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杆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7258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导电杆检测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杆检测工装,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绝缘极柱生产中导电杆检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绝缘极柱内大多采用铜制的导电杆,该导电杆外包裹着环氧树脂外壳,而在具体生产操作过程中所述的导电杆置于注塑模具中,再进行注塑,从而支撑预定的产品。进而导电杆是否合格标准,直接影响以后产品注塑后的质量,从而导电杆的检验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现有导电杆的检验大多采用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去操作,这种人工检测的方式无法避免的造成误差较大,工作效率低等等不足。因此在现有导电杆的成品检验合格率上上,如何避免现有人工检验造成种种不足,且同时确保检验精度等是目前绝缘极柱内导电杆检验结构中研发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杆检测工装,其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误差较大,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导电杆检测工装,其包括底板及若干对限位块,若干对限位块排布于底板上,形成能适应多种形状导电杆的检测结构;所述底板为矩形金属板,各对限位块中两限位块相对设置且之间的间距与导电杆的外径相适配,各限位块均为底板限位延伸所形成的矩形块体。

进一步,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及第三检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结构包括五对限位块,五对限位块沿底板边沿排布形成L形状;五对限位块中两对限位块靠近底板的一侧边沿,三对限位块靠近相邻另一侧边沿;该第一检测结构包括倾斜凸起,该倾斜凸起侧面呈直角梯形块并与对应的导电杆相适配,所述倾斜凸起上设置有夹持导电杆的夹持板对。

进一步,所述第二检测结构包括倾斜限位块,及呈S形状排布的四对限位块排布,所述倾斜限位块置于四对限位块一端处,倾斜限位块的侧面呈直角梯形块并与对应的导电杆相适配,所述倾斜凸起上设置有夹持导电杆的夹持板对。

进一步,所述第三检测结构包括四对限位块,四对限位块的三对限位块呈U形结构排布,剩余一对限位块置于U形结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标准的金属件制成达到预定标准、要求的检验工件,并将待检验的导电杆置于其中,从而来检测导电杆是否达到标准,判断导电杆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便捷,同时能有效增加检验效率,减小或尽量避免误差,解决现有人工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配合安装于第一检测结构内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配合安装于第二检测结构内的状态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配合安装于第三检测结构内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导电杆检测工装,其包括底板1及若干对限位块2,若干对限位块2排布于底板1上,形成能适应多种形状导电杆的检测结构3。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底板1为矩形金属板,各对限位块1中两限位块相对设置且之间的间距与导电杆的外径相适配,各限位块均为底板限位延伸所形成的矩形块体。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检测结构3包括第一检测结构3A、第二检测结构3B及第三检测结构3C。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第一检测结构3A包括五对限位块2,五对限位块2沿底板1边沿排布形成L形状;五对限位块2中两对限位块2靠近底板1的一侧边沿,三对限位块2靠近相邻另一侧边沿;该第一检测结构3A包括倾斜凸起31A,该倾斜凸起31A侧面呈直角梯形块并与对应的导电杆T1相适配,所述倾斜凸起31A上设置有夹持导电杆的夹持板对。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五对限位块2分别为第一对限位块21、第二对限位块22、第三对限位块23、第四对限位块24及第五对限位块25,其中第一对限位块21与第二对限位块22位于底座1的同一侧边沿且间隔设置,而第三对限位块23、第四对限位块24及第五对限位块25与另一侧边沿处且间隔设置,第一对限位块21与第二对限位块22形成的直线结构与第三对限位块23、第四对限位块24及第五对限位块25形成直线结构相互垂直,从而形成L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对限位块22与第三对限位块23中靠近内侧的限位块一体相连呈L形状;前述倾斜凸起31A位于第一对限位块21前方并与其间隔设置,倾斜凸起31A上两个夹持板4形成夹持板对,两个夹持板4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于倾斜凸起31A上并能与导电杆T1的端处相适配;前述第一对限位块21、第二对限位块22、第三对限位块23、第四对限位块24及第五对限位块25的间距根据导电杆T1的外径而定。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前述第二检测结构3B包括倾斜限位块31B,及呈S形状排布的四对限位块2排布,所述倾斜限位块31B置于四对限位块2一端处,倾斜限位块31B的侧面呈直角梯形块并与对应的导电杆T2相适配,所述倾斜凸起31B上设置有夹持导电杆的夹持板对。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检测结构3B中四对限位块2中一对限位块分别为第一检测结构3A中的第一对限位块21,剩余两对限位块为第六对限位块26、第七对限位块27及第八对限位块28,所述第六对限位块26、第七对限位块27间隔设置形成直线式检测结构,该直线式检测结构与第三对限位块23、第四对限位块24及第五对限位块25形成直线结构相互平行,所述第八对限位块28与前述的直线式检测结构垂直设置,所述第八对限位块28一端靠近底板1边缘且其还设置有调节块5,该调节块5位于第八对限位块的端处并通过螺钉与其相连,同时实现调节,以适应导电杆T2端处的检测;前述的倾斜限位块31B与所述直线式检测结构平行设置,该倾斜限位块31B上的两个夹持板4形成夹持板对,两个夹持板4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于倾斜限位块31B上并能与导电杆T2的端处相适配。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前述第三检测结构3C包括四对限位块2,四对限位块2的三对限位块呈U形结构排布,剩余一对限位块2置于U形结构一侧。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所述第三检测结构3C四对限位块分别为第九对限位块29、第十对限位块210、第七对限位块27及第十一对限位块28,其中所述第九对限位块位29于前述倾斜限位块31B一侧并靠近倾斜限位块31B设置,该第九对限位块29包括三个限位块且平行于倾斜限位块设置,第十对限位块210位于倾斜限位块31B与第七对限位块27之间,其中第十对限位块210与第七对限位块27中一侧的限位块一体相连形成L形状限位结构,其中第十一对限位块211与前述第二检测结构3B中第八对限位块28对称设置,该第十一对限位块211一端靠近底板1边缘且其还设置有调节块5,该调节块5位于第十一对限位块211的端处并通过螺钉与其相连,同时根据导电杆T3进行实际调节。

更有选的技术方案是: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的倾斜限位块31A及倾斜限位块31B的端头处均设置有调节楔块7,各调节楔块7安装于倾斜限位块31A及倾斜限位块31B的倾斜面上,并顶于导电杆端处,所述两调节楔块7通过螺钉或螺杆分别锁于倾斜限位块31A及倾斜限位块31B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标准的金属件制成达到预定标准、要求的检验工件,并将待检验的导电杆置于其中,从而来检测导电杆是否达到标准,判断导电杆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便捷,同时能有效增加检验效率,减小或尽量避免误差,解决现有人工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