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791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oled面板制程领域,尤其涉及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成为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柔性的优势在于可弯折特性。但是整个显示面板,除了显示屏,还需要触控屏,保护屏。如果使用传统的贴合方式,将会使柔性显示的弯折特性难以实现。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供了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克服了现有柔性产品无法弯折的问题,可以降低柔性显示器件的厚度,并且将触控功能整合进柔性显示器件,提高柔性显示器件的附加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器件,包括:

一第一柔性基板;

一有机发光器件层,形成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所述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

一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阴极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所述阴极分别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子像素;

一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以及

一第二柔性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阴极和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互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织,所述阴极被分割形成网格阵列,所述子像素位于每个所述网格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网格中相邻两行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所述网格中相邻两列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交织,所述阴极被分割形成网格阵列,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网格中的奇数行奇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偶数列的网格。

优选地,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交织,所述阴极被分割形成网格阵列,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网格中的奇数行偶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奇数列的网格。

优选地,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还包括一薄膜封装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一偏光片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柔性基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第一柔性基板;

步骤s102:形成一有机发光器件层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所述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

步骤s103:形成一第一导电层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阴极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所述阴极分别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子像素;

步骤s105:形成一第二导电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以及

步骤s107:形成一第二柔性基板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3与所述步骤s105之间还包括:

步骤s104:形成一薄膜封装层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5与所述步骤s107之间还包括:

步骤s106:形成一偏光片层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柔性基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阴极和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互间隔排列。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降低柔性显示器件的厚度,并且将触控功能整合进柔性显示器件,提高柔性显示器件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柔性显示器件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柔性显示器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柔性基板

2有机发光器件层

21红色像素

22蓝色像素

23绿色像素

3第一导电层

31触控驱动电极

32阴极

33阴极

4薄膜封装层

5第二导电层

51触控感应电极

6偏光片层

7第二柔性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柔性显示器件的剖面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种柔性显示器件,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有机发光器件层2、第一导电层3、薄膜封装层4、第二导电层5、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其中,有机发光器件层2形成于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层2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第一导电层3形成于有机发光器件层2远离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第一导电层3包括多条阴极32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31,阴极32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子像素(红色像素21、蓝色像素22和绿色像素23)。本实施例中,阴极32和触控驱动电极31相互间隔排列,但不以此为限。薄膜封装层4形成于第一导电层3远离有机发光器件层2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形成于薄膜封装层4远离第一导电层3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1。触控驱动电极31与触控感应电极51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层5是透明导电层。偏光片层6形成于第二导电层5远离薄膜封装层4的一侧。第二柔性基板7形成于偏光片层6远离第二导电层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像素点所属的子像素仅用于表示该像素点所对应的图像。其中,阴极32与触控感应电极51交织,阴极32被触控感应电极51分割形成网格阵列,子像素位于每个网格的范围内。网格中相邻两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化例中,网格中相邻两列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本发明中的第一柔性基板1、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均是由可挠性材料制成,使得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在具备触控功能的同时,柔性显示器件整体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性。

本发明的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向触控驱动电极31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当外界手指触摸时,触控感应电极51和触控驱动电极31的每一交叉处电容会发生变化,并通过触控感应电极走线接收触控感应电极51上这种电容变化的信号,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种柔性显示器件,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有机发光器件层2、第一导电层3、薄膜封装层4、第二导电层5、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其中,有机发光器件层2形成于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层2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第一导电层3形成于有机发光器件层2远离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第一导电层3包括多条阴极32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31,阴极32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子像素(红色像素21、蓝色像素22和绿色像素23)。本实施例中,阴极32和触控驱动电极31相互间隔排列,但不以此为限。薄膜封装层4形成于第一导电层3远离有机发光器件层2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形成于薄膜封装层4远离第一导电层3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1。触控驱动电极31与触控感应电极51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层5是透明导电层。偏光片层6形成于第二导电层5远离薄膜封装层4的一侧。第二柔性基板7形成于偏光片层6远离第二导电层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像素点所属的子像素可以通过与其他像素点共用像素来实现高分辨率和节能功效。其中,阴极32与触控感应电极51交织,阴极32被触控感应电极51分割形成网格阵列,子像素位于网格中的奇数行奇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偶数列的网格,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化例中,子像素位于网格中的奇数行偶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奇数列的网格。

