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8788发布日期:2018-07-05 06:3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其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导航装置,即车载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仪,包括GPS接收器和地图储存模块。导航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卫星提供的地图信息,继而地图储存模块根据地图信息显示汽车实时所在的位置,并标出周边的地图信息,以帮助驾驶员寻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位置和行进路线。

导航装置集成设置于汽车的中控台上。传统的导航装置通常采用在导航装置的边缘处设置连接部以将导航装置与汽车的中控台连接,凸出的连接部使导航装置的总体占用面积增加。另外,传统的导航装置通过导线管跟汽车的中控台实现电连接,连接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导航装置上凸出的连接部使导航装置的总体占用面积增加、导航装置通过导线跟汽车的中控台实现电连接使得连接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导航装置。

一种导航装置,用于设于汽车的中控台上,所述导航装置包括:壳体、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插接部,所述壳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子部和楔形子部,所述第一连接子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楔形子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所述壳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容置槽;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通过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壳本体密封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电连接;

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包括相互连接的金属连接部和金属楔形部,所述金属连接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金属连接部还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金属楔形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所述金属楔形部还用于与所述中控台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连接部和所述金属楔形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且所述加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子部和所述楔形子部抵接,所述加强部用于和所述楔形子部共同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二连接子部和加强子部,所述第二连接子部与所述壳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子部抵接,所述加强子部与所述楔形子部抵接,所述加强子部用于和所述楔形子部共同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开设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具有椭圆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壳本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和所述壳本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与所述壳本体胶接。

一种汽车,包括中控台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航装置,所述楔形子部与所述中控台连接,所述金属楔形部与所述中控台电连接。

上述导航装置及汽车,通过将插接部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一表面,即与设置有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当安装时,插接部被隐藏在导航装置和汽车的中控台之间,避免使导航装置的总体占用面积增加;通过在壳本体设置楔形的金属触点以跟中控台电连接,代替了传统的通过导线管电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安装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导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导航装置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例如,一种导航装置用于设于汽车的中控台上;例如,所述导航装置包括:壳体、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例如,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插接部,所述壳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插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例如,所述插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子部和楔形子部,所述第一连接子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楔形子部用于连接于中控台上;所述壳本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有密封条;例如,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通过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壳本体密封连接;例如,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导航信息;例如,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电连接;例如,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模组用于储存导航路线的信息数据,并将导航路线的信息数据传送给触控显示面板以显示;例如,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包括相互连接的金属连接部和金属楔形部,所述金属连接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金属连接部还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金属楔形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所述金属楔形部还用于与所述中控台电连接。例如,一种导航装置用于设于汽车的中控台上,所述导航装置包括:壳体、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插接部,所述壳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插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子部和楔形子部,所述第一连接子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楔形子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所述壳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通过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壳本体密封连接;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包括相互连接的金属连接部和金属楔形部,所述金属连接部与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金属连接部还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所述金属楔形部用于连接于所述中控台上,所述金属楔形部还用于与所述中控台电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导航装置10用于设于汽车的中控台上。导航装置10包括:壳体100、触控显示面板200和显示模组(图未示)。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00a和插接部100b。例如,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00a和从壳本体100a向外延伸的插接部100b。例如,插接部100b和壳本体100a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增加插接部100b与壳本体100a的连接强度,使插接部100b不易与壳本体100a断开,且简化为壳体100的工艺生产流程。壳本体100a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插接部100b设置在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插接部100b用于连接于中控台上,即在导航装置使用或安装时,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相当于导航装置的底部,插接部100b位于导航装置的底部不会增加导航装置的占用面积。壳本体100a上开设有容置槽101。可以理解,容置槽101从第二表面120朝向第一表面110延伸。

例如,如图3所示,插接部100b包括第一连接子部130和楔形子部140,第一连接子部130与壳本体100a连接,楔形子部140用于连接于中控台上。例如,第一连接子部130与壳本体100a一体成型,例如,第一连接子部130与楔形子部140一体成型。例如,中控台上开设有对应的插接孔,楔形子部140插设于对应的插接孔内。例如,第一连接子部13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矩形。例如,楔形子部14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楔形,即楔形子部140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具有凸起。这样,可以快速的将楔形子部140插入插接孔内以将导航装置安装在汽车的中控台上,也可以快速的将楔形子部140从插接孔内拔出以将导航装置从汽车的中控台上取下,实现导航装置与汽车的中控台的快速拆装。例如,楔形子部140包括具有一定弹性的楔形橡胶层。这样,可以通过楔形子部140的弹性形变更加方便地将楔形子部140从插接孔内插入或者拔出。

