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9464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具有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导电聚合物聚(3,4-二氧乙基噻吩)(PEDOT)用于触摸屏面板的透明电极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电极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透明基底例如聚酯的表面上形成PEDOT涂层,其中,在该基底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树脂层以减少在老化测试过程中表面电阻的变化,以及在形成有光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
【专利说明】 具有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触摸屏面板(touch screen panel)的具有透明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是通过将含有导电性聚合物聚(3,4_ 二氧乙基噻吩)(PEDOT, 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e))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涂覆在透明基底薄膜如聚酯的表面上来形成。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即使当内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及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发生老化时,能够使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的变化小于10%。
[0003]【背景技术】
[0004]最近,由使用者的手触摸即可操作的触摸屏面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例如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中。因为操作简便,此类触摸屏面板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如智能型手机中,而且应用于大型显示器如屏幕、电视机等等上。
该类触摸屏面板的主要部分为能够辨识手或其它工具触摸的透明电极层或透明电极膜。透明电极膜是通过使用喷镀方法将具有高导电性的铟锡氧化物(ITO)涂覆在透明基底薄膜如聚酯的表面上达至少数十纳米厚来形成。因为ITO膜具有高导电性以及高透光率,所以ITO膜被用于几乎所有的目前可用的的触摸屏面板的透明电极膜上。
然而,由于ITO膜是在柔性聚合物(flexible polymer)基底材料的表面上薄薄地形成一层机械性能(即,脆性)高的金属氧化物而产生,所以当向那里施加热冲击(thermalimpact)时,表面ITO层可能会破裂而不能发挥电极层的作用。尤其是当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高湿度的条件下进行的老化测试(例如当基底薄膜为PET时,使其在85°C和相对湿度为85%下保持120小时;85°C /85%RH/120小时测试)时,施加高热以及湿度,介于基底薄膜与ITO层之间的热膨胀或热冷缩可能会不同,因而,表面金属氧化层被机械性地损坏,经常不期望地导致破裂缺陷。并且,该电极层是高脆性的金属氧化物,当施加预定的力度以撰写文字时在表面金属氧化层上可能会产生破裂而造成所写文字无法被辨识,故该电极层是有缺陷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导电聚合物。由于导电聚合物是有机材料,能和是有机材料的基底薄膜高度地粘合,因而即使在热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老化测试之后,仍能防止在表面电极层上产生破裂。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一种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膜,即使在如上所述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高湿度的条件下进行老化时,该方法仍能防止由导电聚合物组成的电极层的表面电阻值大幅度地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即使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高相对湿度,例如聚酯薄膜处于85°C /85%RH)之的条件下进行老化约120小时后,电极层的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的变化仍小于10%。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所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从下述说明书中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当通常呈预定色彩的导电聚合物被薄薄地涂覆在基底薄膜的表面上时,透光率可能会增加,因而其可能作为透明电极膜来使用。例如,聚(3,4_ 二氧乙基噻吩)(PEDOT)是体积电导率为500?1,000s/cm的导电聚合物,且制备了含有该导电聚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然后将该组合物涂覆在透明基底薄膜如聚酯的表面上而形成透明电极膜。
然而,在所谓的85°C /85%RH/120小时测试之后,该测试包括在85°C以及相对湿度为85%下老化120小时,将此薄膜干燥一段预定时间后测量其表面电阻的变化,可知此薄膜的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为10%以上。老化温度85°C高于作为基底薄膜的聚酯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当此薄膜在该温度保持长时间时,作为基底薄膜的聚酯薄膜的尺寸可能会改变、或者低聚物等可能会从材料的内部转移至该材料的表面上,不期望地损坏表面电极层且以及也会改变电极层的表面电阻。
