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4218发布日期:2018-09-08 00:2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互容式触控面板,尤指一种具有双层电极结构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由显示器及触控面板所组成的触控显示设备由于能同时实现触控及显示功能,而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pc)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其中,互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业界所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互容式触控技术主要透过侦测触摸物与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单元邻近或接触时,因触摸物上的静电与触控单元产生耦合电容变化,进而判断触控事件。互容式触控技术在结构设计上主要可区分为单层电极结构与双层电极结构两个类型。请参考图1,其绘示了传统具有单层电极结构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单层电极结构的触控面板10的驱动电极12与感应电极14均由同一层电极层所构成,因此可减少整体触控面板10的厚度。并且,每一个感应电极14为长条状,并分别对应多个驱动电极12设置,以与每一个驱动电极12产生耦合电容,以分别作为一个触控单元。然而,为了将每一个驱动电极12电性连接到周边的接垫,相邻感应电极14之间需配置导线16分别电性连接至每一个驱动电极12,使得相邻感应电极14之间的间距受到导线16配置的影响而无法缩小,进而限制了触控单元的间距以及触控单元的分布密度(也就是触控面板的分辨率)。并且,当单层电极结构的触控面板10设置于显示器上时,由于感应电极14完全地暴露于显示器上,使得感应电极14容易接收到来自显示器的噪声而造成触控定位的灵敏度不佳。请参考图2,其绘示了习知具有双层电极结构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20的每一个感应电极22与每一个驱动电极24均为条状,且彼此交错,以形成触控单元,并且驱动电极24设置于感应电极22与显示器之间,以阻隔来自显示器的噪声。除此之外,双层电极结构的设计由于感应电极22与驱动电极24彼此交错,因此不需在感应电极22之间或驱动电极24之间设置导线,藉此可提升触控单元的分布密度,并简化图案设计,以降低制作的困难度。并且,在触控芯片控制触控面板20的算法上,双层电极结构的设计还可较单层电极结构的设计容易。因此,双层电极结构的设计普遍应用于中高阶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然而,在习知双层电极结构的设计中,用于将感应电极22电性连接至接垫的导线26系设置于触控区20a两侧的周边区20b中,如此一来周边区20b的范围将受限于导线26的数量而无法缩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少导线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其降低导线的数量,进而缩减触控区两侧的周边区宽度。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区以及周边区,且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电极,排列成一阵列,并位于触控区内,其中于阵列的每一行中,位于(n*m)-1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一电极串行,且位于n*m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二电极串行,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且第二导电层包括m个彼此绝缘的电极条组,沿着阵列的行方向依序排列于触控区内,其中各电极条组包括n条彼此电性连接的电极条,且各电极条组的各电极条沿着阵列的列方向延伸并分别与对应一列的电极重叠。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于本发明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中,同一电极条组与同一行的至少第一电极串行以及第二电极串行产生电容耦合的配置,以形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触控单元,且各电极条组的电极条彼此电连接,使得单一电极条组可视为单一感应电极,因此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仅需一条第二导线传送感应信号至第二接垫,藉此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所需的第二导线的数量可较习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至少减少一半,进而可缩减用于设置第二导线的周边区宽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传统具有单层电极结构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绘示了习知具有双层电极结构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的上视示意图。图7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的上视示意图。图8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9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0、20触控面板12、24驱动电极14、22感应电极16、26导线20a、102a触控区20b、102b周边区100触控显示设备102、102’、102”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4显示面板106基板108薄膜110、110a、110’第一电极串行112、112a、112’第二电极串行114、114’第一连接线段116、116’第二连接线段118、118a电极条组119、119a、119’、119”电极条120第一导线122第二导线122a分支部122l左侧导线122r右侧导线124第一接垫126第二接垫128第三电极串行130第三连接线段c1、c1a、c1’第一导电层c2、c2a、c2’、c2”第二导电层cd行方向rd列方向e1、e1’、e2、e2’、e3电极tu1、tu2、tu3、tu’触控单元s位移cp十字形部fe1第一浮接电极fe2第二浮接电极ca凹口z垂直投影方向op开孔fe3第三浮接电极fe4第四浮接电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3,其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100包括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以及显示面板104,其中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设置于显示面板104的显示面上。