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4543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购物以及娱乐方式,这些移动设备的价值不仅仅包括购买它们所付的金额,还包括它们存储的用户数据。

当移动设备因遗失或被盗而被他人操作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很可能被泄露、该移动设备中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很可能被他人使用,甚至很可能导致用户的亲朋好友遭受到电信诈骗,可见如果不加以防范,最终遭受的损失将难以估计。尽管目前的移动设备带有定位跟踪功能和防盗模式,但是定位跟踪功能很容易被移动设备的使用者关闭,防盗模式启动又会引起移动设备使用者的警觉,因此大多数移动设备丢失后被找回的概率非常小,用户只能通过报案、修改账号密码等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导致在移动设备被非法使用时无法获取使用者信息并有效地保护移动设备内部数据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对所述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使用者是否为所述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当确定所述使用者不是所述授权用户时,获取所述使用者操作所述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指纹和所述操作信息上传发送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使用者是否为所述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以及

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使用者不是所述授权用户时,获取所述使用者操作所述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所述指纹和所述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本发明采集当前使用者的指纹,并通过指纹识别来确定该使用者是否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当确定该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将该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从而在使用者未察觉的情况下获取该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有效帮助用户在远程终端获取移动设备被他人使用的证据,当移动设备被盗或被遗失时,可用于确定使用者的身份,帮助用户追回移动设备,进而有效地防止用户移动设备中数据进一步被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本发明适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平板电脑等支持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设备,当检测到移动设备被使用时(例如检测到触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打开该移动设备的指纹采集功能,以采集当前使用者的指纹,指纹采集功能可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实现。

优选地,指纹传感器可采用压感式或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等技术较为成熟的指纹传感器,从而更为精确地采集到使用者的指纹,具体地,当采用超声波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时,移动设备的整个屏幕都作为指纹采集区域,可使得指纹采集更为隐蔽,不被使用者察觉。

在步骤s102中,对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使用者是否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设备上预先存储授权用户的指纹,当采集到使用者的指纹时,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与授权用户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可认为使用者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否则使用者不是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步骤s103中,当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获取使用者操作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使用者触发的指令或/和输入的内容,得到该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最后将这些操作信息和指纹一起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具体地,操作信息可包括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其中,操作内容可包括该操作具体的执行内容、该操作对应的安全级别等,安全级别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也可由系统设定。具体地,远程终端可为远程的服务器端或其它移动终端等。

优选地,当使用者对移动设备的操作所对应的安全级别超过预设安全级别时,可拒绝对使用者的操作进行响应,例如,可以为删除/关闭应用程序(app)的操作设置对应的安全级别,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删除/关闭该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而当非授权用户或非法用户执行该操作时,拒绝对使用者的操作进行响应,从而保护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安全并减少用户的损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当通过指纹识别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将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从而在使用者未察觉时获取该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帮助用户在远程终端掌握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以便用户及时掌握证据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减少自己的损失。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本发明适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平板电脑等支持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设备,当检测到移动设备被使用时(例如检测到触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打开该移动设备的指纹采集功能,以采集当前使用者的指纹,指纹采集功能可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实现。

在步骤s202中,对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使用者是否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设备上预先存储授权用户的指纹,当采集到使用者的指纹时,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与授权用户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可认为使用者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否则使用者不是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步骤s203中,当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获取使用者操作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使用者触发的指令或/和输入的内容,得到该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最后将这些操作信息和指纹一起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具体地,操作信息可包括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其中,操作内容可包括该操作具体的执行内容、该操作对应的安全级别等,安全级别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也可由系统设定。具体地,远程终端可为远程的服务器段或者其它移动终端。

在步骤s204中,当接收到远程终端的防盗控制指令时,执行防盗控制指令对应的防盗控制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发现移动设备遗失或被盗时,或者当用户在远程终端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指纹和操作信息时,用户可在远程终端通过发送防盗控制指令控制该移动设备,以保护移动设备内部的数据安全,当移动设备接收到该防盗控制指令时,执行该防盗控制指令对应的防盗控制操作,其中,防盗控制指令可包括数据删除指令、数据加密指令等。作为示例地,当防盗控制指令为数据删除指令时,移动设备可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备份至云端,当备份成功后,再将移动设备中的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彻底删除,当控制指令为数据加密指令时,可将移动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可由用户在远程终端指定需要加密的数据。

