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238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塑料卡片、厚纸卡片等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和图像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涉及将在装置内发生卡纸的卡片除去的卡纸处理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信息记录装置作为在各种证明书用卡片、结账用卡片等所使用的卡片类进行信息记录的装置而众所周知。例如,作为在卡片记录了磁信息、IC信息等电子信息,同时在卡片的正反面形成面部照片、姓名、名称等图像数据的装置,在卡片发行系统的终端装置中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 - 237744号公报)中记载了:将卡片盒、色带盒和转印膜盒装卸自如地安装于 外壳内,以便于能够更换。要求该盒的装卸作业具有操作性,以便于操作者能够简单地进行作业。与此同时,在电子信息记录部或图像形成部发生了卡片的输送异常时,也要求能够简单地进行该异常处理。例如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公开了如下布局结构:在装置的前部设有开闭门,从开闭门装卸卡片盒、色带盒和膜盒。虽然在该文献中未公开,但是在发生了卡片的输送异常时也打开装置前侧的开闭门来取出路径中的卡纸卡片,这是通常的做法。另一方面,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公知有如下的卡纸开闭机构:在装置内部发生了介质的输送不良时,在装置外壳设置开闭门,打开该门而能够从装置外部触及到介质输送部。此外,在该情况下,还公知将构成输送机构的单元从工作姿势改变姿势为退避姿势,以打开输送通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2377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 - 27192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 - 18771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 - 063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公知在装置内部的卡片输送路径发生了卡纸时,为了进行该卡纸处理而设置装置外壳开闭门。然而,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从装置外壳的开闭盖(例如前盖)装卸卡片盒、色带盒和转印膜盒,同时打开该开闭盖来从输送路径取出卡纸卡片。因此,不得不利用装置内的有限的开闭空间将在路径中发生卡纸的卡片取出。因此,卡纸卡片的取出作业繁杂,有时使例如传感器等配置在路径上的部件破损。因此,本发明人想到,在装置外壳内上下配置卡片盒的收纳部和图像形成部的介质输送路径,将该收纳部与介质输送路径之间的隔壁构成为能够开闭而作为用于将卡纸的卡片除去的路径开闭构件,由此能够扩大取出卡片盒来除去卡纸卡片的作业空间。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卡片等记录介质在输送路径中滞留时,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地进行该卡纸处理作业的信息记录装置。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将在卡片等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装置构成为小型且紧凑化、并且卡纸处理作业容易的信息记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中,在外壳内上下配置卡片收纳部和向图像形成部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路径,并在该卡片收纳部与介质输送路径之间设置用于将在图像形成部卡纸的卡片除去的路径开闭构件。并且,在该路径开闭构件内置有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在从介质收容部向介质输送路径供给卡片的介质搬入路径上,设有朝向电子信息记录机构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通路。由此,通过打开卡片收纳部,能够将滞留于图像形成部和信息记录部的卡片容易地取出到装置外。而且,进一步详述其结构,包括:外壳;收纳记录介质的介质收容部;在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的信息记录部;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信息的图像形成部;从介质收容部朝向信息记录部搬入记录介质的介质搬入路径;将从介质搬入路径送来的记录介质移送到图像形成部的介质输送路径;以及设于该介质输送路径、用于将在图像形成部卡纸的记录介质除去的路径开闭构件。 上述介质收容部、路径开闭构件和图像形成部依次配置在外壳内,信息记录部由内置于路径开闭构件的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和从介质搬入路径朝向该电子信息记录机构移送记录介质的介质输送通路构成。上述电子信息记录机构由以非接触状态对记录介质进行信息记录的非接触型记录机构构成。该非接触型记录机构例如构成为:对在记录介质中内置有IC芯片的芯片,将电子信息作为电波信号来发送,并用IC芯片接收该信息。在上述介质输送通路与上述介质输送路径之间配置有遮蔽非接触型记录机构的电波信号的遮蔽板,该遮蔽板由将从非接触型记录机构发送的电波信号与介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遮断的屏蔽材料(电波吸收体)构成。作为该屏蔽材料,选择吸收并遮断特定频带的电波的材料。上述介质收容部由能够安装收纳有记录介质的盒的盒安装区域构成,能够开闭该盒安装区域的隔壁(底面壁)地构成路径开闭构件。该路径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关闭状态下构成盒安装区域的底面壁,在打开状态下,能够从盒安装区域触及介质输送路径。在上述介质输送路径上,设有将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改变为第I及第2这样至少2个方向的翻转单元,该翻转单元构成为:在将记录介质向信息记录部移送的第I方向和将记录介质向介质输送路径移送的第2方向之间进行切换。上述翻转单元包括:以能够回旋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装置框架的旋转框架;配置在该旋转框架上且保持记录介质的至少一对辊对;使旋转框架回旋转动的单元驱动机构;以及使辊对正反旋转的辊驱动机构,利用一对辊对的正反转将记录介质相对于介质输送通路搬入及搬出。在上述介质输送路径上,在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配置有去卷机构,该去卷机构由修正图像形成后的记录介质的卷曲的按压部、和保持该按压部的单元框架构成。并且,路径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打开状态下能够从外壳外部触及去卷机构。
