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74320发布日期:2019-08-07 01:5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定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测定棕榈哌泊塞嗪原料及其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中所述棕榈哌泊塞嗪的药品名称为:

通用名:棕榈哌泊塞嗪

化学名:10-3-[4-(2-羟基乙基)哌啶子基]丙基-N,N-二甲基吩噻嗪-2-磺酰胺棕榈酸

英文名:pipotiazine palmitate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0H63N3O4S2

分子量:714.09

棕榈哌泊塞嗪是由法国普朗克&乐安公司于70年代初研制、生产的吩噻嗪类的代表药物,是由哌泊塞嗪与棕榈酸成酯后称为哌棕酯的化合物(pipotiazine palmitate),属于一种抗精神病的长效针剂,具有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及孤独、淡漠、退缩、懒散等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且该药可每四周肌注一次,治疗方便,且较轻的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因此销量一直居前。在本品合成过程中,可能引入残留原料,中间体以及其他副产物等有关物质,这些有关物质不仅会降低棕榈哌泊塞嗪的纯度和临床疗效,同时还因其已知和潜在毒性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关物质是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又能考核药物的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

棕榈哌泊塞嗪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有5个,分别为中间体1(N,N-二甲基-3-硝基-4-氯苯磺酰氯)、中间体2(4-(2-溴苯硫基)-N,N-二甲基-3-硝基-苯磺酰胺)、中间体3(N,N-二甲基-10H-2-吩噻嗪磺酰胺)、中间体4(3-(3-氯丙烷)-N,N-二甲基-10H-2-吩噻嗪磺酰胺)、中间体5(10—{3-[4-(2-羟甲基)哌啶基]-丙基}-N,N-二甲基-10氢-吩噻嗪基-2-磺胺),这些中间体极有可能反应不完全而残留或者产生降解产物,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开发一条既能检测棕榈哌泊塞嗪又能检测所有中间体的方法。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均未收载,其现行标准为《新药转正标准》第九册(WS1-(X-130)-96Z)。此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为面积归一法,采用荧光检测器,因本品中的部分中间体、副产物或降解杂质等不具有荧光,且不能通过衍生产生荧光,故无法被检测到,其检测灵敏度控制不合理。经实验表明:中间体1和中间体2不能被检出,足以证明灵敏度不够;中间体4和中间体5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019min和5.063min,不能完全分离,也不能排除中间体5的出峰位置是否为中间体4的残留,说明此法的专属性也存在问题。因此,将此方法作为检测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国内很少有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文献报道,查阅到一篇有关物质的文献报道,也仅是在新药转正标准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了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份自身对照法控制有关物质,同时修订对照溶液浓度,增加了对单个杂质的控制。但是,此改进后的方法仍然没有改变色谱条件及流动相等参数,因此检测结果虽然能提高某些杂质的灵敏度,但仍然不能检测出中间体1和中间体2,也没有提高专属性,也是无法用来完全控制棕榈哌泊塞嗪的有关物质。

为了更好的控制棕榈哌泊塞嗪产品的质量,需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本品的有关物质检测,解决合成工艺引入的或降解各类已知或未知杂质对产品纯度测定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测定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克服目前无法实现棕榈哌泊塞嗪合成过程中间体检测的弊端,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实现棕榈哌泊塞嗪及其中间产物液相分离,从而实现对棕榈哌泊塞嗪的质量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通过紫外检测器,以乙腈与磷酸盐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取棕榈哌泊塞嗪原料或棕榈哌泊塞嗪制剂样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1.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

b色谱柱采用氰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

c 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6nm,取a所述样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完成棕榈哌泊塞嗪供试品溶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d 以乙腈和磷酸盐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本发明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磷酸盐溶液浓度为0.01-0.03mol/L。

本发明所述的磷酸盐溶液pH为6.5-7.5。

本发明所述的流动相为流动相A和流动相B两种,流动相A比例为磷酸盐溶液:乙腈=(70-90):(10-30);流动相B比例为磷酸盐溶液:乙腈=(10-30):(70-90)。

