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灶用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646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餐灶用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餐灶,能使轻烃液体燃料充分气化、稳定燃烧的装置。
在大中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机关院校中,有成千上万个中餐灶。在中餐的烹饪中,由于需要大热负荷、高热强度的火力,这些炉灶的大部分,目前仍以柴油作为燃料。因此,柴油的消耗量极大,已经形成了与汽车工业、传统农业争柴油的局面。
轻烃体燃料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清洁能源,它是以戍烷为主体,包含多种轻烃成份的混合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污染价格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轻烃液体燃料在沸点、闪点、密度、爆炸极限等多项与燃烧有关的物理化学特性上,均与柴油有很大的不同,使用现行的柴油燃烧装置燃烧轻烃液体燃料,由于会发生爆燃和飞溅,因而被绝对禁止。能以液体轻烃为燃料,用于中餐灶以替代柴油的燃烧装置,目前尚未见报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中餐灶乃至茶浴炉、小型工业窑炉提供一套能使轻烃液体燃料充分气化、稳定燃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密闭的储液钢瓶1的顶部装有气压表2、送气阀3、给液阀4,送气阀3的一端与储液钢瓶1相通,另一端通过送气管5与空压机6密接,给液阀4的一端接有给液管7并伸入储液钢瓶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输液管8、滤油器9、油量调供阀10与燃烧器14的给油嘴22密接;鼓风机11通过送风管12、风门13与燃烧器14的风口21相接。
燃烧器14是由内壁15、套壁16、燃烧板18、气化板19、导热棒20、风口21、给油嘴22、输油支管23、喷油嘴24综合而成的构件。内壁15的外形是上面向外展沿、下面有底、壁厚8mm的开口园筒,套壁16的外形是一个上面开口下面有底的开口园筒,内壁15和套壁16同心套装,共同围成配风室17,由此形成了燃烧器14的主体。在套壁16的底面中央位置,装有风口21,在套壁16的圆柱面靠近底面位置装有给油嘴22,在内壁15的圆柱面靠近底面位置,对称装有两个喷油嘴24,并通过输油支管23与给油嘴22密接,在内壁15的圆柱面的中间部位,装有燃烧板18和气化板19,两板之间留有间隙,由燃烧板18将内壁15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上部为开口的燃烧室26,下部为气化室25,也将内壁15的圆柱面均等地分成上下两部分,在这两部分圆柱面上,从下而上分别各有三排斜孔27,每排8个孔且按柱面圆周呈水平均匀分布,每个斜孔27的中心线与所在圆柱面法线之间有10°到30°的交角,从而形成斜孔,通过斜孔27,使气化室25与配风室17相通,也使燃烧室26与配风室17相通,在内壁15的底面中心位置有一个园柱形导热棒20,导热棒20穿过气化板19、燃烧板18伸入燃烧室26的上部。燃烧板18是用耐火材料做成的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市场有售),盘面上布满微细火孔,气化板19是一园形金属薄板,表面密布园孔。
与柴油燃烧装置不同,针对轻烃液体燃料固有的燃烧特性,本装置采用了加压雾化给油、导热高温气化两种物理方法,能促使轻烃液体燃料大量快速气化,保证了炉灶对大热负荷、高热强度的用气需要;本装置采用了气化室和燃烧室分开、导热棒对气化室传导加热的技术方案,既满足了因燃料大量气化对潜热的需要,又防止了现有的燃烧装置由于气化室和燃烧室合一,使轻烃燃料因直接受炽热火焰的高温作用而极易发生的爆燃和飞溅,保证燃烧稳定易于控制;本装置采用了气化室燃烧室二次分别旋流配风的技术措施,能提供足量的空气,并使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保证燃烧充分。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实用意义在于它为中餐灶乃至茶浴炉、小型工业窑炉提供了一套能以液态轻烃为燃料,并实现既充分又稳定燃烧的全新实用装置,这不但为替代柴油,实现能源多样化创造了条件,而且与柴油相比,由于轻烃液体燃料燃烧充分,用量少,价格低,在实用上可以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由此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成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内壁圆柱面斜孔剖视图其中1储液钢瓶 2气压表 3送气阀4给液阀 5送气管 6空压机7给液管 8输液管 9滤油器10油量调供阀11鼓风机12送风管13风 门14燃烧器15内 壁16套 壁17配风室18燃烧板