从随后将描述的本发明的测试结果中明显可见,当使触摸单元在85°C及85%RH下保持120小时后,经观察其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为10%以上,其中,所述触摸单元是通过将例如酯、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酰基(acryl)等等的粘合剂涂覆于基底薄膜的表面上达一微米厚以防止这种尺寸变形和低聚物转移(transfer of oligomers)而提供一种透明薄膜来制备的,该透明薄膜包括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也可以观察到在老化之后的这种变化会随着初始表面电阻值的下降而成比例地进一步增加。这被视为是由于在基底薄膜与电极层之间形成的热固性粘合剂层(所谓的底漆形成材料(primer formingmaterial))不能在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有效地防止尺寸变形与低聚物转移。
就聚酯薄膜而言,需要一种方法以及需要一种由该方法制备的含有PEDOT的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该方法即使在于温度高于聚酯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85°C以及85%RH的条件下老化120小时后,其仍能够使由PEDOT组成的电极层的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小于10%。
当透明电极膜是通过在透明基底如聚酯的表面上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来制备时,该透明电极膜的表面电阻约为每单位面积数百欧姆,就导电率或表面电阻而言,该透明电极膜适合用做触摸屏面板的透明电极膜。
然而,当该膜承受高温,尤其是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80°C的聚酯薄膜的情况下,老化温度为85°C)以及约85%相对湿度下进行老化约120小时,表面电阻可能会大幅度地增加,有时可能会增加到最大值约50%。这种变化被认为是相当大的,在相同条件下老化时,为能最终用于如智能型手机的电子装置中,表面电阻的变化最大应该低于10%。
本发明人认为表面电阻在老化之后会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极层材料(即PED0T)被改变,而是因为当作为基底材料的薄膜长时间下处于温度等于或高于此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基底材料的聚合物链可能会移动并因而重新配置,致使基底薄膜的尺寸改变,以及低分子量成如低聚物等可能会从基底材料的内部转移到其表面上而损坏表面电极层。此现象被称为白化现象(blooming-out phenomenon),其在几乎所有的聚合物中皆会自然发生。
本发明采用一种施加光固化型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防止在基底薄膜上发生低聚物的表面白化,并能在聚合物的两个表面上额外地形成网络结构,因而形成具有高密度结构的光涂层薄膜(photocoating film),同时能够防止此薄膜在温度等于或高于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移动,从而限制低聚物的转移。
一般而言,例如聚酯或聚丙烯酰基(polyacryl)的聚合物具有存在于凝聚的聚合物粒子之间而处于非固化状态的自由体积,且当施加热或湿度时,未参与聚合反应的低聚物会转移至此空间中。因此,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可使材料移动的温度下,低聚物可能不会以粒子为单位而是以分子为单位被转移。在该低聚物抵达另一侧表面的状况下,可能会产生极性差异或凝聚力而形成粒子。
具体地,为防止材料而非粒子的转移,需要一种更加紧密的网络结构。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用一种光固化树脂涂料,而该插入的涂层的厚度没有限定,因为只要厚度是在促使涂覆作业运作的范围下就可确保效果。考虑所引入的光固化涂层的结构的密度及耐久性,且相对于未引入固化的普通聚合物,该光固化涂层对于防止材料转移很有效。
另外,当光固化层是在基底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时,即使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高相对湿度的下仍可以有效地防止基底变形。因为引入光固化层,所以湿气很难渗透,且施加在基底两侧表面上的光固化层可保护基底不会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变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采用在基底薄膜的两侧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树脂层的方法,从而防止表面电极层因为例如低聚物等的成分从薄膜内部移转到其表面上而受损,且即使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材料的玻璃化转变下历经老化时,仍可使基底材料的尺寸变形降到最低。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一种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该透明电极膜包括:透明基底薄膜;在该透明基底薄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的光固化硬涂层(photocurable hard coating layer);以及在光固化硬涂层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层。可形成的透明导电性聚合物电极层的厚度为40-200nm。当将该透明导电性聚合物电极层的厚度减少到约40-200nm的范围时,所形成的透明电极膜的透明程度就可约达87-89%的透光率并具有每单位面积约200-400欧姆的低表面电阻。
