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9354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标测量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治具。



背景技术:

CMM(坐标测量仪)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的精密测量仪器,常用于测量工件或者产品的坐标信息。在测量工件或者产品相关信息的时候,一般是将待测工件或者产品放置于测量治具上,方便测头对待测工件或者产品进行测量。

但目前传统CMM侧孔测量治具的压座的设置位置以及支撑脚是分开设置的,且两者位置通常设置较近,在使用时两者由于自身的体积等因素而造成压座不能有效避位支撑脚,以导致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尤其当侧孔距离支撑脚非常近的时候,侧孔上设置压座与支撑脚相互冲突更明显,造成侧孔的压座无法避位极其困难,导致测量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治具,结构更简洁,装配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治具,包括治具主体、支撑柱、弹性压件。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治具主体。所述弹性压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用于将待测件弹性压持于所述治具主体上。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件包括压条、压柱、弹性件。其中压条,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并向所述支撑柱的侧向延伸。所述压条进一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移动。所述压柱,设置于所述压条上,且与所述支撑柱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用于弹性偏置所述压条,以使得所述压柱弹性压持所述待测件。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件进一步包括弹性压头,所述弹性压头设置于所述压柱的一端并在弹性压持时接触所述待测件。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远离所述压条的一端到所述压条的距离为20-40mm。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的直径为5-20mm。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压柱上,并且/或者所述弹性压头以活动方式设置于所述压柱,以使得所述弹性压头远离所述压条的一端到所述压条的距离可调。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远离所述压柱的一侧设置有沉孔,所述弹性压头通过埋入所述沉孔内的紧固件与所述压柱连接。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柱、支撑上柱以及支撑底柱,所述支撑上柱和/或所述支撑底柱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两端,且所述支撑上柱与所述支撑底柱半径均大于所述连接柱的半径,所述压条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上柱用于连接所述治具主体;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且弹性支撑于所述压条与所述支撑底柱之间。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柱进一步包括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设置于所述支撑上柱远离所述支撑底柱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治具主体上。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上柱和/或所述支撑底柱以旋合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两端。

可选的是,所述安装脚以旋合方式固定于所述治具主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所述弹性压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避免传统CMM侧孔测量治具将两者分开设置,且结构复杂而导致弹性压件不能有效避位支撑柱而导致测量不方便等问题,使得所述测量治具结构更简洁,能够更有效稳固地压持所述待测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量治具实施例中测量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量治具实施例中支撑柱与弹性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测量治具实施例,包括治具主体11、支撑柱12、弹性压件13。其中所述支撑柱12,用于支撑所述治具主体11。所述弹性压件13,设置于所述支撑柱12上,用于将待测件弹性压持于所述治具主体11上。

在对待测件测量时,一般先将所述待测件放置在所述治具主体11上,再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2上的所述弹性压件13将所述待测件弹性固定于所述治具主体11上,以对所述待测件进行测量。

在所述支撑柱12上设置所述弹性压件13,能够避免传统CMM侧孔测量治具结构复杂导致弹性压件不能有效避位支撑柱以及测量待测件侧孔不方便等问题,使得所述测量治具结构更简洁,能够更有效稳固地压持所述待测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主体11可以是框型主体,所述治具主体11上可以配置有至少3个支撑柱12,例如3-10个,例如4-6个,当所述治具主体11上配置4个所述支撑柱12,可以分别设置于框型主体的4个角部,所述待测件一侧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2上的所述弹性压件13压持,以使所述待测件的另一侧显露于所述框型主体的正面,方便测头(图未示)测量。所述支撑柱1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框型主体除了角部的框架上,例如角部跟角部之间的框架。当然所述治具主体11还可以是三角型主体,椭圆形主体,具体可以根据待测件的形状来确定。当然,当所述治具主体11上配置2个所述支撑柱12能够平稳支撑所述治具主体11时,所述治具主体11也可以只有2个所述支撑柱12。

所述的弹性压件13,可以是设置于所述支撑柱12上的弹性伸缩套管(图未示)。在压持所述待测件时,将所述弹性伸缩套管压缩以放置在所述待测件的一侧,再释放以使所述弹性伸缩套管弹性压持于所述待测件。