19气化板 20导热棒 21风 口22给油嘴23输油支管24喷油嘴25气化室26燃烧室 27斜 孔在图1中,在储液钢瓶1之内先注入轻烃液体燃料,启动空压机6,压缩空气经送气管5、送气阀3进入储液钢瓶1的顶部加压,气压表2显示压力值,当储液钢瓶1内达到需要的中压后,空压机停机,准备工作完成。系统工作时,首先启动鼓风机11,清新空气经送风管12、风门13被送入燃烧器14的风口21。开启送液阀4,在中压空气的作用下,储液钢瓶1内的液体燃料经给液管7、给液阀4、输液管8、滤油器9、油量调节阀10被送入燃烧器14的给油嘴22。
在图2中,由鼓风机11送来的清新空气,经风口21进入配风室17,并经斜孔27分别进入气化室25和燃烧室26,由于斜孔27的作用,使进入气化室25和燃烧室26的空气,呈现强烈的旋流运动状态;与此同时,被输送到给油嘴22的已经加压的液体燃料,经输油支管23,喷油嘴24喷入气化室25内,并被初步雾化;由于导热棒20的上端处在燃烧室26的中心,被炽热的火焰高温加热,另一端与气化室25的底面紧密相连,在热传导的作用下,可使整个气化室25处于200℃到250℃的高温,于是气化室25内已经雾化了的液体燃料,快速而大量气化并与旋流空气混合(第一次配风),迅速通过气化板19的园孔和燃烧板18盘面的微细火孔,进入燃烧室26,并在燃烧板18盘面的微细火孔的出口处被点燃。在此后的燃烧过程中又一次与燃烧室26内的旋流空气混合(第二次配风),由此实现了充分稳定的燃烧。气化板19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增加气化室内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燃料气化,同时又能防止未气化的雾状燃料在旋流风的吹动下,直接进入燃烧室造成不完全燃烧。
调节油量控制阀10,可以控制给油量,由此可以控制火力大小;调节风门13,可以控制配风量,由此可以控制燃烧工况;两者协调使用,可以使燃烧处于白焰下的理想燃烧状态。
本装置的实际工作过程,须经过点火和予热。点火是实现燃烧的必要条件,予热能使气化室建立起为维持炉灶的大热负荷、高火孔热强度所需的气化温度。使用本装置点火和预热都十分方便。点火时,适当减小给油量和配风量,用点火枪在燃烧室内一经打火,即可点燃,半分钟后,预热完成,进入正常燃烧。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中餐灶的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是密闭的储液钢瓶1的顶部装有气压表2、送气阀3、给液阀4,送气阀3的一端与储液钢瓶1相通,另一端通过送气管5与空压机6密接,给液阀4的一端接有给液管7并伸入储液钢瓶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输液管8、滤油器9、油量调供阀10与燃烧器14的给油嘴22密接;鼓风机11通过送风管12、风门13与燃烧器14的风口21相接;燃烧器14是由内壁15、套壁16、燃烧板18、气化板19、导热棒20、风口21、给油嘴22、输油支管23、喷油嘴24综合而成的构件;内壁15的外形是上面向外展沿、下面有底、壁厚8mm的开口园筒,套壁16的外形是一个上面开口下面有底的开口园筒,内壁15和套壁16同心套装,共同围成配风室17,由此形成了燃烧器14的主体;在套壁16的底面中央位置,装有风口21,在套壁16的圆柱面靠近底面位置装有给油嘴22,在内壁15的圆柱面靠近底面位置,对称装有两个喷油嘴24,并通过输油支管23与给油嘴22密接,在内壁15的圆柱面的中间部位,装有燃烧板18和气化板19,两板之间留有间隙,由燃烧板18将内壁15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上部为开口的燃烧室26,下部为气化室25,也将内壁15的圆柱面均等地分成上下两部分,在这两部分圆柱面上,从下而上分别各有三排斜孔27,每排8个孔且按柱面圆周呈水平均匀分布,每个斜孔27的中心线与所在圆柱面法线之间有10°到30°的交角,从而形成斜孔,通过斜孔27,使气化室25与配风室17相通,也使燃烧室26与配风室17相通,在内壁15的底面中心位置有一个园柱形导热棒20,导热棒20穿过气化板19、燃烧板18伸入燃烧室26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中餐灶的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其特征是燃烧板18是由耐火材料制成有一定厚度的圆盘,盘面上布满微细火孔;气化板19是一圆形金属薄板,表面密布圆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中餐灶的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本装置的特征是:储液钢瓶内的轻烃液体燃料和鼓风机送出的清新空气被分别送入具有配风室、气化室、燃烧室的特制燃烧器内,经过导热气化、旋流配风之后,实现充分稳定燃烧。本装置的实用意义在于:它为中餐灶乃至茶浴炉、小型工业窑炉,提供一套能以液态轻烃为燃料并实现充分稳定燃烧的实用装置。使用本装置不但可以替代柴油,而且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成本。
文档编号F17C7/04GK2293753SQ9722049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4日
发明者廉守礼 申请人:廉守礼, 郭维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