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199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社会需求信息化的同时,人们对信息显示有着极大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最为通用的显示方式则是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器利用电场控制液晶旋转来实现灰度显示,借助彩膜进而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薄型、轻量、低功耗等优良的性能,早已应用于电脑、电视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器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触控屏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覆盖最广的技术为透射式电容触摸技术。

现有的触控面板使用不同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印刷电路板)分别与触控模组进行压合,以及与显示模组进行压合或插接,从而将显示模组和触控触控模组连接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并与主板连接。具体的,将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贴合,FPC的一端与已贴合显示模组的触控膜组绑定,FPC的另一端插接PCB板上的连接器。

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以下缺陷:

1、利用FPC绑定PCB和触控模组,一方面,在绑定过程中需要使用ACF(异方性导电胶膜),导致材料成本增加;另一方面,FPC需要制作周期,且绑定工序费时,而且工艺复杂;

2、利用FPC连接PCB和触控模组,在绑定工艺过程中,需要调节FPC与PCB的相对位置,由此引起FPC弯折,FPC容易发生断裂,引起断路;

3、显示模组与触控模组贴合后,若触控模组报废,则还需要去除FPC才能更换触控模组,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返工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生产成本高,组装时间长、工艺复杂,FPC易断裂,返工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内设置有金属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压合,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与所述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弹片,当所述触控膜组压合所述印刷电路板时,所述连接部产生弹性形变。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第一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相接触,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两个自由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拱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二拱形结构方向相反,且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各连接件平行且均匀设置。

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相接触,首个第一拱形结构的自由端和最后一个第二拱形结构的自由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非弹性部件,且所述连接部呈板状,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贴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所在的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与触控模组待连接区域内的金属膜层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连接部,将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压合,以使连接部与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直接接触,从而使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直接电连接;本发明借助触控膜组自身的重力压合连接部,实现印刷电路板与触控模组的直连,无需利用FPC绑定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从而解决软性印刷电路板易断裂的问题;相应的,无需使用ACF,可以简化工艺,节省时间,节约制造成本;当触控模组需要返工时,只需将触控模组从印刷电路板上拿开即可,不会影响印刷电路板后续继续使用,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返工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所在表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c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3a为包括图2a的连接部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包括图2b的连接部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包括图2c的连接部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印刷电路板 2、触控模组 3、显示模组 4、连接部

5、FPC 21、金属膜层 41、连接件 11、插接槽

411、第一拱形结构 412、第二拱形结构

413、414、415、416、自由端 417、第一表面

418、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合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印刷电路板1、触控模组2和显示模组3,显示模组3与印刷电路板1通过多个软性印刷电路板(FPC)5相连,从而实现电连接。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内设置有金属膜层21,如图1b所示,触控模组2上的金属膜层21包括多条金属线。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所在的表面与显示模组3贴合。印刷电路板1与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压合,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电连接印刷电路板1和触控模组2的连接部4,连接部4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上,并与触控模组2的金属膜层21相接触。

也就是说,触控模组2位于显示模组3的上方,且触控模组2与显示模组3通过胶层贴合。触控模组2的尺寸大于显示模组3的尺寸,触控模组2上未与显示模组3贴合的区域即为用于与印刷电路板1连接的待连接区域。金属膜层21位于触控模组2朝向印刷电路板1方向的表面的待连接区域内,即金属膜层21位于触控模组2的下表面。连接部4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的上表面,其位置与触控模组2上的金属膜层21的位置相对应。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与印刷电路板1压合,连接部4与金属膜层21相接触,从而实现触控模组2与印刷电路板1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模组2可以选用透射式电容触控模组,包括:G/G(Cover glass+Sensor glass,即采用两张基板玻璃,其中一张实现触摸面板功能,另一张作为玻璃盖板)触控方式、G/FF(Glass+Film+Film,即将触控做在透明可绕性基材上,再将基材贴在玻璃盖板上)触控方式、OGS(One Glass Solution,一体化)触控方式、Oncell触控方式(即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Incell触控方式(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等。

显示模组3可以选用LCM(液晶显示模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等。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与触控模组待连接区域内的金属膜层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连接部,将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模组的待连接区域压合,以使连接部与触控模组的金属膜层直接接触,从而使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直接电连接;本发明借助触控膜组自身的重力压合连接部,实现印刷电路板与触控模组的直连,无需利用FPC绑定印刷电路板和触控模组,从而解决软性印刷电路板易断裂的问题;相应的,无需使用ACF,可以简化工艺,节省时间,节约制造成本;当触控模组需要返工时,只需将触控模组从印刷电路板上拿开即可,不会影响印刷电路板后续继续使用,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返工性。

