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12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应用于天然气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液化天然气lng低温储罐的一种出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ng移动加注车泵池与罐体的结构为两种结构型式:一种为两体分离的结构,泵池与罐体通过多种管路与罐体连接,由于管路长,故冷损失就多,且增加了自身重量,又由于泵池又单独全方位封闭,故又增加了自身重量,因此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臃肿,占用空间大,造成加注车整备质量大,充装lng少,静态蒸发率高;另一种为下出液结构型式,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出液管从底部液相空间出来,只要罐体中存有天然气液体,出液管中就有液体存在,故温差大,冷损失大,造成加注车静态蒸发率高,天然气放空损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采用真空结构,增长热桥,减缓lng的冷能散失,防止大量结冰现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位于储罐封头的上部,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和人孔;所述出液口装置包括接管、凸缘、法兰盖、电缆出管、出液外管、钢管ⅰ、抽真空口、封头、钢管ⅱ、封板、第三法兰;接管和凸缘分别与罐体的内封头和外封头组焊;法兰盖与凸缘密封连接;电缆出管采用密封结构用于穿出电缆;出液外管从法兰盖中心孔穿过,一端连接第三法兰,另一端伸出罐体外;在法兰盖内侧,法兰盖、封头、钢管ⅱ、封板与出液外管依次焊封,形成了空间ⅰ;在法兰盖外侧,法兰盖、钢管ⅰ、抽真空口与出液外管组成密封结构,形成了空间ⅱ;空间ⅰ和空间ⅱ通过法兰盖中心孔连通,抽真空形成真空空间。

进一步,空间ⅰ和空间ⅱ形成的真空空间的真空度、真空漏率优于储罐内外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层。

进一步,封头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接管内径。

该出液装置的泵池位于罐体正下方,包括泵池外筒、泵池内筒、泵池外封头、泵池内封头和固定环;泵池外筒与外容器焊接,泵池内筒与内容器焊接,形成绝热真空层;泵池内筒上端与内容器平齐。

该出液装置的人孔位于泵池的正上方,包括内接管、外筒、人孔盖、绝热材料及紧固件;所述内接管和外筒分别与罐体的内容器、外容器组焊,与罐体连为一体;人孔盖用紧固件固定在内接管上;绝热材料放置在内接管内;罐体的外容器、内容器、内接管与外筒组成的空间经抽真空后形成贯通的真空绝热层。

该出液装置的内置泵装置包括潜液泵、第一法兰、电缆、出液内管、固定板、出液软管、第二法兰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焊接在正上方人孔盖上,底端焊接第一法兰,第一法兰与潜液泵的法兰连接;潜液泵出口连接出液内管,出液内管用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架上,出液内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出液软管;出液软管另一端连接第二法兰。

该出液装置还包括两个铁链,短铁链连接人孔盖和第二法兰,长铁链连接第三法兰和第二法兰,方便维修拆卸和安装。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出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维修拆装方便;出液口装置安装在罐体气相区,采用真空结构大大减缓了lng冷能的散失,防止了大量结冰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液口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泵池外筒、2-泵池内筒、3-泵池外封头、4-泵池内封头、5-固定环、6-外容器、7-内容器、8-真空绝热层、9-潜液泵、10-第一法兰、11-电缆、12-出液内管、13-固定板、14-出液软管、15-固定架、16-内接管、17-外筒、18-人孔盖、19-绝热材料、20-紧固件、21-接管、22-凸缘、23-法兰盖、24-电缆出管、25-出液外管、26-钢管ⅰ、27-抽真空口、28-封头、29-钢管ⅱ、30-封板、31-第三法兰、32-第二法兰、33-空间ⅰ、34-空间ⅱ、35-长铁链、36-短铁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发明在lng移动加注车上的应用示意图。加注车上的lng罐体为双筒体结构,内容器储存液态天然气lng,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抽真空,形成绝热层。

本出液装置位于加注车lng罐体后的封头上部,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人孔和铁链。lng罐体上部为气相天然气区域,本出液装置从气相空间引出来,冷损失小,加注车静态蒸发率低,天然气放空损耗小。

泵池位于罐体正下方,包括泵池外筒1、泵池内筒2、泵池外封头3和泵池内封头4、固定环5等,泵池外筒1与外容器6焊接,泵池内筒2与内容器7焊接,之间形成绝热真空层。泵池内筒2上端与内容器7平齐,以利于内容器7里的天然气液体能全部流到泵池内。

