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209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由于电容式触控屏具有定位精确灵敏、触摸手感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触控屏按触控方式可以分为互容式触控屏和自容式触控屏,由于互容式触控屏可以实现多点触控,因而成为目前触控屏市场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中,单玻璃全贴合技术(One Glass Solution,简称OGS)是指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材料的触控电极和ITO材料或金属材料的搭桥,保护玻璃同时起到保护功能和触控功能的双重作用。

现有的OGS触控屏中触控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直接相连的第一触控子电极101,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第二触控子电极201通过搭桥30连接。这就导致在制作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0和第二触控电极20的过程中至少需要三次构图工艺,因而使得构图工艺的次数较多,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此外,采用搭桥30连接第二触控子电极201,容易出现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过程中桥点处击穿的可能性,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减少构图工艺次数,同时可避免ESD实验中桥点击穿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盖板,包括透明衬底,设置在所述透明衬底上的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和所述驱动电极层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交叉设置;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均呈网格结构。

优选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均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的方阻小于等于0.3Ω/cm2

优选的,所述盖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层和所述驱动电极层中远离所述透明衬底的一者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绝缘层的材料相同。

基于上述,可选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网格的形状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出光侧的上述第一方面的盖板。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透明衬底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网格结构;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透明衬底上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呈网格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互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透明衬底上形成保护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将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设置在透明衬底上,可无需对起隔离作用的绝缘层进行刻蚀,只需形成一层绝缘层即可,因而最多只需两次构图工艺即可完成对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的制造,相对现有技术可减少构图工艺次数,工艺过程简单,良率高。在此基础上,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均呈网格结构且直接形成在透明衬底上,因此可以提高盖板的透过率,可使透过率达到90%以上。此外,相对现有技术由于无需搭桥桥点,因此可避免ESD过程中桥点击穿现象,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1-A2-A3-A4-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一;

图5为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电极中网格的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盖板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盖板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盖板的流程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0-第一触控电极;101-第一触控子电极;20-第二触控电极;201-第二触控子电极;30-搭桥;40-盖板;41-透明衬底;42-感应电极;421-金属线;43-驱动电极;44-绝缘层;45-保护层;50-显示面板;60-OC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40,如图2-4所示,包括透明衬底41,设置在透明衬底41上的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之间通过绝缘层44隔离。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42,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43,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交叉设置。

其中,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均呈网格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的材料进行限定,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也可以是金属材料。

第二,对于绝缘层44的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例如SiO2(二氧化硅)、SixNy、SiOxNy(氮氧化硅)等无机透明材料,也可以是有机材料例如作为OC(over coating,涂覆保护)层的有机材料等高透过率有机材料。

第三,感应电极42呈网格结构,即为:每个感应电极42均包括多条线,这些线交叉形成多个网格。

同理,每个驱动电极43也包括多条线,这些线交叉形成多个网格。

第四,透明衬底41例如可以为玻璃衬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40,通过将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设置在透明衬底41上,可无需对起隔离作用的绝缘层44进行刻蚀,只需形成一层绝缘层44即可,因而最多只需两次构图工艺即可完成对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的制造,相对现有技术可减少构图工艺次数,工艺过程简单,良率高。在此基础上,由于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均呈网格结构且直接形成在透明衬底41上,因此可以提高盖板40的透过率,可使透过率达到90%以上。此外,相对现有技术由于无需搭桥桥点,因此可避免ESD过程中桥点击穿现象,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优选的,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均为金属材料。

其中,金属材料可以为金属单质或合金等。

由于金属材料的方阻较低,即使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40应用在大尺寸或超大尺寸触控显示屏上,也能被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驱动,而且可达到较好的触控效果,支持多点触控。此外,可通过选择常规的金属材料而大幅节省材料制程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的方阻小于等于0.3Ω/cm2

示例的,所述金属材料可以为Ag(银)、Cu(铜)、Al(铝)、或AlNb(铝铌合金)合金等。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导电性特别好的金属材料来制作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可达到极好的触控效果,且最高可支持无数点触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的方阻小于等于0.1Ω/cm2

基于上述,如图5所示,所述盖板40还包括保护层45,该保护层45设置在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中远离透明衬底41的一者的上方。

具体的,参考图5所示,可以先在透明衬底41上制作形成感应电极42,之后制作形成驱动电极43,然后在驱动电极43上方形成保护层45。

或者,可以先在透明衬底41上制作形成驱动电极43,之后制作形成感应电极42,然后在感应电极42上方形成保护层45。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最远离透明衬底41的感应电极层或驱动电极层上方设置保护层45,可避免当位于最外侧的感应电极层或驱动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被氧化、腐蚀而导致触控性能降低。

进一步优选的,保护层45和绝缘层44的材料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保护层45和绝缘层44的材料设置为相同,可节省材料成本,工艺更简单。

基于上述,网格结构中网格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

即,如图2所示,以一个感应电极42为例,其中所有线(例如可以是金属线421)交叉形成多个网格,对于任一个网格,其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

其中,参考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网格的形状可以为菱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参考图6中的虚线框所示,网格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

