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0925发布日期:2020-06-26 22:5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



背景技术: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黄铜、青铜或铝合金做成板状、片状等,如手机中的处理器就需要用到散热片,将处理器发出的热量传导到散热片上,扩大散热的面积,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去。

散热片中需要注入微量液体,由于注入的液体量非常少,因此散热片上的开口很小,若要将液体注入散热片中需要借助铜管,经由铜管将液体导入散热片中。在对散热片注液前后需要进行称重,通过比较注液前后产品的重量差来判断注入的液体量是否达标。目前通常是采用人工取料、注液、称重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并且注液量不稳定,容易导致产品不良。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自动完成取料注液称重等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传送机构、设于所述传送机构头端的上料机械手、设于所述传送机构旁侧的注液机构、以及设于所述传送机构尾端的下料机械手;

所述注液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天平秤、设于所述天平秤旁侧的支承板、设于所述支承板上的第一竖直移位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下方的第二竖直移位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的密封装置、设于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上方的注液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下方的夹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下方的水平移位装置、设于所述水平移位装置上的天平秤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块、设于所述密封块下方的下位气缸、设于所述密封块上方的上位气缸、与所述下位气缸连接的下位压块、与所述上位气缸连接的上位压块、设于所述密封块内的下位密封圈、设于所述密封块内的上位密封圈、以及设于所述密封块旁侧的通气控制装置,所述密封块从顶面向下对应所述上位压块设有上位沉孔,所述上位密封圈置于所述上位沉孔内,所述密封块从底面向上对应所述下位压块设有下位沉孔,所述下位密封圈置于所述下位沉孔内,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之间相隔有距离,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之间设有过渡孔,所述过渡孔连通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所述通气控制装置控制过渡孔的打开和封闭,所述过渡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的内径,且过渡孔的内径大于铜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块旁侧的伸缩气缸以及与所述伸缩气缸连接的柱塞阀。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靠近所述伸缩气缸的一侧设有侧盖,所述侧盖设有供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伸入的水平沉孔,所述水平沉孔延伸至所述密封块内并与所述过渡孔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盖与密封块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侧盖的水平沉孔内壁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的注液阀以及与所述注液阀连接的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承板上的竖直气缸、设于所述支承板上的竖直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竖直导轨上并与所述竖直气缸连接的竖直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的水平导轨、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的水平气缸、以及设于所述水平导轨上并与所述水平气缸连接的水平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爪气缸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爪气缸上的夹持板。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位于所述夹持装置上方,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二夹爪气缸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夹爪气缸上的导向块。

采用上述方案,传送机构将产品运送至上料机械手处,上料机械手取料将其送至天平秤夹具中,天平秤夹具将产品送至天平秤上称重,称重完成后夹持装置下降取料然后上移,铜管插入密封装置中密封,然后注液装置下降插入至铜管内进行针头密封,密封完成后对产品内腔抽真空,然后进行注液作业,注液工作完成后再对产品进行正压吹气,保证液体完全进入产品内腔,再将产品送至天平秤中进行注液后称重,称重完成后下料机械手把产品取出。本发明实现自动取料、密封、抽真空、注液、吹气、称重等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注液量的稳定。本全自动注液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注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密封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片全自动注液机,包括:机架1、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传送机构2、设于所述传送机构2头端的上料机械手3、设于所述传送机构2旁侧的注液机构4、以及设于所述传送机构2尾端的下料机械手5。

所述传送机构2上设有若干料盒20,料盒20用于放置产品,每个料盒20可放置多个产品。

请参阅图2,所述注液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天平秤40、设于所述天平秤40旁侧的支承板41、设于所述支承板41上的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下方的第二竖直移位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上的密封装置43、设于第一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43上方的注液装置44、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43下方的夹持装置45、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装置43下方的水平移位装置16、设于所述水平移位装置46上的天平秤夹具47。可设置多套注液机构4来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3与图4,所述密封装置43包括:密封块431、设于所述密封块431下方的下位气缸432、设于所述密封块431上方的上位气缸433、与所述下位气缸432连接的下位压块434、与所述上位气缸433连接的上位压块435、设于所述密封块431内的下位密封圈436、设于所述密封块431内的上位密封圈437、以及设于所述密封块431旁侧的通气控制装置。所述密封块431从顶面向下对应所述上位压块435设有上位沉孔,所述上位密封圈437置于所述上位沉孔内。所述密封块431从底面向上对应所述下位压块434设有下位沉孔,所述下位密封圈436置于所述下位沉孔内。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之间相隔有距离,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之间设有过渡孔438,所述过渡孔438连通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所述通气控制装置控制过渡孔438的打开和封闭,所述过渡孔438的内径小于所述上位沉孔与下位沉孔的内径,且过渡孔438的内径大于铜管的外径。

