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64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检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双联齿轮为由小齿轮、大齿轮、小齿轴端及大齿轴端构成的一体结构,由于该小齿轮与大齿轮是一体连接,在安装时必须双啮合装配,因此对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各自轮齿精度及其两者的相对相位度均有要求。而现有的检具只能对单个齿轮进行检测,因此存在多次检测,多步操作,多次定位,具有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检测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操作简单,可实现双联齿轮的快速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板(1)和第二检测板(2),该第二检测板(2)平行位于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方,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开设有用于双联齿轮小齿轴端定位的定位孔(11),该第二检测板(2)上开设用于双联齿轮上小齿穿过的穿孔(21),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小齿检测杆(12),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大齿检测杆(22)。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双联齿轮上小齿可向下穿过穿孔(21),因此可大齿朝上小齿轮朝下将本双联齿轮向下穿过第二检测板(2)穿孔(21)后,再继续向下使其小齿轴端插入所述定位孔(11)内而轴向定位。通过旋转双联齿轮角度方向,通过检测并观察各小齿检测杆(12)和各大齿检测杆(22)是否可同时分别插入双联齿轮小齿槽内和大齿槽内,即可快速判定其双齿相位是否合格,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可用于批量检测。另外,所述小齿检测杆(12)和大齿检测杆(22)的数量越多,检测结果越精确,均可同步判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检测板(1)向上固设有导杆(3);该导杆(3)上端穿出所述第二检测板(2)且该第二检测板(2)可沿导杆(3)线性升降;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方设有使第二检测板(2)向下移动的伸缩缸(5);该第一检测板(1)上固设有倒L型的支架(51),该伸缩缸(5)竖向安装在所述支架(51)上且其输出端朝下;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设有使第二检测板(2)向上复位的复位弹簧(4)。上述结构中,如果是采用一个大齿检测杆(22),可先用该大齿检测杆(22)插入双联齿轮大齿槽内定位,然后经伸缩缸(5)下压第二检测板(2)或双联齿轮,使双联齿轮小齿轴端下移插入所述定位孔(11)内轴向定位后,再继续向下,观察各小齿检测杆(12)是否同时插入双联齿轮小齿槽内,可判定双联齿轮大齿与小齿相互相位的合格性。如果采用了两个及以上大齿检测杆(22),可优先检测双联齿轮大齿的合格度,再进一步通过伸缩缸(5)下压检测双联齿轮小齿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相位。该双联齿轮可自动向下而实现自动化检测,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作强度,通过复位弹簧(4),使其第二检测板(2)向上复位,而使其双联齿轮小齿与各小齿检测杆(12)自动分离,降低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隔盖(6),该保护隔盖(6)下端设有用于双联齿轮大齿轴端装入的盖孔(61)。该保护隔盖(6)覆盖在双联齿轮大齿轴端外表面,该伸缩缸(5)输出端不与所述双联齿轮大齿轴直接接触,经该保护隔盖(6)隔离,可起到保护双联齿轮大齿轴端的目的,减少表面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固设有加长导套(24),该加长导套(24)套装在所述导杆(3)上。该第二检测板(2)与导杆(3)之间的导向长度加长,加长了导向长度,以提高导向精度,可减少偏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3)上端固设有一挡板(31)。可防止导杆(3)与所述第二检测板(2)或加长导套(24)脱离,具有行程限位及安全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既可单独双联齿轮小齿和大齿的各自轮齿精度,又能检测其两者之间的相互相位要求;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可实现自动化检测,劳动强度低,可批量检测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未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双联齿轮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板1和第二检测板2,该第二检测板2平行且固定位于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方,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开设有用于双联齿轮小齿轴端71定位的定位孔11,该第二检测板2上开设用于双联齿轮上小齿72穿过的穿孔21,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小齿检测杆12,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大齿检测杆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小齿检测杆12数量为2个,所述大齿检测杆22数量为1个。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双联齿轮上小齿71可向下穿过穿孔21,因此可将双联齿轮向下穿过第二检测板2穿孔21后,再继续向下使其小齿轴端71插入所述定位孔11内而轴向定位。通过旋转双联齿轮角度方向,通过检测并观察各小齿检测杆12和各大齿检测杆22是否可同时分别插入双联齿轮小齿71槽内和大齿73槽内,即可快速判定其双齿相位是否合格,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可用于批量检测。另外,所述小齿检测杆12和大齿检测杆22的数量越多,检测结果越精确,均可同步判定。

实施例二:参见图2-3,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该第二检测板2平行且是可活动位于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方。

另外,所述的第一检测板1向上固设有导杆3;该导杆3上端穿出所述第二检测板2且该第二检测板2可沿导杆3线性升降;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方设有使第二检测板2向下移动的伸缩缸5;所述第一检测板1上设有使第二检测板2向上复位的复位弹簧4;该第一检测板1上固设有倒L型的支架51,该伸缩缸5竖向安装在所述支架51上且其输出端朝下;该伸缩缸5用于下压所述双联齿轮大齿轴端74的端面。

上述结构中,如果是采用一个大齿检测杆22,可先用该大齿检测杆22插入双联齿轮大齿槽内定位,然后经伸缩缸5下压第二检测板2或双联齿轮,使双联齿轮小齿轴端下移插入所述定位孔11内轴向定位后,再继续向下,观察各小齿检测杆12是否同时插入双联齿轮小齿71槽内,可判定双联齿轮大齿73与小齿71相互相位的合格性。如果采用了两个及以上大齿检测杆22,可优先检测双联齿轮大齿73的合格度,再进一步通过伸缩缸5下压检测双联齿轮小齿71及相互的相位。该双联齿轮可自动向下而实现自动化检测,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作强度,通过复位弹簧4,使其第二检测板2向上复位,而使其双联齿轮小齿与各小齿检测杆12自动分离,降低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隔盖6,该保护隔盖6下端设有用于双联齿轮大齿轴端装入的盖孔61。该保护隔盖6覆盖在双联齿轮大齿轴端74外表面,该伸缩缸5输出端不与所述双联齿轮大齿轴74接触,可起到保护双联齿轮大齿轴端74的目的,减少表面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板2上固设有加长导套24,该加长导套24套装在所述导杆3上。该第二检测板2与导杆3之间的导向长度加长,可提高导向精度,可减少偏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3上端固设有一挡板31。可防止导杆3与所述第二检测板2或加长导套24脱离,具有行程限位及安全防护作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