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75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在汽车研发过程中,测量动力总成的转动惯量,可以为整车模型建立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参数,以便进行整车动力学分析及悬置系统优化设计。K&C(Kinematics&Compliance,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和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试验台是用来测量整车悬架特性以及转动惯量的试验设备,现将其功能进行拓展,用于汽车动力总成转动惯量的测量。但动力总成无法像整车一样直接安装在K&C试验台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无法固定在K&C试验台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包括:平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平台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滚动机构,承载所述平台进行滚动;吊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三条形通孔;所述平台对应所述第三条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其中,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多个车轮总成,每个所述车轮总成包括:连接柱,与所述平台螺接,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平台;车轮,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下方。其中,每个所述车轮总成还包括: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嵌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中间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中间部的下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车轮铰接。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多个吊耳,设置于所述平台上表面。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凸出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螺栓孔。其中,所述平台为矩形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可首先将动力总成安装在三个支架上,然后将三个支架安装到平台上,再将平台通过滚动机构和吊装机构放到K&C试验台上,最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平台固定在K&C试验台上,从而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该夹持装置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车轮总成的立体视图;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的车轮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包括:平台1;分别可拆卸设置于平台1上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设置于平台1沿第一方向(x向)的第一端,第三支架4设置于平台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承载平台1进行滚动的滚动机构;设置于平台1上的吊装机构;设置于平台1上的固定机构。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中,设置于平台1两端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实现了对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固定。滚动机构方便试验人员移动该夹持装置的位置。吊装机构便于该夹持装置与测试平台配合时进行吊装。固定机构有利于将该夹持装置与测试平台配合固定,保证了测试时夹持装置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可首先将动力总成安装在三个支架上,然后将三个支架安装到平台1上,再将平台1通过滚动机构和吊装机构放到K&C试验台上,最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平台固定在K&C试验台上,从而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该夹持装置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参照图2、图4和图5所示,对于不同车辆的动力总成,与整车的安装点位置不同,本发明通过对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和平台1进行特殊设计,实现对不同型号动力总成的夹持。具体来说,第一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沿与第一方向(x向)垂直的第二方向(y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通孔22;平台1对应第一条形通孔2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x向和y向互相垂直。这样就可以沿y向调节第一支架2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三螺栓103和第四螺栓104)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第二支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1沿第二方向(y向)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通孔32;平台1对应第二条形通孔3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这样就可以沿y向调节第二支架3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五螺栓105和第六螺栓106)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第三支架4包括:第三连接部41,第三连接部41沿第一方向(x向)开设有两个第三条形通孔42;平台1对应第三条形通孔4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螺栓孔。这样就可以沿x向调节第三支架4的固定位置,并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如第一螺栓101和第二螺栓102)固定在平台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测试的动力总成的安装需要。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与平台1连接时在y方向移动,调整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与平台1在y向的相对位置。第三支架4与平台1连接时可以在x方向移动,调整第三支架4与平台1在x向的相对位置。再根据不同型号的动力总成与整车不同位置的安装点,单独设计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与之匹配,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的动力总成夹持。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平台1上设有相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各个支架安装到平台1上。进一步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的顶端也分别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待测试的动力总成安装到各个支架上。这样,通过螺栓与螺栓孔的配合作用方便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安装,且便于拆卸,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进一步来说,滚动机构包括多个车轮总成,用于承载平台1进行滚动。优选的,参照图1、图6和图7所示,滚动机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5、第二车轮总成6、第三车轮总成7和第四车轮总成8,这四个车轮总成均布在平台1的四周,以实现对平台1的均匀承载及滚动功能。进一步来说,每个车轮总成包括:连接柱201和车轮204。连接柱201与平台1螺接,连接柱201贯穿平台1;车轮204,设置于连接柱201的下方。连接柱201贯穿平台1的上下表面,通过调节连接柱201伸出平台1上方的相对长度,可以调节车轮204距平台1的距离,进而调节平台1的高度。另外的,为了实现连接柱201和车轮204的安装。每个车轮总成还包括:中间部202,中间部202的上端形成一容纳空间,连接柱201的下端嵌入容纳空间内,且中间部202的上端与连接柱201的下端间隙配合;中间部202的下端通过销轴203与车轮204铰接。这样连接柱201可以相对于中间部202旋转,但不能从中间部202的上端脱出,通过旋转连接柱201可调节连接柱201伸出平台1上方的相对长度,以实现调整平台1高度的目的。连接柱201的顶部设置一个横杆,便于旋拧连接柱201。为了实现该夹持装置到测试平台的吊装,平台1上还设置有吊装机构。吊装机构包括:多个吊耳,设置于平台1的上表面。优选的,吊装机构包括第一吊耳9、第二吊耳10、第三吊耳11和第四吊耳12,分别位于平台1的四个角的位置,以达到吊装时对平台1的均匀施力。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该夹持装置与测试平台的固定,平台1上还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分别设置于平台1的相对两端,且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凸出于平台1的下表面。优选的,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分别设置于平台1沿y向的相对两端。测试平台上的卡钳可以夹持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以固定整个夹持装置。为了减轻平台的重量,平台1设置为矩形框。当然平台1还可以设置为平板状或是其它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试验开始前,需要把动力总成安装到该夹持装置上。首先把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通过其上端的螺纹孔用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然后把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放在平台1上,在平台1上选择合适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下端的条形通孔对应,用螺栓连接,动力总成与夹持装置实现安装。试验时,动力总成及该夹持装置需要安装到K&C试验台上。由于该夹持装置具有车轮总成,试验人员可以推着该夹持装置在地面上移动,将其移至K&C试验台附近。由于动力总成较重,需要用天车将动力总成及该夹持装置吊至K&C平台上。为了方便天车的吊装,在平台1上特别设计了吊耳。天车的吊钩放进吊耳内,固定牢固后把动力总成及夹持装置吊至K&C试验台上。用天车将动力总成及夹持装置吊至K&C试验台表面后,转动车轮总成的连接柱201使平台1升高,直至测试平台的四个卡钳可以放到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下面,然后反方向转动车轮总成的连接柱201,使平台1缓慢下降,至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进入卡钳内,之后夹紧卡钳,保证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与卡钳、卡钳与K&C试验台连接牢固。继续转动连接柱201部分至车轮204远离K&C试验台表面,从而实现了动力总成、夹持装置和K&C试验台的连接。利用K&C试验台测量某动力总成转动惯量,需要四个带有力矩传感器的卡钳夹紧该夹持装置,然后K&C试验台对其施加上下、侧倾、俯仰、横摆等一系列运动,通过力矩传感器采集的力矩变化等数据计算出其转动惯量。对于动力总成转动惯量的测量,借助夹持装置实现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安装。首先测量动力总成和夹持装置总的转动惯量,然后再拆除动力总成,保留夹持装置在K&C试验台上,单独测量夹持装置的转动惯量,最后根据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原理计算得出动力总成的转动惯量。待动力总成与夹持装置的转动惯量测量完成后,用天车吊走动力总成,保留夹持装置在K&C试验台上继续测量其转动惯量。测量完成后,转动连接柱201,使其车轮204与K&C试验台表面接触,然后松开四个卡钳,用天车将夹持装置吊离K&C试验台,试验完成。本发明的动力总成测试夹持装置,实现了动力总成在K&C试验台上的固定。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用性强,便于试验过程装配不同的动力总成,同时该夹持装置也便于与K&C试验台进行配合完成试验。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