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2779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需要通过感温包感测换热管的温度,传统的铜管铝翅片式换热器中,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感温包固定于换热管上,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拆装起来都很麻烦。而对于一些换热管壁较薄的换热器而言,特别是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扁管的厚度小,把感温包焊接在换热管需要较高的焊接工艺,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损坏换热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可靠。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压紧体,在压紧体的内侧设有感温包卡位,在压紧体的一端设有卡条,在压紧体的另一端设有卡孔,卡条上设有第一卡齿,卡孔处设有第二卡齿,卡条穿过卡孔时,第—齿与第二卡齿相卡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所述卡条的内侧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弯折槽。在所述压紧体的外侧设有传输线卡位。所述感温包卡位为弧形槽,所述传输线卡位为设于弧形槽背侧的两个卡脚。在所述压紧体的两端均设有卡条及卡孔,其一端的卡条与另一端的卡孔相对应。在所述压紧体上设有弹性压脚,所述第二卡齿设于该弹性压脚上。在所述弹性压脚的上端部设有压片,在压片上设有防滑槽。所述第一卡齿为多个,沿所述卡条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卡条上设有两个侧边条,所述第一卡齿位于两个侧边条之间。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包括换热器、感温包及前述固定装置,感温包卡于压紧体的感温包卡位上,卡条绕过换热器的换热管后,其端部穿过卡孔,卡条的第一卡齿卡于卡孔的第二卡齿上,通过收紧卡条将感温包压紧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在对感温包进行固定时,先将感温包卡于压紧体的内侧的感温包卡位上,将卡条绕过换热器后,从卡孔穿入,并使卡条的第一卡齿与卡孔的第二卡齿相卡紧,从而使感温包紧贴换热器;2、在卡条的内侧设有两个弯折槽,在固定时,卡条插入换热器的缝隙,依次在两个弯折槽处弯折后,卡条的前端再绕回至卡孔位置并穿过卡孔;3、压紧体的外侧设有传输线卡位,感温包的传输导线可以卡于该传输线卡位上,避免传输导线零乱,提高感温包安装的可靠性,且感温包卡位与传输线卡位的结构及位置设计,可以避免两者出现干涉,结构也较简单;4、在压紧体的两端均设有卡条及卡孔,在固定时,可以分别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压紧体(及其上的感温包)进行压紧固定,固定更可靠,压紧体的受力更平衡;5、在压紧体上设有弹性压脚,可以通过弹性压脚将第二卡齿松开,在弹性压脚上设置压片后,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操作;6、所述第--^齿为多个,在固定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卡齿相对于第--齿的位
置,来对感温包固定的松紧进行调节,使用时更方便;7、在固定时,第一卡齿承受感温包的拉紧力,在第一卡齿的两侧设有侧边条,可以有效的提闻卡条的强度。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固定装置与感温包在卡紧状态时的结构图;图4是卡条与卡孔配合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感温包通过固 定装置连接在换热器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紧体,2、感温包卡位,3、卡条,4、卡孔,5、第--^齿,6、第二卡齿,7、弯折槽,8、
传输线卡位,9、弹性压脚,10、压片,11、防滑槽,12、侧边条,13、换热器,14、感温包,15、传输
导线,16、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换热器用感温包固定结构,包括换热器13、感温包14及固定装置16,该固定装置16包括压紧体I,在压紧体I的内侧设有感温包卡位2,在压紧体I的一端设有卡条3,在压紧体I的另一端设有卡孔4,卡条3上设有第一卡齿5,卡孔4处设有第二卡齿6,卡条3穿过卡孔4时,第—^齿5与第二卡齿6相卡扣,从而防止卡条3从卡孔4中松脱;感温包14卡于压紧体I的感温包卡位2上,卡条3绕过换热器13的换热管后弯折,其端部穿过卡孔4,卡条3的第—^齿5卡于卡孔4的第二卡齿6上,通过收紧卡条3将感温包14压紧在换热器13的换热管上。所述换热器13为微通道换热器。在所述卡条3的内侧设有两个弧形的弯折槽7,方便于卡条3进行弯折(根据卡条3的长度或者换热管的形状不同,可以设计为一个或者多于两个的弯折槽7)。