如图1所示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基底薄膜(第一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固化度为85%以上的光固化树脂层(此后称为完全固化表面或完全固化层),该固化度为85%以上的光固化树脂层作为第二层,在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固化度为45?85%的光固化树脂层(此后称为半固化表面或半固化层),该固化度为45?85%的光固化树脂层作为第三层,以及在第三层的表面上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第四层)。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于聚酯薄膜的情况中为85°C)及高相对湿度(例如85%RH)下进行老化时,薄膜的的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仍小于10%,以及在光雾(haze)方面几乎也没有改变,因此通过在基底薄膜的表面上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来制备的透明电极膜是可靠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图1阐述了根据本发明制备的透明电极膜的配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其中,即使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基底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高相对湿度下进行老化时,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仍小于10%。
以下参照图1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膜。
第一层是透明电极膜的基底层10,以及该透明电极膜可以采用任意的透明聚合物。然而,优选采用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可以采用光固化层20和光固化层30,以及可以采用任意的普通的光固化树脂。一般而言,光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单体、低聚物,以及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官能基团的光固化树脂等等。
作为第三层的光固化型层30是半固化层,以及可以使用与作为第二层的光固化层20相同的组成来形成,且可以通过调整辐照光的剂量来控制固化度。
因此,使用半固化层或半固化方法的原因是:光固化树脂层是半固化的,可以利用在该光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残留的粘性。也就是说,该粘性在增强于其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进行固化,固化度达85%以上时,该粘性会消失,第三层的表面粘性可能会消失,导致不期望地降低于其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合。相反,如果固化度小于45%时,对于其上形成的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粘合可能会增加,但粘性可能会变得过大,因而当在卷绕成圈时,对应层可能会粘附在相对应的表面上,或半固化层太软,当在其上形成导电聚合物电极层时,不期望地造成操作问题。` 作为第三层的半固化层可能会随着其上形成的组件体系而变化。例如,当形成分散于溶剂中的有机导电材料时,可以使用含有普通有机溶剂型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光固化材料。然而,当形成分散于水溶剂中的电极层材料时,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可以与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光固化树脂混合使用。例如,当在第三层上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且分散于水溶剂中的导电聚合物电极层40时,第三层所用的光固化树脂可以和具有含氧基(oxidegroup)的光固化树脂,例如,具有亚甲氧基(methylene oxide group)的丙烯酸酯、具有亚乙氧基(ethylene oxide group)的丙烯酸酯、或具有其它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混合,以达成具有优良粘合的电极层。
因此,在混合具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时,该丙烯酸酯可以为含有烷基、烯丙基或苯基作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碳的结构的含氧丙烯酸酯化合物(oxide acrylate compound),且以10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树脂为基准,该含氧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量应该为5?80重量份。如果具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的量小于5重量份,则极性丙烯酸酯的量太少,会不期望地劣化介于半固化层与粘合层之间的粘合。相反地,如果极性丙烯酸酯的量为80重量份以上,则半固化层的涂覆性能可能会变得太差。
在图中,导电聚合物电极层40为透明电极层。可以使用透明且具高导电性的PEDOT作为导电聚合物来制备导电涂层组合物。下面将描述使用PEDOT来制备该导电涂层组合物。具体地,将预定量的溶剂与PEDOT水分散体、粘合剂、调平剂(leveling agent)以及溶剂混合。主要由导电聚合物组成的用以形成本发明的透明电极层的涂层材料可以包括除了PEDOT外能够形成透明电极层的任意导电聚合物。涂层组合物的组份或数量可以与使用普通导电聚合物来形成抗静电涂层相类似,且可以按照例如电极层的导电性或表面电阻的需求来决定。为了获得高导电性,可以增加PEDOT的量,而为了满足例如粘合性或涂覆性的其它条件,可以施加适合该条件的其它额外的表面活性剂或粘合剂的组份或量,如同形成抗静电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层一样。
将一种涂覆有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溶液组合物的电极层施加所制备的薄膜的第三层表面上并经干燥而形成电极层。可以使用导电聚合物采用用于在薄膜上形成涂层的各种常规方法包括溶液涂层或气相聚合来实施形成该电极层。
可以与本发明的PEDOT混合的粘合剂可以包括具有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酰基、酰胺、环氧、酯、二酰亚胺、醚等等官能团的有机粘合剂、或具有硅酸盐、钛酸盐官能团的无机粘合齐U,且其量可以取决于所期望的表面电阻值而适当设定。通常,若要降低表面电阻,则粘合剂的量应当少。