本发明中的第一柔性基板1、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均是由可挠性材料制成,使得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在具备触控功能的同时,柔性显示器件整体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性。

本发明的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向触控驱动电极31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当外界手指触摸时,触控感应电极51和触控驱动电极31的每一交叉处电容会发生变化,并通过触控感应电极走线接收触控感应电极51上这种电容变化的信号,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柔性显示器件的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如图4和5所示,本发明的第三种柔性显示器件,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有机发光器件层2、第一导电层3、薄膜封装层4、第二导电层5、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其中,有机发光器件层2形成于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层2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第一导电层3形成于有机发光器件层2远离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阴极33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子像素(红色像素21、蓝色像素22和绿色像素23)。薄膜封装层4形成于第一导电层3远离有机发光器件层2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形成于薄膜封装层4远离第一导电层3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1。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与触控感应电极51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层5是透明导电层。偏光片层6形成于第二导电层5远离薄膜封装层4的一侧。第二柔性基板7形成于偏光片层6远离第二导电层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像素点所属的子像素仅用于表示该像素点所对应的图像。其中,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与触控感应电极51交织,阴极33被触控感应电极51分割形成网格阵列,子像素位于每个网格的范围内。网格中相邻两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化例中,网格中相邻两列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本发明中的第一柔性基板1、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均是由可挠性材料制成,使得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在具备触控功能的同时,柔性显示器件整体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性。

处于显示阶段时,本发明中的阴极33被配置为公共电极,向对应的像素提供工作电压。处于触控阶段时,本发明的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向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当外界手指触摸时,触控感应电极51和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的每一交叉处电容会发生变化,并通过触控感应电极走线接收触控感应电极51上这种电容变化的信号,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柔性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四种柔性显示器件,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有机发光器件层2、第一导电层3、薄膜封装层4、第二导电层5、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其中,有机发光器件层2形成于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层2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第一导电层3形成于有机发光器件层2远离第一柔性基板1的一侧。阴极33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子像素(红色像素21、蓝色像素22和绿色像素23)。薄膜封装层4形成于第一导电层3远离有机发光器件层2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形成于薄膜封装层4远离第一导电层3的一侧,第二导电层5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1。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与触控感应电极51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导电层5是透明导电层。偏光片层6形成于第二导电层5远离薄膜封装层4的一侧。第二柔性基板7形成于偏光片层6远离第二导电层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像素点所属的子像素可以通过与其他像素点共用像素来实现高分辨率和节能功效。其中,阴极33与触控感应电极51交织,阴极33被触控感应电极51分割形成网格阵列,子像素位于网格中的奇数行奇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偶数列的网格,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化例中,子像素位于网格中的奇数行偶数列的网格或偶数行奇数列的网格。

本发明中的第一柔性基板1、偏光片层6以及第二柔性基板7均是由可挠性材料制成,使得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在具备触控功能的同时,柔性显示器件整体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性。

处于显示阶段时,本发明中的阴极33被配置为公共电极,向对应的像素提供工作电压。处于触控阶段时,本发明的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向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当外界手指触摸时,触控感应电极51和被配置为触控电极的阴极33的每一交叉处电容会发生变化,并通过触控感应电极走线接收触控感应电极51上这种电容变化的信号,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图7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第一柔性基板。

步骤s102:形成一有机发光器件层于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包括多个子像素。

步骤s103:形成一第一导电层于有机发光器件层远离第一柔性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层包括多条阴极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阴极分别连接到对应的子像素。阴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相互间隔排列,但不以此为限。

步骤s104:形成一薄膜封装层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

步骤s105:形成一第二导电层于第一导电层远离有机发光器件层的一侧,第二导电层至少被图案化为多条触控感应电极。

步骤s106:形成一偏光片层于第二导电层与第二柔性基板之间。以及

步骤s107:形成一第二柔性基板于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降低柔性显示器件的厚度,并且将触控功能整合进柔性显示器件,提高柔性显示器件的附加值。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