参阅图2,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件13包括压条131、压柱132、弹性件133。其中所述压条131,套设于所述支撑柱12上,并向所述支撑柱12的侧向延伸。所述压条131进一步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柱12沿所述支撑柱12的轴向移动。所述压柱132,设置于所述压条131上,且与所述支撑柱12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133,用于弹性偏置所述压条131,以使得所述压柱132弹性压持所述待测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条131向所述支撑柱12的侧向延伸,例如所述压条1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柱12垂直。所述压条131套设于所述支撑柱12上,可以是滑块与滑轨(图未示)配合套设,例如所述压条131通过滑块套设于所述支撑柱12的滑轨中,如此所述压条131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柱12沿所述支撑柱12的轴向移动。例如所述压条131设置有滑动槽(图未示),所述滑动槽贯通所述压条131两面,且沿所述压条131的长度方向延伸预定距离;所述压条131通过所述滑动槽套设于所述支撑柱12,所述压条131通过所述滑动槽进行移动,以调节所述支撑柱12与所述压柱132之间的距离。

参阅图1和图2,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件13进一步包括弹性压头134,所述弹性压头134设置于所述压柱132的一端并在弹性压持时接触所述待测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头134可以由软胶制作例如优力胶,如此可以弹性接触所述待测件,防止待测件被刮伤,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134远离所述压条131的一端到所述压条131的距离H为20-40mm,可选的是25-35mm,可选的是28-32mm,如此可以使得所述弹性压头134远离所述压条131的一端到所述压条131的距离足够用手对所述压条131进行操作,例如放置所述待测件时,方便用手拉起所述压条131。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134的直径D为5-20mm,可选的是8-15mm,可选的是10-12mm,如此使得所述弹性压头134的接触面变宽,压于所述待测件时更可靠,避免压伤产品。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134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压柱132上,例如通过卡合的方式、或者通过在所述弹性压头设置有布置弹性垫层的孔,再将所述压柱132压入孔内,形成过盈配合的方式,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者通过卡箍的方式。

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134以活动方式设置于所述压柱132,以使得所述弹性压头134远离所述压条131的一端到所述压条131的距离可调。例如当所述弹性压头134通过卡合的方式与所述压柱132连接,可以在所述弹性压头134上设置有卡位块(图未示),同时所述压柱132上设置沿轴向排列设置多个卡槽(图未示),如此可以通过卡位块与卡槽的配合调节距离。当然也可以在所述压柱132上设置卡位块,同时在所述压头134上设置多个卡槽。例如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直接旋到合适的位置即可。例如通过卡箍的方式,直接调节所需的长度,再锁紧卡箍即可。

参阅图2,可选的是,所述弹性压头134远离所述压柱132的一侧设置有沉孔1341,所述弹性压头134通过埋入所述沉孔1341内的紧固件1342与所述压柱1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1342例如螺钉或者螺栓埋入所述沉孔1341内,裸露的部分不凸出所述弹性压头134,以保证所述弹性压头134与所述待测件弹性接触,不伤害所述待测件。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柱12包括连接柱121、支撑上柱122以及支撑底柱123,所述支撑上柱122和/或所述支撑底柱123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柱121两端,且所述支撑上柱122与所述支撑底柱123半径均大于所述连接柱121的半径,所述压条131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21上。所述支撑上柱122用于连接所述治具主体11。如此,所述支撑柱12结构变得简单、制作更简单,工序变少,同时成本变低。

参阅图1和图2,可选的是,所述弹性件133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21上,且弹性支撑于所述压条131与所述支撑底柱123之间。

参阅图2,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柱12进一步包括安装脚124,所述安装脚124设置于所述支撑上柱122远离所述支撑底柱123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支撑柱12固定于所述治具主体11上。例如所述安装脚124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治具主体11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安装。

可选的是,所述支撑上柱122和/或所述支撑底柱123以旋合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柱121两端,并且/或者所述安装脚124以旋合方式固定于所述治具主体1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