在决定透明电极膜的表面电阻与透光性方面,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厚度被看作是相当重要的。应尽可能薄地涂覆该导电聚合物电极层,且优选具有40?200nm的厚度。如果电极层的厚度小于40nm,则电极层太薄,将不期望地难以形成均匀的涂层且会使涂层性质能劣化。相反地,如果电极层涂层的厚度为200nm以上,则该电极层太厚,且表面电阻可能会有利地大幅降低但该薄膜的透光率变得太低。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有代表性的基底薄膜作为基底层10且没有限定,只要是能够用作触摸屏面板的基底薄膜使用的聚合物薄膜即可。例如,以使用含有选自酯、碳酸盐、酰胺、二酰亚胺、烯烃、砜、醚等中任意一种官能团的薄膜、含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官能团共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的薄膜、通过将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官能团的聚合物混合而获得的薄膜、或通过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薄膜堆叠而获得的层叠薄膜。
图1阐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膜,且可以进行修改。例如,可省略作为第二层的完全光固化涂层。当如此省略作为第二层的光固化涂层时,机械性能可能会恶化。此外,可以在图1中作为第二层的光固化涂层上形成抗静电涂层而不是电极层,因而形成导电聚合物涂层作为电极层中的第四层。
下面将通对比例和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上述所述内容。然而,本发明的范围没有被受限在该实施例中,或没有限定为该对比例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聚酯薄膜。
对比例I
将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一种涂层组合物涂覆在市售的厚度为188 μ m的聚酯薄膜的一个表面上,且干燥,因而形成涂层厚度具有为120nm的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然后,其被制备成触控单元。所制备的触控单元具有的X-轴终端电阻为290ohms,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96ohms。Y-轴终端电阻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制造触控单元时是在下板上进行UV辐照。并且,光雾值为1.2%。
在该对比例中使用的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电极层的涂层溶液的制备如下。具体地,将34g的聚噻吩(polythiophene)导电聚合物溶液、60g的乙醇、2g的乙二醇(ethyleneglycol)>2g的N-甲基_2_卩比咯卩定酮(pyrrolidinone)、1.5g的水溶性氨基甲酸乙酯(以100%固体含量为基准)、以及0.5克的硅类添加剂混合。
将该触控单元置于85°C /85%RH的恒温/恒湿处理室中进行120小时的老化、从该处理室中取出静置约8小时、并干燥,因而形成用以评价老化性能的组件。
如上所处理的该老化样品组件的X-轴终端电阻为435ohms、及Y-轴终端电阻为572ohms,且在上板与下板的情况中,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表面电阻值的变化分别约为50%与_4%,且所测量的光雾值约为4.0%。
对比例2
按照与对比例I相同的方式实施对比例2,所不同之处在于,在厚度为188μπι的聚酯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含有热固型树脂的中间层,然后使用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在其上形成电极层。因此,X-轴终端电阻为266ohms、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73ohms。该样品的光雾为1.18%。
用于形成该对比例的中间层的热固型组合物是通过将10克的氨基甲酸乙酯粘合剂、
0.3克的固化剂、以及2g的二氧化锆(直径为50nm、异丙醇10%分散)与30g异丙醇溶剂混合来制备,然后涂覆在聚酯薄膜的表面上、干燥并固化成干燥厚度为5 μ m。
上述所制备的触控单元在85°C /85%RH的条件下老化120小时,之后判定终端电阻的变化,例如,X-轴终端电阻的变化约为15%、以及Y-轴终端电阻的变化约为-3.4%。具体地,在该样品中,老化后的光雾值会大幅增加至约7%。
对比例3
按照与对比例I相同的方式实施该对比例,所不同之处在于,在厚度为188μπι的聚酯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树脂层,然后在没有形成光固化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直接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因此,该样本的X-轴终端电阻为275ohms,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60ohms。
进行相同的老化测试,在上板和下板中,终端电阻的变化分别为40%与-10%。测得的光雾值为3.92%。
实施例1
在厚度为188 μ m的聚酯薄膜的表面上形成完全固化层,且在该聚酯薄膜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相同的树脂以及调整辐照光的剂量以获得60%的固化度,因而形成半固化层。
上述所述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是通过将10克的三官能的丙烯酸酯单体、10克的三官能的脂肪族丙烯酸酯低聚物、10克的六官能的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低聚物、2克的265nm引发剂(initiator)、以及68克的乙酸乙酯混合来制备。将该光固化组合物干燥成涂层厚度为5 μ m。当形成完全固化层时,辐照的UV光的剂量为600mJ/cm2。
从而将形成的半固化层的表面涂覆有对比例I的PEDOT组合物,然后干燥以形成电极层,且按照与对比例I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其它程序。
如上所述制备的触控单元的X-轴终端电阻为275ohm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70ohms。
按照ASTM D3359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合为5B,其评定为优良。在老化测试后,在上板和下板中,终端电阻的变化分别为8.5%与-5%。测得该样本的光雾值为 1.95%ο
