里的 重组分残液引射到本产品的分气缸中,通过电加热系统中的温控探头感应分气缸体内的温 度,并将温度数据传导给温控器,控制继电器、电加热系统自动调温,对分气缸中的重组分 残液进行直接就加热,液化气重组分残液在分气缸中充分吸收热量,得到充分气化后从分 气缸的出气阀导出参与燃烧,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燃气气化器的液化气重组分残 液得到了充分的气化,可以科学安全的燃烧,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解决了液化气中的重组分残液不能充分气化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分气缸、电加热系统、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其中所述分气缸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后背板上,所述分气缸为具有夹气层的缸体,所述分气缸的内层用于燃气的通行;所述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固定在所述分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用于控制所述分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通闭;所述电加热系统中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用于直接加热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所述电加热系统中的温控器的感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分气缸的夹气层中,用于测量所述分气缸中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缸为管径不同的 钢管套在一起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缸上的进气口的 数量为4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缸上的出气口数 量为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系统中的加热 装置为加热棒,用于直接加热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为干烧式加热 棒,用于直接加热所述分气缸的内层中的液化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不 锈钢外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燃气气化器,包括外壳、分气缸、电加热系统、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其中分气缸固定在外壳的后背板上,分气缸为具有夹气层的缸体,分气缸的内层用于燃气的通行;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固定在分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用于控制分气缸中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通闭;电加热系统中加热装置设置在分气缸的内层中,用于加热分气缸内层中的液化气,电加热系统中的温控器的感温探头设置在分气缸的夹气层中,用于测量分气缸中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能型燃气气化器中的电加热系统加热经过节能型燃气气化器的液化气重组分,使其充分气化后再参与燃烧,解决了液化气中重组分不能充分气化带来的难以燃烧完全的问题。
文档编号F17C7/02GK201575298SQ20102000350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卢君财 申请人:卢君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