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731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包括前支架底座、后支架底座、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前支架顶板、后支架顶板、前后自动调节机构、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控制箱及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飞轮相对于测功机的端面平面度及径向同轴度,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控制箱;控制箱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至前后自动调节机构、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及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
【专利说明】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支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做台架试验时,要把发动机装在试验台支架上,并且对发动机的飞轮端进行平面和径向对中,确保发动机在支架上定位,运行稳定。传统对中时先松开试验支架上部份紧固螺母,通过铁锤敲打支架某处位置来调整发动机位置,使得其飞轮端径向跳动在
0.3mm以内,端面跳动在0.2mm以内。
[0003]传统发动机试验支架在对中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对中时不断地用铁锤敲打试验支架,造成试验支架严重变型而损坏;二、对中时采用百分表的检测端头贴在发动机飞轮端面及轴面,通过铁锤敲打试验支架来观察百分表读数,而铁锤敲打试验支架时力量不可控,有时用力太大造成表头处振动幅度过大而损坏百分表。因而,传统发动机在试验支架上的对中方法既影响了试验时间,也容易损坏发动机支架和百分表,人工劳动量大、影响发动机的试验进度,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损坏百分表、可减轻人工劳动量、且效率高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包括前支架底座、后支架底座、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前支架顶板、后支架顶板、前后自动调节机构、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控制箱及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柱支撑在所述前支架底座与所述前支架顶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柱支撑在所述后支架底座与所述后支架顶板之间;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及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飞轮相对于测功机的端面平面度及径向同轴度,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至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及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利用检测传感器检测得到数据,再由控制箱控制对应的自动调节机构对发动机飞轮端面平面度及径向同轴度进行自动调节,与传统发动机试验支架进行比较具有以下三处优点:其一、对中时不再用铁锤敲打试验支架,减轻人工劳动量,且避免试验支架严重变型而损坏;其二、对中只需检测传感器贴在发动机飞轮端面及轴面,通过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能平稳准确、快速简便地调整好平面度,平面度调整完成后,再经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能平稳准确、快速简便地调整好同轴度,以达测功机的联接轴线与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同心的目的,调节效率高;其三、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进行对中时,对中时不采用百分表进行检测数据,而是采用检测传感器来完成数据测量,所以不存在百分表损坏现象。
[000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自动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后自动调节机构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左右自动调节机构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4]请参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包括前支架底座
11、后支架底座12、第一支柱21、第二支柱22、前支架顶板31、后支架顶板32、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控制箱50及检测传感器60。
[0015]前支架底座11和后支架底座12呈长条状且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在工作台面(图未示)上。每一支架底座11、12上沿长度方向上设有滑槽13。
[0016]第一支柱2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在前支架底座11上,第二支柱2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在后支架底座12上。每一支柱21、22为可伸缩的套筒式结构,包括套筒22a和套杆22b,套杆22b装在套筒22a内且可相对于套筒22a向外伸出或者向内缩回。每一支柱21、22的底部凸出设有滑块(图未示),滑块伸入至前、后支架底座11、12上的滑槽13内并可沿着滑槽13移动,使各个支柱21、22均可沿滑槽13在各自支架底座11或12上滑动。
[0017]前支架顶板31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柱21的顶端,两个第一支柱21共同支撑前支架顶板31。后支架顶板32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柱22的顶端,两个第二支柱22共同支撑后支架顶板32。待测试的发动机80承载在前支架顶板31和后支架顶板32上,前支架顶板31上设置有可供发动机80前端的飞轮盘81伸出的龙门支架33,发动机80的后端形成有抵持板82,后支架顶板32上设置有可供抵持板82安放的支撑架34,使发动机80的前端支撑在前支架顶板31的板面上,发动机80的后端则通过抵持板82支撑在支撑架34上。
[0018]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用于调节前支架底座11和后支架底座12之间的距离,当后支架底座12保持静止的情况下,如果前支架底座11向前移动(此时前支架底座11和后支架底座12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向后移动(此时前支架底座11和后支架底座12之间的距离变小),将分别带动发动机80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实现了对发动机位置的前后调节(即沿图中X方向)。