上述去卷机构的单元框架以在路径开闭构件为打开状态时使按压部能够从介质输送路径内向路径外移动的方式,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装置框架。本发明中,上下配置介质收容部C和介质输送路径,并在该介质收容部C和介质输送路径之间设置用于除去卡纸卡片的路径开闭构件,在该路径开闭构件内置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并设置向该记录机构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通路,因此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将介质收容部例如卡片盒取下而打开、打开路径开闭构件,由此能够从卡片收容空间触及到介质输送路径和用于将卡片向非接触型记录机构移送的介质输送通路。因此,能够简单地除去在图像形成部卡纸的卡片或在信息记录部卡纸的卡片。而且,通过采用装卸作为介质收容部的卡片盒的结构,能够简单地打开该介质收容部。此外,在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配置矫正卷曲的去卷机构的情况下,对于在该去卷机构中卡纸的卡片,也与图像形成部同样,能够容易取出。如此,本发明不需要在装置外壳设置用于卡纸处理的特别的开闭门,就能从卡片收纳空间触及装置内部,因此也能够使外壳的框架构造简化成柔性结构等。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取下了卡片盒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取下了路径开闭构件的盖体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将路径开闭构件打开了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位于介质输送路径的遮蔽板和去卷机构的图。图6是表示将遮蔽板和去卷机构的单元框架分别打开了的状态的图。图7是俯视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矫正歪斜的部分的说明图。图8是俯视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矫正歪斜的部分的说明图。图9是示意性说明矫正歪斜的动作流程的图。图10是示意性说明矫正输送方向的边较长的卡片的歪斜时的结构及动作的图。图11 (a)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布局结构的概念图,(b)是卡片盒的剖视图。图12是图1的装置中的磁记录单元的安装状态图。图13 Ca)是单元安装部的详细说明图,(b)是磁记录单元的整体立体图。图14是表示磁记录单元与装置外壳的安装状态的概念图。图15是图1的装置中的控制构成图。图16是表示图1的装置中的磁记录单元插入中的状态的图。图17是图1的装置中的IC记录单元的安装状态图。图18是表示用于安装磁记录单元及IC记录单元的导轨的图。图19是表示在磁记录单元的安装状态打开了卡纸开闭盖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述本发明。图1是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I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1的装置在各种证明用的ID卡片、商业交易用的信用卡等卡片(记录介质;以下同样)上进行通过电子方式记录磁信息、IC信息等信息的“信息记录”、以及通过热转印在卡片表面上记录文字、照片、标记等的“图像形成(印刷)”。在因此装置外壳(外框体)2具有信息记录部A、图像转印部B和介质收容部C。而且,在装置外壳2内,转印膜46可行进地安装于图像转印部B上,并具有在该转印膜46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D。信息记录部A由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该信息记录部A根据装置规格而由各种记录部、例如条形码记录部等构成。装置外壳2是通过金属、合成树脂等的成形加工而形成为适当的设计形状(图示的是盒子形状)。图示2a (参照图12等)是外装板,信息记录装置I构成为在其适当部位内设增强支架,用该外装板2a来保持装置强度的单壳构造。

图11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布局结构的概念图,按照该图说明装置外壳2的内部构造。在装置外壳2配置有介质收容部C、和变换从该介质收容部C送来的卡片的方向的翻转单元F。在翻转单元F的下游侧配置有沿第I方向移送卡片的第I介质输送路径Pl和沿第2方向移送卡片的第2介质输送路径P2。此外,图1的装置配置有与第2介质输送路径P2不同的沿第3方向移送卡片的第3介质输送路径P3及沿第4方向移送卡片的第4介质输送路径P4。在上述第I介质输送路径Pl配置有在卡片上记录(印刷)图像信息的图像转印部B,在上述第2介质输送路径P2配置有在卡片上记录磁信息的磁记录部24,在从翻转单元F送来的卡片的磁条上记录磁信息。图示的磁记录单元24由读写头构成,在磁信息的记录的同时,读取记录的信息而判断正误。此外,在上述第3介质输送路径P3配置有在卡片上记录IC信息的接触式IC记录部27,在第4介质输送路径P4配置有与接触式IC记录部27不同的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预先在内置于记录介质的IC进行信息记录。以下,说明内置于外壳2的各结构。[介质收容部]在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100设有介质收容部C,介质收容部C由收纳多张卡片的卡盒机构构成。介质收容部C由将多张卡片以站立姿势[参照图11 (b)]沿前后(图11的左右方向)排列收纳的卡片盒3构成。如图11 (b)所示,卡片盒3由盒子形状的盒壳体3a和设于该壳体3a内的卡片收纳部4构成。在该卡片收纳部4的图示上方设有用于取出放入卡片的开口部,并铰链连结有将该开口部开闭的开闭盖(未图示)。该卡片盒3可以从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100取下。图2表示将卡片盒3从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100取下了的状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用未图示的把手上提卡片盒3,能够向上方(与后述的卡片供给方向大致同一方向)进行装卸,由此,在卡片供给部发生了卡片卡纸时,可以取下卡片盒3而解除卡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片供给方向倾斜,但卡片盒3的装卸方向不一定需要倾斜,只要是相对于装置外壳2向上方上提卡片盒3的结构即可。从卡片盒3输出卡片的方向(图11箭头X方向)和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卡片输送方向(图11箭头Y方向)配置成互相相反、且大致平行的方向。也就是说,位于图11上方的卡片盒3和第I介质输送路径Pl配置成上下平行。因此,介质收容部C和图像转印部B、待命部E被上下平行地布局,谋求装置的密集化。如图11 (b)所示,上述卡片收纳部4由从一端(图示左端)到另一端(右端),能够将多个卡片以站立姿势沿前后排列而收纳的适合卡片尺寸的收容空间构成。在该空间设有将卡片以站立姿势载置的卡片载置面5和将最前列的卡片卡定的卡片卡定面6。上述卡片载置面5和卡片卡定面6以前倾姿势保持卡片。因此,卡片载置面5由在输出方向(图11箭头X方向)上具有高低差△(!的倾斜面或台阶面构成。此外,卡片卡定面6由以前倾姿势卡定卡片的倾斜面形成。该情况下,卡片输出方向是指在沿前后堆积卡片的方向上向开口部输出卡片的方向。在上述卡片收纳部4上,在输出方向前端部设有分离开口 7。该分离开口 7由可将最前列的卡片搬出到壳体外部的开口构成。并且,如图11 (b)所示,该分离开口 7形成为用于将以前倾姿势卡定于卡片卡定面6的最前列的卡片从盒壳体3a的底部搬出到外部的狭缝形状。该分离开口 7由适于卡片厚度的狭缝厚度和宽度构成,形成为仅最前列的卡片能通过的狭缝形状。由该分离开口 7构成将卡片逐张地分离的分离机构。