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桶压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3012发布日期:2018-10-26 21:4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桶压盖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桶一直以来都用作润滑油、油漆、涂料等销售终端的包装容器。在生产时,首先将定量的润滑油、涂料等装入塑料桶中,再将桶盖罩在桶身上,最后用力将桶盖下压,利用塑料自身弹性,桶身上的倒钩就钩在桶盖上对应的倒钩上,形成互锁,由此完成润滑油、涂料等的封装过程。封盖都是旋盖或垂直压盖方式,对于一些一次性扣死、自带塑料密封边的桶盖,旋盖方式或者是垂直压盖方式会破坏塑料密封边,造成桶内物料泄露;或者在垂直压盖过程中,桶内气体不易排除,桶盖上部易造成鼓气。

因此,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压盖方式进行改进,改为滚筒斜面压盖,此压盖方式既解决了垂直压盖破坏密封边造成漏液的问题,又能达到桶盖密封更严紧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的压盖方式进行改进,改为滚筒斜面压盖,此压盖方式既解决了垂直压盖破坏密封边造成漏液的问题,又能达到桶盖密封更严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料桶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架(1),所述传送架(1)上设有输送装置(11)和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压盖装置(2),所述压盖装置(2)包含调节杆(21)和压盖板 (22),至少设有两根所述调节杆(21),所述调节杆(21)与支撑架(3)连接,且每根调节杆(21)均能够相对支撑架(3)独立上下活动,所述压盖板(22)与调节杆 (21)铰接,所述压盖板(22)能够随着两根调节杆(21)的之间不同的高度呈倾斜状态,与输送装置(11)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压盖板(22)上设有滚轮(23),料桶 (4)由输送装置(11)从压盖板(22)与输送装置(11)之间开口较大的一端输送至开口较小的一端,对桶盖进行逐步挤压。

实际使用时,所述支撑架(21)上设有四根调节杆(21),每根调节杆(21)之间独立调节高度,通过控制四根调节杆之间的不同高度,从而控制压盖板(22)相对输送装置(11)之间的角度,还能根据不同的料桶(4)的高度调节压盖板(22)相对输送装置的高度,输送装置(11)转动,料桶(4)随着输送装置(11)向前行进,行进到压盖装置(2)的位置时,控制调节杆(21)之间的高度,使压盖板(22)呈倾斜状态,与输送装置(11)之间形成一个适合桶盖压紧夹角,随着料桶(4)向前行进,压盖板(22)逐步压紧桶盖。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11)为在传送架(1)上连续排列的滚轮或传送带。连续排列的滚轮上设有齿轮,通过链条带动齿轮传动来驱动滚轮转动,从而带动料桶从输送装置(11)的一端到另一端。

再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21)与支撑架(3)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杆(21)与支撑架(3)支架螺纹连接,能够在任何高度对调节杆(21)相对支撑架(3)锁紧,调节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节高低和角度的压盖板控制压盖板与桶盖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变压盖破坏密封或胀气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是传送架,11是输送装置,2是压盖装置,21是调节杆,22是压盖板,23是滚轮,3是支撑架,4是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料桶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架1,所述传送架1上设有输送装置11和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上设有压盖装置2,所述压盖装置2包含调节杆21和压盖板22,至少设有两根所述调节杆21,所述调节杆21与支撑架3连接,且每根调节杆21均能够相对支撑架3独立上下活动,所述压盖板22与调节杆21铰接,所述压盖板22能够随着两根调节杆21的之间不同的高度呈倾斜状态,与输送装置11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压盖板22上设有滚轮23,料桶4由输送装置11从压盖板22与输送装置11之间开口较大的一端输送至开口较小的一端,对桶盖进行逐步挤压。

实际使用时,输送装置11转动,料桶随着输送装置11向前行进,行进到压盖装置2的位置时,通过控制不同调节杆21之间的高度,使压盖板22呈倾斜状态,随着料桶向前行进,压盖板22逐步压紧桶盖。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1为在传送架1上连续排列的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齿轮,通过链条带动齿轮转动。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杆21与支撑架3 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杆21上设有外螺纹,支撑架3上设有内螺纹,通过调节杆21 和支撑架3之间的旋拧确定调节杆21的高度且能够随时固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