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284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信号传输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连接器,同轴电缆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并且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同轴电缆与电子装置。对于这种同轴电缆,已使用其中接地导体围绕信号导体的同轴结构;其中,所述接地导体阻挡外来电磁波。[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Kokai 公布 2008-2267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顺便提及,在同轴电缆稍端上,设置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它们用来连接到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使得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到另一侧的端子。在如上述构造的稍端上,接地端子优选采取围绕信号端子的同轴构造。然而,由于改进端子密度的需求,有时难以使用其中接地端子围绕信号端子的同轴结构。因此,信号传输性能可能劣化。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开展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进端子密度并且防止信号传输性能劣化(降级)的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缆总成如下一种电缆总成,其包括同轴电缆;绝缘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上,并且具有沿着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信号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信号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接地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以与所述信号端子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侧上弯曲,并且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辅助接地导体,其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并且具有弹性变形件,所述弹性变形件在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上所形成的绝缘构件上弯曲;其中当所述辅助接地导体被定位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时,处于弹性变形形状的所述弹性变形件与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的接地端子的稍端形成接触。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主体,在该主体上设置供同轴电缆稍端插入到其中的插入孔;绝缘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上;信号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信号导体;接地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和辅助接地导体。绝缘构件具有沿着插入同轴电缆稍端的方向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信号端子在插入同轴电缆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接地端子在插入同轴电缆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以与信号端子平行的方式设置在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其稍端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侧上弯曲,并且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辅助接地导体在插入同轴电缆稍端的方向上延伸,被设置成面向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并且具有弹性变形件,该弹性变形件在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上所形成的绝缘构件上弯曲。当辅助接地导体被定位成面向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弹性变形件与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的接地端子的稍端形成接触。此外,本发明的半导体包括本发明的电缆总成或本发明的连接器。此外,本发明的母板包括本发明的电缆总成或本发明的连接器。根据本发明,在插入同轴电缆稍端的方向上延伸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以平行方式设置在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因此有可能改进所述端子的密度。此外,辅助接地导体被定位在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上;因此有可能防止信号传输性能劣化。具体地说,接地端子与辅助接地导体形成接触而具有相同的电势。因此,防止信号传输性能劣化的效果得以增强。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具有与辅助接地导体接触的主平面和从所述主平面凹入延伸的底面,并且接地端子的稍端从所述底面突出以免延伸得远于所述主平面。运用上述构造,有可能防止接地端子的稍端损坏辅助接地导体。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用于插入接地端子的稍端的插入孔形成在绝缘构件上,并且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穿过所述插入孔且从第二平面突出。运用上述构造,有可能防止接地端子的稍端在弹性变形件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稍端)时移位。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主体在插入孔的内侧上具有凸形构件,并且辅助接地导体的基底而非其稍端被定位在所述凸形构件与绝缘构件之间。运用上述构造,有可能通过使得辅助接地导体的弹性变形的范围限制在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上而非在所述主体的凸形构件上,来防止弹性回复变化过大。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还具有在与弹性变形件相反方向上弯曲的防脱离件。运用上述构造,由于防脱离件被主体的凸形构件锁定,所以有可能防止辅助接地导体与所述主体脱离。