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559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属于化学实验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使用的试验用反应釜主要由三口瓶、加热套、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组成。 这些设备之间的组装过程繁琐,并且组装后的反应釜控制精确度低。在反应釜的组装件中, 由于大量的使用玻璃仪器,不仅不便清洗,同时还使反应釜的价格昂贵,又由于玻璃制品易 碎,反应釜的使用寿命也降低。现有反应釜在使用中,对加热套进行加热采用的方式为隔空 加热,这使热能量损失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使用的试验用反应釜在加热时,热能量损失大的 问题,提供一种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本实用新型由控制器、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凝装置和半球形钢碗组成,搅拌装置由电机、减速器、搅拌棒和搅拌浆组成,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连接搅拌棒的上端,搅拌棒的下端连接搅拌浆,搅拌浆 由四个半月形叶片组成,其中两个叶片为镂空式叶片,另两个叶片为搅拌叶片,镂空式叶片 与搅拌叶片相间隔设置,所述镂空式叶片由聚合物材料的中空管形成半月形的边沿;冷凝装置包括两个有机玻璃外盖,两个有机玻璃外盖均为四分之一球形,其中一 个有机玻璃外盖上预留有上凸的冷凝接口,两个有机玻璃外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半球形上 盖,搅拌棒从所述半球形上盖中心处穿过,半球体上盖与半球形钢碗相固定形成一个密闭 的球形,搅拌浆位于半球形钢碗的容纳空间内;加热装置包括内加热电阻丝,所述内加热电阻丝设置于所述两个镂空式叶片的中 空管内;搅拌浆的一个搅拌叶片端部安放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温度 输入端,内加热电阻丝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内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端,电机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电机电源控制输出端;电机的转速控制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转速控制输出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简便,并且组装后能够保证对实验条件的 精确控制;由于采用半球形钢碗作为被加热容器,并采用两个有机玻璃外盖形成半球形钢 碗的上盖,容易拆装,并且方便清洗,同时使用寿命长;对实验药品的加热采用在搅拌浆的 镂空式叶片内设置内加热电阻丝,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内加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直接传 递到待加热实验药品中,使热能量损失小,利用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A和C为电位器,B为功率显示器,D为温 度显示器,E为交流接触器,F为放大器,G为滤波器,H为I/O转换器,I为控温表。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控制器1、 搅拌装置2、加热装置3、冷凝装置4和半球形钢碗5组成,搅拌装置2由电机2-1、减速器2-2、搅拌棒2_3和搅拌浆2_4组成,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2-2连接搅拌棒2-3的上端,搅拌棒2_3的下端连 接搅拌浆2-4,搅拌浆2-4由四个半月形叶片组成,其中两个叶片为镂空式叶片,另两个叶 片为搅拌叶片,镂空式叶片与搅拌叶片相间隔设置,所述镂空式叶片由聚合物材料的中空 管形成半月形的边沿;冷凝装置4包括两个有机玻璃外盖4-1,两个有机玻璃外盖4-1均为四分之一球 形,其中一个有机玻璃外盖4-1上预留有上凸的冷凝接口 4-11,两个有机玻璃外盖4-1固定 在一起形成半球形上盖,搅拌棒2-3从所述半球形上盖中心处穿过,半球体上盖与半球形 钢碗5相固定形成一个密闭的球形,搅拌浆2-4位于半球形钢碗5的容纳空间内;加热装置3包括内加热电阻丝3-1,所述内加热电阻丝3-1设置于所述两个镂空式 叶片的中空管内;搅拌浆2-4的一个搅拌叶片端部安放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 的温度输入端,内加热电阻丝3-1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内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龍电机2-1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电机电源控制输出端;电机2-1的转速控制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的转速控制输出输入端。工作过程首先由控制器1的电机电源控制输出端控制电机2-1带动搅拌棒2-3 旋转,对实验药品进行搅拌,同时控制器1的内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端控制内加热电 阻丝3-1对实验药品进行加热,此时热电偶的温度输出端输出检测到的温度值给控制器1, 控制器将此检测值与预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若达到预设定的温度值,则通过控制器1 的内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端控制内加热电阻丝3-1停止加热,否则继续加热。电机2-1的转速可通过控制器1的显示屏进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人为改变电机 2-1的转速。搅拌浆2-4的两个镂空式叶片主要起到加热作用,通过内加热电阻丝3-1来实现 对实验药品的加热。搅拌装置2中各电器元件的电源线可根据需要在搅拌棒2-3的内壁上 端设置金属圆环2-31,通过金属圆环2-31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对加热装置3的控制可采用自动控温或手动控温,自动控温由控温表和 交流接触器完成,手动控温可通过调节线圈触点完成。有机玻璃外盖4-1上预留的冷凝接口 4-11可用来接冷凝器件或者其它器件,还可以作为反应结束后倾倒液体的出口。