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7322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试剂盒,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技术selex(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核酸适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工具,与传统的抗体相比不仅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好,还具有易合成、易修饰、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蛋白质、分子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结合核酸适体的分子特性,将蛋白质的检测转换为特异识别的核酸适体的检测,不仅避免了传统蛋白质检测方法中操作复杂、常需对蛋白质进行标记、不易保持活性等缺点,还有效地提高了蛋白质检测的效率与灵敏度。

现有基于核酸适体的检测方法,一般比较复杂,难以通过变更核酸适体序列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物质的检测,导致其设计较为困难,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通用性的检测试剂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包括可区分单链和双链dna荧光染料,核酸外切酶ⅲ,反应缓冲液,dna1、dna2和茎环结构核酸h1,其中:

dna1为待测分子的核酸适体;

dna2与dna1部分互补,互补配对后dna2的3’末端具有凸起;

h1包含a、b、c、b*以及d五个部分,a部分为5'端凸起,d部分为3'端凸起,b及b*互补形成h1茎环结构的茎,c为h1茎环结构的环;d可与dna2的5'端部分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并在h1的3’端形成3'平末端或3'凹陷末端。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h1的a与dna2的3’端部分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并在dna2的3’端形成凸起。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na1和dna2互补配对后,dna1的3’端具有凸起。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互补配对后dna2的3’末端至少6个碱基是凸起的。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a部分的碱基数为8到12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c部分的碱基数为12到21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部分的碱基数为10到15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b以及b*部分的碱基数为7到12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na1和dna2互补的碱基数为16~27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反应缓冲液包含15mmtris-hcl,50mmnacl,10mmmgcl2,ph7.0。

一种马拉硫磷残留检测试剂盒,包括:

(1)核酸dna1、dna2、茎环结构核酸h1,其序列如下:

马拉硫磷适体dna1:5'-atccgtcacacctgctcttatacacaattgtttttctcttaacttcttgactgctggtgttggctcccgtat-3'(seqidno:1);

dna2:5'-aagttaagagaaaaacaattgacacac-3'(seqidno:2);

h1:5'-caattgttt-gcttacggt-atacctacgtcgatcgca-accgtaagc-ttctcttaactt-3'(seqidno:3);

(2)核酸外切酶ⅲ

(3)马拉硫磷标准溶液

(4)反应缓冲液,含15mmtris-hcl,50mmnacl,10mmmgcl2,ph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无需使用抗体,以核酸适体为分子识别元件,易于保存,稳定性好,便于制备试剂盒,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2)灵敏度高,加入核酸外切酶iii进行信号扩增,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有利于检测痕量分子,特别是农药残留;

3)无需标记,以双链dna荧光染料为荧光信号指示剂,大大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反应过程无需洗涤分离过程,简单混合即可检测,适合大多数企业和单位快速检测不同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图;

图2是是不同浓度马拉硫磷检测结果图;

图3是特异性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包括核酸外切酶ⅲ,反应缓冲液,dna1、dna2和茎环结构核酸h1,其中:

dna1为待测分子的核酸适体;

dna2与dna1部分互补,互补配对后dna2的3’末端具有凸起;

h1包含a、b、c、b*以及d五个部分,a部分为5'端凸起,d部分为3'端凸起,b及b*互补形成h1茎环结构的茎,c为h1茎环结构的环;d可与dna2的5'端部分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并在h1的3’端形成3'平末端或3'凹陷末端。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h1的a与dna2的3’端部分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并在dna2的3’端形成凸起。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na1和dna2互补配对后,dna1的3’端具有凸起。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互补配对后dna2的3’末端至少6个碱基是凸起的。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a部分的碱基数为8到12个,优选的为9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c部分的碱基数为12到21个,优选的为18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部分的碱基数为10到15个,优选的为12个。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b以及b*部分的碱基数为7到12个,优选的为9个。这样既可以保证h1茎环结构中茎的稳定,也可以保证荧光染料可以很好地插入在dna双链中。

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dna1和dna2互补的碱基数为16~27个,优选的为18个。这样可以避免在没有核酸适体底物存在的情况下,dna1和dna2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双链复合物。

检测试剂盒对反应缓冲液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而言,只要能保持反应ph的稳定,具有核酸外切酶ⅲ反应时所需要的离子,且不与待测物质发生反应即可。作为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盒的进一步改进,反应缓冲液包含15mmtris-hcl,50mmnacl,10mmmgcl2,ph7.0。

以马拉硫磷残留的检测为例,本发明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

1)dna1是马拉硫磷的核酸适体,dna2与dna1部分互补,dna2的3'端凸起。当检测体系存在马拉硫磷时,马拉硫磷与dna1结合,从而把dna2置换下来;

