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水平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55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车体水平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中,在部分试验的工况下需要保证车体处于水平状态,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利用水平尺分别测量车体行驶方向和车体横向两个方向的水平状态,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相应的抬车位,确保车体处于水平状态。

由于调整一个抬车位会改变整个车体的水平状态,采用现有技术,需要反复测量车体的水平状态和调整各个抬车位,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提高了调整车体水平状态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包括:

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第五软管,其中,所述第一软管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软管第一端通过第一三通与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软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软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二三通与所述第一软管的第二端联通;所述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第五软管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二端套设第一指示端固定器、所述第三软管第二端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所述第四软管第二端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所述第五软管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

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一位置的水平程度,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二位置的水平程度,第三指示端固定器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三位置的水平程度,第四指示端固定器用于指示所处的第四位置的水平程度;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有水平刻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软管、所述第三软管、所述第四软管和所述第五软管中均设置有指示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有真空吸盘,用于与所述车体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定位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调平旋钮。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软管、所述第三软管、所述第四软管和所述第五软管均为透明橡胶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软管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一管夹套设所述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的管槽内,所述第三软管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二管夹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所述第四软管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三管夹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所述第五软管通过至少两个第四管夹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包括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软管和沿车体宽度设置的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第五软管,其中第二软管套设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三软管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四软管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第五软管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其中,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有水平刻度,通过各个指示端固定器判断各个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调整车体水平状态时,不需要反复测量车体的水平状态,提高了调整车体水平状态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抬升车体高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低车体高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指示端固定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指示端固定器与车体连接的一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包括: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其中,第一软管2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软管3的第一端和第三软管4第一端通过第一三通7与第一软管2的第一端连通,第四软管5的第一端和第五软管6的第一端通过第二三通8与第一软管2的第二端联通。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沿车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软管3的第二端套设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三软管4的第二端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四软管5的第二端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五软管6的第二端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一位置的水平程度,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二位置的水平程度,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用于指示所处的第三位置的水平程度,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用于指示所处的第四位置的水平程度。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均设置有水平刻度。

在车体水平测量装置相互连通的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中注入液体,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当车体1处于水平状态时,由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组成的连通器内的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在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上设置指示水平状态的水平刻度,所有水平刻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可以通过与第二软管3连接的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上的水平刻度与第二软管3内液面的关系,判断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通过与第三软管4连接的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上的水平刻度与第三软管4内液面的关系,判断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通过与第四软管5连接的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上的水平刻度与第四软管5内液面的关系,判断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通过与第五软管6连接的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上的水平刻度与第五软管6内液面的关系,判断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为:车体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则此时,若某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低于该指示端固定器的水平刻度,则说明该指示端固定器的安装位置处在高于其他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需要对该位置进行降低高度的调整;若某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高于该指示端固定器的水平刻度,则说明该指示端固定器的安装位置处在低于其他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需要对该位置进行抬高高度的调整;当所有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都与各自的水平刻度相平时,说明所有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处在同一水平状态,进而说明车体处于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为:在车体测试中,需要将车体抬升至一定高度,由四名操作人员在车体的四个抬车位利用抬升设备同时对车体进行抬升高度的操作,此时将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设置在四个抬车位上,四名操作根据各自位置的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与水平刻度之间的关系,判断车体抬升高度操作时各自抬车位的水平状态,并做出相应调整。图2为本实用新型抬升车体高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某一抬车位的操作人员利用抬升设备对相应抬车位开始抬升高度的操作后,判断该抬车位的指示端固定器内液面与水平刻度之间的位置关系。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在水平刻度的上方,则说明在抬升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低于其他抬车位的水平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加快抬升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抬升,进而使得车体在抬升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与水平刻度相平,则说明在抬升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与其他抬车位相平的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保持抬升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抬升,进而使得车体在抬升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在水平刻度的下方,则说明在抬升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高于其他抬车位的水平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减慢抬升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抬升,进而使得车体在抬升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抬升车体高度过程中若车体尚未到达要求高度,则重复判断液面位置并相应调整抬升速度,当车体到达要求的高度后结束抬升车体操作。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场景为:在车体测试中,需要将车体降低至一定高度,由四名操作人员在车体的四个抬车位利用抬升设备同时对车体进行降低高度的操作,此时将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设置在四个抬车位上,四名操作根据各自位置的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与水平刻度之间的关系,判断车体降低高度的操作时各自抬车位的水平状态,并做出相应调整。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低车体高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某一抬车位的操作人员利用抬升设备对相应抬车位开始降低高度的操作后,判断该抬车位的指示端固定器内液面与水平刻度之间的位置关系。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在水平刻度的上方,则说明在降低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低于其他抬车位的水平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减慢降低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降低,进而使得车体在降低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与水平刻度相平,则说明在降低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与其他抬车位相平的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保持降低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降低,进而使得车体在降低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若指示端固定器的液面在水平刻度的下方,则说明在降低车体高度过程中,该指示端固定器对应的抬车位处于高于其他抬车位的水平状态,此时,该抬车位的操作人员需要加快降低速度,以便使该抬车位与其他抬车位以同一速度降低,进而使得车体在降低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降低车体高度过程中若车体尚未到达要求高度,则重复判断液面位置并相应调整降低速度,当车体到达要求的高度后结束降低车体高度操作。

