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06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以及具有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模组通过采集指纹图像,经特定的指纹算法从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中提取指纹特征,并将指纹特征与预先配置的指纹模板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的相似度超过预定值,则指纹比对通过,系统验证用户的身份为合法。目前指纹识别模组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手持移动终端、银行系统、门禁系统等。

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模组中指纹识别芯片的封装不够可靠,导致在进行冲击或振动试验时,指纹识别芯片容易脱落,影响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以及具有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能够防止指纹识别芯片从指纹识别模组中脱落。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基板、指纹识别芯片、盖板及边框;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上设有凹槽;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上;所述边框固设在所述基板上且将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及所述盖板收容在内,所述边框上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卡合。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包括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连接的外侧面,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外侧面并环绕所述外侧面一周,或者围绕部分所述外侧面;所述边框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所述凸台设于所述内侧面。

其中,所述凹槽贯通所述顶面,所述凹槽包括相连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顶面相连,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侧面相连;所述凸台包括相连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相抵持,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卡持。

其中,所述凹槽仅由所述外侧面向所述芯片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凸台插接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均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凹槽间隔分布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的外侧面,至少两个所述凸台间隔分布在所述边框的内侧面,至少两个所述凸台与至少两个所述凹槽一对一卡合。

其中,所述基板包括补强板及固设于所述补强板之上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边框通过粘胶固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或者焊接在所述补强板上。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基板、指纹识别芯片、盖板及边框;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上设有凹槽;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上;所述边框固设在所述基板上且将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及所述盖板收容在内,所述边框上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卡合。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包括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连接的外侧面,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外侧面并环绕所述外侧面一周,或者围绕部分所述外侧面;所述边框包括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相对,所述凸台设于所述内侧面。

其中,所述凹槽贯通所述顶面,所述凹槽包括相连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顶面相连,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侧面相连;所述凸台包括相连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相抵持,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相抵持,以使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卡持。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通过将边框固定在基板上,并在边框上设置凸台,在指纹识别芯片的对应位置设置凹槽,使用凸台与凹槽相卡合的结构将指纹识别芯片卡住,在进行冲击或振动试验时,使得指纹识别芯片无法从边框中脱落出去,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与良率。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10包括基板、指纹识别芯片13、盖板14及边框12。其中,基板包括补强板11和柔性电路板15,柔性电路板15固设在补强板11之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不限于为由补强板11和柔性电路板15构成,而是可以直接为一个硬质的电路板。

指纹识别芯片13设在柔性电路板15上并与柔性电路板15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芯片13与柔性电路板15的连接方式,可选择粘接方式,例如在柔性电路板15上涂覆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为ACF)将指纹识别芯片13粘贴;还可以选择焊接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基板为硬质电路板时,指纹识别芯片13也可以以上述方式设置在硬质电路板上。

盖板14盖在指纹识别芯片13之上,起到防护指纹识别芯片13的作用。

边框12通过焊接方式固设在补强板11上,边框12呈环状围绕在指纹识别芯片13与盖板14的外周,将纹识别芯片13与盖板14收纳于其中,以起到防护指纹识别芯片13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激光电焊工艺将边框12焊接在补强板11上。焊接固定的方式工艺成熟,固定效果良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基板为硬质电路板时,边框12也可以使用焊接方式固定在硬质电路板上。

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芯片13上还设有凹槽,边框12上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卡合。由此,通过凸台与凹槽的配合,边框12能够将指纹识别芯片13卡住,避免指纹识别芯片13从边框12中脱落。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芯片13包括顶面132和外侧面134,顶面132即为与盖板14相对的面,外侧面134为与边框12相对的面。边框12包括内侧面121,内侧面121与外侧面134相对。所述凸台设在内侧面121上。所述凹槽设在外侧面134上并环绕外侧面134一周;或者,所述凹槽仅围绕部分外侧面134分布。在后一种方式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均可以为一 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当所述凹槽为两个以上时,各个所述凹槽间隔分布在外侧面134上。相应的,所述凸台也为两个以上,各个所述凸台间隔分布在内侧面121上,且全部所述凸台与全部所述凹槽一对一卡合。当然,也可以是若干个凸台与一个凹槽卡合。灵活设置凸台与凹槽的数量,能够满足不同的产品结构设计、机械可靠性测试及产品电性能等需求。

另外,所述凹槽开设在外侧面134上包括两种情况:所述凹槽仅由外侧面134向指纹识别芯片13内部凹陷形成,此时所述凹槽并未贯通顶面132。对应的,所述凸台插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台被所述凹槽的表面包围;所述凹槽也可以贯通顶面132设置,具体如下文描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指纹识别芯片13与边框12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能够满足不同的产品结构设计、机械可靠性测试及产品电性能等需求。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开设在外侧面134上且贯通顶面132。所述凹槽包括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3,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3相连,并且第一面131同时与顶面132相连,第二面133同时与外侧面134相连。即所述凹槽是从顶面132和外侧面134往指纹识别芯片13内部的方向切除材料而形成的结构特征。对应的,所述凸台包括第三面122和第四面123,第三面122和第四面123相连。当所述凸台卡持在在所述凹槽中时,第三面122与第二面133相抵持,第四面123与第一面131相抵持。此种方式中,所述凹槽便于加工,且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装配也较为容易。

本实施例中,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3呈夹角相连。例如,第一面131垂直于第二面133;或者,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3间为钝角。对应的,第三面122和第四面123间具有与所述夹角匹配的角度。例如,第三面122也垂直于第四面123;或者第三面122与第四面123间也形成钝角。由此,本第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将边框12焊接在补强板11上,并在边框12上设置凸台,在指纹识别芯片13的对应位置设置凹槽,使用凸台与凹槽相卡合的结构将指纹识别芯片13卡住,在进行冲击或振动试验时,使得指纹识别芯片13无法从边框12中脱落出去,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与良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指纹识别模组20的边框22使用粘胶固定在柔性电路板25上。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点胶工艺将边框22粘接在柔性电路板25上。粘胶固定的方式工艺简单,固 定效果也比较良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未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例如手机、门禁装置等。出于简洁的目的,此处不再详述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