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29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容器可例如用作用于液体、例如用于饮料的瓶。例如瓶的容器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者诸如PET的半透明塑料)构成。然而,也可以想到的是容器能由其他材料构成并且能够用其他灌装材料灌装。

纯净水以及矿泉水的灌装设备利用常压灌装原理进行灌装,灌装液位根据排气针长短来控制,由于生产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原先设定的灌装液位较高,排气针尺寸则较短,如果要求统一灌装液位,若还使用原来的排气针控制,需更换全部的排气针,且控制效果也不能完全确保。

经检索,公开号为DE102004011101A1与灌装元件有关,所述灌装元件用于利用液体灌装材料对容器不接触的灌装。为了灌装液位监测的目的,探针可移动至测量位置,在所述测量位置该探针延伸进容器中。

另一方面,公开号为DE102004038323B4公开了用于瓶的底部灌装的方法,其中灌装管被保持仅略微地低于液体的液位并且在所述方法中控制灌装管与容器之间的相对运动。

公开号为DE102005058616A1公开了一种灌装液位监测器,其中使用了测量探针。

公开号为DE102007041684A1也与一种灌装装置有关,尤其是具有介质分布装置的灌装装置。

公开号为DE102008029208A1涉及一种例如用于瓶的无接触灌装的开放式射流灌装系统。该系统具有在定位装置上设置的灌装液位探针。DE102008030948A1再次公开了灌装液位探针,同时DE102008032370A1也公开了用于确定灌装液位的电子探针。DE102009009339A1主要涉及用于灌装容器的灌装系统,而DE102009009340A1公开了用于压力灌装容器的方法。

公开号为DE102009016322A1也公开了灌装系统。

公开号为DE102009040346A1公开了分块设计的容器处理装置,包括拉伸吹塑装置、贴标签装置以及灌装装置的组合。

公开号为DE19602655A1公开了能够用于灌装液位控制的测试瓶,所述测试瓶在其内侧设置有位移本体。

在公开号为DE102009035605A1中公开的是,在灌装期间,容器(诸如例如已知的PET瓶)的壁由于被灌装的饮料而能够拉伸。这种拉伸从容器到容器能够变化,这是因为拉伸的程度可取决于不同因素,诸如例如不同的预制件制造商、预制件的老化、拉伸-吹塑工艺中的变化或是拉伸-吹塑工艺与灌装操作之间逝去的时间量。这种拉伸尤其在携带气体、诸如例如含碳酸饮料的装瓶期间发生,并且也可且除以上因素之外与气体含量有关地而变化。取决于拉伸的量,对于相同的体积量而言灌装液位也波动,从而甚至正确的体积量可导致不正确的灌装液位。因此DE102009035605A1提出测量灌装体积以便能够与拉伸情况无关地确定每个灌装的容器是否具有相同的灌装液位。在体积测量装置的下游是灌装液位控制单元,但是其作用仅仅是确定瓶是否泄漏。由公开号为DE102009035605A1提出的体积测量装置是流量计。

已知的是容器可具有不同的轮廓,藉此可以在不同轮廓、即不同外形的情况下,尽管相同的灌装体积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灌装高度液位。然而大体上,液体液位不应设成低于灌装液位控制元件,因为即使灌装了所需的体积这仍暗示消费者瓶未充满。因此容器具有特定公差使得即使当灌装量正确时,灌装液位检查的结果也会波动并且情况必须被平均。

从公开号为DE102006047566A1得知通过观察实际容器轮廓而作的特定补偿。这提供了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用X射线照射透明的瓶并且用照相机抓拍瓶,以这种方式容器的外形与灌装液位在同一时间一起被测量以便能够计算瓶的灌装体积。

由DE102006047566A1提出的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即在所有情况下体积被与被灌装的灌装材料有关地确定。

中国专利公告号:103562122A,公开日:2014-02-05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容器处理装置,尤其是用于灌装容器的灌装机,其中所述灌装机在灌装液位控制单元的下游连接。相应地,设置至少一个容器检测元件,所述容器检测元件与灌装液位控制单元分开地且在其上游地设置,其中灌装液位控制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检测元件都将独立于彼此所检查的关于容器的各自的检查数据引导至控制和调整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容器检测元件将相关容器的至少局部轮廓作为检查数据检测并发送。

