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936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虹膜识别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具有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性等特点。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安全、方便和精确的一种,其具有个体唯一、不需要记忆、不能被窃取、安全级别高等优点。

传统的虹膜识别装置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光线例如太阳光的干扰,并且用户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虹膜识别位置,导致采集虹膜图像的时间过长,虹膜图像的品质不高,因此严重影响了获取的虹膜特征的精度。尤其是对于便携式虹膜识别装置,虹膜采集摄像头和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都影响虹膜图像的品质和采集时间。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虹膜识别装置采集虹膜图像时容易受到外界光线的干扰,虹膜图像采集位置定位不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外壳,所述限位防护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限位防护组件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轨道支架,所述轨道支架的下端设置有额头限位部,所述额头限位部用于在虹膜识别的过程中对被识别对象的额头位置进行限制,以使被识别对象的虹膜位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识别距离范围内。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支架包括左支架杆和右支架杆,所述左支架杆与所述右支 架杆之间设置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用于在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被识别对象的虹膜图像时阻挡阳光对被识别对象的眼睛的照射。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设置在其左右两侧两个安装孔,所述左支架杆的右侧和所述右支架杆的左侧设置有两个枢轴,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两个枢轴分别与所述两个安装孔枢转地接合,使得所述限位防护组件能够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上。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防护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枢转,在采集虹膜图像时,所述限位防护组件绕所述枢轴旋转到打开状态,使得所述遮阳板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前表面基本垂直;在虹膜图像采集完毕后,所述限位防护组件绕所述枢轴旋转到闭合状态,使得所述遮阳板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前表面贴合。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支架杆和所述右支架杆的长度是可调节的,使得所述限位防护组件能够安装到识别距离不同的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外壳上。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遮阳板延伸到所述轨道支架的下端,所述遮阳板的下端为月牙型,因此用作所述额头限位部。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支架杆和所述右支架杆之间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遮阳板的上方,当所述限位防护组件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所述防护罩正好盖住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并因此对该摄像头起到防护作用。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遮阳板设置成一个整体。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罩和所述遮阳板与所述轨道支架也设置成一个整体。

在上述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罩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当所述限位防护组件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用户能够透过所述防护罩看到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附近的区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用于虹膜识别装置的限位防护组件包括枢转地安装在虹膜识别装置外壳上的轨道支架和设置在轨道支架下端的额头限位部,在采集虹膜图像时,限位防护组件旋转到打开状态,该额头限位部限制被识别对象的额头位置,从而使被识别对象的虹膜位于虹膜识别装置的识别距离范围内,缩短了虹膜图像的采集时间。同时,设置在限位防护组件的左支架杆和右支架杆之间的遮阳板在采集虹膜图像时,能够阻挡阳光对被识别对象的眼睛的照射,从而保证了虹膜图像的清晰度。在虹膜图像采集完毕后,限位防护组件旋转到闭合状态,设置在左支架杆和右支架杆之间的,位于遮阳板上方的防护罩正好盖住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从而对该摄像头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虹膜识别装置与限位防护组件装配的右视图。

图2虹膜识别装置与限位防护组件装配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描述的轨道支架的长度是可调节的,能够适用于不同识别距离的虹膜识别装置,但是,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轨道支架做成固定长度,只安装在一种特定识别距离的虹膜识别装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 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防护组件1能够相对于虹膜识别装置的外壳2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枢转。在采集虹膜图像时,限位防护组件1绕枢轴13旋转到打开状态(按照图1中的方位是向左旋转到水平位置);在虹膜图像采集完毕后,限位防护组件1绕枢轴13旋转到闭合状态,即图1中所示的状态。

下面参阅图2,限位防护组件1包括轨道支架11,轨道支架11用于将限位防护组件1枢转地安装到虹膜识别装置的外壳2上。轨道支架11包括左支架杆111和右支架杆112,并且左支架杆111和右支架杆112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从而使得该限位防护组件1可以安装到不同识别距离的虹膜识别装置的外壳上。左支架杆111和右支架杆11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枢轴131、132,在组装好的状态下,两个枢轴131、132分别与设置在外壳2两侧的安装孔枢转地接合,从而使得限位防护组件1能够枢转地连接到外壳2上。关于此点,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里描述的是:支架杆111和112上设置有枢轴,外壳2上设置有安装孔,但是这两者是可以互换的,即,支架杆111和112上设置有安装孔,而外壳2的两侧设置有枢轴,这两种结构本质上是等同,因此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范围。继续参阅图2,遮阳板14设置在左支架杆111和右支架杆112之间,并且遮阳板14的一端延伸到与轨道支架11的下端平齐的位置。遮阳板14的下端为月牙型,因此用作额头限位部15。当限位防护组件1旋转到打开状态时,遮阳板14与虹膜识别装置的前表面基本垂直,遮阳板14阻挡阳光对被识别对象的眼睛的照射,额头限位部15用于限制被识别对象的额头的位置,从而使被识别对象的虹膜处于该虹膜识别装置的识别距离范围内,使虹膜识别装置能够采集到符合清晰度标准的虹膜图像。

继续参阅图2,防护罩16设置在左支架杆111和右支架杆112之间,并且位于遮阳板14的上方,当限位防护组件1旋转到闭合状态时,遮阳板14和防护罩16与虹膜识别装置的前表面贴合,防护罩16正好盖住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从而对该摄像头起到防护作用。优选地,防护罩16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当限位防护组件1旋转到闭合状态 时,用户能够透过防护罩16看到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附近的区域。具体地,这种设置使用户在限位防护组件1闭合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摄像头附近的显示屏区域,以便在不打开限位防护组件1的情况下就能对虹膜识别装置进行操作,这对与外部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连通并通过APP控制的虹膜识别装置而言尤为重要。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防护罩16也可以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只对该虹膜识别装置的摄像头起到防护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遮阳板14与防护罩16能够设置成一个整体,然后连接到轨道支架1。或者,遮阳板14、防护罩16和轨道支架1能够全部设置成一个整体,例如一起注塑成型。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