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总无机碳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534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总无机碳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总无机碳(TIC)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尤其是总有机碳(TOC)分析仪中的总无机碳(TIC)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总无机碳(TIC)反应腔的冷凝管通常由多根细长的玻璃管组成,细长的玻璃管需要用固定件固定到制冷腔内,冷凝管口需要压紧锁住固定,该处受力较多,冷凝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冷热变化,容易导致冷凝管口玻璃碎裂。

另外,现有的装置冷凝干燥器体积大,冷凝过程需要多级制冷(通常为二到三级)才能获取较好的冷凝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冷凝管易破碎、冷凝散热器体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保护冷凝管、反应腔可检测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总无机碳(TIC)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总无机碳(TIC)高效氧化反应冷凝装置,包括反应腔、设置于反应腔上的排废口、样品进、出口、载气入口、连接于反应腔上的玻璃冷凝管、设置于冷凝管上的载气出口,所述的冷凝管外设有冷凝干燥器,作为改进,所述的冷凝干燥器套设于冷凝管外,所述的冷凝管可相对于冷凝干燥器旋转、上下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凝干燥器包括套设于冷凝管上的制冷腔、设置于制冷腔外的保温套、设置于制冷腔上的电子冷凝器和散热器,所述的制冷腔与冷凝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冷凝管与制冷腔可相对滑动、旋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制冷腔热面紧贴散热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散热器设有散热风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子冷凝器四周填充有隔热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凝管长度为150-160mm,内径为10-15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反应腔容积为25ml。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载气入口位于反应腔内的出口设有石英砂芯。

本实用新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冷凝管与冷凝干燥器之间设置间隙,冷凝管不需要固定,设置间隙以便使冷凝管可相对于冷凝干燥器旋转、上下滑动,其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防止冷凝管在冷热变化过程中玻璃薄壁碎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施案例包括反应腔1、设置于反应腔1上的排废口2、样品进、出口3、载气入口4、连接于反应腔上的玻璃冷凝管5、设置于冷凝管5上的载气出口7,冷凝管5外设有冷凝干燥器6,冷凝干燥器6套设于冷凝管5外,冷凝干燥器6与冷凝管5之间设有间隙,冷凝管5可相对于冷凝干燥器6旋转、上下滑动。冷凝管5可以在冷凝干燥器6内、上下移动及旋转,可有效防止冷凝管5因冷热变化导致玻璃薄壁破碎。

冷凝干燥器6包括套设于冷凝管5上的制冷腔61、设置于制冷腔61外用于减少与外界热传导的保温套62、设置于制冷腔61上的电子冷凝器63和散热器64,散热器64上均布有散热片。制冷腔61与冷凝管5之间设有间隙,冷凝管5与制冷腔61可相对滑动、旋转。本实施案例中,冷凝管5可以在制冷腔61内、上下移动及旋转。保温套62可采用导热率低的塑料。其中,制冷腔61热面紧贴散热器64,制冷腔61可为铝制的制冷腔。散热器64设有散热风扇65,散热风扇65设置于散热器64的底部,使散热器64形成风道。由于制冷腔61、电子冷凝器63及带风扇散热器64的使用,使得冷凝干燥器6的体积更为紧凑,从而可以省去原先二、三级的制冷,并且干燥效果更彻底,大幅度缩小了体积,减少零部件的使用,节约成本,整个装置仅为原先体积的三分之一。

电子冷凝器63四周填充有隔热体,以减少冷凝器与外界的热传导。

冷凝管5长度为150-160mm,内径为10-15mm,本实施案例中选用13mm,该冷凝管5可选用为单根,管径较粗,不需要固定,活动于制冷腔61的间隙内,该长度及内径的冷凝管5使得检测气体在冷凝管5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制冷效率更高。反应腔1容积为25ml。通过加大反应腔1,检测总无机碳(TIC)时样品的进样量更大,最多可进样30ml的测试溶液,可以在检测低浓度样品时通过反应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使得非分散红外气体检测器NDIR更容易检测到,从而使可检测总无机碳(TIC)浓度范围更广,尤其是在低量程上的检测精度更高,使最低总无机碳(TIC)浓度检测能力从5mg/L提升到100μg/L以上。

载气入口4位于反应腔1内的出口11设有石英砂芯,石英砂芯可使载气进入反应腔1后,在反应腔1中的测试溶液中形成许多细小的碎气泡,碎气泡在反应器1内的液体中上升,上升过程与溶液充分接触,更加充分的带走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