有机玻璃外盖4-1有利于在反应过程中随时观察反应 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二 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 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还包括外加热电阻丝3-2和保温元件3-3。保温元件3-3具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的表面上设置外加热电阻丝3-2,半球 形钢碗5嵌入到保温元件3-3的半球形凹槽内,并与外加热电阻丝3-2相接触;外加热电阻丝3-2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外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 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对实验药品的加热在内加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外加热的途径, 由于半球形钢碗5是耐高温器件,将其直接与保温元件3-3半球形凹槽内的外加热电阻丝 3-2相接触,这种加热方式与传统的隔空加热方式相比,热能量损失小,加热效率更高。保温 元件3-3的采用,保证了尽量少的损失热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外加热方式与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的内加热方式,可根据需要来 选择使用,也可同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为对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半球形钢 碗5内表面涂覆高导热的防腐涂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在半球形钢碗5内加防腐涂层,可防止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被腐蚀,在涂覆高导热 的防腐涂层后,半球形钢碗5与外加热方式中的外加热电阻丝3-2直接接触时,能实现快速 的升温并且对热能的利用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为对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由两个有 机玻璃外盖4-1所形成的半球形上盖和半球形钢碗5通过四个卡扣和密封条相密封固定。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由控制器(1)、搅拌装置O)、加热装置 (3)、冷凝装置(4)和半球形钢碗(5)组成,搅拌装置O)由电机0-1)、减速器0-2)、搅拌棒(2- 和搅拌浆(2-4)组成, 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2- 连接搅拌棒0-3)的上端,搅拌棒0-3)的下 端连接搅拌浆0-4),搅拌浆0-4)由四个半月形叶片组成,其中两个叶片为镂空式叶片, 另两个叶片为搅拌叶片,镂空式叶片与搅拌叶片相间隔设置,所述镂空式叶片由聚合物材 料的中空管形成半月形的边沿;冷凝装置(4)包括两个有机玻璃外盖G-1),两个有机玻璃外盖(4-1)均为四分之一 球形,其中一个有机玻璃外盖G-1)上预留有上凸的冷凝接口(4-11),两个有机玻璃外盖 (4-1)固定在一起形成半球形上盖,搅拌棒(2- 从所述半球形上盖中心处穿过,半球体上 盖与半球形钢碗( 相固定形成一个密闭的球形,搅拌浆(2-4)位于半球形钢碗(5)的容 纳空间内;加热装置(3)包括内加热电阻丝(3-1),所述内加热电阻丝(3-1)设置于所述两个镂空 式叶片的中空管内;搅拌浆0-4)的一个搅拌叶片端部安放热电偶,热电偶的温度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 的温度输入端,内加热电阻丝(3-1)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内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端,电机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电机电源控制输出端; 电机的转速控制输入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的转速控制输出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C3)还包 括外加热电阻丝(3- 和保温元件(3-3),保温元件(3- 具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的表面上设置外加热电阻丝(3-2),半球 形钢碗(5)嵌入到保温元件(3-3)的半球形凹槽内,并与外加热电阻丝(3-2)相接触; 外加热电阻丝(3- 的电源输入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的外加热电阻丝电源控制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钢碗(5) 内表面涂覆高导热的防腐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两个有机玻 璃外盖(4-1)所形成的半球形上盖和半球形钢碗( 通过四个卡扣和密封条相密封固定。
专利摘要自控温试验用反应釜,属于化学实验仪器领域。它解决了现使用的试验用反应釜在加热时,热能量损失大的问题。它的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连接搅拌棒的上端,搅拌棒的下端连接搅拌桨,搅拌桨由两个镂空式叶片和两个搅拌叶片相间隔设置形成,镂空式叶片由中空管形成半月形的边沿;搅拌桨插入半球形钢碗的容纳空间内;两个有机玻璃外盖与半球形钢碗形成一个密闭的球形,搅拌棒从半球形上盖中心处穿过;加热装置包括内加热电阻丝,所述内加热电阻丝设置于所述两个镂空式叶片的中空管内;一个搅拌叶片端部安放热电偶用来检测温度;内加热电阻丝与电机的电源由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速由控制器进行显示并控制。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化学实验用的反应釜。
文档编号G05D23/30GK201832648SQ2010205646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于泽轩, 刘立柱, 张世明, 张笑瑞 申请人:张笑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