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辅助接地导体具有在其基底上而非在其稍端上与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接触的臂。运用上述构造,由于(臂)与辅助接地导体之间的接触点增大,所以有可能进一步使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电势变得稳定。具体地说,通过在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和辅助接地导体的基底两者上设置接触点,有可能减少例如短线的分支部分。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半导体测试器的示意图。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斜视图。图2B是示出上述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示出上述连接器的斜视图。图4是主体的横截面图。 图5A是示出同轴电缆稍端的斜视图。 图5B是示出同轴电缆稍端的分解斜视图。图5C是示出同轴电缆稍端的斜视图。图是示出图7C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图6A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的平面图。图6B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的侧视图。图7A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被插入到主体中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7B是示出图5A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图8A是示出同轴电缆稍端和辅助接地导体被插入到主体中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8B是示出图6A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图9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缆总成的斜视图。图9B是示出图9A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电缆总成10,80连接器2主体20主体构件20a插入孔21延伸构件23凸缘构件201、203 止动部205凸形构件207沟槽构件209止动部4辅助接地导体41后构件42前构件43阶状部44钩状件45弹性变形构件46臂49标准化构件50同轴电缆52电缆构件
52a信号导体52b接地导体52c介电构件52d外壳54接地端子54a延伸构件54b半筒形构件·
54c阻断/弯曲构件549边缘56信号端子56a前构件56b后构件569边缘58支撑式绝缘构件58a、58b插入孔58c凹形构件581凹陷构件583夹持构件588主平面589底面80连接器90基板100半导体测试器101半导体102装置插座103性能板104母板105测试头106测试模块107测试器主体113、114 连接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通过参考本发明的图示而提供本发明的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的实施方案的说明。图I是示出半导体测试器100的示意图。半导体测试器100包括测试头105 ;母板104,其定位在测试头105上;性能板103,其定位在母板104上;和装置插座102,其定位在性能板103上。待测试的半导体101被安装在装置插座102上。在性能板103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连接器113。每个连接器113通过装置插座102而电连接到半导体101。在母板104的上表面上,设置多个连接器114。容纳在母板104上的同轴电缆50的上端被插入到每个连接器114中。在母板104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连接器10。容纳在母板104上的同轴电缆50的下端被插入到每个连接器10中。在测试头105的上表面上,设置与连接器10啮合的多个连接器80。每个连接器80被安装在测试头105的基板边缘上,并且连接到测试模块106。测试模块106对由测试器主体107所发送的指令做出响应,以将其输出发送到半导体101。图2A、图2B和图3是连接器10的斜视图。在这些图中,仅示出一些插入孔20a和同轴电缆50。图4是主体2的横截面图。图5A到图是示出同轴电缆50的稍端的斜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4的平面图和侧视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4被插入到其中的主体2的横截面图。图8A和图SB是示出同轴电缆50的稍端和辅助接地导体4被插入到其中的主体2的横截面图。图9A和图9B是示出电缆总成I的斜视图。 在这些图中,插入同轴电缆50的方向称作向前方向,并且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作向后方向;辅助接地导体4相对于同轴电缆50的稍端而定位的方向称作向上方向或向下方向。如在图2A和图2B中所示,连接器10被构造为呈近似盒型形状的插入式连接器,并且连接器10被插入到其承插式配对连接器(连接器80)中。多个同轴电缆50被安装到连接器10上。此外,配对连接器80被安装到基板90的边缘上。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连接器10包括呈近似盒型形状的主体2,多个插入孔20a形成在主体2上;接地端子54,其定位在待插入到插入孔20a中的同轴电缆50的稍端上;信号端子56和支撑式绝缘构件58 (见图5A到图OT);和辅助接地导体4,其被插入到插入孔20a中ο主体2包括呈近似盒型形状的主体构件20,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的多个插入孔20a形成在主体构件20上;框架型形状的延伸构件21,其从主体构件20的后平面上的边沿延伸,并且围绕主体构件20的后平面;和凸缘构件23,其在延伸构件21的垂直方向上从延伸构件21的边缘展开。在插入孔20a的内侧上设置止动部201和203,其定位在垂直方向上的各自侧上;凸形构件205,其定位在向前方向上的边缘上;沟槽构件207,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和止动部209,其定位在上述构件的中间。如在图5A到图中所示,在同轴电缆50中,在电缆构件52的稍端上安装接地端子54、信号端子56和支撑式绝缘构件58。电缆构件52包括信号导体52a ;筒型接地导体52b,其围绕信号导体52a ;介电构件52c,其位于信号导体52a与接地导体52b之间;和外壳52d,其覆盖接地导体52b。在电缆构件52的稍端上,接地导体52b、介电构件52c和信号导体52a按这种顺序朝向向前方向露出。由绝缘树脂材料构成的支撑式绝缘构件58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近似板型形状,并且被安装到电缆构件52的介电构件52c上。在支撑式绝缘构件58后面设置凹陷构件581,其以圆周方式凹入;以及一对夹持构件583,其在向上方向上突出。电缆构件52的介电构件52c粘附到凹陷构件581,并且电缆构件52的信号导体52a由一对夹持构件583夹持。在向前方向上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边缘上,在垂直方向上穿过的两个插入孔58a和58b以平行方式水平地形成。在右下角侧上,在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向前方向上的下表面上,形成凹形构件58c。