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67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道路工程、地下工程及建筑工程等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需要监测路基沉降的地点,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



背景技术:

岩土变形监测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规范要求高速公路建设中必须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监测。目前,软土路基沉降监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地表沉降板法,即埋设地表沉降板、通过水准仪测量沉降板上测杆的高程变化来获取路基沉降量,这种方法具有沉降板容易制作,埋设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但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沉降板的测杆必须随着路堤填筑而不断接高,增加了操作难度 和累计误差;测杆必须露出路面或埋于路面下,前者对施工影响较大且容易被碾压机械等损坏,而后者则需要在每次测量时将测杆挖出,工作量大且不容易找到位置,监测效率较低,破坏了压实路基的整体性;施工机械不能靠近测杆进行碾压,只能采取小型机械进行碾压主,因而压实质量比周围差,难以达到控制要求;对每个监测断面需要在不受路基沉降影响的较远位置深层埋设测量基准点,测量距离较长,难以保证通视条件,工作量和强度都较大,且测量精度不佳,遇大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夜晚均不能测量;当路堤较高时,测量时需要的测站较多,精度下降,操作困难;路面施工后无法继续进行监测。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以解决现有监测装置存在的加工复杂、不易维护、测量精度低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该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及测量精度高的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包括预钻监测孔及监测装置;所述预钻监测孔为设置路基沉降监测点的孔洞,所述孔洞包括下部基础孔和上部监测孔两部分,所述上部监测孔直径大于下部基础孔;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预钻监测孔中形成密闭系统;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监测锥头、干细砂、低标号混凝土、钢垫圈、钢护筒和顶盖;

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上设置有钢护筒,孔底部设置有钢垫圈,孔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与上部监测孔底部的钢垫圈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部监测孔顶部的顶盖通过丝扣与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顶端连接;

所述下部基础孔内底部填充有100~150mm厚的低标号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心插有一根竖置垂直的监测杆,混凝土层之上填充细砂层,所述细砂层填充至下部基础孔顶端,所述监测杆的顶端上设置有监测锥头,所述监测杆与监测锥头通过连接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监测锥头位于下部基础孔顶端与上部监测孔顶盖之间;

所述上部监测孔顶盖与路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杆通过连接套筒加长。

进一步的,所述预钻监测孔的上部监测孔直径大于50mm。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顶面中心有正三角形凹陷,通过正三角形杆插入旋拧开启或关闭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杆上设置有丝扣,用于与连接套筒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地面的实际沉降情况。且克服了传统路面监测装置结构复杂、使用和维护不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制作全部在工厂完成,可批量化生产。监测杆在工厂按照1000mm和500mm两种长度规格下料,车好丝扣,监测锥头下部也车好丝扣。在顶盖顶面中央钻凿一个正三角形凹陷,在顶盖侧缘车好丝扣。在钢护筒的上部车好丝扣和顶盖丝扣连接,在钢护筒的下部通过焊接和钢垫圈连接。

(2)本实用新型现场施工安装快捷方便。根据原状土深度确定监测杆长度,通过连接套筒很方便地把监测锥头和监测杆连接制作好。然后完成灌入低标号混凝土、插入监测杆、填入干细砂到孔口底面高度、再放入连接好顶盖的钢护筒,再用水泥砂浆找平,使护筒的顶面和路面平齐,再用水泥砂浆仔细封填好护筒和周围的空隙,和路面平齐。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即可投入使用。

(3)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有足够刚度和强度,能够经受过往行人的踩踏和车辆的碾压,而且顶盖和地面平齐,避免了行人崴脚、拌脚的可能性,也使得过往车辆减少了颠簸,减少了轮胎磨损,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后期维护方便、费用低。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一般情况只需根据情况在顶盖侧缘涂刷废机油,防止顶盖和钢护筒锈蚀。若遇特殊情况保护装置破坏,也可快速取出钢护筒更换。若需要作为永久监测点使用,可以通过在监测杆上包裹密封材料或涂刷防锈漆等措施保护监测杆防止锈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测杆、2连接套筒、3监测锥头、4细砂层、5低标号混凝土层、6钢垫圈、7钢护筒、8顶盖、9路面、10预钻监测孔、11原状土层、12垫层段、13基层段、14路面层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传统监测点装置存在加工复杂,安全型不足且不易维护的技术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于:现有的路面监测装置需要在道路现场加工制作,这无疑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影响,也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其次,随着地铁、地下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的施工广泛展开,路面沉降变形监测的预警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但现实中却发现:传统的路面监测装置结构复杂且不易维护,有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盖口不封闭了,造成过往行人崴脚的事时有发生,也使得监测点受过往行人踩踏、车辆碾压,很难反映路面的真实沉降变化,使得其监测和预警的功能大大弱化。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所述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包括预钻监测孔10及监测装置;所述预钻监测孔10为设置路基沉降监测点的孔洞,所述孔洞包括下部基础孔和上部监测孔两部分,所述上部监测孔直径大于下部基础孔;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预钻监测孔中形成密闭系统;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杆1、监测锥头3、干细砂4、低标号混凝土5、钢垫圈6、钢护筒7和顶盖8;

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上设置有钢护筒7,孔底部设置有钢垫圈6,孔顶部设置有顶盖8;所述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7与上部监测孔底部的钢垫圈6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部监测孔顶部的顶盖8通过丝扣与上部监测孔孔壁的钢护筒7顶端连接;

所述下部基础孔内底部填充有100~150mm厚的低标号混凝土层5,低标号混凝土层5中心插有一根竖置垂直的监测杆1,低标号混凝土层之上填充细砂层4,所述细砂层4填充至下部基础孔顶端,所述监测杆1的顶端上设置有监测锥头3,所述监测杆1与监测锥头3通过连接套筒2固定连接;

所述监测锥头3位于下部基础孔顶端与上部监测孔顶盖8之间。

所述上部监测孔顶盖8与路面9保持同一水平面。

为适应不同的监测孔深度的需要,所述监测杆1可以通过连接套筒2加长。

为方便使用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及其维护,在所述顶盖8顶面中心有正三角形凹陷,通过正三角形杆插入旋拧开启或关闭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

为方便连接,可以在所述监测杆1上设置丝扣。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时,预钻监测孔10下部设置的低标号混凝土层5位于原状土层11之内,细砂层4填充垫层段12及部分基层段13,所述预钻监测孔10的上部监测孔覆盖部分基层段13和路面层段14两个层段。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路基沉降监测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后期维护容易的特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路面沉降监测点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