如图1所示,在上述卡片收纳部4设有用于使后述的引纸辊19与最前列的卡片表面卡合的引纸开口 U。为了从分离开口 7输出最前列的卡片,该引纸开口 11形成为使引纸棍19与最前列的卡片卡合的开口。[翻转单元]上述的从卡片盒3送出的卡片被搬入辊22送到翻转单元F。翻转单元F与介质收容部C相邻地设于其下方,由可回旋转动地轴支承于装置外壳2的一端侧(图11右端)的旋转框架80和支承于该旋转框架80的一对或多个辊对构成。在该翻转单元F的下游,第I介质输送路径Pl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 ,第2介质输送路径P2及第3介质输送路径P3沿大致铅垂方向配置。该第1、第2介质输送路径P1、P2沿不同角度的方向配置,如图所示,优选是在90度 180度的角度范围配置,但考虑路径的密集性而设定为适当的角度范围。在图1所示的翻转单元F,沿前后隔开距离地配置的2个辊对20、21分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旋转框架80。并且,旋转框架80被构成为利用回旋马达(脉冲马达等)而沿规定角度方向回旋转动,安装于旋转框架80上的辊对20、21利用输送马达沿正反转方向旋转。虽然未图示,该驱动机构可以构成为利用I个脉冲马达而用离合器切换旋转框架80的回旋转动和辊对20、21的旋转,也可以构成为分别驱动旋转框架80的回旋转动和辊对20、21的旋转。卡片盒3中所准备的卡片被引纸辊19和分离辊(空转滚轮)9逐张地分离并送到下游侧的翻转单元F。并且,翻转单元F用辊对20、21将卡片搬入到单元内,以由辊对20、21夹持的状态形成向规定角度方向偏向的姿势。在翻转单元F的回旋方向外周配置有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废纸盒25。并且,辊对20、21形成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的任一个搬入卡片的介质搬入路径65。另外,图示28是条形码读取器,是用于例如读取在后述的图像转印部B印刷的条形码而进行正误判断(错误判断)的单元。当在翻转单元F将呈向规定的角度方向偏向的姿势的卡片通过由辊对20、21形成的介质搬入路径65而移送到磁记录部24或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时,可以在卡片上以磁方式或电方式进行数据输入。此外,在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发生了记录错误的情况下,将记录错误的卡片搬出到废纸盒25。在图1中,翻转单元F向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回旋,卡片利用辊对20、21朝向记录部23,形成介质搬入路径65。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由IC读写基板67、IC读写天线69、和介质输送通路68构成。IC读写天线69通过电波信号向通过介质搬入路径65被导入到介质输送通路68的卡片中所埋设的IC芯片,发送从IC读写基板67送来的信息。由此,在IC芯片上记录信息。在介质输送通路68与第I介质输送路径Pl之间配置用于遮蔽来自IC读写天线69的电波信号的遮蔽板70,由此防止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对输送中的其他卡片误记录。遮蔽板70由屏蔽材料(电波吸收体)构成,作为该屏蔽材料,选择吸收并遮断特定频带的电波的材料。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配置有待命部E和图像转印部B,待命部E配置在翻转单元F与转印部B之间。该待命部E由图1所示的输送辊(第I辊对)29和输送辊(第2辊对)30构成。图像转印部B由转印压板(图示的是压印辊31)构成,从背面支承卡片而在表面(图1下面)进行图像转印。在该压印辊31与加热辊33之间卷装有转印膜46。图示的结构是由后述的膜盒50构成,该膜盒50与后述的墨盒(色带盒)42 一起配置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下方。收容于膜盒50的转印膜46以在压印辊31与图像形成部D之间行进的方式构成膜行进通路P4。图像形成部D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待命部E的配置空间配置在介质输送路径Pl的下方。并且图像形成部D由压印辊(图像形成压板)45和与该压印辊45相对配置的热印刷头40构成,并配置成色带41在二者之间行进。在后述的墨盒(色带盒)说明该色带41的构成。如此,第I介质 输送路径Pl的翻转单元F和待命部E位于图像形成部D的上方,介质输送路径P2、P3和其信息记录部A (后述的磁记录机构及接触式IC记录机构)位于图像形成部D的侧方。并且,墨盒42和膜盒50依次配置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翻转单元F与图像转印部B之间。如上所述,第I介质输送路径Pl和第2介质输送路径P2隔着翻转单元F而沿角度不同的方向配置,在由该两通路所包围的区域内配置墨盒42和膜盒50而形成中间转印区域。并且,在翻转单元F与图像转印部B之间的第I介质输送路径Pl配置待命部E,在其下方配置图像形成部D。通过这样的布局结构可实现装置的密集化、达到紧凑化。而且,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与第2介质输送路径P2之间配置第3介质输送路径P3,在此配置多个信息记录部(磁记录部24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由此使装置进一步密集化。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配置有用于输送卡片的输送辊(也可以是输送带)29,30,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输送辊29、30是分别用上下一对辊夹持并放出所输送的卡片的辊对。该输送辊29、30被构成为可切换正反转,与从翻转单元F向图像转印部B输送卡片同样,可以从图像转印部B将卡片输送到翻转单元F。此外,在输送辊29 (第I辊对)与输送辊30 (第2辊对)之间设有歪斜校正用的引导构件110 (参照图7)和宽度对齐构件111,矫正朝向图像转印部B输送的卡片的歪斜。另外,关于其具体构成及动作将后述。而且,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1,在转印部B的上游侧配置有待命部E。如上所述,在待命部E,以比卡片的输送方向长度短的间隔配置有输送辊29、30。在将卡片保持在沿该前后隔开距离地配置的输送辊29、30的状态下使其暂时待命。具体而言,其间,利用宽度对齐构件111进行后述的歪斜校正等。另外,也可以是在输送辊29、30与驱动马达之间设有传动离合器(未图示),在使离合器为分离状态时使卡片停止待命。该第1、第2辊对29、30配置在翻转单元F与后述的转印部B之间。此外,在翻转单元F与输送辊29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卡片相对于翻转单元F的进出的传感器Se5,能够检测在翻转单元F内有无卡片。另外,在待命部E使卡片待命的状态下,卡片前端位于比后述的加热辊33靠上游侧的位置。由此,待命中的卡片前端部分不会被加热辊33加热,因此不存在在转印到卡片的图像发生不均的隐患。此外,在卡片前端弯曲的情况下,若使卡片在加热辊33上待命,则存在卡片挂擦后述的转印膜46而损伤转印膜46的隐患,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待命部E配置在转印部B的上游侧,因此不会损伤转印膜46。此外,在使卡片待命的状态下,卡片后端位于第I辊对29与传感器Se5之间(通过了传感器Se5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卡片待命中翻转单元F回旋也不会与卡片接触。