此外,网格的形状还可以是六边形等其他规则的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应用到任一种尺寸的显示装置的盖板40,在制作形成网格结构的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之前,首先需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光学模拟,以使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的网格的参数与显示面板相匹配,例如对于菱形网格,要模拟出合适的菱形边长及菱形夹角,从而避免不匹配时,盖板40贴合在显示面板后易出现干涉条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设置在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所述盖板40。

所述显示装置具体可以是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触控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50,盖板40设置在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5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此处,显示面板50和盖板40可通过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胶)60连接。

当显示面板5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其包括阵列基板、对盒基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的像素电极;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对盒基板可以包括黑矩阵和彩膜。此处,彩膜可以设置在对盒基板上,也可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上,也可设置在对盒基板上。

当显示面板50为OLED显示面板时,其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基板。其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TFT,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的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如图8(a)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透明衬底41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网格结构。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一电极例如可以为感应电极42,此时第一电极层即为感应电极层。

此处,构图工艺并不限于采用掩模板进行构图的方式,也可包括采用打印、印刷等其他构图方式。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可以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工艺都可以称为构图工艺。

S11、参考图3-图4所示,在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的透明衬底41上形成绝缘层44。

此处,可通过沉积或涂覆工艺,直接成膜形成绝缘层44,无需进行构图。

S12、在绝缘层44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呈网格结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交叉。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二电极例如可以为驱动电极43,此时第二电极层即为驱动电极层。

此处,构图工艺并不限于采用掩模板进行构图的方式,也可包括采用打印、印刷等其他构图方式。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可以形成第二电极层的工艺都可以称为构图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S10之前,需根据盖板40所应用的显示装置的不同尺寸,首先需要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光学模拟,以使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的网格的参数与显示面板50相匹配,例如对于菱形网格,要模拟出合适的菱形边长及菱形夹角,从而避免不匹配时,盖板40贴合在显示面板50后易出现干涉条纹的问题。

此外,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也可以是金属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通过两次构图工艺将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形成在透明衬底41上,可无需对起隔离作用的绝缘层44进行刻蚀,只需形成一层绝缘层44即可,因而相对现有技术可减少构图工艺次数,工艺过程简单,良率高。在此基础上,由于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均呈网格结构且直接形成在透明衬底41上,因此可以提高盖板40的透过率,可使透过率达到90%以上。此外,相对现有技术由于无需搭桥桥点,因此可避免ESD过程中桥点击穿现象,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下面提供两个具体实施例以详细描述盖板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如图8(b)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透明衬底41上形成第一导电薄膜。

其中,可采用沉积、涂覆、溅射等多种方式形成第一导电薄膜。

S102、在第一导电薄膜上形成光刻胶。

其中,可采用沉积、涂覆等方式形成光刻胶。

S103、将掩模板置于所述光刻胶的上方,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使保留的光刻胶与待形成第一电极层的第一电极对应。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一电极例如可以为感应电极42,此时第一电极层即为感应电极层。

S104、对未被光刻胶覆盖的第一导电薄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并去除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方的光刻胶。

此处,可采用干法或湿法刻蚀工艺对第一导电薄膜进行刻蚀。

S105、参考图3-图4所示,在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的透明衬底41上涂覆绝缘薄膜,形成绝缘层44。

S106、在绝缘层44上形成第二导电薄膜。

其中,可采用沉积、涂覆、溅射等多种方式形成第二导电薄膜。

S107、在第二导电薄膜上形成光刻胶。

其中,可采用沉积、涂覆等方式形成光刻胶。

S108、将掩模板置于所述光刻胶的上方,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使保留的光刻胶与待形成第二电极层的第二电极对应。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二电极例如可以为驱动电极43,此时第二电极层即为驱动电极层。

S109、对未被光刻胶覆盖的第二导电薄膜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并去除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方的光刻胶。

此处,可采用干法或湿法刻蚀工艺对第二导电薄膜进行刻蚀。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成膜、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剥离的传统构图工艺,可使形成的感应电极42和驱动电极43的网格匹配精度较好。

实施例二,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如图8(c)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透明衬底41上通过印刷工艺或打印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呈网格结构。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一电极例如可以为感应电极42,此时第一电极层即为感应电极层。

S202、参考图3-图4所示,在形成有第一电极层的透明衬底上涂覆绝缘薄膜,形成绝缘层44。

S203、在绝缘层44上通过印刷工艺或打印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呈网格结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交叉。

其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二电极例如可以为驱动电极43,此时第二电极层即为驱动电极层。

基于上述,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有第二电极层的透明衬底41上形成保护层45。

其中,参考图5所示,以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为例,即保护层45形成在驱动电极43上方进行示意。

此处,可通过沉积或涂覆工艺,直接成膜形成保护层45,无需进行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最远离透明衬底41的感应电极层或驱动电极层上方形成保护层45,可避免当位于最外侧的感应电极层或驱动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被氧化、腐蚀而导致触控性能的降低。

进一步优选的,保护层45和绝缘层44的材料相同。

基于上述,网格结构中的网格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

其中,参考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网格的形状可以为菱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参考图6中的虚线框所示,网格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

此外,网格的形状还可以是六边形等其他规则的多边形,或无规则多边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