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杆的位置保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836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旋转杆的位置保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将旋转杆保持在两个位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旋转杆的位置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位置保持装置,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位置保持装置具备基体部件、旋转杆、第一止动部件、第二止动部件、以及扭簧。旋转杆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体部件。第一止动部件在旋转杆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与旋转杆抵接而将旋转杆保持于第一位置。第二止动部件在旋转杆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与旋转杆抵接而将旋转杆保持于第二位置。扭簧夹装在旋转杆与基体部件之间,并且在旋转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对旋转杆朝向第一止动部件施力且在旋转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对旋转杆朝向第二止动部件施力。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位置保持装置所使用的扭簧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绕立设于基体部件的突起部安装的卷绕部分;以及第一臂部分及第二臂部分,它们形成为从形成卷绕部分的线材的两端部向与突起部的轴向大致正交的径向延伸,并且以从两侧夹持形成于旋转杆的卡合部的方式相互对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77441号公报
[0005]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位置保持装置,分别在扭簧的第一臂部分以及第二臂部分,以使各自的顶部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有凸状的山部。而且,在旋转杆从第二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旋转杆的卡合部越过两方的山部。在卡合部越过两方的山部前,利用从两方的山部的一方的倾斜部受到的弹力将旋转杆向与旋转方向相反侧的方向(第二止动部件侧)施力。而且,在卡合部越过两方的山部后,利用从两方的山部的另一方的倾斜部受到的弹力将旋转杆向与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第一止动部件侧)施力。另外,在旋转杆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卡合部也越过两方的山部。在越过两方的山部前,利用从两方的山部的一方的倾斜部受到的弹力将旋转杆向与旋转方向相反侧的方向(第一止动部件侧)施力。而且,在卡合部越过两方的山部后,利用从两方的山部的另一方的倾斜部受到的弹力将旋转杆向与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第二止动部件侧)施力。
[0006]S卩,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位置保持装置,扭簧的第一臂部分以及第二臂部分配合地对旋转杆施力,因此,在旋转杆与任一止动部件抵接的情况下,第一臂部分的作用力与第二臂部分的作用力都作用在相同方向上。因此,旋转杆在越过山部后因较大的作用力而猛烈地与第一止动部件或者第二止动部件碰撞,从而产生较大的抵接声。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旋转杆与止动部件抵接时的抵接声的旋转杆的位置保持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旋转杆的位置保持装置具备:基体部件,其具有支承部;旋转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体部件;第一止动部件,其用于在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旋转时与旋转杆抵接而将旋转杆保持于第一位置;第二止动部件,其用于在旋转杆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与旋转杆抵接而将旋转杆保持于第二位置;以及扭簧,其夹装在旋转杆与基体部件之间,并且在旋转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对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施力,在旋转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对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施力。扭簧具有:卷绕部分,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支承部;以及第一臂部分及第二臂部分,所述第一臂部分及第二臂部分以从两侧夹持形成于旋转杆的卡合部的方式从卷绕部分延伸。在第一臂部分形成有朝向第二臂部分凸出的凸状的山部,该山部具有:顶部,在旋转杆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立位置时,卡合部越上该顶部;第一倾斜部,在旋转杆处于中立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该第一倾斜部对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施力;以及第二倾斜部,在旋转杆处于中立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该第二倾斜部对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施力。在第二臂部分形成有反向施力部,在旋转杆处于中立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该反向施力部卡合于卡合部,并且以比第一倾斜部对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施力的力小的力对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施力。而且,在基体部件设置有限制部件,在旋转杆越过中立位置而向第一位置侧旋转时,该限制部件与第一臂部分抵接。