如此,通过将待命部E配置在翻转单元F与转印部B之间的第I介质输送路径Pl,能够将在位于上游侧的第2介质输送路径P2记录磁信息的任务及在第3介质输送路径P3记录IC信息的任务、以及在位于下游侧的第I介质输送路径Pl进行图像形成的任务分离地控制。因此,在下游侧的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图像形成任务中例如在转印膜46发生卡纸等问题时,或色带41产生问题时,能够进行如下控制:不使装置停止,而在上游侧的第2介质输送路径P2的信息记录的任务结束后使装置停止。[图像转印部]在第I介 质输送路径P1,在待命部E的下游侧配置有图像转印部B。如图1所示,该图像转印部B由从背面支承卡片的压印辊31构成,加热辊33与该压印辊31相对地配置。该加热辊33在待命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升降,所述待命位置是相对于压印辊31分离开的待命位置,所述工作位置是该加热辊33与压印辊31之间夹持卡片的工作位置。并且,转印膜46可行进地卷装于压印辊31与加热辊33之间。加热辊33由加热辊构成,由配置在内部的加热机构将形成于转印膜46的图像墨加热熔融而转印到卡片表面上。因此,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至少一方(图示的是转印辊)被驱动旋转,其速度设定为使得卡片的输送速度与膜的行进速度一致。此外,在由输送辊30输出的卡片前端到达压印辊31的时刻,加热辊33从待命状态移至工作状态。此外,在加热辊33上,以隔着转印膜46相对于配置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上的压印辊31压接分离的方式设有升降机构(未图示)。该升降机构未图示,例如由移位凸轮和使该移位凸轮旋转的驱动马达构成。图4所示的刻度盘95与该升降机构联动,通过转动该刻度盘95,能够通过手动使加热辊33升降。在上述图像转印部B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将卡片移送到收容堆叠盒60的介质输送路径Pl'。在配置于第I介质输送路径Pi的下游的介质输送路径Pi',配置有用于输送卡片的输送辊(也可以是输送带)37、38,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在输送辊37与输送辊38之间配置有具有按压部74和承接部73的去卷(decal)机构36,通过按压被保持在输送辊37、38之间的卡片中央部,来矫正因热转印产生的卷曲。因此,去卷机构36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凸轮等)而能够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移动位置。被去卷的卡片以被输送辊37和夹持滚轮71、及输送辊38和夹持滚轮72夹持的状态,被去卷机构36的按压部74借助升降机构而按下。并且,承接部73 —边接住按压部74,一边与夹持滚轮71、72 —起向下方移动。由此,输送辊37和夹持滚轮71、及输送辊38和夹持滚轮72对卡片的夹持被解除,能够进行整齐的卷曲矫正。[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D在卡片的正反面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图示的装置表示用升华式色带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在图像形成部D配置有热印刷头40和色带41。色带41收纳于墨盒42,在该墨盒42收容有输出辊43和卷取辊44,卷绕马达Mrl与卷取辊44连结。并且,在与压印辊45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热印刷头40。该热印刷头40与印刷头控制用IC74x (参照图15)连结,由此进行热控制。该印刷头控制用IC74x按照图像数据对热印刷头40进行加热控制,由此利用色带41在后述的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因此,构成为:卷取辊44与热印刷头40的热控制同步地旋转,以规定速度卷取色带41。另外,图示39是用于冷却热印刷头40并将在装置内产生的热量散出到外部的冷却风扇。转印膜46卷绕于卷取辊47与输出辊48之间,被卷装成将转印图像移送到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图示49是转印膜46的移送辊,在其周面配置有压辊32a和32b,该移送辊49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结。并且,转印膜46以与色带41相同的速度向图1逆时针方向移动。另外,图示Se9是检测转印膜46有无的有无检测传感器,图示SelO是色带41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在介质输送路径Pl上输送的卡片被输送棍30输送到压印棍31,由加热棍33进行转印膜46上的图像的热转印。在图5及图6表示沿着介质输送路径Ρ1、ΡΓ配置的输送辊29 (第I辊对)、歪斜校正用的引导构件110、宽度对齐构件111、输送辊30(第2辊对)、压印辊31及去卷机构33的具体结构。另外,上下单元转动自如地分离的去卷机构36的上侧单元和遮蔽板70分别向上方打开自如,图5表示关闭的状态,图6表示打开的状态,在打开时,介质输送路径Ρ1、pr显露。[收容部]如图1所示,收容部G构成为将从图像转印部B送来的卡片收容到收容堆叠盒60中。该收容堆叠盒60构成为用升降机构61和电平传感器检测最上方的卡片,利用升降机构61向图1下侧下降移动。[膜盒]对装填上述的转印膜46的膜盒5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膜盒50由与装置外壳2分离的单元构成,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虽然未图示,在图1表面侧配置有开闭自如的前盖,在打开该前盖的状态下将膜盒50安装于装置框架上。在该膜盒50能够装卸地安装有卷取辊47和输出辊48,在本装置中,在卡片上转印转印膜46上的图像时,利用卷取辊47 —边卷取转印膜46 —边进行转印。因此,剥离滚轮34设于转印膜46的转印时的膜输送方向下游侧(比加热辊33靠近卷取辊47侧的位置)。

配置于装置侧的移送辊49和压辊32a、32b与这样架设的转印膜46卡合。并且,与卷取辊47和输出辊48连结的驱动旋转轴(未图示)和上述移送辊49被驱动旋转成以相同速度使膜行进。以使收容于膜盒50的转印膜46在上述压印辊31与图像形成部D之间行进的方式构成膜行进通路P4。图像形成部D配置在第I介质输送路径Pl的待命部E的配置空间,且配置在该输送通路的下方。并且,图像形成部D由压印辊45和与该压印辊45相对配置的热印刷头40构成,并配置成使色带41在二者之间行进。该色带41及墨盒42的结构将后述。[卡纸卡片除去机构]说明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I的整体结构中,用于将被从卡片盒3向图像转印部B移送、且在介质输送路径P1、P1'发生了卡纸的卡片除去的结构。如图2所示,若将卡片盒3从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100取下,则位于卡片盒3下方的路径开闭构件66显露。路径开闭构件66的上面盖90是盖体,构成盒安装区域100的隔壁(底面壁)。并且,路径开闭构件66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装置外壳2。此外,若取下路径开闭构件66的上面盖90,如图3所示,则看得到内置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的IC读写基板67和IC读写天线69。如图4所示,若打开路径开闭构件66,则IC读写基板67和IC读写天线69退出,因此介质输送通路68、遮蔽板70和介质输送路径Ρ1、ΡΓ的一部分露出,能够将在此时的露出部分卡纸的卡片除去。图5表示位于介质输送路径Ρ1、PP的遮蔽板70及去卷机构36。