本发明所述的梯度洗脱为:0-5min, 流动相A为70%,流动相B为30%;5-20min,流动相A由70%匀速降低至46%,流动相B由30%匀速提高至54%;20-30min,流动相A由46%匀速降低至0%,流动相B由54%匀速提高至100%;30-45min,流动相A和流动相B保持不变;45-50min,流动相A由0%匀速提高至70%,流动相B由100%匀速降低至30%。

本发明采用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紫外检测器,进行梯度洗脱,实现了对产品所有杂质的控制,使杂质与棕榈哌泊塞嗪能够完全分离,解决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使用梯度洗脱测定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问题,从而确保了棕榈哌泊塞嗪或其制剂的质量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空白溶剂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2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供试品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3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中间体1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4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中间体2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5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中间体3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6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中间体4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7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中间体5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8为新药转正标准方法棕榈哌泊塞嗪与中间体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空白溶剂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0为本发明供试品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间体1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间体2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间体3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4为本发明中间体4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5为本发明中间体5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6为本发明棕榈哌泊塞嗪与中间体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不限于实施的范围。

实施例1

1.仪器与色谱条件:《新药转正标准》第九册(WS1-(X-130)-96Z)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3nm;发射波长:485nm;

色谱柱Ultimate sio2(4.6×250mm,5µm)。

流动相:异辛烷:乙酸乙酯:三乙胺=60:18:13

流速:1.5ml/min,柱温为35℃。

2.实验步骤

(1)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1ml含棕榈哌泊塞嗪1.2mg的溶液;

(2) 中间体1:精密称取中间体1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1的溶液;

(3) 中间体2:精密称取中间体2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2的溶液;

(4) 中间体3:精密称取中间体3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3的溶液;

(5) 中间体4:精密称取中间体4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4的溶液;

(6) 中间体5:精密称取中间体5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54的溶液;

(7) 混合样:精密称取棕榈哌泊塞嗪及各中间体各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ml含棕榈哌泊塞嗪及各中间体1.2mg的混合溶液;

(8) 精密量取上述样品各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1-图7。

3.结果

按照《新药转正标准》第九册(WS1-(X-130)-96Z)检测,中间体1和中间体2均不能检出(见图3、图4),因此本法不能有效地控制本品中已知杂质—中间体1和中间体2的残留量,对药品安全造成隐患;中间体4和中间体5的保留时间重叠(见图6、图7),不能有效区别是何杂质,也就无法指导产品合成过程中的技术改进,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也就是说此方法灵敏度不高,专属性不强,不能作为检测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

实施例2

1.仪器与色谱条件:

岛津LC-2010AHT,紫外检测器波长:266nm;

色谱柱:氰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Boston(4.6×250mm,5µm);

流动相A: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2.7g,加水1000ml溶解,加三乙胺5ml,混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80:20),流动相B: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2.7g,加水1000ml溶解,加三乙胺5ml,混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20:80),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1.0ml/min,柱温为35℃。

2.实验步骤

(1)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1ml含棕榈哌泊塞嗪1.2mg的溶液;

(2) 中间体1:精密称取中间体1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1的溶液;

(3) 中间体2:精密称取中间体2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2的溶液;

(4) 中间体3:精密称取中间体3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3的溶液;

(5) 中间体4:精密称取中间体4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4的溶液;

(6) 中间体5:精密称取中间体5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1.2mg/ml中间体5的溶液;

(7) 混合样:精密称取棕榈哌泊塞嗪及各中间体各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制成每ml含棕榈哌泊塞嗪及各中间体1.2mg的混合溶液;

(8) 精密量取上述样品各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3.结果

经检测,除去空白,供试品出峰时间为34.118min;中间体1保留时间为10.505min;中间体2保留时间为19.352min;中间体3保留时间为14.530min;中间体4保留时间为19.753min,另有2个杂质保留时间为18.026min和20.388min;中间体5保留时间为13.304min,另有1个杂质保留时间为18.000min。混合样中棕榈哌泊塞嗪保留时间为34.113min;中间体1保留时间为10.365min;中间体2保留时间为19.186min;中间体3保留时间为14.413min;中间体4保留时间为19.631min;中间体5保留时间为13.312min。所有中间体及其杂质与主峰完全分离(详见附图9~16),说明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产品合成过程中各个中间体的残留量,保证药品纯度的可靠性,可作为检测棕榈哌泊塞嗪有关物质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