2)茎环结构的h1包含五个部分,分别是a、b、c、b*以及d,a部分位于5'端凸起,d部分位于3'端凸起。步骤(1)置换下来的dna2可与h1的a部分和d部分互补,使h1的3'端变成平末端,同时dna2的3'末端是凸起的;

3)加入核酸外切酶ⅲ,核酸外切酶ⅲ只能切割双链dna中的3'平末端或3'凹陷末端,不能切割3'凸起,也不能切割单链dna。因此,加入核酸外切酶ⅲ后,可从h1的3'平末端开始切割h1,释放单个碱基,切割后h1的a-b-c部分被释放,同时dna2也被释放

4)释放的dna2可不断循环与h1结合,进行信号扩增

5)加入sybrgreeni进行染色检测,由于sybrgreeni跟单链结合后荧光强度很弱,只有跟双链dna结合,才能发出强荧光。没有马拉硫磷时,体系核酸存在很多双链dna结构(图1左下角图示),体系具有较强的荧光;当体系纯在马拉硫磷,双链结构被核酸外切酶ⅲ切割变成单链结构,此时荧光强度达到下降,马拉硫磷的浓度与sybrgreeni的荧光强度成反比,从而达到检测马拉硫磷的目的。

sybrgreeni可以使用其他可区分单链和双链dna的荧光染料替代,可区分单链和双链dna的荧光染料包括但不限于eb、genefinder等。

实施例1:

一种马拉硫磷残留检测试剂盒,包括:

(1)核酸dna1、dna2、茎环结构核酸h1,其序列如下:

马拉硫磷适体dna1:5'-atccgtcacacctgctcttatacacaattgtttttctcttaacttcttgactgctggtgttggctcccgtat-3';

dna2:5'-aagttaagagaaaaacaattgacacac-3';

h1:5'-caattgttt(a)-gcttacggt(b)-atacctacgtcgatcgca(c)-accgtaagc(b*)-ttctcttaactt(d)-3';

(2)核酸外切酶ⅲ

(3)马拉硫磷标准溶液

(4)反应缓冲液,含15mmtris-hcl,50mmnacl,10mmmgcl2,ph7.0。

检测方法如下:

1)先用反应缓冲液(15mmtris-hcl,50mmnacl,10mmmgcl2,ph7.0)分别溶解dna1、dna2、h1;

2)300nm的dna1和dna2充分混匀,室温反应30分钟,形成dna1-dna2混合物;

3)加入不同浓度的马拉硫磷于步骤(2)中,充分混匀,室温反应40分钟;

4)500nm的h1加入到步骤(3)中,充分混匀,室温反应30分钟;

5)在步骤(4)中加入20u的核酸外切酶ⅲ,充分混匀,室温反应90分钟;

6)加入可区分单链和双链dna的荧光染料1xsybrgreeni,充分混匀,室温反应15分钟后于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检测,激发峰为495nm,发射峰为525nm。随着马拉硫磷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下降,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可实现定量检测马拉硫磷。

不同浓度马拉硫磷的检测实验:

配制马拉硫磷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10pm、100pm、1nm、10nm、100nm、200nm、400nm

马拉硫磷溶液分别加到实施例1中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充分反应后检测荧光强度。如图2所示,随着马拉硫磷浓度的增加,对应的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当马拉硫磷浓度超过100nm时,体系逐渐达到饱和,荧光下降至平稳。以马拉硫磷浓度的对数(lgc)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二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是从10pm到100nm,线性方程是:f=40-8lgc(r2=0.994)(f为荧光强度,c为马拉硫磷浓度),按照3倍信噪比标准(3s/n),检测限为5pm。

特异性实验:

选取其他农药残留为对照物,考察检测体系的特异选择性,包括啶虫脒、ddt、氯丹、乐果、敌百虫、西维因、毒杀酚。

将100nm的啶虫脒、ddt、氯丹、乐果、敌百虫、西维因、毒杀酚标准溶液和100nm的马拉硫磷标准溶液分别加到实施例1中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充分反应后检测荧光强度,如图3所示,100nm的啶虫脒、ddt、氯丹、乐果、敌百虫、西维因、毒杀酚的荧光强度与空白样品相比,变化不大,对检测不产生影响。只有当加入马拉硫磷时才会使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这证明该方法对马拉硫磷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他农药残留类似物对检测不产生影响。

序列表

<11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120>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荧光检测试剂盒

<160>3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7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atccgtcacacctgctcttatacacaattgtttttctcttaacttcttgactgctggtgt60

tggctcccgtat72

<210>2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

aagttaagagaaaaacaattgacacac27

<210>3

<211>5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

caattgtttgcttacggtatacctacgtcgatcgcaaccgtaagcttctcttaactt5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