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81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零件质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



背景技术:

常见汽车差速器壳体如图1编号为6的部件所示,汽车差速器壳体两端各有一个轴承安装外圆,差速器壳体上还具有两个行星齿轮轴孔,行星齿轮轴孔的轴线与轴承安装外圆的轴线相交且垂直,因此行星齿轮轴孔的轴线与轴承安装外圆的轴线形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以下简称基准平面。差速器壳体内侧具有内球面,要求内球面的球心位于基准平面内。由于内球面的加工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偏移情况,需对内球面的位置进行检测,即检测内球面球心与基准平面距离,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但据申请人所知,目前没有专用于检测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上述位置关系的量具,造成速器壳体内球面上述位置关系检测困难且容易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与基准平面的距离的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包括底座、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百分表固定装置、百分表、测量轴和接触杆;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数量为两个,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间隔设置,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均与底座连接,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之间的空间为差速器容纳空间;百分表竖直设置于差速器容纳空间的上方;百分表固定装置固定百分表;测量轴上沿其径向设置有接触杆孔;接触杆与接触杆孔螺纹连接,旋转接触杆能够使接触杆完全位于接触杆孔内或部分伸出接触杆孔;

测量时,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差速器壳体两端的轴承安装外圆,并使轴承安装外圆水平,差速器壳体的行星齿轮轴孔垂直;测量轴的上下部分别位于两个行星齿轮轴孔内,行星齿轮轴孔限制测量轴平移;接触杆部分伸出接触杆孔且与待测的内球面接触,测量轴的顶端平面与百分表的表头接触。

进一步的是: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座和压紧装置;支撑座与底座连接,支撑座上设置有半圆形的轴承安装外圆槽;压紧装置包括铰链支杆、压杆、旋转杆、旋转杆座、压紧套和压紧套驱动杆;铰链支杆位于支撑座的一侧并与底座连接,旋转杆和旋转杆座位于支撑座的另一侧,旋转杆座与底座连接,旋转杆与旋转杆座铰接;压杆位于支撑座正上方,压杆的一端与铰链支杆铰接,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u形槽;旋转杆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旋转杆上部进入u形槽,压紧套下部与旋转杆顶部螺纹连接,压紧套旋转并下移可下压压杆,压紧套上部设置有驱动孔;压紧套驱动杆穿过驱动孔。

进一步的是:百分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立杆、固定平杆和两个顶紧螺钉;固定立杆与底座连接;固定平杆一端设置有套装孔,另一端设置有百分表孔,固定平杆通过套装孔套装在固定立杆上,百分表的表杆穿过百分表孔;一个顶紧螺钉与固定平杆连接并顶紧固定立杆,另一个顶紧螺钉与固定平杆连接并顶紧百分表的表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难以测量的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与基准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测量的测量轴的高度变化量,并用百分表予以测量,极大简化了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测量操作,并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测量状态时的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主视图;

图2是测量状态时的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左视图;

图中标记为:底座1、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支撑座21、轴承安装外圆槽211、铰链支杆22、压杆23、u形槽231、旋转杆座24、旋转杆25、压紧套26、压紧套驱动杆27、百分表固定装置3、固定立杆31、固定平杆32、顶紧螺钉33、测量轴4、接触杆孔41、接触杆5、差速器壳体6、轴承安装外圆61、行星齿轮轴孔62、内球面63、百分表7、差速器容纳空间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与基准平面(即行星齿轮轴孔的轴线与轴承安装外圆的轴线形成的平面)的距离的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如图1和图2所示: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量具包括底座1、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百分表固定装置3、百分表7、测量轴4和接触杆5;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数量为两个,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间隔设置,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均与底座1连接,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之间的空间为差速器容纳空间8;百分表7竖直设置于差速器容纳空间8的上方;百分表固定装置3固定百分表7;测量轴4上沿其径向设置有接触杆孔41;接触杆5与接触杆孔41螺纹连接,旋转接触杆5能够使接触杆5完全位于接触杆孔41内或部分伸出接触杆孔41;测量时,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分别固定差速器壳体6两端的轴承安装外圆61,并使轴承安装外圆61水平,差速器壳体6的行星齿轮轴孔62垂直;测量轴4的上下部分别位于两个行星齿轮轴孔62内,行星齿轮轴孔62限制测量轴4平移;接触杆5部分伸出接触杆孔41且与待测的内球面63接触,测量轴4的顶端平面与百分表7的表头接触。

