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815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等各种显示装置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接收视频信号而后进行显示,现今的显示装置还集成有触控功能,即能够根据操作者对显示装置的触控操作信息,输入控制指令。在各种触控感测技术之中,内嵌电容式触控感测技术是最流行的。该技术使用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的多个触控电极(例如行电极和列电极),并基于触控电极之间的、或者诸如手指之类的指示器与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控和触控坐标。

图1所示为一种内嵌自容式触控显示基板,该内嵌自容式触控显示基板的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块,每个电极块分时复用为触控感应电极和公共电极,每个电极块与触控屏终端的驱动单元连接。当电极块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时,驱动单元控制触控屏终端实现触控感测,当电极块用作为公共电极时,驱动单元控制触控屏终端实现显示图像。

具体的,电极块100'成矩阵排列,当电极块100'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时,每个电极块100'通过触控信号线200'与触控用集成电路300'相连。在触控检测过程中,由触控用集成电路300'产生触控驱动信号,经触控信号线200'提供给电极块100',使电极块100'带有一定电荷量;触控用集成电路300'经触控信号线200'对电极块100'中的带电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读取,通过带电状态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哪个或者哪些电极块100'被触控,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定出触控点的位置。触控驱动信号和带电状态的变化情况都可以理解为一个脉冲信号,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块上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每个电极块100'通过连接孔210'与触控信号线200'电连接,为了克服电阻影响,提高触控检测的速度,一般会在每个电极块100'设置多个连接孔210',则越靠近触控用集成电路300'端的连接孔210'就会接收主要的电流,以每条触控信号线200'的靠触控用集成电路300'端最近的一个连接孔210a'为例,大部分电流都会通过连接孔210a',导致流过连接孔210a'的电流过大,从而产生发热导致其损坏,影响触控效果;同时,由于每个电极块100'上有多个连接孔210',每个电极块100'上的的电流会流向不同的连接孔210',使得整面电路流向复杂,容易产生静电干扰,也会影响触控精度与触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块;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多个子电极,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中的所述多个子电极通过同一触控信号线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上述触控电极块所包括的子电极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子电极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通过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子电极电连接,且每个所述子电极上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子电极上具有一个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像素电极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三金属层与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平坦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同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信号线通过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子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孔包括跨桥、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露出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露出所述触控电极块;所述跨桥填充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孔的跨桥与所述像素电极层位于同一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的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块;每个触控电极块包括多个子电极,每一触控电极块中的多个子电极通过同一触控信号线与驱动电路电连接。将每个触控电极块分割为多个子电极,减小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流经靠近驱动单元端的连接孔的电流,改善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同时由于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的数量减少,也改善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整面上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块上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截面图;

图5为图3所示触控显示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单元上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块上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将每个触控电极块分割为多个子电极,减小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流经靠近驱动电路端的连接孔的电流,改善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同时由于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减少,也改善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整面上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图3所示为一种触控显示基板,该触控显示基板的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块100,每个触控电极块100分时复用为触控感应电极和公共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块100与触控显示基板终端的驱动单元60连接。当触控电极块100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时,驱动单元60控制由该触控显示基板构成的触控显示装置实现触控感测,当触控电极块100块用作为公共电极时,驱动单元60控制由该触控显示基板所在的触控显示装置显示图像。

具体的,触控电极块100成矩阵排列,当触控电极块100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时,每个触控电极块100通过触控信号线30与驱动单元60电连接。在触控检测时,每个触控电极块100的工作方式一样,在触控检测过程中,由驱动单元60内的触控用集成电路产生触控驱动信号,经触控信号线30提供给触控电极块100,使触控电极块100带有一定电荷量;驱动单元60内的触控用集成电路经触控信号线30对触控电极块100中的带电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读取,通过带电状态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哪个或者哪些触控电极块100被触控,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定出触控点的位置。触控驱动信号和带电状态的变化情况都可以理解为一个脉冲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每个触控电极块100包括两个子电极100a、100b,该两个子电极100a、100b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孔210a、210b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30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块100被分割为两个子电极,使得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电极100a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a,每个子电极100b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b,如此,本来位于一个触控电极块100上的四个连接孔210,被分别设置到两个子电极上,减少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的数量。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截面图,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依次包括基板1、用于控制像素电极显示图像的薄膜晶体管11、平坦层2、第三金属层3、第一绝缘层4、公共电极层5、第二绝缘层6,以及像素电极层7。第一绝缘层4,设置于基板1与公共电极层5之间;第二绝缘层6,设置于公共电极层5与像素电极层7之间。

其中,触控信号线30与第三金属层3同层形成,并与驱动单元60电连接;公共电极层100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块100,如图3所示,每个触控电极块100又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子电极100a/100b,每个子电极100a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a,每个子电极100b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b,同一个触控电极块100中的两个子电极100a/100b通过同一触控信号线30与驱动单元60电连接;像素电极层7包括多个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电极111,每个像素电极111通过过孔结构与薄膜晶体管11电连接。

每个连接孔210包括与像素电极111同层形成的跨桥112、贯穿第一绝缘层4与第二绝缘层6的第一过孔51、贯穿第二绝缘层6的第二过孔52。跨桥112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51与触控信号线30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过孔52与触控电极块100电连接,从而通过跨桥结构将触控电极块100与触控信号线30电连接在一起,通过触控信号线30给触控电极块100传输触控信号。

优选的,每个触控电极块所包括的子电极的数量相同,如上述所示,每个触控电极块100包括两个子电极100a、100b。

优选的,每个子电极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提高该触控显示基板所在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与显示的均匀度。

优选的,设置于每个子电极上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如上述所示,每个子电极100a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a,每个子电极100b上同样设置有两个连接孔210b,提高该触控显示基板所在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与显示的均匀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触控电极块包括两个独立设置的子电极,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孔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块被分割为两个子电极,使得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减少;同时,每个子电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如此,使得本来位于一个触控电极块上的四个连接孔,被分别设置到两个独立的子电极上,减少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的数量。如图5所示,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减小且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的数量减少后,流过每个靠驱动单元60端近的一个连接孔上的总电流会减少,改善了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同时由于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数量减少,也改善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整面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块上的电流流向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基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每个触控电极块100被分割成四个子电极100c、100d、100e、100f,该四个子电极100c、100d、100e、100f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孔210c、210d、210e、210f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3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触控电极块100被分割为四个子电极,使得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减少;同时,每个子电极上只设置有一个连接孔,如此,使得本来位于一个触控电极块上的四个连接孔,被分别设置到四个不同的子电极上,减少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的数量。进一步改善了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与整面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将每个触控电极块分割为多个子电极,减小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流经靠近驱动电路端的连接孔的电流,改善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同时由于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减少,也改善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整面上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基板,该触控显示基板将每个触控电极块分割为多个子电极,减小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流经靠近驱动电路端的连接孔的电流,改善由于发热导致连接孔损害的现象;同时由于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上的连接孔减少,也改善了单个触控用电极单元整面上电路流向复杂的问题,减少静电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控精度,改善了触控效果。

本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