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57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和诸如平板电视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中。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结合为一体,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兼具显示和互动功能,便于用户操作,因此在广告展示、公众查询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液晶显示面板中集成触控面板的集成技术不同,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分为OGS(一体玻璃式)面板、onCell(表面覆盖型)面板和inCell(内嵌式)面板。onCell面板在彩色滤光基板(CF)上方形成触控电极层,inCell面板在彩色滤光基板(CF)下方形成触控电极层。电容式onCell面板和inCell面板采用触控感应电路检测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从而检测用户的触摸动作和触摸位置。相比较而言,onCell面板和inCell面板可以减小厚度和改善显示效果,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更轻薄化。

然而,不管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的集成方式如何,二者的集成也会导致布线和互连的复杂化,从而产生可靠性问题。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触控显示装置100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和触控电极阵列均位于面板主体110上,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位于控制电路板120上,该控制电路板1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CB),采用一个连接板131和两个连接板132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该连接板例如是连接板(FPC)。连接板131和132分别用于传送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连接板132例如位于连接板131的两侧。

触控显示装置100包含三个连接板,分别与面板主体110上的相应布线键合(bonding),导致键合工艺复杂化,并且使得控制电路板120邻近面板主体的一侧厚度过大。结果,在触控显示装置100在终端中安装进机壳后,在整机做静压、动压等试验时,易发生控制电路板120一侧的元件压坏,导致产品不良。

因此,期望进一步改进触控显示装置的互连方式以提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多个连接板一体化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主体;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一端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多个分支,分别与所述面板主体的多个不同区域的布线键合,所述第二端包括集成在一起的多个区域,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传送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多个分支包括第一至第三分支,多个区域包括第一至第三区域,所述第一至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分别经由所述连接板中的布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位于所述第一分支的两侧,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用于传送显示信号,所述第一分支用于传送触控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支和所述第三分支传送相同的显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至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至多个第三引脚,所述多个第一至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之间由至少一个假引脚彼此隔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的触控驱动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距离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边缘为预定距离,所述连接板遮挡所述控制电路板从所述边缘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四区域。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四区域形成凹槽或开口,用于容纳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元件,从而减小所述至少一部分元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为印刷电路板,所述连接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包含多个插孔的插座。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主电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彩色滤光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触控电极阵列,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和阵列基板之一上,用于检测触控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将用于传送触控数据的连接板和用于传送显示数据的连接板的至少一端整体形成,从而可以减少连接板的数量,便于执行键合工艺,并且提高产品可靠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连接板遮挡的控制电路板的区域进行规避处理,形成凹槽用于容纳元件,从而减小组件厚度,避免外壳、连接板与元件之间的挤压导致连接板的撕裂和元件的损坏,从而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图2中的连接板的引脚分布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另外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触控显示装置200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和触控电极阵列均位于面板主体110上,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位于控制电路板120上。面板主体110例如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基板、阵列基板、夹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以及触控电极阵列。触控电极阵列例如设置在彩色滤光基板的玻璃基板上。控制电路板1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CB),采用单个连接板131实现控制电路板120和面板主体110之间的连接,该连接板例如是连接板(FPC)。

与图1所示的现有触控显示装置100不同,根据该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0将用于触控的连接板和用于显示的连接板整体形成单个连接板131。连接板131的第一端与面板主体110上的布线键合,第一端分成三个分支,包括用于传送显示信号的第二分支131-2和第三分支131-3,以及一个用于传送触控信号的第一分支131-1,其中,第二分支131-2和第三分支131-3例如位于第一分支131-1的两侧。连接板131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板120相连接。

控制电路板120例如包括第一连接器121。第一连接器121例如包括多个插孔的插座,连接板131的第二端例如包括多个引脚。因而,连接板131的第二端可以插入第一连接器121中,然后经由第一连接器121连接至控制电路板120上的布线,经由布线连接至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

优选地,控制电路板12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器128,用于经由附加的连接板,将控制电路板120连接至触控显示装置的主电路。

根据该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0包含整体形成的单个连接板131,该连接板131的第一端包括多个分支,分别与面板主体110上的相应布线键合(bonding),第二端经由单个第一连接器121与控制电路板120相连接,从而可以简化键合工艺。相对于多个独立的连接板,该整体形成的连接板131的机械强度提高,从而降低撕裂断开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图3示出图2中的连接板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在图中进一步示出连接板131第二端的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以及第三区域C的引脚分布。如图所示,连接板131第二端的第一区域A包括多个第一引脚,第二区域B包括多个第二引脚,第三区域C包括多个第三引脚,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分别与第一端的第一分支131-1、第二分支131-2以及第三分支131-3相对应。连接板131的第二端的宽度可以大于多个第一至多个第三引脚所需的宽度,从而在第一区域A的多个第一引脚、第二区域B的多个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区域C的多个第三引脚之间设置未使用的假引脚,使得不同区域可以彼此隔开。

采用该引脚分布,第二区域B和第三区域C分布于第一区域A的两侧。第一区域A例如用于传送触控信号,第二区域B和第三区域C例如用于传送显示信号。第二区域B和第三区域C可以用于传送相同或不同的显示信号,如果二者传送的显示信号相同,则在连接板131任一侧的键合不良或撕裂的情形下,连接板131仍然可以正确地传送显示信号和触控信号,该两侧冗余布线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供触控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控制电路板的布局示意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面板主体110和连接板13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控制电路板120的布局不同,以下仅描述二者的不同之处。

控制电路板120例如包括第一连接器121,用于与面板主体110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器128,用于与触控显示装置的主电路的连接。控制电路板120还包括经由布线连接至连接器的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尽管在图中将触控驱动电路124和显示驱动电路125分别示出为单个的芯片,然而,二者可以分别包括多个独立的芯片和分立元件。

在连接板131与控制电路板120的连接状态,连接板131插入第一连接器121中。为了提高机械强度,第一连接器121的位置可以远离控制电路板120的边缘,例如与边缘隔开预定的距离D。在控制电路板120的边缘至第一连接器121之间的区域为连接板131的遮挡区域,即第四区域E。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控制电路板的面积利用率,将触控驱动电路124的至少一部分元件设置在第四区域E中,即夹在连接板131和控制电路板120之间。第四区域E可以进行规避处理,例如在控制电路板120中开槽或挖孔,例如形成凹槽129。在该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路124设置在凹槽129中,从而至少在第四区域E中,降低控制电路板120上的元件高度。因此,可以减小控制电路板120及其元件形成的组件邻近面板主体的一侧厚度。结果,在触控显示装置100在终端中安装进机壳后,机壳仍然距离元件或连接板一定距离,不至于压坏元件或连接板,从而提高产品可靠性。

为了方便描述,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只示出了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相关的部件,其他部件,如背光模组、彩色滤光基板,并没有示出。但不能据此判定本实施新型不包含这些部件,也不能据此限定本实施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