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化工原料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1469发布日期:2018-06-30 04:59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化工原料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体化工原料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研及小规模生产工作中,经常要从大桶或者储罐称取液体化工原料,液体在传输过程中与管壁、容器相互摩擦,产生静电,随着时间的增长,积聚的电荷越来越多,对于可燃性液体易于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在化工原料转运、存储、称量过程有效避免静电危害十分必要。《可燃液体静电分类防护的探讨》(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年第2期,作者:孙立富等)对可燃液体静电分类防护的探讨,认为静电放电是可燃液体生产、储运时发生燃爆的重要原因。分析了可燃液体的分类依据,把可燃液体分为本质静电危险类、外部静电危险类和特殊工况静电危险类,根据分类提出了人体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器、缓和器和静电在线监测设施的配置要求。《消除装卸易燃、可燃液体静电的应用》(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年第B03期,作者:衣永生等)提出,在液体装卸过程利用导电圈和浮式导电网法消除静电,将装卸系统和液面电位降至安全界限。《化工厂防静电技术及措施》(科技展望,2015年05期,作者:牛学峰)提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十千伏以上,易发生放电,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引发坠落及跌伤等二次事故。静电的物理现象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司荣(《油品抗静电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09)合成抗静电剂,来消除轻质石油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静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化工原料转移装置,不产生静电,不产生飞溅,保证液体原料安全称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化工原料转移装置,包括储罐,储罐顶部连接有封盖;封盖朝向储罐内的端面上固接有压力分布器;封盖上还固接有惰性气体管线和第二取料管线;惰性气体管线下端通过压力分布器(与储罐的内部连通,惰性气体管线上端与四通的第一个端口相连,四通的第二个端口与压力表相连,四通的第三个端口与进气管线相连,进气管线上安装有压力调节阀,四通的第三个端口与放空管线相连,放空管线上安装有放空阀;第二取料管线的下端伸入储罐内,第二取料管线的上端伸出储罐外,并与第一取料管线的一端连通,第一取料管线的另一端通过出料阀与出料管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在惰性气体管线端口安装压力分布器,防止充入的气体瞬间冲击液体液面,造成液体飞溅;在取料管线安装活动隔板,起到调节压力的作用;液体流经的储罐、取料管线、出料管线、盛料桶均接地,防止静电引起事故;利用惰性气体作为液体输送动力,防止空气混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引发事故。该装置操作简单、转移携带方便、维护简便,适合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小规模生产装置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中第一取料管线和第二取料管线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中压力分布器的示意图。

图中:1.压力分布器,2.封盖,3.惰性气体管线,4.四通,5.压力调节阀,6.压力表,7.放空阀,8.放空管线,9.第一支架,10.活动隔板,11.第一取料管线,12.出料阀,13.出料管线,14.储罐,15.盛料桶,16.台秤,17.第二取料管线,18.第二支架,19.分布器本体,20.气孔,21.进气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装置,包括储罐14,储罐14顶部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安装有封盖2,封盖2与储罐14螺纹连接;封盖2朝向储罐14内的端面上固接有压力分布器1;封盖2上还固接有惰性气体管线3和第二取料管线17;惰性气体管线3的下端与储罐14的内部相通,惰性气体管线3上端与四通4的第一个端口相连,四通4的第二个端口与压力表6相连,四通4的第三个端口与进气管线21相连,进气管线21上安装有压力调节阀5,四通4的第三个端口与放空管线8相连,放空管线8上安装有放空阀7;第二取料管线17的下端伸入储罐14内,第二取料管线17的上端伸出储罐14外,并与第一取料管线11的一端连通,第一取料管线11的另一端通过出料阀12与出料管线13相连。

第二取料管线17伸入储罐14内一端的端面与储罐14底面之间的距离为3~5cm。

第一取料管线11与第二取料管线17之间的夹角小于90°,第一取料管线11与第二取料管线17连接处的内壁上设有转轴,该转轴上安装有活动隔板10和扭力弹簧,活动隔板10可带动转轴绕转轴自身轴线往复转动,第二取料管线17内远离两根取料管线连接处的内壁上固接有第一支架9,第一支架9的面积为第二取料管线17内孔横截面面积的30~50%,第一取料管线11内远离两根取料管线连接处的内壁上固接有第二支架18,第二支架18的面积为第一取料管线11内孔横截面面积的30~50%,如图2所示。

