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7820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拾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拾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为了引导适用于测试分选机的拾取模块 的水平移动的引导板。
背景技术
为了测试电子部件(特别是半导体元件),需要使用测试电连接的电子部件的测 试机(tester)和作为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到测试机的设备的测试分选机(test handler) 0测试分选机为了增加处理容量,使用一次性运送以行列形态装载的多个半导体元 牛的(carrier board)。因半导体元件是在装载于载板的状态下与测试机的测试插座(testsocket)电连 接,所以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的间距与测试机的测试插座之间的间距相同。另外,朝测试分选机供应的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由装载于用户托盘(user tray)的半导体元件提供。这种用户托盘的主要目的是半导体元件的装载以及保管,为了增 加装载容量,装载于用户托盘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比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 间距稍微短。因此,测试分选机需要具备拾放装置(pick and place apparatus),以将装载于 用户托盘的未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移动到载板或者将装载于载板的已完成测试的半导体元 件移动到用户托盘,而且还需要具备可以调节从用户托盘移动到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 间距或者从载板移动到用户托盘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的机构。通常,调节半导体之间的间距的机构结合于拾放装置。众所周知,拾放装置具备多个能够吸附或释放半导体元件的以行列形态布置的拾 取器(picker),半导体元件的间距调节通过调节把持半导体元件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而实 现。调节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有凸轮(cam)方式(参照韩国授权专利第 10-0796196号,以下称“现有技术”)和连杆方式(参照韩国授权专利第10-0628553),但无 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具备用于引导拾取器的水平移动的结构。根据现有技术的拾放装置(现有技术中定义为“半导体元件移送装置”)在用于升 降拾取器的升降板上结合四个水平LM导轨,并使每个水平LM导轨上结合与拾取器结合的 LM块,以具备能够引导拾取器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结构。 但是,现有技术会产生如下的问题。第一、需要在不同的升降板上结合四个水平LM导轨,但需要LM导轨在一定的公差 范围内水平度相同,所以其组装作业要求精巧,使得作业非常棘手。第二、为了防止拾取器的摇晃或者保证水平移动的顺畅,拾取器需要由具有上下 高度差的两个支点支撑,因此每个拾取器结合两个LM块,但相邻的LM块相接触时其中心之 间的间距大于拾取器之间的最小间距(装载于用户托盘上的相邻的半导体之间的间距), 因此仅使用两个LM导轨难以构成完整的拾放装置。于是,需要结合四个LM导轨(参照现有技术的详细说明,奇数列和偶数列交替使用),这增加了拾放装置的重量,导致机动性下 降以及资源的浪费。第三、LM块以重叠的形态组装于LM导轨,因此增加了装置的厚度,这最终起到与 其他装置的干涉防止设计的负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引导导轨(rail,包含LM导轨)的数量的技 术。更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最小化拾放装置的厚度的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 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且所述多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 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有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 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 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使所述多个拾取 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 拾取模块结合。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含凸轮板,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多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的 插入突起的多个凸轮槽,且能够升降,其中形成的多个凸轮槽是上下方向的长的形状,所述 凸轮槽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凸轮槽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互相不同,以使根据所述凸轮板 的升降,缩短或者扩大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水平方向间距;以及凸轮板驱动部,以提供 升降所述凸轮板的驱动力,且所述引导板的引导部具有水平方向长的形状的至少两个引导 导轨,并使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导轨之间形成引导槽,并且所述结合块结合于所述引导板,以 在插入于所述引导槽的情况下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插入于各个所述引导槽的结合块的数量与所述拾取模块的数量相同。当所述引导轨道是三个以上时,至少一个引导轨道同时引导上侧和下侧的结合 块,以使结合于一个所述拾取模块的结合块的数量相对所述引导轨道少一个。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拾放装置包含至少三个拾取模块,用于 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其中所述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 用于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成相同;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 调节装置的动作而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成相同时伴随的所述至少三 个拾取模块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使所述 至少三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且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含凸轮板,形 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的插入突起的至少三个凸轮槽,并且能够升 降,其中,至少三个凸轮槽是上下方向长的形状,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和 所述凸轮槽的下端之间的间距相互不同,以使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缩短或者扩大所述 至少三个的拾取模块之间的水平方向间距;以及凸轮板驱动部,以提供升降所述凸轮板的 驱动力,而且,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或者下端之间的间距中至少一个间距与拾取模 块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不同。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拾放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引