[0009]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在旋转杆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时以及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旋转时,旋转杆的卡合部越过形成于第一臂部分的山部。在卡合部越过山部后,旋转杆在卡合部受到第一臂部分的弹力从而被向旋转方向施力。因此,能够对旋转杆的旋转动作赋予阶段性调整感(节度感)。
[0010]另外,在旋转杆从第二位置侧越过中立位置而向第一位置侧旋转的情况下,旋转杆因从第一臂部分的第一倾斜部作用于卡合部的弹力,被向旋转方向亦即第一方向施力,并且因从第二臂部分的反向施力部作用于卡合部的弹力,被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施力。即,从第一臂部分的第一倾斜部得到向旋转杆的旋转方向对旋转杆施力的旋转辅助力,从第二臂部分的反向施力部得到向与旋转杆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旋转杆施力的旋转阻力。这里,旋转阻力比旋转辅助力小,因此它们的合力的方向为旋转杆的旋转方向(第一方向)。由此,旋转杆被向旋转方向施力,但是来自反向施力部的旋转阻力作为制动力而作用于旋转杆,因此,减少旋转杆向旋转方向旋转而与第一止动部件碰撞时的势头。因此,减少与第一止动部件抵接时的抵接声。
[0011]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旋转杆越过中立位置而向第一位置侧旋转时,第一臂部分与限制部件抵接。优选在旋转杆即将到达第一位置之前,第一臂部分与限制部件抵接。在第一臂部分与限制部件抵接后,限制第一臂部分的进一步的挠曲(移动),使得第一臂部分无法进一步紧固卡合部,从而避免对卡合部作用进一步的弹力。因此,将旋转杆到达第一位置时的第一臂部分的弹力限制为第一臂部分与限制部件抵接时的第一臂部分的弹力。即,在旋转杆到达第一位置前使限制部件与第一臂部分抵接,从而与不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用于卡合部的弹力变小。因此,能够使第一臂部分的朝向第一方向(旋转方向)的作用力(旋转辅助力)变小,从而进一步减少旋转杆与第一止动部件抵接时的抵接声。
[0012]优选,上述反向施力部具有:第一反向施力部,在旋转杆处于中立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第一反向施力部卡合于卡合部,并且以比第一倾斜部将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施力的力小的力对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施力;以及第二反向施力部,在旋转杆处于中立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第二反向施力部卡合于卡合部,并且以比第二倾斜部将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施力的力小的力对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施力。
[0013]由此,反向施力部具有第一反向施力部与第二反向施力部,因此,在旋转杆向第一方向旋转而与第一止动部件抵接前,通过第一反向施力部得到制动力,并且在旋转杆向第二方向旋转而与第二止动部件抵接前,通过第二反向施力部得到制动力。因此,能够减少旋转杆与第一止动部件抵接时的抵接声以及旋转杆与第二止动部件抵接时的抵接声。
[0014]优选,上述扭簧组装于基体部,并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呈第一臂部分与第二臂部分交叉的交叉状态。而且,限制部件构成为:在将自然状态下的扭簧组装于基体部件时,以扩大第一臂部分与第二臂部分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引导第一臂部分与第二臂部分来消除交叉状态。
[0015]另外,优选,上述限制部件是形成于基体部件并从基体部件立设的肋。优选,该肋具有:沿着该肋的立设方向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以及上壁面,其将上述第一侧壁面的上端与上述第二侧壁面的上端连接,第一侧壁面能够与上述第一臂部分抵接,上壁面具备:第一倾斜上表面部,其以使第一侧壁面的上端位置的高度为最低的方式从第一侧壁面的上端朝向上方倾斜;以及第二倾斜上表面部,其以使第二侧壁面的上端位置的高度为最低的方式从第二侧壁面的上端朝向上方倾斜。
[0016]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将上述扭簧组装于基体部件时,将自然状态下的扭簧的第一臂部分配设在第一倾斜上表面部上,并将第二臂部分配设在第二倾斜上表面部上,通过在该状态下向下方压入自然状态下的扭簧,从而扩大第一臂部分与第二臂部分之间的间隔,由此,在由第一臂部分与第二臂部分夹持卡合部的状态下,将扭簧组装于基体部件。
[0017]由此,能够使限制部件作为形成于基体部件的肋而与基体部件一体成型,因此与相对于基体部件分开成型限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在将扭簧组装于基体部件时,预先使扭簧的第一臂部分与肋的第一倾斜上表面抵接,并使第二臂部分与肋的第二倾斜上表面抵接,并从该状态朝向基体部件压入扭簧。这样,第一臂部分在第一倾斜上表面部滑落,并且第二臂部分在第二倾斜上表面部滑落。由于两个臂部的滑动方向为相反方向,所以随着两个臂部分在两个倾斜上表面部滑落,两个臂部分的间隔扩大。而且,若使两个臂部分从肋的上壁面脱离,则以由两个臂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