在图6中,遮蔽板70借助其一端所具有的轴92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架,通过以轴92为支点将遮蔽板70打开,由辊29和辊30形成的介质输送路径Pl完全露出而能够从外部触及,能够将卡纸的卡片除去。去卷机构36中,按压 部74和用于使该按压部74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为一体,构成单元框架86。并且该单元框架86借助其一端所具有的轴93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架。因此,在打开单元框架86的状态下,由辊37和辊38形成的介质输送路径Pl'完全露出而能够从外部触及,同样能够将卡纸的卡片除去。在卡片被加热辊33和压印辊31夹持的状态下发生了错误的情况下,需要解除夹持而除去卡纸的卡片。为了解除加热辊33和压印辊31的夹持,可以通过旋转与加热辊33的升降机构(未图示)联动的刻度盘95 (图4)来使加热辊33下降,由此除去卡片。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路径开闭构件66内置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的IC读写基板67和IC读写天线69,从而在打开路径开闭构件66时,能够除去在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的介质输送通路68卡纸的卡片,但只要是非接触式的记录方式,也可用其他的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形成同样的结构。[歪斜矫正机构]接着,说明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I的整体结构中,用于在介质输送路径Pl矫正在图像转印部B中从卡片盒3输送来的卡片的歪斜的具体结构和动作。在信息记录装置中,若在向热转印装置或打印机输送卡片时,卡片产生歪斜,则在卡片运到热转印装置或打印机时,可能存在在向卡片表面进行热转印或打印产生变形等问题。因此,有设有用于矫正输送中的卡片姿势的歪斜防止装置的卡片处理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 - 27192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卡片处理装置:设置限制卡片的输送方向的一对基准引导件,利用宽度对齐机构将输送到印刷位置的卡片宽度对齐向任一方的基准引导件,由此防止在卡片表面倾斜地印刷,或超出规定框内地印刷等印刷错误。在包括上述专利文献2的装置在内的这种信息记录装置中,卡片被沿其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输出棍输出而移动,但此时各输出棍利用一对棍夹持卡片地进行输送。因此,即使要通过利用宽度对齐机构将输送中的卡片向一方的基准引导件宽度对齐来防止歪斜,在卡片被输出辊夹持的状态下,即使进行宽度对齐动作,若输出辊对卡片的夹持力强,则有时宽度对齐的矫正不够充分。若为此增大宽度对齐机构对卡片的按压力,则又成为导致卡片弯折损伤的原因。此外,若减弱输出辊对卡片的夹持力,则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打滑等,向热转印装置或打印机的卡片输送变得不可靠,不能配合向卡片表面处理的处理时刻。由于以上因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矫正输送中的卡片歪斜且以正确的姿势可靠地输送卡片,具有以下这样的结构。图7是从图1上方观察介质输送路径Pl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输送辊29(第I辊对)与输送辊30 (第2辊对)之间的介质输送路径Pl设有歪斜校正机构。具体而言,歪斜校正机构由引导构件110及宽度对齐构件111构成。引导构件110沿着介质输送路径Pl的卡片输送方向(图7箭头方向)设于一侧。此外,宽度对齐构件111与引导构件110相对地配置在介质输送路径Pl的另一侧。宽度对齐构件111由推压构件112和施力构件113构成,推压构件112用于从隔着介质输送路径Pl的另一侧使卡片Cl的侧面推压于引导构件110,施力构件113由弹簧等构成、且对推压构件112向引导构件110侧施力。如此,宽度对齐构件111被构成为:借助被施力构件113施力的推压构件112的按压而将通过介质输送路径Pl的卡片Cl向引导构件1 10宽度对齐。此外,输送辊30 (第2辊对)对卡片的夹持力(夹持压)比输送辊29 (第I辊对)的夹持力(夹持压)大。在输送辊30通过调整一对辊间的尺寸、辊径、辊间的作用力等,从而施加能够在图像转印部B不引起打滑等而可靠地送出卡片Cl的夹持力。另一方面,对卡片的夹持力(夹持压)被设定得小于输送辊30的输送辊29被设定为,在由宽度对齐构件111使卡片Cl向引导构件110宽度对齐时,卡片Cl容易动且矫正成输送姿势与输送方向一致的程度的夹持力。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在卡片Cl歪斜的状态下将其输送到介质输送路径Pl,在到达输送辊30之前,卡片Cl仅由夹持力小的输送辊29输出,因此容易被宽度对齐构件111矫正地输送。并且,在歪斜矫正后的卡片Cl到达输送棍30而被输送棍30输出时,利用较大的夹持力而不会产生打滑等就能可靠地向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输送卡片Cl。此时,输送辊29比输送辊30的夹持力小,但即使在仅由输送辊29输出卡片Cl的情况下,由于卡片Cl被引导构件110引导,因此不会相对于输送方向左右摆动而可靠地被输送。然而,若输送辊29的夹持力过小则容易出现打滑、或者由于宽度对齐构件111的按压力等的影响而难以准确地输送。因此,输送辊29的夹持力需要确保为一定程度,但若如此,则即使进行歪斜的矫正,在卡片Cl的位置错位较大的状态被输送的情况下,认为也可能矫正不够充分就输送完毕。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通过使卡片Cl往返输送来重复歪斜的矫正,由此谋求可靠地矫正。即,在卡片Cl被向压印棍31和加热棍33方向输送(向正向输送)时,如图9所示,利用输送辊29单独的夹持和宽度对齐构件111的宽度对齐动作的共同作用,进行卡片的第I次矫正[图9的(A)部],接着当传感器SA检测到卡片被夹持到输送辊30时[图9的(B)部],输送辊29、30反转而向远离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方向、逆向输送卡片[图9的(C)部]。在该逆向输送过程中,在输送辊29单独夹持卡片Cl时,利用宽度对齐构件111进行第2次矫正,但若在卡片Cl的逆向输送时进行与图9 (A)的正向输送时相比减慢输送速度的控制,则基于宽度对齐构件111的宽度对齐期间变长,能实现更加可靠的矫正。并且,传感器SB检测到被逆向输送的卡片Cl后经过一定时间时[图9的(D)部],输送辊29、30再次正转而将卡片Cl朝向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地正向输送。这是图9的(A)部的重复,此时也进行矫正。并且,当再次被输送辊30夹持时,用其较大的夹持力保持矫正后的正确姿势不变地将卡片Cl可靠地输送到图像转印部B。设定图9的(D)部所示的逆向输送的卡片Cl的移动距离,以使得基于卡片Cl的沿着输送方向的边的长度来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对于沿着输送方向的边较长的卡片Cl,当然,若不增大逆向输送的返回量,则利用逆向输送进行的歪斜的矫正不完全,因此,如图10的(A)部所示,引起卡片Cl的后端部返回到翻转单元F的辊对21那样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成为由翻转单元F内的辊对21或辊对20来保持卡片Cl,无法进行利用输送辊29单独的夹持和宽度对齐构件111的宽度对齐动作的共同作用的卡片的姿势矫正。