4导板制作步骤,加工金属材料,制造至少两个引导导轨形成一体的引导板;结合块结合步 骤,在所述引导板制作步骤中制作的引导板的引导导轨之间的引导槽中插入多个结合块, 使其与引导板结合;拾取模块结合步骤,所述多个结合块分别与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的拾 取模块结合;以及间距调节装置组装步骤,组装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拾取模块之间 的间距。根据本发明的拾放装置具有如下效果。第一、引导导轨与引导板加工成一体,因此结构简单,组装性优良,且提高了生产 性。第二、结合块的宽度不会限制拾取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因此可减少引导轨道的数 量以降低拾放装置的重量,由此能够确保机动性。第三、结合块以插入的形态结合于形成在引导导轨间的引导槽,因此相比现有技 术可以减少装置的厚度,于此相当地,与其他装置的干涉防止设计等变得简单。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拾放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对图1中拾放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a及图北是图1的拾放装置中拾取模块间的间距维持在最小或者最大状态的 正面图;图4是针对适用于图1的拾放装置的凸轮板的正面图;图5至图8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拾放装置的制作方法的参照图。对附图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100为拾放装置,111至114为拾取模块,120为间距 调节装置,121为凸轮板,121a至121d为凸轮槽,122为气缸,130为引导板,131a至131c为 引导导轨,13 及132b为引导槽,141a至141d、142a至142d为结合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了说明的简洁,对于重复的说明或者 众所周知的技术的说明尽可能地省略或者压缩。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拾放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对图1中拾放装置100 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拾放装置100包含四个拾取模块111、112、113、114、间距调节装 置120、引导板130,8个结合块(141a至141d、142a至142d)。四个拾取模块111、112、113、114分别具备可以吸附或释放半导体元件的八个拾 取器P,并具备插入突起llla、112a、113a、114a。当然,拾取模块具备一个以上拾取器就足够。而且,四个拾取模块111、112、113、114分别包含具备上下方向较长的LM导轨G和 所述插入突起11 la、112a、113a、114a的引导块GB ;结合于所述引导块GB的下侧部而由LM 导轨G引导升降,并能够沿上下方向可以升降微距,且下端具备所述拾取器P的拾取块PB 以及相对引导模块GB,给拾取块PB施加向下方向的弹性力的弹簧S。弹簧S在装载于用户托盘或者载板上的半导体元件中,一部分半导体元件处于与剩下其他半导体元件无法形成平衡的状态下,当拾取模块111、112、113、114同时吸附包含 该一部分半导体元件的多个半导体元件时,防止因对该一部分半导体元件施加更多的压力 而可能发生的半导体元件的损伤。即,此情况下在吸附时点,拾取块PB相对引导块GB上 升以减少施加于该一部分半导体元件的压力,进而防止半导体元件的损伤,拾取模块111、
112、113、114吸附半导体元件之后上升时,因弹簧S的作用,拾取块PB相对引导块GB进行 下降,并恢复到可以恰当地施行下一个作业的状态。间距调节装置120包含凸轮板121以及气缸122等,用于调节拾取模块111、112、
113、114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距。凸轮板121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拾取模块111、112、113、 114的插入突起llla、112a、113a、114a的四个凸轮槽(121a至121d),并设置成能够升降。 在此,凸轮槽(121a至121d)是大体上沿着上下方向倾斜的较长形状,且相比凸轮槽(121a 至121d)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凸轮槽(121a至121d)的下端间之间的间距更宽,使根据凸轮 板121的升降,拾取模块111、112、113、114间的水平方向间距变窄或变宽。气缸122是作为提供升降凸轮槽121的驱动力的驱动部。引导板130用于引导因间距调节装置120的动作而导致的拾取模块111、112、113、 114间的间距被调节时伴随的拾取模块111、112、113、114的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引导部与 其加工成为一体。引导部具备上下并排的水平方向较长的三个引导导轨(131a至131c),以使相邻 的引导导轨(131a、131b/131b、131c)之间形成引导槽13加、132b。当然,根据具体实施,引 导导轨设置两个以上就足够。结合块(141a至141d、14h至142d)在上侧引导导轨131a与中间侧引导导 轨131b之间的引导槽132a和中间侧引导导轨131b与下侧引导导轨131c之间的引导 槽132b各插入四个,且各个结合块(141a至141d、14h至142d)结合有一个拾取模块 (111/112/113/114)。另外,中间侧导轨131b的上端引导支撑上侧的结合块(141a至141d),下端引导支 撑下侧的结合块(14 至142d),由此由三个引导轨道(131a至131c)可以同时引导上侧和 下侧的两个结合块(141a、14^i/141b、14^/141c、142c/141d、142d),以使结合于一个拾取 模块(111/112/113/114)的结合块(141a、142a/141b、142b/141c、142c/141d、142d)的数量 相对引导导轨(131a至131c)的数量少一个。而且,结合块(141a至141(1、14加至142d)之间变窄而形成最小间距时,结合于结 合块(141a至141d、14h至142d)的各个拾取模块111、112、113、114的拾取器P之间维持 最小间距,由此使该拾取器P间的间距与用户托盘的相邻的半导体元件间的间距相同。因 此,引导槽132a、132b上能够插入与拾取模块111、112、113、114的数量相同的四个结合块 (141a至141d、14h至142d)。当然,根据具体实施,在除去凸轮板121的情况下,该拾取器 P之间的间距小于用户托盘的相邻的半导体元件间的间距也无妨。