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7563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它包括随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随动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底座与第一连杆之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均铰接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与第二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底部连接测杆,所述测杆底部设有检测触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测量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有效解决了具有偏心距轴类零件圆度误差难以检测的问题。
【专利说明】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曲轴是发动机的核心零件,零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大。曲轴轴颈(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直接承受各种复杂的交变载荷,轴颈和轴瓦间长期处于高速相对运动状态,因此对于加工曲轴各轴颈的形状,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其中轴颈的圆度误差直接影响着零部件的配合精度、摩擦、震动、噪声等,因此圆度误差成为检验回转体类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检测曲轴轴颈的圆度误差装置基本上都只能检测曲轴主轴颈圆度误差,而曲轴连杆颈的圆度误差都是采用抽检方式拿到专用计量检测设备上(例如圆度仪,轮廓仪等)检测,因为连杆颈是偏离曲轴回转中心线的,普通装置测头无法在曲轴旋转过程中实时与连杆颈保持接触状态,也就无法检测连杆颈的圆度误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曲轴轴颈随
动测量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包括随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随动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底座与第一连杆之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均铰接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一侧与第二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底部连接测杆,所述测杆底部设有检测触头。
[0005]进一步地,所述千分表固定于支撑架顶部,所述支撑架底部开有倒V型槽,所述测杆顶部穿过支撑架与千分表连接,所述测杆底部伸入倒V型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包括固定面板和位于固定面板底部两侧的接触块,所述支撑座下端与固定面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接触块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倒V型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块内部沿其底面倾斜方向开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卡接有防磨损柱,所述防磨损柱表面凸出于所述接触块的底面。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可吸附金属平面的磁力底座。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随动机构与检测机构连接,在曲轴转动时,可始终保持检测触头与曲轴轴颈(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表面接触,对其圆度误差进行检测,有效解决了具有偏心距轴类零件圆度误差难以检测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测量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既可以用作对线外曲轴零件各轴颈的圆度误差检测,也可以用于对曲轴随动磨削设备机构稳定性的监控检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随动机构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机构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机构的仰视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状态图。
[0016]图中:1-底座;2_轴承座;3_第一轴承;4_第一连杆;5_第二轴承;6_第二连杆;7_千分表;8_支撑架;9-测杆;10_检测触头;11-倒V型槽;12_支撑座;13_支撑块;14-固定面板;15_接触块;16_底面,17-圆柱孔;18_防磨损柱;19_垫块;20.1-固定顶尖;20.2-活动顶尖;21_曲轴;22_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0018]本实用新型包括随动机构和测量机构,如图1、图2所示,随动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在底座I上安装一个轴承座2,轴承座2上安装高精度的第一轴承3,第一连杆4 一端通过第一轴承3与底座I铰接连接,第一连杆4另一端通过高精度的第二轴承5与第二连杆6端部铰接连接,第二连杆6另一端与测量机构的支撑架8顶部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座1、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6以及两个轴承组成可绕其连接点的轴承做圆周运动的随动机构,其中,底座I为磁力底座,能够吸附在任何金属平面上,使其保持固定。
[0019]如图1、图3所示,测量机构包括千分表7、支撑架8、测杆9和固定于测杆9底部的检测触头10,所述千分表7固定于支撑架8顶部,支撑架8顶部一侧与第二连杆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底部开有倒V型槽11,所述测杆9顶部穿过支撑架8与千分表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测杆9底部伸入倒V型槽11内。检测触头10和倒V型槽11的两个面作为与曲轴轴颈表面接触的三个接触点,形成三点法测量来确定轴颈的圆度误差。
[0020]上述方案中,为简化支撑架8的制作工艺,将支撑架8分了两部分,如图4所示,支撑架8包括位于上部的支撑座12和位于下部的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包括固定面板14和位于固定面板底部两侧的接触块15,所述支撑座12下端与固定面板14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具体为,在支撑座下端开有两个腰型孔,固定面板通过四个螺钉与腰型孔的配合与支撑座12下端固定,采用腰型孔,可以使支撑座在零件径向方向有一定的调整范围,即可以调整千分表、测杆和检测触头在零件外圆表面的预压量。两个接触块15的底面16之间形成所述V型槽11。
[0021]上述方案中,倒V型槽11的两个面接触曲轴轴颈表面,随曲轴转动时,两个面与轴颈表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导致需要经常更换支撑块,造成成本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倒V型槽11的两个面直接与曲轴轴颈表面接触,如图5所示,在接触块15的内部沿其底面16的倾斜方向开有圆柱孔17,所述圆柱孔17内卡接有防磨损柱18,所述防磨损柱18表面凸出于所述接触块15的底面16,这样,在检测时,实际接触轴颈表面的就是防磨损柱18,而不是接触块15底面,防磨损柱制作简单,更换方便,有效降低了成本。
[0022]如图6所示,在测量曲轴主轴颈或连杆颈时,将曲轴21放置在检测平台22上,通过一个固定顶尖20.1和一个可轴向移动的活动顶尖20.2顶紧定位,将本发明的随动测量机构放置在垫块19上,利用底座I吸附紧,根据需要测量曲轴轴颈的某个具体位置进行适当调整,现以曲轴21第二连杆颈为例,通过垫块19与底座I的配合调整,使支撑块13的倒V型槽11准确卡在第二连杆颈外圆上,保证检测触头10与连杆颈表面接触,适当调整千分表7的预压量,以满足测量所需行程,用手平稳转动曲轴21,连杆颈绕着一定偏心距的曲轴主轴颈中心线做回转圆周运动。根据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的杠杆比不同,以及测量机构的自重保证检测触头10 —直垂直于连杆颈径向方向上,且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组成随动机构,这样就可以保证测量机构一起跟随连杆颈做偏心圆周运动,使得检测触头10 —直与连杆颈外圆保持接触状态,轴颈表面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以传递给测杆9,使测杆9径向移动直接反映给千分表7,千分表7就可以实时读数测量出第二连杆颈的圆度误差。同理也可以测量出曲轴各主轴颈圆度误差,检测方法一致。
[0023]本发明的随动测量装置也可以用在曲轴随动磨削设备机构稳定性的监控检测上,直接利用底座I吸附在设备随动机构合适位置,再将测量机构与曲轴轴颈接触,适当调整后即可通过设备的模拟循环动作来监控随动机构的稳定性,为设备的精度提供数据和依据,具体测量原理与上述方法一致,不再重复阐述。
[0024]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随动机构包括底座(I)、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所述底座(I)与第一连杆(4)之间、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6)之间均铰接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顶部一侧与第二连杆(6)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千分表(7),千分表(7)底部连接测杆(9),测杆(9)底部设有检测触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表(7)固定于支撑架(8)顶部,所述支撑架(8)底部开有倒V型槽(11),所述测杆(9)顶部穿过支撑架与千分表(7)连接,所述测杆(9)底部伸入倒V型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包括支撑座(12)和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包括固定面板(14)和位于固定面板底部两侧的接触块(15),所述支撑座(12)下端与固定面板(14)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接触块(15)的底面(16)之间形成所述倒V型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15)内部沿其底面倾斜方向开有圆柱孔(17),所述圆柱孔(17)内卡接有防磨损柱(18),所述防磨损柱(18)表面凸出于所述接触块(15)的底面(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为可吸附金属平面的磁力底座。
【文档编号】G01B5/20GK204115638SQ20142066309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胡 治, 欧阳金中, 唐练泉, 吴彦超 申请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