因此,在翻转单元F设置缺口部114,在为了歪斜的姿势矫正而将卡片Cl逆向输送时,进行使翻转单元F旋转到图10的(B)部所示的位置的控制,以使卡片Cl的后端部相对于缺口部114进入。由此,即使是沿输送方向的边较长的卡片,也能用输送辊29单独进行夹持,能够可靠地进行歪斜的矫正。如此,若辊对20、21位于`这样的翻转单元F内,则只要在翻转单元F设置缺口部114,使翻转单元F旋转即可,但对于不存在翻转单元F的信息记录装置、或虽然翻转单元F存在但在翻转单元F与输送辊29之间存在与辊对20、21类似的辊对的情况下,只要设置使该辊对从介质输送路径Pl退避那样的移动机构即可。此外,图9(D)部所示的逆向输送时的卡片Cl的移动距离可以取决于卡片Cl的厚度或刚性来设定。即,对于厚度薄的卡片、刚性低的卡片,若宽度对齐构件111的按压力大则可能招致卡片的破损、变形等,因此与卡片Cl的厚度、刚性相应地控制宽度对齐构件111的按压力。但是,在按压力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宽度对齐构件111可靠地矫正卡片Cl的歪斜,需要比宽度对齐构件111的按压力较大时将推压构件112更长地推压于卡片Cl。因此,通过延长卡片Cl的逆向输送距离,对于薄卡片、刚性低的卡片,也能够可靠地进行歪斜的矫正。当然,通过减慢逆向输送时的卡片Cl的输送速度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对作为记录介质的卡片的表面记录图像信息的热转印装置输出并输送卡片的一组输送辊29 (第I辊对)、30 (第2辊对)之间,配置歪斜校正机构,将输送辊30对卡片的夹持压设定得比输送辊29的夹持压大,由此在用输送辊29单独夹持并输出卡片时,利用引导构件110及宽度对齐构件111的作用来矫正卡片的歪斜。歪斜校正机构由沿着介质输送路径Pl的输送方向的一侧设置的引导构件110和在介质输送路径Pl上的输送方向的另一侧、将卡片向引导构件110侧推压的宽度对齐构件111构成。如此,通过将输送来的卡片相对于介质输送路径Pl的正交方向宽度对齐,能够进行准确的歪斜校正。为了进一步提高矫正的可靠性,在朝向图像转印部B的压印辊31地被正向输送的卡片到达输送辊30的夹持位置时,暂时将卡片逆向输送后再次返回由输送辊29单独夹持的状态,再次利用歪斜校正机构进行矫正。此时,若使逆向输送速度小于正输送速度,则再次的矫正效果进一步提高。而且,使逆向输送时的卡片的移动距离基于卡片的输送方向的边的长度、卡片的厚度或刚性而可变,由此能够一边防止卡片的变形、印刷不良,一边可靠地进行歪斜的矫正。并且,矫正后的卡片在输送辊30的强的夹持压下不会产生打滑等,可靠地被输送到图像转印部B的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利用了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热转印装置说明了在卡片表面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但只要是将打印信息记录于卡片表面的打印机,其有用性是相同的,卡片被矫正为正确姿势后被输送到打印机,因此可防止对卡片表面的印刷错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如下的方案:卡片被正向供给[图9的(A)部],输送辊30夹持卡片[图9的(B)部],其后,输送辊29、30反转而使卡片向远离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方向地逆向输送[图9的(C)部],但也可以将卡片一次输送到介质输送路径Pli之后进行逆向输送,再次利用输送辊对29及30夹持[图9的(B)部]。例如,在介质输送路径Pl'(图像转印部B的下游侧)存在非接触IC读写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卡片一次通过输送辊29、30后,在实施了非接触IC读写处理后被逆向输送,在图9 (B)的状态后进行图9 (C)以后的歪斜校正动作。此时,进行控制,使得图9 (C)以后的歪斜校正动作时的卡片输送速度小于如下的卡片输送速度,即从供给卡片并将其输送到介质输送路径Pi'之后,直到使卡片逆向输送而卡片被输送辊对29、30夹 持为止的卡片输送速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卡片的供给与图像形成时的卡片输送方向为相同的方式,但卡片供给方向与图像形成时的卡片输送方向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控制成,使得从卡片被供给后通过图像形成部B直到卡片被输送辊对29、30夹持为止的输送速度大于此后的歪斜校正时的卡片输送速度。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对记录介质表面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处理装置中,将在输送卡片类的上游侧配置的第2辊对的把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夹持压设定为大于在配置于下游侧的第I辊对的把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夹持压,由此对向记录装置输送的卡片的歪斜进行矫正且调整成正确的姿势,因此,能够防止印刷变形等问题,在记录介质表面进行正确的信息记录。此外,由于对卡片类的歪斜校正机会不仅一次,而是重复多次,由此无论怎样的卡片类,都能可靠地进行歪斜校正。[信息记录单元的装卸机构]接着,对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I的整体结构中,用于装卸信息记录单元(磁记录部24、接触式IC记录部27)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之前,以下首先说明墨盒42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墨盒4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入有输出辊43和卷取辊44。膜状的色带41被卷装于输出棍43与卷取棍44之间。色带41例如是升华式色带,Y (黄色)、M(品红)、C (靛蓝)、B (黑色)的色带按面顺序形成为带状。并且,该色带41成卷状卷绕在输出辊43上。墨盒42在图1纸面正反方向上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装置外壳2上,色带41被插入装置外壳2侧所具有的压印辊45与热印刷头40之间。此外,卷取辊44借助联轴器(未图示)而与安装于装置外壳2侧的卷绕马达Mrl卡合。另外,设有印刷头升降机构(未图示),以使得在该墨盒42安装时,使热印刷头40位于相对于压印辊45分离开的待命位置待命。如图1所示,输出辊43和卷取辊44配置在第2介质输送路径P2的路径方向(铅垂方向)上。另一方面,前述的膜盒50也配置在与输出棍48和卷取棍47相同的方向(铅垂方向)上。如此,通过在与第2介质输送路径P2的路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排列墨盒42的输出辊43和卷取辊44、及膜盒50的输出辊48和卷取辊47,可谋求装置的密集化。通常,在塑料卡片、厚纸卡片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作为对用作各种证明用卡片、商业结账用卡片等的卡片类进行信息记录的装置而众所周知。作为该信息记录单元,公知有以磁方式进行信息记录的磁读写单元、以电方式进行信息记录的IC读写单元、或记录文字图像信息的印刷单元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 - 18771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装置:将从收纳有多个卡片的卡片盒输出的卡片引导到磁记录部和图像记录部,同时对磁信息的记录和图像信息的记录进行处理。