综上所述检索到的专利文献在解决液位控制时,一般应用检测元件和容器容积配合下,利用控制灌装容量的方法来控制液位,控制精度高,但相对于低成本的原料(矿泉水、纯净水)来说,改造成本过高,如果液位的标准要求多变时(比如根据液体原料的不同),则更不划算。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灌装液位标准要求变动时,生产线的改造成本过高、现有的液位控制装置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它可以实现小改造即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效果,相对于低成本的液体原料(容许少量的浪费),尤为划算。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包括下星轮护板、固定板和2个挤压滚轮,所述2个挤压滚轮靠近相邻的2个灌装瓶的瓶身,并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上表面,固定板固定于下星轮护板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槽,水平调节槽为固定板上设置的水平方向的槽孔,其中1个挤压滚轮通过紧固螺栓插入水平调节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栓,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和水平调节槽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螺纹,所述调节螺栓插入该通孔后抵住挤压滚轮的紧固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角度调节槽,所述角度调节槽也是固定板上设置的槽孔,该槽孔和水平调节槽的槽孔相交,形成“Y”形双槽孔,并向固定板的内侧分散;所述2个挤压滚轮分别设置在水平调节槽和角度调节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角度调节槽为2个,和水平调节槽形成“扫帚”形的三槽孔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2个挤压滚轮分别可拆卸固定在2个角度调节槽内,并通过“V”形的调节连杆连接后,再通过调节螺杆在水平调节槽内左右移动,所述调节螺栓的末端抵住调节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挤压滚轮胎体为橡胶材质;所述2个挤压滚轮与传递星轮的中轴形成的角度为1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2个角度调节槽形成的角度为20~40°,其中,上角度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的角度小于下角度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的角度,所述挤压滚轮的直径和瓶身的直径比为1:3~4。

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为:

A:安装:将挤压滚轮A和挤压滚轮B分别靠近两个相邻的瓶身,并分别固定于固定板上设置的水平调节槽内和角度调节槽内;

B:启动传递星轮,开始传递;

C、检测灌装瓶的灌装液位,如果液位高于标准要求,则调整挤压滚轮A和挤压滚轮B的位置;

D、通过调节螺栓向内调节挤压滚轮A和挤压滚轮B,调节位置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挤压滚轮A和挤压滚轮B;

E、检测灌装液位:如果还高于标准要求,则重复D步骤;如果符合标准要求,继续生产;如果低于标准要求,则调节灌装水量;

F、重复E步骤,直至液位符合生产要求。

进一步的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液位标准要求为离瓶盖下沿2~4mm。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在灌装瓶灌装下灌后旋盖前利用挤压滚轮对已进行过灌装的瓶体进行挤压,能够迫使部分瓶体中多余的水位被挤压出去,适用于容许少量浪费的低原料成本的液体灌装;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挤压效果,挤压滚轮A调节时,可以更靠近瓶体,挤压滚轮B起辅助作用(由于传递星轮旋转速度过快,考虑到经过挤压滚轮A的瓶体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部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因此设置挤压滚轮B,以防止因挤压滚轮A失效造成的液位控制问题,且挤压滚轮B与瓶体接触面更小,在瓶体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后若再受到挤压滚轮B挤压,瓶内不会有水溢出,而若瓶体未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只受到挤压滚轮B挤压,瓶中多余的水也会被挤出,达到双重保险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槽的使用,使挤压滚轮的水平位置调节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调节螺栓使调节更省力和方便操作;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角度调节槽的设置,调节挤压滚轮和瓶体的相切程度,提高液位调节的精准程度;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扫帚”形的三槽孔结构,2个挤压滚轮均通过角度调节,进一步提高液位调节的精确度;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调节连杆、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杆的配合作用,使挤压滚轮的角度调节更加方便;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挤压滚轮胎体为橡胶材质,避免损伤瓶体;挤压滚轮与传递星轮的中轴形成的角度为10~20°,是发明人结合传递星轮、挤压滚轮以及瓶体直径,总结出的适宜的角度范围,对液位的控制更加准确和方便;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上角度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的角度小于下角度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的角度,使两个挤压滚轮对瓶体的挤压程度数字化和差别化控制,避免同程度的挤压效果影响液位精度;挤压滚轮的直径和瓶身的直径比为1:3~4,是发明人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的适宜的比例关系,使调节更加方便和准确;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大的生产线改造即解决了液位精准控制的问题,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安装简单,液位标准要求为离瓶盖下沿2~4mm,能够根据2个挤压滚轮角度调节即可实现标准要求。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反复调整挤压滚轮A和挤压滚轮B,实现了对灌装液位的精确控制(即瓶体同时受到A、B挤压滚轮挤压后液位不低于最低标准液位;瓶体只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时候液位不低于最低标准;瓶体只受到挤压滚轮B挤压后液位不高于最高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传递星轮;2.下星轮护板;3.调节机构;4.挤压滚轮;5.紧固螺栓;6.上星轮护板;7.固定板;8.灌装瓶;11.瓶颈弧槽;31.调节螺栓;33.水平调节槽;34.角度调节槽;35.调节连杆;36.调节螺杆;41.挤压滚轮A;42.挤压滚轮B;81.瓶颈;82.瓶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包括下星轮护板2、固定板7和2个挤压滚轮4,2个挤压滚轮4靠近相邻的2个灌装瓶8的瓶身82,并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7上表面,固定板7固定于下星轮护板2上表面。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2个挤压滚轮4和瓶身82相切后再固定在固定板7上,相切程度可以挤压滚轮A深,挤压滚轮B浅些,在灌装瓶灌装下灌后旋盖前利用挤压滚轮A、B对已进行过灌装的瓶体进行挤压,能够迫使部分瓶体中多余的水位被挤压出去;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挤压效果,挤压滚轮A调节时更靠近瓶体,挤压滚轮B起辅助作用(由于传递星轮旋转速度过快,考虑到经过挤压滚轮A的瓶体由于种种原因未能 全部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因此设置挤压滚轮B,以防止因挤压滚轮A失效造成的液位控制问题,且挤压滚轮B与瓶体接触面更小,在瓶体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后若再受到挤压滚轮B挤压,瓶内不会有水溢出,而若瓶体未受到挤压滚轮A挤压,只受到挤压滚轮B挤压,瓶中多余的水也会被挤出,达到双重保险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改进之处在于: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包括水平调节槽33、角度调节槽34和调节螺栓31,水平调节槽33为固定板7上设置的水平方向的槽孔,其中1个挤压滚轮4,即挤压滚轮A41通过紧固螺栓5插入水平调节槽33内。固定板7的外侧面设置有和水平调节槽33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螺纹,调节螺栓31插入该通孔后抵住挤压滚轮A41的紧固螺栓5。角度调节槽34也是固定板7上设置的槽孔,该槽孔和水平调节槽33的槽孔相交,形成“Y”形双槽孔,并向固定板7的内侧分散;挤压滚轮B42设置在角度调节槽34内。