人孔位于罐体的正上方。人孔包括内接管16、外筒17、人孔盖18、绝热材料19及紧固件20等。内容器7套装在外容器6内定位固定后,将人孔的外筒17、内接管16分别与罐体的内容器7、外容器6组焊,与罐体连为一体。罐体的外容器6、内容器7与外筒17、内接管16组成的空间经抽真空后形成贯通的真空绝热层8。人孔盖18用紧固件20固定在内接管16上,密封内容器7。绝热材料19放置在内接管16内,起绝热作用,防止内容器7的冷能通过向外传递。

内置泵装置与人孔和泵池在一条垂直轴线上,内置泵装置包括潜液泵9、第一法兰10、电缆11、出液内管12、固定板13、出液软管14、第二法兰32和固定架15等。固定架15顶端焊接在正上方人孔盖18上,底端焊接第一法兰10,第一法兰10与潜液泵9的配对法兰连接,可将潜液泵9悬吊在泵池正中。潜液泵9与泵池内筒2及泵池内封头4保持适当的间隙,以保证潜液泵9最佳工作状态。固定环5用来定位潜液泵9,避免在加注车行驶中潜液泵9前后摇摆。出液内管12一端连接潜液泵9出口,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出液软管14。固定板13将出液内管12固定在固定架15上。出液软管14另一端连接第二法兰32。

为减少冷能的散发,出液口装置设计在气相天然气区域,即位于罐体封头的上部。出液口装置包括出液口接管和真空装置两部分。出液口接管由接管21、凸缘22焊接而成。接管21、凸缘22分别与罐体的内封头、外封头组焊。真空装置包括法兰盖23、电缆出管24、出液外管25、钢管ⅰ26、抽真空口27、封头28、钢管ⅱ29、封板30、第三法兰31等。法兰盖23与凸缘22连接,密封内容器。电缆出管24采用密封结构穿出潜液泵9上的电缆11。第三法兰31焊接在出液外管25一端,与第二法兰32连接,实现出液软管14与出液外管25连通。出液外管25从法兰盖23中心孔穿过,不与法兰盘23接触,杜绝了lng冷能通过出液外管25传递给外容器6造成散失。在法兰盖23内侧,法兰盖23的内端面焊接封头28,封头28与钢管ⅱ29一端焊接,钢管ⅱ29的另一端焊接封板30,封板30与出液外管25焊封,形成了空间ⅰ33。在法兰盖23外侧,钢管ⅰ26一端焊接在法兰盖23外侧,另一端与抽真空口27形成密封结构,形成了空间ⅱ34。空间ⅰ33和空间ⅱ34通过法兰盖23中心孔连通,形成了密闭空间,然后通过抽真空口27抽真空,形成了密封真空空间。该密封真空空间的真空度、真空漏率等技术指标优于真空绝热层8,可起到很好的绝热作用。封头28的最大直径与接管21的内径稍小或一致,尽可能减少法兰盖23与内容器气相空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直接减小冷能的散失。封板30、钢管ⅰ26和封头28这种结构增长热桥,有利于降低内容器冷能的散失速度,从而减少冷能损失。该出液口装置采用了延长散冷热桥、出液外管25不与外容器接触、密封真空空间绝热、减少法兰盖23与内容器气相空间的接触面积等措施有效减少了lng冷能的传递散失。

出液时,潜液泵9经电缆11供电后通过出液内管12、出液软管14及出液外管25把液化天然气泵出。

该出液装置还包括两条铁链,一条短铁链36和一条长铁链35,短铁链36的一端焊在人孔盖18的内表面上,另一端焊在出液软管的第三法兰32上,长铁链3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配合连接的第二法兰31和第三法兰32上。

若需要维修潜液泵9,用加注车自增压系统给内容器7增压,将液相天然气经增压系统变为气相天然气,增压后返回内容器中,使得内容器中的液相天然气流出。液相天然气排放完后,打开放散阀将天然气全部放散。拆卸法兰盖23与凸缘22连接,将真空装置从接管21中取出,拆卸第三法兰31与第二法兰32的连接,将第二法兰32放回内容器中,长铁链35保持两个法兰的连接。然后拆卸掉人孔盖18与内接管16连接的紧固件20,垂直上提人孔盖18将整个内置泵装置从内容器7中取出进行维修,短铁链36使得出液软管14取出方便。潜液泵9维修好后,将内置泵装置垂直放入泵池中,同时将出液软管14放入内容器,从接管21拉拽长铁链35,将出液软管14上的第二法兰32拉出罐体,与第三法兰31连接,放入内容器,盖上法兰盖23密封。

本出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减轻了加注车重量,有利于多充装lng;使用两条铁链,维修拆装方便;出液口装置安装在罐体气相区,采用真空结构和长热桥结构,大大减缓了lng冷能的散失,防止了大量结冰现象,同时减少了lng的静态蒸发率,天然气放散减少,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