如图3,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中的压力分布器1,包括板状的分布器本体19,分布器本体19上均布有多个气孔20;惰性气体管线3通过该多个气孔20与储罐14内部相通。分布器本体19的面积不超过封盖2下表面面积的60%。

本转移装置中的管线和各管线上的阀在需要时可以拆开,四通4和所连接的管线也可以拆开。本转移装置中所有的管线均为不锈钢耐压管线。

使用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时,将需要盛装液体化工原料的盛料桶15放置在台秤16上,将出料管线13的自由端伸入盛料桶15内,出料管线13伸入盛料桶15内一端的端面与盛料桶15桶底之间的距离为3~5cm;储罐14内液体化工原料的液面与压力分布器1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cm。将储罐14和盛料桶15通过静电接地线接地,检查是否接地,然后将出料管线13接地。使压力调节阀5、放空阀7和出料阀12均处于关闭状态。进气管线21接惰性气体气源。缓慢打开惰性气体气源开关,再依次打开压力调节阀5和出料阀12,惰性气体经进气管线21、压力调节阀5、惰性气体管线3和压力分布器1进入储罐14内,调节压力调节阀5,使本转移装置内的压力为1~12MPa,在压力作用下,储罐14内的液体化工原料沿着第二取料管线17、第一取料管线11、出料阀12和出料管线13进入盛料桶15内,通过台秤16可以知道盛料桶15内液体化工原料的重量。

为安全起见设置了放空阀7。当惰性气体压力过大时,活动隔板10将会与第二支架18相接触,封闭第一取料管线11。此时,储罐14内的压力将急剧上升,当超过安全压力后,放空阀7打开泄压,使储罐14、惰性气体管线3和第二取料管线17中的压力回落到工作压力。

由于第一取料管线11和第二取料管线17的连接处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扭力弹簧,在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不工作时,该扭力弹簧将活动隔板10压在第一支架9上,此时,活动隔板10和第一支架9封闭第二取料管线17。而在将储罐14内的液体化工原料转移到盛料桶15内的过程中,通过压力调节阀5调大压力,储罐14内的液体原料进入第二取料管线17内,当第二取料管线17内液体原料受到的压力大于扭力弹簧对活动隔板10产生的压力时,活动隔板10带动转轴转动,活动隔板10与第一支架9分开,此时,第二取料管线17内的液体原料通过活动隔板10和第一支架9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取料管线11内,再经出料阀12和取料管线13流入盛料桶15。当转移装置内的压力过大时,活动隔板10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向第二支架18的方向继续转动,直至与第二支架18相接触,封闭第一取料管线11,此时,就没有液体原料流入盛料桶15,需要通过压力调节阀5降低转移装置内的压力,使液体原料顺利流入盛料桶15。

当储罐14内液体液面逐渐降低后,导致操作压力不足以冲起活动隔板10,此时活动隔板10回落并与第一支架9相接触,液体流量减少至零,此时需要调节增大压力,保证进入第二出料管线17的液体可以冲起活动隔板10。

在转移液体原料过程中,压力分布器1的作用是将惰性气体管线3冲出的惰性气体均匀分散进入储罐14,防止气体瞬间冲击液面造成液体飞溅。活动隔板10起到调节压力的作用,保证调节压力时避免压力太小压不出液体,或者压力太大引起液体飞溅,甚至压损盛料桶15。

本转移装置适用于从容量100~1000L的储罐14中导出液体化工原料,与其对应的盛料桶15的容量为10~50L,系统最高压力不超过12MPa,管线中的液体物料流速小于1m/s。

本实用新型转移装置如果应用于转移常温挥发速度比较快的液体,则盛料桶15需要密封,并连接排气管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