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具有一触控区102a以及一周边区102b,其中触控区102a用以设置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周边区102b用以设置连接线路。于本实施例中,周边区102b可围绕触控区102a,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包括第一导电层c1以及第二导电层c2,依序设置于显示面上,且第一导电层c1以及第二导电层c2可透过设置于其间的绝缘层彼此电性绝缘。于本实施例中,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另包括基板106以及两薄膜108。第一导电层c1与第二导电层c2可分别形成于薄膜108上,并透过两黏着层将基板106与设置有第二导电层c2的薄膜108贴合以及将设置有第一导电层c1的薄膜108与设置有第二导电层c2的薄膜108贴合,以形成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然后,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透过黏着层黏贴于显示面上,使第一导电层c1与第二导电层c2设置于基板106与显示面板104之间。设置于第一导电层c1与第二导电层c2之间的薄膜108可作为绝缘层,用以将两者电性绝缘。较佳地,较接近显示面板的第一导电层c1可包括用于传送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而较接近触摸物的第二导电层c2可包括用于产生感应信号的感应电极,藉此驱动电极可不仅用于传送驱动信号,还可屏蔽显示面板对感应电极的影响。本发明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并不限于上述。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c2与第一导电层c1亦可依序直接形成于基板106上,且在第一导电层c1与第二导电层c2之间形成绝缘层,以将两者电性绝缘。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c1以及第二导电层c2也可以直接形成于显示面板104的显示面上,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基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封装盖板上。此外,基板106可包括硬质基板或软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强化玻璃基板、石英基板、蓝宝石基板、硬质覆盖板(coverlens)、塑料基板、软性覆盖板、软性塑料基底或薄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c1包括多个电极,排列成一阵列,并位于触控区102a内。于阵列的每一行中,至少包含位于(n*m)-1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一电极串行,以及位于n*m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二电极串行,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请参考图4,其绘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图4省略薄膜108,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n等于2,因此于阵列的每一行中,位于奇数列(即2*m-1列)的电极e1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一电极串行110,且位于偶数列(即2*m列)的电极e2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二电极串行112。第一电极串行110与第二电极串行112彼此绝缘,且位于同一列但不同行的任两相邻电极e1或e2彼此分隔且绝缘,使得不同行的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不同行的第二电极串行112彼此绝缘。具体而言,第一导电层c1可另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段114与多条第二连接线段116,各第一连接线段114连接各第一电极串行110中的两相邻电极e1(也就是位于同一行且不同奇数列中的两相邻电极e1),各第二连接线段116连接各第二电极串行112中两相邻电极e2(也就是位于同一行且不同偶数列中的两相邻电极e2)。于本实施例中,对应同一行电极e1与e2的第一连接线段114与第二连接线段116分别设置于同一行电极e1与e2的两侧,例如分别设置于左侧与右侧或相反,藉此可错开第一连接线段114与第二连接线段116,以避免电性连接。具体来说,每一行的电极e1与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彼此重叠并对齐。并且,第一连接线段114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不与对应的第一电极串行110的电极e1重叠,且第二连接线段116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不与对应的第二电极串行112的电极e2重叠。另外,第二导电层c2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电极条组118,沿着阵列的行方向cd依序排列,且各电极条组118包括两条彼此电性连接的电极条119。各电极条组118的各电极条119分别沿着阵列的列方向rd延伸并分别与对应一列的电极e1或e2于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叠,藉此对应同一列电极e1的电极条119可与每一个电极e1产生电容耦合并形成一触控单元tu1,且对应同一列电极e2的电极条119可与每一个电极e2产生电容耦合并形成一触控单元tu2,用以侦测触摸物的位置。