此外,在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1 — 063893号公报)也同样公开了同时对磁信息的记录和图像信息的记录进行处理的装置。如此在卡片同时形成图像信息和磁信息或IC信息的装置,作为例如卡片发行系统的终端装置而公知。上述专利文献3的装置提出如下装置:具有卡片的供给堆叠盒,在从该堆叠盒输出的卡片的输送通路配置磁记录单元,在其下游侧配置图像形成压板。此外,在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装置:用翻转单元将从卡片卡盒输出的卡片分别送往磁记录路径和图像形成路径,在各自的路径执行磁信息记录和图像信息记录。这种信息记录装置,需要安装与卡片发行系统相应的读写单元,除了在卡片上记录图像信息的印刷单元之外,磁记录单元、IC记录单元作为选择单元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装卸。因此,在将选择单元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装置上时,在装置的外装外壳设置开闭门,打开该门而将单元安装于装置内。但是,在这种装置中,磁读写单元、IC读写单元和图像形成用的色带墨盒等装卸于外壳内的单元或盒往往涉及多个种类。因此,在外壳设置多个开闭门,有损装置框架的强度以及在配置于外壳内侧的部件、例如线束部件等的配置上产生问题。本发明人想到:通过使将要安装于外壳内的选择单元从外壳的开口插入的姿势、与安装于内部的姿势不同,由此能够使插入开口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构成装置外框的外壳内简单地装卸信息记录单元,并且能够小型紧凑且牢固地构成外壳。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将上述的磁记录部24 (以下,记作磁记录单元)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内的构造。如图12所示,在装置外壳2的外装板2a设有单元插入开口13 (以下,记作插入开口),在该插入开口 13设有开闭盖14[图13 (a)]。另一方面,在装置框架(未图示)设有单元安装部2x [图13 (a)],从装置外壳2的插入开口 13安装或取下磁记录单元24。如图13 (a)所示,插入开口 13相对于单元安装部2x被配置成如下的位置关系:插入磁记录单元24的插入姿势(该图虚线)与安装于装置外壳内的安装姿势(该图实线)不同。图示的装置是将长方体形状的磁记录单元24以水平姿势从插入开口 13插入,以大致铅垂姿势安装在单元安装部2x上。并且插入开口 13的开口面积Arl (参照图14)形成为小于单元安装部2x的设置面积Ar2。也就是说,将长方体形状的磁记录单元24从截面面积最小的方向(图示的是水平姿势)插入并安装于装置外壳内的规定位置。另外,在此,设置面积是指设置机器时所占用的占地面积。在上述插入开口 13与单元安装部2x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磁记录单元24的导轨15a。该导轨15a分别配置在磁记录单元24的相对的侧面。另一方面,在磁记录单元24的左右侧壁分别设有用于与导轨15a卡合的卡合部24a。图示的卡合部24a由突起壁构成,但其也可以是卡合滚轮。在该导轨15a设有使被以水平姿势引导的磁记录单元24的姿势偏向铅垂姿势的弯曲部15z (参照图18)。图示的弯曲部15z形成为曲线形状。因此,将长方体形状的磁记录单元24以水平姿势从插入开口 13插入,使磁记录单元24侧的卡合部(突起或滚轮)24a与导轨15a卡合(参照图16)。并且,若沿着该导轨15a将磁记录单元24压入装置外壳2内,则磁记录单元24从水平姿势偏向垂直姿势,同时从插入开口 13被引导到单元安装部2x。因此,将安装于单元安装部2x的磁记录单元24固定在装置框架上。图示的装置是在单元安装部2x设有卡定构 件16,设于磁记录单元24的卡合突起24b与卡定构件16卡合。另外,也可以将卡合突起24b螺纹固定于卡定构件16。此外,如图18所示,在导轨15a的装置里侧设有支承磁记录单元24的卡合部24a的支承部15c及15d。卡合部24a在磁记录单元24插入中途的状态下不与支承部15c及15d抵接,在磁记录单元24被插入到安装部2x、姿势偏向垂直姿势时,卡合部24a与支承部15c及15d抵接而被以二点支承。由此,磁记录单元24被定位并卡定于安装部2x的规定位置。[磁记录单元的结构]在此,说明磁记录单元24的结构,如图13(b)所示,在单元框架24f内设有磁头和卡片移送路径(未图示),输送辊内置于卡片移送路径。并且,用输送辊将送到路径入口 24c的卡片搬入卡片移送路径,用磁头对形成于卡片上的磁条进行读写。在此,卡纸开闭盖26以能够开闭的方式与单元框架24f铰链连结。并且,将在路径内卡纸的卡片取出到单元外部。图14表示上述的插入开口 13、单元框架24f和卡纸开闭盖26的关系。从该图可知,磁记录单元24的设置面积Ar2、插入开口 13的开口面积Arl与卡纸处理开口 Ar3满足如下关系:Ar2>Arl >Ar3。此外,图示长度方向的高度设定为:磁记录单元24的高度L2>插入开口 13的高度LI >卡纸开闭盖26的高度L3,宽度方向长度设定为:插入开口 13的宽度W I >磁记录单元24的宽度W 2彡卡纸开闭盖26的宽度W 3。
因此,如图19所示,磁记录单元24能够从比其设置面积Ar2小的开口面积Arl插入装置外壳2内并安装于单元安装部2x,在打开开闭盖14的状态下能够开闭卡纸开闭盖26。此外,由于磁记录单元24的高度L2大于插入开口 13的高度LI,因此安装状态的磁记录单元24的翻转单元F侧与装置外壳2在高度方向重叠(L2 — L1:重叠部17)。由此,通过减小插入开口 13能够增大装置外壳2的强度,而且,重叠部17可以用作用于穿过传感器等的配线的线束引导件,因此在装置的小型化(空间的有效利用)方面也有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式IC记录部27 (以下,记作IC单元27)也从插入开口 13使用导轨15b插入到单元安装部2y。导轨15b被构成为:以与上述的导轨15a同样弯曲的形状设置,将IC单元27从水平姿势偏向垂直姿势,同时从插入开口 13引导到单元安装部2y。另外,在IC单元27设有用于与导轨15b卡合的卡合部27a,若使卡合部27a沿着导轨15b压入IC单元27,则IC单元27被引导到单元安装部2y。插入方法及单元的卡定(固定)方法与磁记录单元24同样。由以上可知,大致并行地设置多个导轨15,并依次插入信息记录单元,从而可在装置中内置多个信息记录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了 IC单元27后插入磁记录单元24,在取下时,在取下磁记录单元24后取下IC单元27。[控制构成]图15说明本发明的控制构成。控制部H例如由控制CPU170构成,在该CPU170具有R0M171和RAM172。并且控制CPU170中构成有数据输入控制部173、图像形成控制部174、处理时间运算部175、和卡片输送控制部176。并且,卡片输送控制部176向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电路发送命令信号,以控制配置于第I介质输送路径Pl与其下游的介质输送路径P广上的卡片输送机构(第I辊对29、第2辊对30)。该卡片输送控制部176向翻转单元F的回旋马达的驱动电路发送命令信号。在上述卡片输送控制部176分别电连接有传感器Sel Sel2,以便于接收各个传感器Sel Sel2的状态信号。同时与数据输入控制部173连接,以便于从数据输入控制部173接收任务信号。上述数据输入控制部173发出用于控制对内置于磁记录部24的数据R / W用的IC173x收发输入数据的命令信号,同样,对IC记录部的数据R / W用的IC173y发送命令信号。上述图像形成控制部174控制在图像形成部B对卡片的正反面的图像形成。并且,在上述RAM172中,在数据输入部(磁记录-1C记录部)向卡片上进行数据输入的处理时间被存储在例如数据表中。并且,在卡片输送控制部176设有监视机构和判断机构,均被编入控制CPU170的控制程序中。