可选地,指示端固定器的个数不限于四个,可以为多个。例如,若只需判断车体长度方向的水平状态,则只需在车体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指示端固定器即可,相应地设置软管,组成连通器,并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原理进行车体长度水平状态的测量。

可选地,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中注入的液体可以是透明液体,例如:水、氯化钠溶液等,也可以为了方便指示使用带有颜色的液体,例如:高锰酸钾溶液等。

可选地,根据车体的长度,将本装置的最大测量长度设定为26米,最大测量宽度设置为3500毫米。具体地,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的长度为2.5米,第一软管2的长度为25米。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包括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软管和沿车体宽度设置的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第五软管,其中第二软管套设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三软管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四软管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第五软管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其中,第一指示端固定器、第二指示端固定器、第三指示端固定器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均设置有水平刻度,通过各个指示端固定器指示各个判断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程度,使得车体在静止状态、抬升高度状态和降低高度状态时,根据指示端固定器调整车体水平状态,从而不需要反复测量车体的水平状态,提高了调整车体水平状态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中均设置有指示球。其中,通过判断软管内的指示球与软管相连接的指示端固定器上水平刻度的关系,判断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状态。通过指示球判断指示端固定器安装位置水平状态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液面判断的方式相同,参照物由指示球替代液面,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指示端固定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指示端固定器设置有真空吸盘41,用于与车体1固定。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均设置有真空吸盘41。可选地,真空吸盘41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真空吸盘41的位置根据需要设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指示端固定器设置有定位托42。安装指示端固定器时,先将定位托42抵在抬车位下方的边梁上,后按压真空吸盘41,将指示端固定器与车体1固定,即定位托42配合真空吸盘41工作。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均设置有定位托42。可选地,定位托42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指示端固定器包括管夹43,管夹43用于固定软管,实现软管与指示端固定器的连接。

可选地,指示端固定器与软管连接的步骤为,将软管注水后,通过管夹43固定在指示端固定器上,使软管自然下垂,调整软管的水平状态,使软管垂直于水平刻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软管3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一管夹套设第一指示端固定器9、第三软管4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二管夹套设第二指示端固定器10、第四软管5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三管夹套设第三指示端固定器11和第五软管6的第二端通过至少两个第四管夹套设第四指示端固定器12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指示端固定器与车体连接的一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指示端固定器与车体连接的一侧包括调平旋钮51,调平旋钮51用于配合管夹43固定软管,同时还可以调整软管与指示端固定器之间的水平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第三软管4、第四软管5和第五软管6均为透明橡胶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体水平测量装置的指示端固定器,包括真空吸盘、管夹、调平旋钮,定位托等,用于固定软管并利用相互连接的软管间的连通器原理,通过各个指示端固定器指示各个判断端固定器安装位置的水平程度,使得车体在静止状态、抬升高度状态和降低高度状态时,根据指示端固定器调整车体水平状态,从而不需要反复测量车体的水平状态,提高了调整车体水平状态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