由于同一电极条组118的两条电极条119彼此相邻,因此可分别与两相邻列的电极e1与e2重叠,也就是可分别与第一电极串行110与第二电极串行112电容耦合,藉此同一电极条组118可与同一行的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形成两不同的触控单元tu1与tu2。于本实施例中,各电极条119可为长条状,但不限于此,亦可为其他形状。此外,各电极e1与e2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宽度可大于各电极条119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宽度,因此电极e1与e2可有效地屏蔽并阻隔显示器对电极条119的影响,藉此提升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的触控准确度。于本实施例中,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另包括多条第一导线120与多条第二导线122,设置于周边区102b内的基板106上。各第一导线120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各第二电极串行112,且各第二导线122分别电性连接各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具体而言,第一导线120与第二导线122可例如包括银或透明导电材料。第一导线120可从周边区102b延伸至触控区102a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线段114或第二连接线段116连接。各第一导线120与电极e1与e2可由相同的第一导电层c1所形成或由不同导电层所形成。各第二导线122可包括两分支部122a,分别连接同一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且各第二导线122可与电极条119由相同的第二导电层c2所形成或由不同导电层所形成。此外,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又可包括多个第一接垫124与多个第二接垫126,设置于触控区102a同一侧的周边区102b内的基板106上。具体而言,第一接垫124与第二接垫126可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薄膜108上,但不限于此。各第一接垫124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导线120,各第二接垫126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二导线122,藉此电极条组118可透过第一接垫124电性连接至外部的控制芯片,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可透过第二接垫126电性连接至外部的控制芯片。进一步而言,第二导线122可区分左侧导线122l与右侧导线122r,分别设置于触控区102a的两侧,并延伸至触控区102a的另一侧,以与第二接垫126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各第二导线122不仅可将同一电极条组118连接至第二接垫126,还可将同一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电性连接,使同一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可于周边区102b进行电连接。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电连接方式。于另一实施例中,各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也可以在触控区102a内进行电连接。举例而言,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另包括多条连接线段,设置于触控区102a内,且各连接线段分别设置于各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之间并连接两者。连接线段可与电极条119由同一第二导电层c2所形成或由不同导电层所形成。进一步而言,第一电极串行110与第二电极串行112可分别作为不同的驱动电极,用以分别传送一驱动信号。各电极条组118的电极条119彼此电连接,因此单一电极条组118可视为单一感应电极,用以在对应的电极e1或e2接收驱动信号时因电容耦合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以单一电极条组118来说,在进行触控侦测时,控制芯片会分别传送驱动信号至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电极条组118可分别对应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的驱动信号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藉此单一电极条组118可依据两不同的驱动信号或不同时间的两相同驱动信号分别产生两感应信号,以达到两触控单元tu1与tu2的侦测。熟习本领域的人可理解此一操作特性可套用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以下不再赘述。由此运作方式可知,透过同一电极条组118与同一行的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产生电容耦合的配置,以形成两个不同的触控单元tu1与tu2,因此两个触控单元tu1与tu2仅需一条第二导线122传送感应信号至第二接垫126,藉此本实施例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所需的第二导线122的数量可较图2所示的习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少一半,进而可缩减用于设置第二导线122的周边区102b宽度。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具有28×17个触控单元为例,其中每行有28个触控单元tu1与tu2,而每列有17个触控单元tu1与tu2,本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需17条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17条第二电极串行112,但仅需14条电极条组118。也就是说,连接电极条组118的第二导线122仅需14条。再者,第二导线122可分别设置于触控区102a两侧的周边区102b内,因此单侧的周边区102b仅需设置7条第二导线122。当第二导线122的宽度为0.1毫米,且相邻第二导线122的间距为0.05毫米时,单侧周边区102b的宽度仅为1.05毫米。