触控显示面板200位于容置槽101内,触控显示面板的周缘设置有密封条,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周缘通过密封条与壳本体100a密封连接。例如,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周缘与壳本体100a胶接。这样,触控显示面板200与壳本体100a之间连接的固定区域的面积较小,从而可以增大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例如,容置槽101具有槽壁,触控显示面板200位于容置槽101内,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周缘与容置槽101的槽壁连接。例如,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周缘与容置槽101的槽壁胶接。例如,触控显示面板200朝向壳本体100a的第二表面120的表面与壳本体100a的第二表面120齐平。触控显示面板200用于显示导航信息。

显示模组设置于容置槽101内,且显示模组与触控显示面板200电连接。例如,显示模组与触控显示面板200通信连接。显示模组用于储存导航路线的信息数据,并将导航路线的信息数据传送给触控显示面板200以显示。

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金属触点300,金属触点300包括相互连接的金属连接部310和金属楔形部320,金属连接部310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连接,金属连接部310还与显示模组电连接,金属楔形部320用于连接于中控台上,金属楔形部320还用于与中控台电连接。例如,金属连接部310与壳本体100a一体成型,例如,金属连接部310与金属楔形部320一体成型。例如,中控台上设置有对应的金属插接孔,金属楔形部320插设于对应的金属插接孔内。例如,金属连接部31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矩形。例如,金属楔形部32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楔形,即金属楔形部320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具有凸起。这样,可以快速的将金属楔形部320插入插接孔内以使金属触点300和中控台实现电连接,使显示模块和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正常工作,连接安装方便,并且楔形的金属触点300与中控台接触效果更好,使电连接更加安全。

为了使导航装置和汽车的中控台的连接加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加强部100c,加强部100c设置在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且加强部100c分别与第一连接子部130和楔形子部140抵接,加强部100c用于和楔形子部140共同连接于中控台上。例如,加强部100c与壳本体100a一体成型。例如,中控台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插接孔和加强孔,楔形子部140插设于对应的插接孔内,加强部100c插设于对应的加强孔内。例如,加强孔与插接孔连通。这样,可以在插接部100b插设于插接孔中时,同时将加强部100c插设于加强孔中,加强了导航装置和汽车的中控台的连接。例如,加强部100c包括第二连接子部150和加强子部160,第二连接子部150与壳本体100a连接,且第二连接子部150与第一连接子部130抵接,加强子部160与楔形子部140抵接,加强子部160用于和楔形子部140共同连接于中控台上。例如,中控台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插接孔和加强孔,楔形子部140插设于对应的插接孔内,加强子部160插设于对应的加强孔内。例如,加强孔与插接孔连通。例如,第二连接子部130与壳本体100a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子部150与加强子部160一体成型。例如,第二连接子部15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矩形。例如,加强子部160垂直于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截面为矩形。例如,加强子部160的截面中远离所述壳本体100a的第一表面110的端部为凸出的多边形。这样,更加方便地将加强子部160插入到汽车中控台的加强孔中。

为了方便操作者实现导航装置的拆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100a开设有通孔102。这样,操作者可以通过通孔102抓取壳本体100a,以将导航装置快速地安装至汽车的中控台上或者从汽车的中控台上取下。例如,通孔102位于壳本体100a的边缘。这样,可以给触控显示面板的安装预留更多的空间,使显示面积增大。例如,通孔的形状为椭圆形。这样,较适宜操作者将手伸入通孔中。

为了保护触控显示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的边缘处设有沿壳本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这样,当导航装置不小心摔到地面上时可以避免触控显示面板与地面接触,以保护触控显示面板。

例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中控台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航装置,所述楔形子部与所述中控台连接,所述金属楔形部与所述中控台电连接。

上述导航装置及汽车,通过将插接部设置在壳本体的第一表面,即与设置有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一表面,当安装时,插接部被隐藏在导航装置和汽车的中控台之间,避免使导航装置的总体占用面积增加;通过在壳本体设置楔形的金属触点以跟中控台电连接,代替了传统的通过导线管电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安装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