该监视机构被构成为接收各传感器的状态信号和数据输入控制部173的任务信号,来监视在装置内存在的卡片的输送状态。在上述处理时间运算部175设有运算第2介质输送路径P2上的信息记录结束时间的信息处理运算机构175x、运算在图像形成部D的图像形成结束时间的的图像处理运算机构175y、比较在该各运算机构算出的处理时间的比较机构175z。上述信息处理运算机构175x例如以供纸指示信号为基准,根据“将卡 片输送放置到第2介质输送路径的时间”和“对卡片进行信息记录的时间”算出。此时,进行信息记录的时间根据预先设定的磁头的扫描时间算出。此外,图像处理运算机构175y根据例如在卡片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区域的卡片移动方向长度算出。在该情况下,在卡片的输送方向前面进行图像形成时,处理时间最长。并且,控制CPU170构成为,在比较机构175z中图像形成结束时间迟于信息记录结束时间时,使从翻转单元F送来的记录介质在待命部E待命。并且,控制CPU170构成为,在比较机构175z中信息记录结束时间迟于图像形成结束时间时,不使从翻转单元F送来的记录介质在待命部E待命就将其移送至图像转印部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设置小于信息记录单元的设置面积的单元插入开口,以使从该开口插入信息记录单元的插入姿势和安装于信息记录部的安装姿势不同的方式利用导轨改变从插入开口插入的记录单元的姿势并向信息记录部引导,由此可起到以下效果O在外壳内能够装卸地安装记录单元时,从比单元的设置面积小的单元插入开口装卸到外壳内,因此能够以比较牢固的结构将外壳构成为小型且紧凑化。也就是说,不会招致因在外壳确保符合记录单元的外形形状的开口和插入到单元安装部的空间(装卸空间)而引起外壳强度的降低和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大型化。如此,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信息记录单元的外形形状是长方体时,可以以与其最小截面面积大致一致的形状,在外壳形成单元插入开口,因此,可以使外壳比较牢固,简化装置框架为单壳构造等。并且在采用在外壳内装卸多个记录单元、或卡片盒、墨盒等的装置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结构且小型地构成外壳。本发明涉及在塑料卡片、厚纸卡片等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和图像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涉及将在装置内发生了卡纸的卡片除去的卡纸处理机构的改进,在工业上具有可利用性。

附图标记的说明2装置外壳3卡片盒20、21 辊对23非接触式IC记录部(电子信息记录机构)36去卷机构65介质搬入路径66路径开闭构件68介质输送通路70遮蔽板74按压部80旋转框架86单元框架100盒安装区域A信息记录部B图像转印部
C介质收容部D图像形成部F翻转单元P1、P1'介质输送路 径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记录装置,是在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夕卜壳; 收纳记录介质的介质收容部; 在记录介质记录电子信息的信息记录部; 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信息的图像形成部; 从介质收容部朝向信息记录部搬入记录介质的介质搬入路径; 将从介质搬入路径送来的记录介质移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介质输送路径;以及 设于该介质输送路径、用于将在图像形成部卡纸的记录介质除去的路径开闭构件, 所述介质收容部、路径开闭构件和图像形成部依次配置在外壳内, 信息记录部由内置于所述路径开闭构件的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和从所述介质搬入路径朝向该电子信息记录 机构移送记录介质的介质输送通路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信息记录机构是以非接触状态对记录介质进行信息记录的非接触型记录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输送通路与所述介质输送路径之间配置有遮蔽所述非接触型记录机构的电波信号的遮蔽板, 该遮蔽板将从所述非接触型记录机构发送的电波信号与所述介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遮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收容部由能够安装收纳有记录介质的盒的盒安装区域构成, 所述路径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关闭状态下构成盒安装区域的底面壁,在打开状态下,能够从盒安装区域触及介质输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输送路径上,设有将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改变为第I及第2这样至少2个方向的翻转单元, 该翻转单元在将记录介质向信息记录部移送的第I方向和将记录介质向介质输送路径移送的第2方向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单元包括: 以能够回旋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装置框架的旋转框架; 配置在该旋转框架上且保持记录介质的至少一对辊对; 使旋转框架回旋转动的单元驱动机构;以及 使所述辊对正反旋转的辊驱动机构, 利用所述一对棍对的正反转将记录介质相对于介质输送通路搬入及搬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输送路径上,在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配置有去卷机构, 该去卷机构由修正图像形成后的记录介质的卷曲的按压部、和保持该按压部的单元框架构成, 所述路径开闭构件被构成为,在打开状态下能够从外壳外部触及所述去卷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卷机构的单元框架以在路径开闭构件为打开状态时使所述按压部能够从所述介质输送路径内向路径外 移 动的方式,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于装置框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卡片等记录介质在输送路径中滞留时,能够用简单的操作容易进行该卡纸处理作业的信息记录装置。在外壳内上下配置卡片收纳部和用于向图像形成部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路径,并在它们之间设置用于将在图像形成部卡纸的卡片除去的路径开闭构件。并且,在该路径开闭构件内置电子信息记录机构,在从卡片收容部向介质输送路径供给卡片的介质搬入路径上设置用于向电子信息记录机构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通路。由此,通过打开卡片收纳部,能够容易将在图像形成部和信息记录部滞留的卡片取出到装置外。
文档编号G06K13/067GK103229193SQ20118005725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横山尚己, 武井章, 麻川达也, 田村弘光, 相原裕一 申请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立志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