连接部4与印刷电路板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连接部4与印刷电路板1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插接连接。在连接部4与印刷电路板1插接连接的情况下,印刷电路板1上设置有插接槽,连接部的自由端插入插接槽内。连接部4与印刷电路板1的连接方式后续结合连接部4的具体结构再详细说明。

以下结合图2a-图3c,对连接部4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连接部4可以为弹性结构,也为非弹性结构。图2a和图2b示出了弹性结构的连接部4的具体结构,图2c示出了非弹性结构的连接部4的具体结构。

具体的,当连接部4为弹性结构时,连接部4可以为弹片,当触控膜组2压合印刷电路板1时,连接部4产生弹性形变。

通过将连接部4设计为弹片结构,当印刷电路板1与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压合时,连接部4与触控模组2的金属膜层21和/或印刷电路板1之间应力接触,连接部4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可以使连接部4与金属膜层21更紧密贴合,接触效果更优,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a和图2b所示,当连接部4为弹性结构时,连接部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件41,在图2a和图2b对应的实施例中,以连接部4包括多个连接件41为例说明。各连接件41相互独立,平行且均匀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各连接件41与金属膜层21的各金属线一一对应。

图2a示出了连接部4的一种具体结构,图3a示出了包括这种连接部4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结合图2a和图3a所示,连接部4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平行设置的连接件41,各连接件41包括一个第一拱形结构411,第一拱形结构411的顶端与触控模组2的金属膜层21相接触,且第一拱形结构411的两个自由端413和414与印刷电路板1固定连接。

在连接件41包括一个第一拱形结构411的情况下,优选的,连接件41与印刷电路板1可以插接连接。具体的,结合图2a和图3a所示,印刷电路板1上设置有两个插接槽11,各连接件41的两个自由端413和414分别插入两个插接槽11内。

当印刷电路板1与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压合时,各连接件41的第一拱形结构411产生弹性形变,由此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第一拱形结构411的顶端与金属膜层21紧密贴合。

图2b示出了连接部4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图3b示出了包括这种连接部4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结合图2b和图3b所示,连接部4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平行设置的连接件41,各连接件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拱形结构411和至少一个第二拱形结构412,第一拱形结构411和第二拱形结构412方向相反,且相互连接。第一拱形结构411的顶端与触控模组2的金属膜层21相接触,首个第一拱形结构411的自由端415和最后一个第二拱形结构412的自由端416与印刷电路板1固定连接,即整个连接部4的两个自由端415和416分别与印刷电路板1固定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是以连接部4包括一个第一拱形结构411和一个第二拱形结构412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连接部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拱形结构411和多个第二拱形结构412。

在连接件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拱形结构411和至少一个第二拱形结构412的情况下,优选的,连接件41与印刷电路板1可以插接连接。具体的,结合图2b和图3b所示,印刷电路板1上设置有两个插接槽11,各连接件41的两个自由端415和416分别插入两个插接槽11内。

当印刷电路板1与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压合时,各连接件41的第一拱形结构411和第二拱形结构412产生弹性形变,由此产生的弹力可以使第一拱形结构411的顶端与金属膜层21紧密贴合,接触效果更优,并使第二拱形结构412的顶端与印刷电路板1紧密贴合,由此,印刷电路板1可以为连接件41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从而减缓第一拱形结构411长期压缩变形的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弹片结构的连接部4不限于前述的包括多个连接件41的结构,连接部4也可以为一体的弹片结构,例如,连接部4可以呈折弯状,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连并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一弯折部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印刷电路板1固定连接,当印刷电路板1与触控模组2的待连接区域压合时,连接部4的第二弯折部产生弹性形变,由此产生的弹力使第二弯折部的外侧与金属膜层21紧密贴合。

图2c示出了连接部4为非弹性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图3c示出了包括这种连接部4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结合图2c和图3c所示,连接部4为非弹性部件,且连接部4呈板状,连接部4的第一表面417与印刷电路板1固定连接,连接部4的第二表面418与触控模组2的金属膜层21贴合,第二表面418与第一表面417相对设置。

在连接部4呈板状的情况下,优选的,连接部4与印刷电路板1可以焊接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完全取代触控模组与印刷电路板通过FPC绑定及插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了材料及工艺成本,节约工艺周期,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FPC断短路不良的问题,而且,当触控模组需要返工时,只需将触控模组从印刷电路板上拿开即可,不会影响印刷电路板后续继续使用,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返工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