在所述压紧体I的外侧设有传输线卡位8,所述感温包卡位2为弧形槽,所述传输线卡位8为设于弧形槽背侧的两个卡脚,与感温包14连接的传输导线15穿过所述传输线卡位8后,被两个卡脚夹紧。在所述压紧体I的两端均设有卡条3及卡孔4,其一端的卡条3与另一端的卡孔4相对应,在所述压紧体I上设有弹性压脚9,所述第二卡齿6设于该弹性压脚9上。在所述弹性压脚9的上端部设有压片10,在压片10上设有防滑槽11。所述第一卡齿5为多个,沿所述卡条3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卡条3上设有两个侧边条12,所述第一卡齿5位于两个侧边条12之间。需要拆卸感温包14时,按下压片10,所述弹性压脚9发生形变,第二卡齿6脱离第—^齿5 (即第二卡齿6和第—^齿5不再相互卡扣),此时将卡条3从卡孔4中拉出,然后就可以把固定装置16从换热管上取下,然后再从感温包卡位2上取出感温包14即可。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在对感温包14进行固定时,先将感温包14卡于压紧体I的内侧的感温包卡位2上,将卡条3绕过换热器13后,从卡孔4穿入,并使卡条3的第—^齿5与卡孔4的第二卡齿6相卡紧,从而使感温包14紧贴换热器13 ;2、在卡条3的内侧设有两个弯折槽7,在固定时,卡条3插入换热器13的缝隙,依次在两个弯折槽7处弯折后,卡条3的前端再绕回至卡孔4位置并穿过卡孔4 ; 3、压紧体1的外侧设有传输线卡位8,感温包14的传输导线15可以卡于该传输线卡位8上,避免传输导线15零乱,提高感温包14安装的可靠性,且感温包卡位2与传输线卡位8的结构及位置设计,可以避免两者出现干涉,结构也较简单;4、在压紧体1的两端均设有卡条3及卡孔4,在固定时,可以分别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压紧体I (及其上的感温包14)进行压紧固定,固定更可靠,压紧体I的受力更平衡;5、在压紧体1上设有弹性压脚9,可以通过弹性压脚9将第二卡齿6松开,在弹性压脚9上设置压片10后,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操作;6、所述第一卡齿5为多个,在固定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卡齿6相对于第--^齿5
的位置,来对感温包14固定的松紧进行调节,使用时更方便;7、在固定时,第一卡5承受感温包14的拉紧力,在第一卡齿5的两侧设有侧边条12,可以有效的提闻卡条3的强度。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体,在压紧体的内侧设有感温包卡位,在压紧体的一端设有卡条,在压紧体的另一端设有卡孔,卡条上设有第一卡齿,卡孔处设有第二卡齿,卡条穿过卡孔时,第—^齿与第二卡齿相卡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条的内侧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弯折槽。
3.如权利要求1所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体的外侧设有传输线卡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卡位为弧形槽,所述传输线卡位为设于弧形槽背侧的两个卡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体的两端均设有卡条及卡孔,其一端的卡条与另一端的卡孔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体上设有弹性压脚,所述第二卡齿设于该弹性压脚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压脚的上端部设有压片,在压片上设有防滑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齿为多个,沿所述卡条纵向方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条上设有两个侧边条,所述第一卡齿位于两个侧边条之间。
10.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感温包及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固定装置,感温包卡于压紧体的感温包卡位上,卡条绕过换热器的换热管后,其端部穿过卡孔,卡条的第一卡齿卡于卡孔的第二卡齿上,通过收紧卡条将感温包压紧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该换热器用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压紧体,在压紧体的内侧设有感温包卡位,在压紧体的一端设有卡条,在压紧体的另一端设有卡孔,卡条上设有第一卡齿,卡孔处设有第二卡齿,卡条穿过卡孔时,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相卡扣。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可靠。
文档编号G01K1/14GK103185643SQ20111045234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曹勇, 陈钦文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