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液管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8155发布日期:2019-03-05 18:2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液管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液管密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诸如轮毂之类的铸件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升液管进行压铸。例如,将升液管的下段浸入盛放有高温金属液(例如,铝水)的坩埚或熔融炉中,通过压力升高而使金属液通过插在坩埚或熔融炉中的升液管,沿着与重力相反的方向浸入铸造模具,并进一步加压以构成铸件。因此,当升液管漏气时,会影响整体铸造效果,浪费工时、浪费铝水及成本,且升液管本体长度较长,常规密封检测时,不易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可对现有升液管固定及定位,对升液管进行无损密封检测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液管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压力表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端;所述第一密封端上设有压力表和进气阀;所述压力表和进气阀可在第一密封端对升液管密封后,与所述升液管管内实现气体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匹配升液管的支撑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端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推件杆和可在推件杆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压件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驱动推件杆的驱动装置、隔板和缓冲装置,所述推件杆与隔板连接,所述压件块通过缓冲装置与隔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辅助支架;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架上;所述辅助支架通过支腿设置在支撑架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与所述升液管接触面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端可沿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端后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推动所述第二密封端可沿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可匹配升液管的支撑块,配合密封组件,可完成对升液管的密封性测试,解决现有升液管长度长,质量大,难以固定、密封组件难以与升液管的端口面贴合,进行密封性测试的问题;支撑架上设有的定位装置,进一步对升液管进行位置限定,定位效果好;定位装置中与升液管直接接触的压件块后设有缓冲装置,可防止驱动装置提供的力过大,对升液管造成损坏,使装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升液管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支撑架1、压力表2和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端3和第二密封端4;第一密封端3和第二密封端4与升液管接触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31。第一密封端3和第二密封端4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两端;第一密封端3上设有压力表2和进气阀21;压力表2和进气阀21可在第一密封端3对升液管9密封后,与升液管9管内实现气体连通;支撑架1上设有匹配升液管的支撑块8;支撑架1上端设有定位装置7,定位装置7包括推件杆74、可在推件杆74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压件块71、驱动推件杆74的驱动装置75、隔板73和缓冲装置72,推件杆74与隔板73连接,压件块71通过缓冲装置72与隔板73连接;定位装置7设置在辅助支架5上,辅助支架5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支腿6;第二密封端4可沿支撑架1长度方向运动;第二密封端4后设有驱动装置75,驱动装置75可推动第二密封端4可沿支撑架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待测升液管9放在支撑架1上的支撑块8内,大头端靠紧第一密封端3,并与设置在第一密封端3上的密封圈31接触,开启驱动装置75,推动第二密封端4靠近升液管9的小头端,然后开启定位装置7,驱动压件块71锁死升液管9。再打开进气阀21,向升液管9内供气,待达到所要求的压力后,关闭气阀,等待到规定时间内见压力表2的压力值,测量有多少漏气。

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对现有升液管固定,进行密封检测量。密封效果好,检测精度高的特点,由于设有可匹配升液管9的支撑块8,配合密封组件,可完成对升液管9的密封性测试,解决现有升液管9长度长,质量大,难以固定、密封组件难以与升液管9的端口面贴合,进行密封性测试的问题;支撑架1上设有的定位装置7,进一步对升液管9进行位置限定,定位效果好;定位装置7中与升液管9直接接触的压件块71后设有缓冲装置,可防止驱动装置75提供的力过大,对升液管9造成损坏,使装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