反之,如图1所示,习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单一条感应电极与单一条驱动电极仅耦合形成一个触控单元,因此其需要28条用于连接感应电极的导线,以致于其单侧周边区的宽度需0.1×14+0.05×14=2.1毫米。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可有效的降低位于触控区102a左右两侧的周边区102b的宽度。当触控面板102的列方向rd与显示面板所显示画面的水平方向相同时,所应用的触控显示设备100的边框可不受第二导线122的数量限制,而可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当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设备100应用至智能型手机时,其左右两侧的边框可被缩减,以达到接近无边框的外观,藉此可在不改变智能型手机大小的情况下提升显示画面的尺寸。本发明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于第一导电层中,阵列的每一行不限于包含位于奇数列电极的第一电极串行和包含位于偶数列电极的第二电极串行。更精确来说,于本发明阵列的每一行中,至少包含位于(n*m)-1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一电极串行,以及位于n*m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二电极串行,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就第一实施例而言,n等于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为了便于比较第一实施例与其他变化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之间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其他变化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组件,且主要针对第一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之间的相异处以及第一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之间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于另一变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n等于3,阵列的每一行除了包含第一电极串行110以及第二电极串行112,更包含第三电极串行128。为清楚显示,图5仅显示单一行,但不以此为限。相较于第一实施例,于本变化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c1a中,位于3*m-1列的电极e1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一电极串行110a,位于3*m列的电极e2彼此电性连接成第二电极串行112a,且位于3*m-2列的电极e3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三电极串行128,其中第一电极串行110a、第二电极串行112a与第三电极串行128彼此绝缘。各第一导线120分别电性连接各第一电极串行110a、各第二电极串行112a与各第三电极串行128。并且,第一导电层c1a可另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段130,分别连接于同一行的两相邻电极e3之间。为使同一行的两相邻电极e3可彼此电性连接,各第三连接线段130的一部份会设置于两相邻的电极e1与电极e2之间。相对应地,第二导电层c2a包括m个彼此绝缘的电极条组118a,沿着阵列的行方向依序排列于触控区102a内,其中各电极条组118a包括n条彼此电性连接的电极条119a,且各电极条组118a的各电极条119a沿着阵列的列方向延伸并分别与对应一列的电极e1、e2或e3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叠。各第二导线122分别电性连接各电极条组118a的电极条119a。对应同一列电极e1的电极条119a可与每一个电极e1产生电容耦合并形成触控单元tu1,对应同一列电极e2的电极条119a可与每一个电极e2产生电容耦合并形成触控单元tu2,且对应同一列电极e3的电极条119a可与每一个电极e3产生电容耦合并形成触控单元tu3。由于本变化实施例三个触控单元tu1、tu2与tu3仅需一条第二导线122传送感应信号,藉此本变化实施例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所需的第二导线122的数量不仅较图2所示的习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减少,亦可少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22的数量,更可有效地缩减用于设置第二导线122的周边区宽度。以此类推,本发明的n也可为4以上的正整数,以缩减周边区宽度。本发明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更包含其他实施例。请参考图6至图8。图6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的上视示意图,图7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的上视示意图,图8绘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其中为清楚显示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图案,图6仅绘示4×2的阵列,且图7则显示出对应4×2阵列的第二导电层图案,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6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c1’的第一连接线段114’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与对应的第一电极串行110’的电极e1’重叠,且第二连接线段116’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与对应的第二电极串行112’的电极e2’重叠。于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中奇数列的各电极e1’与偶数列的各电极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有一位移s,其大小为第一连接线段114’的宽度与偶数列的电极e2’与对应第一连接线段114’之间间距的总和。