[0019]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用于调节两个第一支柱21在前支架底座11上的左右移动,使两个第一支柱21—起在前支架底座11上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可实现对发动机前端位置的左右调节(即沿图中Y方向)。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用于调节两个第二支柱22在后支架底座12上的左右移动,使两个第二支柱22 —起在后支架底座12上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可实现对发动机后端位置的左右调节(即沿图中Y方向)。
[0020]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用于调节前支架顶板31的上下移动,使前支架顶板31产生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可实现对发动机前端位置的上下调节(即沿图中Z方向)。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用于调节后支架顶板32的上下移动,使后支架顶板32产生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可实现对发动机后端位置的上下调节(即沿图中Z方向)。在上下调节过程中,每一支柱21、22的套杆22b相对于套筒22a向外伸出或缩回。
[002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自动调节机构41、42、43、44、45均由电机驱动并通过调节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各个构件的直线运动,实现相应构件的位移调节。请结合图3,每一自动调节机构41、42、43、44、45均包括电机46、蜗杆47、涡轮48及调节丝杆49,其中电机46与蜗杆47连接,涡轮48与调节丝杆49连接,蜗杆47与涡轮48相互配合。当电机46运转时,电机的转动经过蜗杆47与涡轮48减速传动后,带动调节丝杆49转动。调节丝杆49再与需要直线运动的构件之间通过螺纹丝杠副传动,即可驱动相应构件作直线运动。
[0022]例如,图4所示为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包括前固定座410、后固定座411和调节丝杆49,前固定座410固定在前支架底座11上,后固定座411固定在后支架底座12上。调节丝杆49远离电机46的一端形成头部491,该头部491卡入前固定座410内且可相对于前固定座410转动,后固定座411内设有与调节丝杆49配合的螺纹孔(图未示)。当调节丝杆49在后固定座411内顺时钟或逆时钟转动时,调节丝杆49推动前固定座410向前或向后移动,前固定座410同时带动前支架底座11向前或向后移动,实现对发动机位置的前后调节。
[0023]又如,图5所示为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包括固定座420、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421与第二固定架422、以及调节丝杆49。两个固定架421、422之间通过连杆423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支柱21上,固定座420临近第一固定架421。调节丝杆49远离电机46的一端形成头部491,该头部491卡入第一固定架421内且可相对于第一固定架421转动,固定座420内设有与调节丝杆49配合的螺纹孔(图未示)。当调节丝杆49在固定座420内顺时钟或逆时钟转动时,调节丝杆49推动两个固定架421、422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个固定架421、422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支柱21沿着滑槽13在前支架底座11上一起向左或向右滑动,实现对发动机位置的左右调节。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的结构与上述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的结构相同,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的两个固定架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支柱22上。
[0024]同理,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和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调节丝杆49与螺纹的配合传动,以达到推动前支架顶板31 (或后支架顶板32)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前端位置(或后端位置)的上下调节,在此不再赘述。
[0025]控制箱50分别与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及检测传感器60电性连接。当发动机80第一次安装在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上时,为了实现使测功机(图未示)的联接轴线与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同心的目的,把检测传感器60安装在固定装置90上,而固定装置90则安装在测功机的联接轴上。检测传感器60可以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者其他适合距离感测的传感器。
[0026]利用上述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对发动机飞轮端进行对中时,将发动机80安装在试验支架上,通过如后自动调节机构41实现试验支架的如后自动对中,通过如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和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实现试验支架的左右自动对中,通过如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和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实现试验支架的上下自动对中。
[0027]具体地,调节发动机飞轮端面时,将检测传感器60贴在飞轮端面上,随测功机的联接轴转一圈,把检测传感器60测得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箱50内,再经控制箱50内的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与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及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与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得到指令后,自动将发动机飞轮端面调节到0.2mm内。
[0028]具体地,调节发动机飞轮径向跳动时,将检测传感器60贴在飞轮径向上,随测功机的联接轴转一圈,把检测传感器60测得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箱50内,再经控制箱50内的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和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得到指令后,自动将发动机飞轮径向跳动调节到0.3mm内。