优选地,当获取到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时开始计时,当检测到授权用户对移动设备进行操作或者接收到防盗控制指令时停止计时,计时的时间长度为授权用户未对移动设备进行操作的持续时间,当该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间隔、且未接收到防盗控制指令时,进入预设的防盗模式。具体地,防盗模式开启后,移动设备自动执行对应的保护操作。作为示例地,例如,可锁定移动设备上所有的应用程序,使之无法被操作。又如,可对移动设备内的所有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安全。这样,当用户不方便或者无法使用远程终端对移动设备进行防盗控制时,移动设备可进行自动防盗,有效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设备通过指纹识别确认当前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不仅将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发送给远程终端,还接收远程终端的防盗控制指令并执行该指令对应的操作,从而帮助用户掌握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通过执行用户的远程控制指令有效地保护移动设备的数据安全,减少用户遭受的损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指纹采集模块31,用于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移动设备被使用时(例如检测到触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打开该移动设备的指纹采集功能,以采集当前使用者的指纹,指纹采集功能可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实现。

指纹识别模块32,用于对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使用者是否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设备上预先存储授权用户的指纹,当采集到使用者的指纹时,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与授权用户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可认为使用者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否则使用者不是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信息上传模块33,用于当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获取使用者操作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使用者触发的指令或/和输入的内容,得到该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最后将这些操作信息和指纹一起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具体地,操作信息可包括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其中,操作内容可包括该操作具体的执行内容、该操作对应的安全级别等,安全级别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也可由系统设定。具体地,远程终端可为远程的服务器端或其它移动终端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当通过指纹识别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将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从而在使用者未察觉时获取该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帮助用户在远程终端掌握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以便用户及时掌握证据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减少自己的损失。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41,用于通过指纹采集功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指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移动设备被使用时(例如检测到触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打开该移动设备的指纹采集功能,以采集当前使用者的指纹,指纹采集功能可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实现。

指纹识别模块42,用于对指纹进行识别,以确定使用者是否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移动设备上预先存储授权用户的指纹,当采集到使用者的指纹时,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与授权用户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可认为使用者为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否则使用者不是移动设备的授权用户。

信息上传模块43,用于当确定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获取使用者操作移动设备的操作信息,并将指纹和操作信息上传至预设的远程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使用者触发的指令或/和输入的内容,得到该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最后将这些操作信息和指纹一起上传到预设的远程终端。具体地,操作信息可包括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其中,操作内容可包括该操作具体的执行内容、该操作对应的安全级别等,安全级别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也可由系统设定。具体地,远程终端可为远程的服务器段或者其它移动终端。

防盗控制模块44,用于当接收到远程终端的防盗控制指令时,执行防盗控制指令对应的防盗控制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发现移动设备遗失或被盗时,或者当用户在远程终端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指纹和操作信息时,用户可在远程终端通过发送防盗控制指令控制该移动设备,以保护移动设备内部的数据安全,当移动设备接收到该防盗控制指令时,执行该防盗控制指令对应的的防盗控制操作,其中,防盗控制指令可包括数据删除指令、数据加密指令等。作为示例地,当防盗控制指令为数据删除指令时,移动设备可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备份至云端,当备份成功后,再将移动设备中的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彻底删除,当控制指令为数据加密指令时,可将移动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可由用户在远程终端指定需要加密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设备通过指纹识别确认当前使用者不是授权用户时,不仅将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发送给远程终端,还接收远程终端的防盗控制指令并执行该指令对应的操作,从而帮助用户掌握使用者的指纹和操作信息,通过执行用户的远程控制指令有效地保护移动设备的数据安全,减少用户遭受的损失。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防盗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