具备如上结构的拾放装置100因间距调节装置120的动作,以插入于引导槽132a、 132b的状态结合的结合块(141a至141(1、14加至142d)由上下引导导轨(131a、131b/131b、 131c)支撑引导而移动,由此调节结合于结合块(141a、142a/141b、142b/141C、142C/141d、 142d)的各个拾取模块111、112、113、114之间的间距。另外,图3a是示出最大程度地缩短拾取模块111、112、113、114之间的间距,以使拾取器P间的间距a与装载于用户托盘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的状态的正面图,图 3b是示出最大程度地扩大拾取模块111、112、113、114之间的间距,以使拾取器P间的间距 a与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的状态的正面图。通常,以往的凸轮槽之间的间距与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相同。例如,凸轮槽的上端间 的间距与缩短拾取器之间的间距时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相同,凸轮槽下端之间的间距与扩 大拾取器之间的间距时的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相同。但是,参照图4可知,凸轮板121的凸轮槽121a、121b、121c、121d的上端间距是S、 t、s,下端间距是S、Τ、S。由此可知,各拾取模块的插入突起llla、llh、113a、lHa之间的 间距可以维持s、t、s,或者S、T、S。即,凸轮槽121a、121b、121c、121d的上端之间的间距S、 t、s与缩短拾取器P之间的间距时的拾取器P之间的间距a (这与装载于用户托盘的半导体 元件之间的间距相同)不同,而凸轮槽121a、121b、121c、121d的下端之间的间距S、T、S与 缩短拾取器P之间的间距时的拾取器P之间的间距a(这与装载于载板的半导体元件之间 的间距相同)不同。而且,凸轮槽的上端间的间距s和t也相互不同,下端间的间距S和T 也相互不同。但是,由于机构设计成符号为111及112的拾取模块的拾取器P从引导块GB 的中心往右偏离,符号为113及符号114的拾取模块的拾取器P从引导块GB的中心往左偏 离,因此即使插入突起111a、11加、113a、11 之间的间距是s、t、s,拾取器P之间的间距也 可以统一成a,即使插入突起111a、11加、113a、11 之间的间距是S、T、S,拾取器P之间的 间距也可以统一成b。即,根据本发明的凸轮槽llla、112a、113a、114a的上端或者下端之间 的间距中某一个间距t或者T与其余的一个间距s或者S不同,也可以使拾取器P之间维 持相同的间距。接着说明所述的拾放装置100的制作方法。首先,如图5所示,加工金属材料,制造三个引导导轨(131a至131c)形成一体的 引导板130。然后,如图6所示,朝位于引导导轨(131a至131c)之间的各个引导槽13加、132b 插入四个结合块(141a至141d、142a至142d)而结合。接着,如图7 所示,使结合块(141a、142a/141b、142b/141c、142c/141d、142d)分别 与拾取器111、112、113、114结合,如图8所示,按照组装间距调节装置120的顺序制作拾放 装置100。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参照附图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仅仅 是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该被理解为 前述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概念。
权利要求
1.一种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所述拾取模块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 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以使所述多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 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拾取模块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的引导部具有水平方向拉长 的形状的两个引导导轨,并使所述至少两个引导导轨之间形成引导槽,所述结合块结合于所述引导板,在插入于所述引导槽的情况下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引导轨道是三个以上时,至少一 个引导轨道同时引导上侧和下侧的结合块,以使结合于一个所述拾取模块的结合块的数量 相对所述引导轨道少一个。
4.一种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三个拾取模块,用于把持或释放电子部件,且所述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有至少一 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成相同;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而将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之间的 间距调节成相同时伴随的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使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 所述引导部,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含凸轮板,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至少三个拾取模块分别具备的插入突起的至少三个凸轮 槽,且能够升降,其中,至少三个凸轮槽是上下方向长的形状,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 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凸轮槽的下端之间的间距相互不同,以使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缩短 或者扩大所述至少三个的拾取模块之间的水平方向间距;以及凸轮板驱动部,以提供升降所述凸轮板的驱动力,且,所述至少三个凸轮槽的上端或者下端之间的间距中至少一个间距与拾取模块的拾 取器之间的间距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拾放装置。该拾放装置包含多个拾取模块,用于把持或者释放电子部件,所述拾取模块具备至少一个拾取器;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引导板,具备用于引导由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动作而调节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之间的间距时伴随的所述多个拾取模块的水平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且与该引导部加工成一体;以及结合块,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以使所述多个拾取模块能够可移动地结合于所述引导部,各个所述结合块分别与所述多个拾取模块中的一个拾取模块结合。根据本发明,引导拾取模块的水平移动的引导导轨加工于引导板并成为一体,使拾放装置更加坚固,且其结构和组装更加简单,以使提高生产性。
文档编号G01R1/02GK102062788SQ201010286630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吕东铉, 罗闰成 申请人:泰克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