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048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高精度、低失调的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具体讲,涉及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
背景技术
图I为传统的带隙基准电路,其中虚框内部为ー个放大器,由于Q2管由8个相同的管并联组成,流过每个管的电流为总的1/8,则,
JJ
AFeir=Fejri-Fiiri=FrIn-—-Vr In= Vt In η 其中 η = 8。因此,參考电压
Vr4 = fBh+2/4 = Vmi +-l^^Rh VBEl具有负温度系数,ντ =——具有正温度系数,
ndf し 3 Frtri 2.KR
为与温度系数无关的量,i设计得出·^即得到与温度无关的基
准电压 Vref, Vref ^ VBE1+17. 2Vt ^ I. 23V。但是当电路中的成对MOS管不能很好匹配的时候,会产生ー个失调电压,因而需 要找到ー个方案来消除这种失调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g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尽量减小失调电压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由PMOS管PU P2、P3、P4,NMOS管NI、N2,三极管Q1、Q2组成,其特征是,PMOS管P1、P2的栅极相连,PMOS管P1、P2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l的漏极接两个CMOS开关的输入端,PMOS管Pl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PMOS管Pl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与PMOS管Pl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PM0S管P2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PMOS管P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与PMOS管P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三极管Q1、Q2基极相连且连接到C点,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电阻Rn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电阻Rs接地;PM0S管P3、P4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3、P4的栅极相连,PMOS管P3、P4的漏极分别对应连接NMOS管NI、N2的源极,NMOS管NI、N2的漏极相连并经电阻Rt接地;PMOS管P3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点、B点,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A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B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
PMOS管P4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点、B点,与PMOS管P4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A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B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NMOS管NI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NMOS管NI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NMOS管NI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NMOS管N2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NMOS管N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 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NMOS管N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A、B、C、D点分别为PMOS管PI、P3栅极、三极管Ql、Q2集电极。CMOS开关的结构为ー个PMOS管源极与ー个NMOS管源极相连并作为输入端,漏极相连并作为输出端,PMOS管栅极为负时钟端,NMOS管栅极为正时钟端。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效果本发明利用二分频时钟使各器件交替连接,使各器件产生的失调电压在一定周期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持续时间相同,能够达到消除失调电压的目的。


图I.传统的带隙基准电路。图2.优化后的带隙基准电路。图3. 二分频时钟波形。图4. CMOS开关的内部结构。图5.反相器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优化后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其中Xl与X2为二分频时钟,其波形图如图3所示,Xl周期为lus,X2周期为2us。图4为CMOS开关的内部结构。图5为反相器的电路结构。这样由图2可以看出,在Xl周期变化过程中,NI与N2轮流与C点和D点相连接,并且NI与N2两条支路轮流与A点和B点相连接。同时,在X2周期变化过程中,Ql与Q2轮流与Pl和P2相连接。如此设计,当电路中产生失配的时候,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也是周期性高低变化,经过后续的滤波电路后可以看做稳定值。表I为图2所示电路中各MOS器件的尺寸。表2为图2所示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表3为图4所示电路的器件尺寸。表4为图5所示电路的器件尺寸。
当电源电压为I. 5V时,输出电压稳定在1.232V,这时Ql与Q2支路电流均为14. 33uA, NI支路电流为537. 9nA, N2支路电流为619. 2nA。当电源电压为3. 3V是,输出电压稳定在1.232V,这时Ql与Q2支路电流均为14. 24uA, NI支路电流为579. 3nA, N2支路电流为638. 9nA。当Pl减小10%时,利用图I电路结构输出电压值为I. 175V,利用图2电路结构输出电压值为I. 232V。当Pl增加10%时,利用图I电路结构输出电压值为I. 287V,利用图2电路结构输出电压值为I. 234V。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所示电路结构能够明显抑制失调电压。
.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由PMOS管P1、P2、P3、P4,NMOS管NI、N2,三极管Ql、Q2组成,其特征是,PMOS管P1、P2的栅极相连,PMOS管P1、P2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l的漏极接两个CMOS开关的输入端,PMOS管Pl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PMOS管Pl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与PMOS管Pl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PM0S管P2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PMOS管P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与PMOS管P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 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2、脉冲信号X2反相信号;三极管Ql、Q2基极相连且连接到C点,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电阻Rn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电阻Rs接地;PM0S管P3、P4的源极接电源,PMOS管P3、P4的栅极相连,PMOS管P3、P4的漏极分别对应连接NMOS管NI、N2的源极,NMOS管NI、N2的漏极相连并经电阻Rt接地; PMOS管P3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点、B点,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A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B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 PMOS管P4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A点、B点,与PMOS管P4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A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PMOS管P3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B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 NMOS管NI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NMOS管NI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NMOS管NI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 NMOS管N2的漏极连接的两个CMOS开关的输出端分别各自连接到C点、D点,与NMOS管N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C点的CMOS开关的正、负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与NMOS管N2的漏极连接且输出端连接到D点的CMOS开关的负、正时钟端分别对应连接脉冲信号XI、脉冲信号Xl反相信号; A、B、C、D点分别为PMOS管P1、P3栅极、三极管Ql、Q2集电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是,CMOS开关的结构为一个PMOS管源极与一个NMOS管源极相连并作为输入端,漏极相连并作为输出端,PMOS管栅极为负时钟端,NMOS管栅极为正时钟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为尽量减小失调电压的影响,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由PMOS管P1、P2、P3、P4,NMOS管N1、N2,三极管Q1、Q2组成,此外还包括10个coms开关,使N1与N2轮流与C点和D点相连接,并且N1与N2两条支路轮流与A点和B点相连接;或者,Q1与Q2轮流与P1和P2相连接。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制造。
文档编号G05F1/56GK102681583SQ2012101703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于海明, 史再峰, 姚素英, 徐江涛, 陈思海, 高静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