换句话说,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下表面包括主表面588以及相对于主表面588凹入的底面589。凹形构件58c连着插入孔58b,并且插入孔58b的开口形成在底面589上。凹形构件58c不仅在向下方向上敞开,而且在朝前方向上敞开。信号端子56由导电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近似板型形状,并且定位在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上表面上。信号端子56包括后构件56b,其焊接到电缆构件52的信号导体52a ;和前构件56a,其在向左方向上相对于后构件56b而移动。定位在信号端子56的向前方向上的边缘569在向下方向上弯曲,并且被插入到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插入孔58a中。此外,信号端子56和支撑式绝缘构件58可以通过包覆成型方法(over-molding method)以整合方式形成,或者这些构件首先可以分开地形成,再随后被组装。 接地端子54由导电金属材料构成;接地端子54被安装到支撑式绝缘构件58上,并且焊接到电缆构件52的接地导体52b中。接地端子54包括半筒形构件54b,其轴向中心面向前后方向;和延伸构件54a,其在向前方向上从半筒形构件54b的右手侧延伸。在半筒形构件54b上,设置用作防脱离件的阻断/弯曲件54c。此外,图5A示出半筒形构件54b形成为半八边形筒型形状的实施例,并且图5B示出半筒形构件54b形成为半圆筒型形状的实施例。支撑式绝缘构件58被插入到半筒形构件54b的内侧中以供啮合,并且支撑式绝缘构件58和半筒形构件54b —起形成为筒。在由支撑式绝缘构件58和半筒形构件54b形成的空间内,定位电缆构件52的稍端。电缆构件52的接地导体52b焊接到半筒形构件54b。半筒形构件54b覆盖电缆构件52的信号导体52a的圆周的至少一半以及信号端子56的后构件56b。延伸构件54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近似板型形状,并且在横截面图中所见延伸构件54a的一部分弯曲成字母L形状。延伸构件54a在水平方向上以与信号端子56的前构件56a平行的方式而被定位在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上表面上。在延伸构件54a的向前方向上的边缘549沿向下方向弯曲,并且被插入到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插入孔58b中。在延伸构件54a的向前方向上的边缘549穿过插入孔58b,并且从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底部(底面589)突出以免延伸得远于主平面588。换句话说,边缘549沿向下方向从底面589突出以容纳在相对于底面589向下并且相对于主平面588向上的范围内,并且边缘549在向下方向上不会突出得远于主平面588。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辅助接地导体4由导电金属材料构成,并且通过冲压出金属板再接着使其弯曲而形成。辅助接地导体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达与接地端子54的长度近似相同的长度。辅助接地导体4包括前构件42,其在向上方向上相对于后构件41移动,和阶状部43,其设置在后构件41与前构件42之间。在后构件41上,设置臂46,该臂46呈近似字母L形状并且可沿向下方向弹性变形。在前构件42的向前方向上的边缘上,在水平方向上以平行的方式设置可沿向下方向弹性变形的可弹性变形件45和沿向下方向弯曲的钩状件44。
下文提供关于连接器10的总成的说明。图7A和图7B是示出辅助接地导体4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8A和图SB是示出同轴电缆50的稍端也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如在图7A和图7B中所示,辅助接地导体4首先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辅助接地导体4在主体2的插入孔20a内被定位在垂直方向上的内侧(在图中示出为下侧)。辅助接地导体4以如下方式而被定位,即使得后构件41相对于止动部203在向后方向上而定位,前构件42相对于止动部203在向前方向上而定位。通过阶状部43与止动部203形成接触来调节辅助接地导体4的朝前移动。此外,设置在向前方向上前构件43的边缘上的可弹性变形件45和钩状件44在朝前方向上相对于凸形构件205而定位。通过钩状件44变为与凸形构件205锁定来调节辅助接地导体4在朝后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可弹性变形件45相对于位置D而定位在垂直方向上的外侧(在图中示出为上侧),其中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主平面588 (见图5D)被定位在该位置D。·
辅助接地导体4的插入是在多个辅助接地导体4通过标准化构件49连接的状态下进行,标准化构件49被设置辅助接地导体的在向后方向上的边缘上(见图6A)。在插入辅助接地导体4后,标准化构件49被折断。此外,标准化构件49并非必须折断来使辅助接地导体4的电势标准化。如在图8A和图8B中所示,在插入辅助接地导体4后,同轴电缆50的稍端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同轴电缆50的稍端以使得支撑式绝缘构件58面向辅助接地导体4的方式定位在插入孔20a的内侧。通过接地端子54的半筒形构件54b的前边缘撞击止动部201,来调节同轴电缆50的稍端在朝前方向上的移动。设置在接地端子54的半筒形构件54b上的阻断/弯曲件54c被插入到形成在插入孔20a的内侧的沟槽207中,并且在朝前方向上相对于止动部209而定位。通过阻断/弯曲件54c撞击止动部209,来调节同轴电缆50的稍端在朝后方向上的移动。当同轴电缆50的稍端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时,设置在辅助接地导体4的后构件41上的臂46沿向下方向弹性变形,其生成接触压力。具体地说,臂46与电缆构件52的接地导体52b形成接触(见图5B和图5C)。由于上述情况,电缆构件52的接地导体52b、接地端子54和辅助接地导体4电连接,并且这些构件的电势被呈现为彼此处于相同水平。此外,当同轴电缆50的稍端被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时,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主表面588 (见图5C和图)与辅助接地导体4的前构件42形成滑动接触。随后,当同轴电缆50的稍端达到插入孔20a的深度时,设置在辅助接地导体4的前构件42上的可弹性变形件45被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凹形构件58c的底面589以及从底面589突出的接地端子54的延伸构件54a的边缘549压下;因此,可弹性变形件45沿向下方向弹性变形。如上述,当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可弹性变形件45与延伸构件54a的边缘549形成接触时,在这些构件之间生成接触压力。这样亦使电缆构件52的接地导体52b、接地端子54和辅助接地导体4电连接,并且这些构件的电势被呈现为彼此处于相同水平。此外,在辅助接地导体4的前构件42中,在向后方向上相对于可弹性变形件45定位的部分由支撑式绝缘构件58与凸形构件205夹持。