所述通气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块431旁侧的伸缩气缸439以及与所述伸缩气缸439连接的柱塞阀440。伸缩气缸439前伸使柱塞阀440关闭,过渡孔438被堵塞;伸缩气缸439回缩使柱塞阀440打开,过渡孔438被打开。

所述密封块431靠近所述伸缩气缸439的一侧设有侧盖441,所述侧盖441设有供伸缩气缸439的伸缩杆伸入的水平沉孔,所述水平沉孔延伸至所述密封块431内并与所述过渡孔438贯通。所述侧盖441与密封块43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442;所述侧盖441的水平沉孔内壁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44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442与第二密封圈443进一步保证整个密封装置4的密封性能。

所述注液装置4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上的注液阀449以及与所述注液阀449连接的针头448。

密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铜管由下向上穿过下位压块434和下位密封圈436插入过渡孔438中定位,然后针头448穿过上位压块435和上位密封圈437插入至铜管中,上位气缸433和下位气缸432同时伸出,上位密封圈437与下位密封圈436受到挤压,从而将铜管和针头448密封。然后伸缩气缸439回缩打开柱塞阀440后对产品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伸缩气缸439关闭柱塞阀440,此时针头448对铜管直接注射,因为铜管内为真空负压,可直接吸入注液针头注入的液体。当产品腔内压力回升至常压时,针头注入到铜管内的液体堆积在铜管内,此时伸缩气缸439回缩打开柱塞阀440后对产品进行正压吹气,可把铜管内余下的液体压入至产品腔内,从而实现负压正压双结合辅助注液功能,而不会发生无法注入的现象。本发明解决了在有限的铜管空间内注液时,注射的液体被内部的空气阻止而注不进去造成产品不良的问题。

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包括:设于所述支承板41上的竖直气缸421、设于所述支承板上的竖直导轨、以及设于所述竖直导轨上并与所述竖直气缸421连接的竖直滑块。

所述水平移位装置4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上的水平导轨、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上的水平气缸461、以及设于所述水平导轨上并与所述水平气缸461连接的水平滑块。

所述夹持装置45包括第一夹爪气缸45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爪气缸451上的两块夹持板452。

所述注液机构4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竖直移位装置上的导向装置48,所述导向装置48位于所述夹持装置45上方,所述导向装置48包括第二夹爪气缸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夹爪气缸上的导向块,通过导向块的夹持对铜管进行导向,使得铜管能够顺畅地插入密封装置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产品放置在料盒20中,料盒20随着传送机构2运送至上料机械手3处,上料机械手3将产品夹取送至天平秤夹具47处,天平秤夹具47将产品夹取,在水平移位装置46与第二竖直移位装置的作用下将产品运送至天平秤40中对注液前的产品进行称重,天平秤记录该数据并发送给后端。称重完成后,第二竖直移位装置驱动夹持组件45下降,夹持板451将产品夹取后上升,导向装置48对产生时的产品进行导向,使得铜管能够顺畅地插入密封装置43中进行密封。密封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第一竖直移位装置42驱动针头448下降插至产品中完成注液作业。注液作业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正压吹气,使得铜管内的液体完全进入产品的腔体内。然后夹持装置45将产品夹取移送至天平秤40处进行注液后称重,天平秤40记录该数据并发送给后端,通过对比注液前后的重量差来判断注入的液体量是否达标。下料机械手5将从称重完成的产品送至传送机构2上的空料盒20中,由传送机构2输出完成全自动生产。

综上所述,传送机构将产品运送至上料机械手处,上料机械手取料将其送至天平秤夹具中,天平秤夹具将产品送至天平秤上称重,称重完成后夹持装置下降取料然后上移,铜管插入密封装置中密封,然后注液装置下降插入至铜管内进行针头密封,密封完成后对产品内腔抽真空,然后进行注液作业,注液工作完成后再对产品进行正压吹气,保证液体完全进入产品内腔,再将产品送至天平秤中进行注液后称重,称重完成后下料机械手把产品取出。本发明实现自动取料、密封、抽真空、注液、吹气、称重等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注液量的稳定。本全自动注液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实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