本量具的测量过程及原理如下:a、将差速器壳体6两端的轴承安装外圆61放到两个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上,差速器壳体6的其余部分位于差速器容纳空间8内。b、调整差速器壳体6位置,使差速器壳体6的行星齿轮轴孔62垂直,再操作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将差速器壳体6固定。c、旋转接触杆5使其完全位于接触杆孔41内,将测量轴4从上方的行星齿轮轴孔62插入差速器壳体6,再将旋转工具(例如改锥)从轴承安装外圆61内部的孔中伸入差速器壳体6并驱动接触杆5旋转,使接触杆5部分伸出接触杆孔41。d、继续插入测量轴4使测量轴4插入下方的行星齿轮轴孔62,并使接触杆5与内球面63接触。e、调整百分表7位置,使百分表7的表头与测量轴4的顶端平面接触并被少量压下。f、旋转测量轴4,旋转过程中保持接触杆5与内球面63接触,观察百分表7的度数变化,如百分表7的读数变化位于一定范围内则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符合要求,如百分表7的读数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则差速器壳体内球面位置度不符合要求。

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可以有多种具体设置方式,本发明推荐方式如下: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包括支撑座21和压紧装置;支撑座21与底座1连接,支撑座2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轴承安装外圆槽211;压紧装置包括铰链支杆22、压杆23、旋转杆25、旋转杆座24、压紧套26和压紧套驱动杆27;铰链支杆22位于支撑座21的一侧并与底座1连接,旋转杆25和旋转杆座24位于支撑座21的另一侧,旋转杆座24与底座1连接,旋转杆25与旋转杆座24铰接;压杆23位于支撑座21正上方,压杆23的一端与铰链支杆22铰接,压杆23的另一端设置有u形槽231;旋转杆25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旋转杆25上部进入u形槽231,压紧套26下部与旋转杆25顶部螺纹连接,压紧套26旋转并下移可下压压杆23,压紧套26上部设置有驱动孔;压紧套驱动杆27穿过驱动孔。

上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固定轴承安装外圆61的过程如下:a、将两个轴承安装外圆61分别放到两个轴承安装外圆槽211内。b、旋转压杆23使其搭在轴承安装外圆61上。c、转动旋转杆25使其上部进入u形槽231。d、旋转压紧套驱动杆27使其驱动压紧套26旋转并下移,压紧套26下压压杆23,压杆23压紧轴承安装外圆61。e、旋转压紧套驱动杆27,少量松开压紧套26再转动旋转杆25使其离开u形槽231,即可旋转压杆23使其离开轴承安装外圆61上方,便可取出差速器壳体6。可见本差速器壳体固定装置2具有固定及解除固定操作简便的优点。

百分表固定装置3可以有多种具体设置方式,本发明推荐方式如下:百分表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立杆31、固定平杆32和两个顶紧螺钉33;固定立杆31与底座1连接;固定平杆32一端设置有套装孔,另一端设置有百分表孔,固定平杆32通过套装孔套装在固定立杆31上,百分表7的表杆穿过百分表孔;一个顶紧螺钉33与固定平杆32连接并顶紧固定立杆31,另一个顶紧螺钉33与固定平杆32连接并顶紧百分表7的表杆。

上述百分表固定装置3固定百分表7后,松开顶紧螺钉33,固定平杆32可旋转,百分表7可上下移动。旋转固定平杆32可使其离开差速器容纳空间8正上方,避免妨碍测量轴4插入;再将固定平杆32旋转回来即可使百分表7的表头与测量轴4顶部平面接触。上下移动百分表7可保证百分表7的表头与测量轴4的顶端平面接触并被少量压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