举例而言,相较于奇数列的电极e1’而言,偶数列的电极e2’可朝右位移,且各第一连接线段114’分别设置于偶数列的各电极e2’的左侧,各第二连接线段116’分别设置于奇数列的各电极e1’的右侧,但不限于此。于另一实施例中,偶数列的电极e2’亦可朝左位移,且各第一连接线段114’可分别设置于偶数列的各电极e2’的右侧,各第二连接线段116’分别设置于奇数列的各电极e1’的左侧。如图7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各电极条119’包括多个沿着阵列的列方向rd依序串联的十字形部cp,以连接成一栅状电极条。为了对应第一导电层c1’中的电极e1’与e2’设置,任两相邻的电极条119’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亦具有位移s。此外,第二导电层c2’可另包括多个第一浮接电极fe1以及多个第二浮接电极fe2。第一浮接电极fe1分别设置于任两相邻且彼此连接的十字形部cp之间,且第二浮接电极fe2设置于任两相邻的电极条119’之间,用以提升触摸物与电极条119’之间的耦合电容,并增加电极条119’所产生的感应信号量。具体而言,栅状电极条119’具有多个凹口ca,且各第一浮接电极fe1分别设置于各凹口ca内。第二浮接电极fe2位于凹口ca外,其每一者分别位于两相邻的电极条119’之间的两相邻第一浮接电极fe1之间。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各电极条119’的两个十字形部cp可与对应的一个电极e1’或e2’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叠,但不以此为限。由于任两相邻的电极条119’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位移s与同一行中奇数列与偶数列的电极e1’与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位移s相同,因此电极条119’与每一个电极e1’或e2’的重叠面积相同。由此可知,每一个触控单元tu’具有相同的灵敏度,进而可提高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侦测触摸物进行直线移动的准确度。此外,各电极e1’与e2’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宽度亦可大于各十字形部cp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的宽度,以屏蔽并阻隔显示器对电极条119’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系透过十字形部cp与对应的电极e1’或e2’产生电容耦合,因此当触摸物不碰触机壳的情况下执行触控,即所谓悬浮触控时,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仍可具有良好的触控准确度。于另一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中的奇数列电极e1’与偶数列电极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亦可不具有位移。换句话说,每一行的电极e1’与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彼此对齐。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线段114’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不与对应的第一电极串行110’的电极e1’重叠,且第二连接线段116’于阵列的行方向cd上不与对应的第二电极串行112’的电极e2’重叠。请参考图9,其绘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的各电极条119”可包括多个开孔op,依序沿着阵列的列方向rd排列。具体而言,各电极条119”的各开孔op分别与对应的一电极e1或e2重叠,藉此可透过开孔op增加触摸物接近或触摸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时的感应电容变化量,进而增加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102”的触控准确度。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层c2”可另包括多个第三浮接电极fe3,分别设置于开孔op内,且第三浮接电极fe3与电极条119”彼此分隔开。举例而言,每个开孔op内可设置三个彼此分隔的第三浮接电极fe3,但不限于此。另外,第二导电层c2”可另包括多个第四浮接电极fe4,设置于任两相邻的电极条119”之间,以提升对触摸物的电容感应量。于另一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中奇数列的各电极e1”与偶数列的各电极e2”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有一位移s,且任两相邻的电极条119”在阵列的行方向cd上亦具有位移s,使得两相邻电极条119”的开孔op也具有位移s。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的第一导电层中,阵列的每一行不限于包含位于奇数列电极的第一电极串行和包含位于偶数列电极的第二电极串行。于阵列的每一行中,至少包含位于(n*m)-1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一电极串行,以及位于n*m列的电极彼此电性连接成的第二电极串行,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并且,第二导电层相对应地包括m个彼此绝缘的电极条组,且各电极条组包括n条彼此电性连接的电极条。其余相同部分不加赘述。综上所述,于本发明的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中,同一电极条组与同一行的至少第一电极串行以及第二电极串行产生电容耦合的配置,以形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触控单元,且各电极条组的电极条彼此电连接,使得单一电极条组可视为单一感应电极,因此至少两个触控单元仅需一条第二导线传送感应信号至第二接垫,藉此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所需的第二导线的数量可较习知双层互容式触控面板至少减少一半,进而可缩减用于设置第二导线的周边区宽度,并使所应用的智能型手机达到接近无边框的外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