本实施例的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为:

A:安装:将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分别靠近两个相邻的瓶身82,并分别固定于固定板7上设置的水平调节槽33内和角度调节槽34内;

B:启动传递星轮1,开始传递,如图3所示,在上星轮护板6的防护下,通过瓶颈弧槽11带动瓶颈81开始传递;

C、检测灌装瓶8的灌装液位,如果液位高于标准要求,则调整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的位置;

D、通过调节螺栓31向内调节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调节位置后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

E、检测灌装液位:如果还高于标准要求,则重复D步骤;如果符合标准要求,继续生产;如果低于标准要求,则调节灌装水量;

F、重复E步骤,直至液位符合生产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改进和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于纯净水的灌装,角度调节槽34为2个,和水平调节槽33形成“扫帚”形的三槽孔结构。2个挤压滚轮4分别可拆卸固定在2个角度调节槽34内,并通过“V”形的调节连杆35连接后,再通过调节螺杆36在水平调节槽33内左右移动,调节螺栓31的末端抵住调节螺杆36。液位标准要求为离瓶盖下沿2~4mm。

本实施例的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为:

A:安装:将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分别靠近两个相邻的瓶身82,并分别固定于固定板7上设置的2个角度调节槽34内;

B:启动传递星轮1,在上星轮护板6的防护下,通过瓶颈弧槽11带动瓶颈81开始传递;

C、检测灌装瓶8的灌装液位,如果液位高于标准要求,则通过调节螺栓31调整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的角度;

D、通过调节螺栓31向内施压调节螺杆36,在“V”形的调节连杆35的传动作用下,调节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之间的角度,调节后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挤压滚轮A41和挤压滚轮B42;

E、检测灌装液位:如果还高于标准要求,则重复D步骤;如果符合标准要求,继续生产;如果低于标准要求,则调节灌装水量;

F、重复E步骤,直至液位符合生产要求。

本实施例的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扫帚”形的三槽孔结构,2个挤压滚轮4均通过角度调节,进一步提高液位调节的精确度;调节连杆35、调节螺栓31和调节螺杆36的配合作用,使挤压滚轮4的角度调节更加方便。经检测,随机抽取100瓶,液位线合格率为98%。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改进之处在于,挤压滚轮4胎体为橡胶材质;2个挤压滚轮4与传递星轮1的中轴形成的角度为10°;2个角度调节槽34形成的角度为20°,其中,上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小于下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挤压滚轮4的直径和瓶身82的直径比为1:3。

本实施例的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操作简单,通过角度的准确设置,无需大的生产线改造即解决了液位精准控制的问题,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经检测,随机抽取100瓶,液位线合格率为100%,均在要求的液位标准要求,离瓶盖下沿2~4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改进之处在于,挤压滚轮4胎体为橡胶材质;2个挤压滚轮4与传递星轮1的中轴形成的角度为20°;2个角度调节槽34形成的角度为40°,其中,上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小于下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挤压滚轮4的直径和瓶身82的直径比为1:4。

经检测,随机抽取100瓶,液位线合格率为100%,均在要求的液位标准要求,离瓶盖下沿2~4m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灌装液位双轮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改进之处在于,挤压滚 轮4胎体为橡胶材质;2个挤压滚轮4与传递星轮1的中轴形成的角度为15°;2个角度调节槽34形成的角度为30°,其中,上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小于下角度调节槽34和水平调节槽33之间的角度,挤压滚轮4的直径和瓶身82的直径比为1:3。

经检测,随机抽取100瓶,液位线合格率为100%,均在要求的液位标准要求,离瓶盖下沿2~4mm。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