[0029]上述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利用检测传感器检测得到数据,再由控制箱控制对应的自动调节机构对发动机飞轮端面平面度及径向同轴度进行自动调节,与传统发动机试验支架进行比较具有以下三处优点:其一、对中时不再用铁锤敲打试验支架,减轻人工劳动量,且避免试验支架严重变型而损坏;其二、对中只需检测传感器贴在发动机飞轮端面及轴面,通过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能平稳准确、快速简便地调整好平面度,平面度调整完成后,再经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能平稳准确、快速简便地调整好同轴度,以达测功机的联接轴线与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同心的目的,调节效率高;其三、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进行对中时,对中时不采用百分表进行检测数据,而是采用检测传感器来完成数据测量,所以不存在百分表损坏现象。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架底座(11)、后支架底座(12)、第一支柱(21)、第二支柱(22)、前支架顶板(31)、后支架顶板(32)、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控制箱(50)及检测传感器(60);所述第一支柱(21)支撑在所述前支架底座(11)与所述前支架顶板(31)之间,所述第二支柱(22 )支撑在所述后支架底座(12)与所述后支架顶板(32)之间;所述控制箱(50)分别与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及检测传感器(60)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60)用于检测发动机飞轮相对于测功机的端面平面度及径向同轴度,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箱(50 );所述控制箱(50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至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前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4)及后端上下自动调节机构(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2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底座(11)上,所述第二支柱(2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后支架底座(1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底座(11)和后支架底座(12)上分别设有滑槽(13 ),所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 )的底部分别凸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伸入至对应的滑槽(13)内并可沿着所述滑槽(13)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为可伸缩的套筒式结构,包括套筒(22a)和套杆(22b),所述套杆(22b)装在所述套筒(22a)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套筒(22a)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2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底座(11)上,两个第一支柱(21)共同支撑所述前支架顶板(31);所述第二支柱(2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支架底座(12)上,两个第二支柱(22)共同支撑所述后支架顶板(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顶板(31)上设有可供发动机(80)前端的飞轮盘(81)伸出的龙门支架(33),所述发动机(80)的后端形成有抵持板(82 ),所述后支架顶板(32 )上设有支撑架(34 ),所述发动机(80 )的前端支撑在所述前支架顶板(31)的板面上,所述发动机(80)的后端通过所述抵持板(82)支撑在所述支撑架(34)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一自动调节机构(41、42、43、44、45)均包括电机(46)、蜗杆(47)、涡轮(48)及调节丝杆(49),所述电机(46)与所述蜗杆(47)连接,所述涡轮(48)与所述调节丝杆(49)连接,所述蜗杆(47)与所述涡轮(48)相互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还包括前固定座(410)和后固定座(411),所述前固定座(410)固定在所述前支架底座(11)上,所述后固定座(411)固定在所述后支架底座(12)上,所述前后自动调节机构(41)的调节丝杆(49)远离电机(46)的一端形成头部(491),所述头部(491)卡入所述前固定座(410 )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前固定座(410)转动,所述后固定座(411)内设有与所述调节丝杆(49)配合的螺纹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包括固定座(420)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421)与第二固定架(422),两个固定架(421、422)之间通过连杆(423)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支柱(21)上,所述固定座420临近所述第一固定架(421),所述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的调节丝杆(49 )远离电机(46 )的一端形成头部(491),所述头部(491)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架(421)内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21)转动,所述固定座(420)内设有与所述调节丝杆(49)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的结构与所述前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2)的结构相同,所述后端左右自动调节机构(43)的两个固定架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支柱(22)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试验支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60)安装在固定装 置(90)上,所述固定装置(90)安装在测功机的联接轴上。
【文档编号】G01M15/02GK103454090SQ20131035740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杨辅新, 洪武, 白双全, 刘胜利, 沈源, 由毅,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