实施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实施例2,所不同之处在于,将该半固化层的固化度调整成为75%。
如上所述制备的触控单元的X-轴终端电阻为265ohms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87ohms。按照ASTM D3359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合为5B,其评定为优良。在老化测试后,在上板和下板中,终端电阻的变化分别为6.7%与-6.5%。测得该样本的光雾值为1.96%。
对比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对比例4,所不同之处在于,将该半固化层的固化度调整成为35%。
当使用上述所形成的透明电极膜在半固化层的上面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时,该半固化层太软而难以形成电极层。
对比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对比例4,所不同之处在于,将该半固化层的固化度调整成为90%。
在使用上述所述的薄膜制备触控单元的过程中,当在半固化层的表面上形成由PEDOT组成的电极层时,其可湿性(wettability)差且按照ASTM D3359测量的粘合力为1B,观测到电极层被大部分剥除。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实施例3,所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用于半固化层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以实施例1中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混合35重量份的具有环氧乙烷的丙烯酸酯树脂。该样品的X-轴终端电阻为254ohms以及Y-轴终端电阻为553ohms。
按照ASTM D3359测量如上所述制备的触控模块的电极层的粘合为5B,从其可评定在半固化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电极层的粘合为非常优良。
在老化测试之后,在上板和下板中,终端电阻的变化分别为5.7%与-3%。测得该样本的光雾值为2.1%。
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实施例4,所不同之处在于,将该半固化层的固化度调整成为80%。该样品的X-轴终端电阻为264ohms以及且Y-轴终端电阻为554ohms。
按照ASTM D3359测量如上所述形成的透明电极膜的电极层的粘合为5B,其评定为非常优良。
在老化测试之后,在上板和下板中,终端电阻的变化分别为7%与-3.4%。测得该样本的光雾值为1.87%。
由对比例和实施例中明显可知,在PET薄膜未经表面处理或用热固型树脂处理基板薄膜的表面的情况下,即使在85°C /85%RH的条件下进行老化达120小时,形成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透明电极层会导致触控单元的终端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达10%以上。尤其是老化之后的光雾值变化相当大。
然而,当在透明基底薄膜如聚酯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完全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层、在其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半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层,以及在半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形成且含有PEDOT作为有效成分的电极层时,在85°C /85%RH条件下老化达120小时后,表面电阻相对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小于10%,且在老化之后,光雾值变化不大,因而获得可靠的透明电极膜。
尽管为了阐述的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知道各种修改、增添和替换是可能的,没有背离随附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电极层的透明电极膜,该透明电极膜包括: 透明基底薄膜; 在该透明基底薄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的光固化硬涂层;以及 在该光固化硬涂层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光固化硬涂层在其上形成有所述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位置具有的固化度为45?85%。
3.根据权利I或2要求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光固化硬涂层在其上没有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层的位置具有的固化度为8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电极层中的导电聚合物为聚(3,4- 二氧乙基噻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光固化硬涂层为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树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光固化树脂层是通过以10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树脂的总量为基准,将5-80重量份的含氧丙烯酸酯化合物混合来形成的,该含氧丙烯酸酯化合物含有烷基、烯丙基或苯基作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碳的结构。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443749SQ201280013599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徐光锡, 金钟银, 金太永 申请人:徐光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