此外,插入到主体2的插入孔20a中的同轴电缆50的稍端以及辅助接地导体4以例如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方式而被定位在插入孔20a的内侧。同轴电缆50的稍端和辅助接地导体4 一起构成电缆总成I。根据上文所说明的实施方案,由于辅助接地导体具有与接地端子54和接地导体52b的电势相同的电势,所以有可能增大防止信号传输性能劣化的效果。具体地说,通过使得辅助接地导体4的可弹性变形件45和辅助接地导体4的基底的后构件上的臂46与接地端子54和接地导体52b接触,有可能使电势变得稳定以及减少例如短线的分支部分。上文已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不言而喻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所述实施方案进行各种修改。在图5A到图9B中,由于目标是插入到设置在主体2上侧上的插入孔20a中的同轴电缆50的稍端以及辅助接地导体4,所以辅助接地导体4在向下方向上相对于同轴电缆 50的稍端而被定位。然而,如果同轴电缆50的稍端被插入到设置在主体2的下侧上的插入孔20a中,那么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与在这些图中所示的方向相反。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总成,包括 同轴电缆; 绝缘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上,并且具有沿着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信号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信号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 接地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信号端子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侧上弯曲,并且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和 辅助接地导体,其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并且具有在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上所形成的绝缘构件上弯曲的弹性变形件; 其中当所述辅助接地导体被定位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所述弹性变形件与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的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形成接触。
2.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主体,在所述主体上设置供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插入到其中的插入孔; 绝缘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上,并且具有沿着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信号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信号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 接地端子,其电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信号端子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在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侧上弯曲,并且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和 辅助接地导体,其在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稍端的方向上延伸,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并且具有在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上所形成的所述绝缘构件上弯曲的弹性变形件; 其中当所述辅助接地导体被定位成面向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所述弹性变形件与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突出的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二平面具有与所述辅助接地导体接触的主平面和从所述主平面凹入的底面,且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从所述底面突出以免延伸得远于所述主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插入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的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绝缘构件上,且所述接地端子的稍端穿过所述插入孔并且从所述第二平面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主体在所述插入孔的内侧上具有凸形构件,且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基底而非其所述稍端被定位在所述凸形构件与所述绝缘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辅助接地导体的稍端具有在与所述弹性变形件相反方向上弯曲的防脱离件。
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辅助接地导体具有在其所述基底而非其所述稍端上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接触的臂。
8.—种母板,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缆总成。
9.一种母板,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10.一种半导体测试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缆总成。
11.一种半导体测试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总成、连接器和半导体测试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进端子密度并且防止信号传输性能劣化的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电缆总成中,当辅助接地导体(4)被设置成面向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下表面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弹性变形件(45)与从支撑式绝缘构件(58)的下表面突出的接地端子(54)的稍端形成接触。
文档编号G01R1/04GK102904116SQ20121024663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铃木照仁, 崎山伸 申请人:日本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爱德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